龍應臺《目送》讀后感范文
引導語: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龍應臺《目送》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龍應臺《目送》讀后感范文篇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這是龍應臺在她最近出版的一部書《目送》中的一段。龍應臺,這支亞洲最犀利的一支筆,也會有最柔軟和難以言盡的時候。在此之前我讀過她的《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都是用盡了深沉和喜悅的筆鋒,寫盡了一個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滴驚嘆和感慨。而《目送》卻是思考著生與死的人生大問題,在寫父親的逝去、母親的垂老、兒子的遠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進的同時還寫失意、失敗、脆弱和放手,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其實,《目送》只是這本書中的開篇。開頭作者是寫自己在孩子第一天上學時看著他慢慢地一步一回頭地走進校門,消失在自己的視野中;再到孩子十六歲時在機場目送他離開;當孩子慢慢地不再粘著父母,不再愿意和父母齊頭并進的時候,這個做母親的人,慢慢地獨自咀嚼著這份落寞,慢慢地眼前出現(xiàn)了另一個背影,這個背影也是落寞的。在被淚水濕潤而模糊了的視線里,我們都看到了那個背影,是被長大了的我們無意時怠慢了的父母的.背影。,他們從不打攪我們,總是在離我們十步之遙的地方緩慢前行,是為了看我們是否安全,是確保我們在無助的時候能第一個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是在看到我們歡樂時他們也能偷著樂是的,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在我們目送著孩子遠離了自己的視野時,才知道這樣的滋味父母已經(jīng)嘗過了很多遍。
于是,我讀到了那段驚心動魄的話。一下子,眼淚就像決堤了一樣再也不能收住。我一遍一遍地讀著這段話,那“不必追”三個字狠狠地刺痛著我的眼睛。孩子所去的方向是燦爛的未來,而那個背影要去的地方卻是無盡的黑暗。我知道,花開總有花落的時候,但,真到了那天,情何以堪?熟悉的老屋卻沒有了最親的人,庭前花開卻失去了駐足欣賞的人,你的喜悅再也無人分享,世界上再也不會有人知道你額前的傷疤出自何時來自何處,你,可以這樣想象嗎?
感謝龍應臺的《目送》,讓我們下定決心再對父母好一點,再好一點。窮盡我所有,愛他們,因為我們是爸媽最親愛最疼愛的孩子!
龍應臺《目送》讀后感范文篇2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題記
第一次讀《目送》,是在初中時的語文卷子上,似乎給我留下的印象只是那句“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當時只不過是略有一些傷感,卻從未真正的去想過它的含義。
后來再讀《目送》,便多了幾分感悟,也多了幾分憂傷。
翻開那本書,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扉頁“獻給我的父親、母親和兄弟們”,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人生百態(tài),盡在其中吧。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小時候我們總是跟著媽媽的后面,生怕自己被她落下,不知何時開始,媽媽手中的小手開始變得執(zhí)拗起來,拼命的想逃出去,想長大。漸漸地,我們大了一些,走起路來不想讓媽媽牽,走在她的前面,時不時的回頭看一眼,媽媽是不是在后面,仿佛看一眼便安心了一樣。再后來,我們大步流星的往前走,有時分別都忘記回頭看一眼,似乎我與母親的緣分是這背影,而我逐漸長大的背影,也告訴她,不必追。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開始終身流浪。
家,是什么。家是小時候放學心心念念的地方,那里有著數(shù)不盡的零食、玩具、和歡笑;家是十幾歲年齡時想著外面的世界會更加美好,然后渴望遠離的地方;家也是你長大后真正留戀的地方,因為你知道,無論你在外面經(jīng)歷了什么,那里總是有著一桌熱氣騰騰的飯在等著你回來,還有那一顆顆渴望你歸來的心。
“天還沒亮就起來做早點,把熱騰騰的豆?jié){放上餐桌,一定要親眼看著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總不愿拿傘,因為拿傘有損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幾近哀求地請他帶傘…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父母眼中的家就是我們,我們卻慢慢的長大,離這個家漸行漸遠,而身后是父母一次次的“目送”,他們渴望著你回頭去看上一眼,只需一眼,便可安心。
家,也會變質。我們一路成長,一路得到,也一路失去著。家里的人會一個個走掉,會走的很遠很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會想念過去,似乎生活中充滿了回憶,卻又不得不轉過頭來獨自一人繼續(xù)前行。成長亦是如此。
牽掛你的人會慷慨給予你的時光和情感。
“她穿著黑衣白領,像一個中學的女生!泵看巫x到這句時,心里總是有一種失落感!拔揖褪悄愕挠陜喊 ,母親的記憶越來越差了,不知重復了多少遍的雨兒,母親還是轉瞬就忘。即便記憶不是那么的清晰,她依舊還是心心念著她的雨兒,女兒是她最掛念的人吧。
有人說《目送》這本書太過零散,堆了73篇散文在里面,可我卻認為,這73篇散文缺一不可,是它們零零散散拼成了生活,無法將其中任何一篇抽離。我記得孟買的鐵軌邊,做手工布風箏的人為死者捐布的`善良,也記得金門里遍地都是的地雷,那些可憐的孩子們都沒見過球。這些文章都是龍應臺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出的一幅幅畫面。
我忽的想起楊絳先生的一本書,《我們仨》,那是一本充滿愛的書,楊絳和龍應臺筆下的愛略有不同,前者寫的是一家三口的點滴,而后者是描述著生活中平平淡淡的事例,有親情有愛情,還有友情。我以為他們的情感是一樣的,可仔細品讀后才發(fā)覺,楊絳寫的是過去和懷念,而龍應臺所寫的是現(xiàn)在與珍惜。
時光這臺大機器不停地運轉,我們卻無法讓它倒轉或停止,所以我們只能做的是活在當下,珍惜好眼前的事物,珍惜對你好的人。
【龍應臺《目送》讀后感】相關文章:
龍應臺《目送》經(jīng)典語錄08-05
龍應臺《目送》經(jīng)典語錄10-18
龍應臺《目送》經(jīng)典臺詞摘抄10-19
龍應臺《目送》的讀書筆記09-09
龍應臺的《目送》讀書筆記09-03
龍應臺《目送》的讀書筆記800字10-29
目送_讀龍應臺《目送》有感_1100字10-25
龍應臺目送讀后感05-05
龍應臺目送的讀后感09-20
龍應臺的目送讀后感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