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朝花夕拾學習筆記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么。這也足見當時人們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這樣的老師,豈不是要耽誤學生的學業(yè)嗎?
文中最有趣之處當數(shù)要去日本留學之前的那兩條所謂的“經(jīng)驗”,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
后面的幾段中,也寫出了當時一些新文化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和老一輩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支持。
想必魯迅先生從未考慮過,在未來的時日自己會成為近乎圖騰一類的存在吧。就算是學校里最不學無術的學生,一定也是知曉魯迅先生大名的。細想起來,我對魯迅先生的最初認知,恐怕就是課本里那少年閏土口中的“迅哥兒”了。真要數(shù)起來,中小學課本里還曾見識與體會過不少次魯迅先生的筆力,不少內容或許現(xiàn)在才能讀懂些許罷,亦或是現(xiàn)在都未曾明了的。不過除此之外,我似乎也未主動閱讀過魯迅先生的作品,想來一定是年少的時候覺得晦澀難懂,不如簡單易懂的小故事來得讓人心情愉悅。所以從小時候起,我想我對魯迅先生的態(tài)度都是敬而遠之的,僅僅只知道那是一代偉人,一位優(yōu)秀的執(zhí)筆者,于我這樣的凡俗而言,難以企及。不過我想也不僅僅是我自己抱著這樣畏怯的態(tài)度,隨著年歲漸長,也逐漸了解到人們對于魯迅先生作品的眾多探討,隨之對于魯迅先的認知也有了些許新的東西,不過腦海中魯迅先生的形象的構建很快也在完成了初步的工程后停止了,或許是覺得日后也不會有太多的機會去理解和感受這位有特別的胡子造型的前輩的事跡和精神了吧。
在投票時其實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朝花夕拾》,想來是因為對于這本散文集的印象還是語文課本上的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憶起來一點特別的記憶都搜尋不到,故此推想一定是索然無味的吧。看到《朝花夕拾》的目錄時,發(fā)現(xiàn)竟然還有多篇都是學過的,頓時覺得更加乏味,除了可以快一點結束所謂的讀書活動外都提不起半點和文學文字打交道的欲望。帶著消極怠工的態(tài)度,我正式意義上的踏上了重新閱讀魯迅先生作品的道路。
其實對于內容背后所投射的深意,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被眾多的魯迅先生作品研究報告和爭得熱火朝天的探討劇透了個遍。是的,還是那個熟悉的封建時期,還是那個腐朽的政府,還是那么愚昧的中國人,還是那些有毒的傳統(tǒng)禮教,還是那些犧牲在掙扎過程中的不幸的先行者。所以真正吸引我的,讓我覺得十分有趣的,還是魯迅先生的招牌文筆,讀起來有一種莫名的韻道,戲謔地說便是粗略讀過幾行黑字,便能讓人點頭,“可以,這很魯迅!蓖蝗幌氲较惹耙晃唤淌谒f的“魯迅先生首先是一個作家”,頓時噫吁嚱為何以前不曾簡單地去感受魯迅先生的文字,而非要去強求那血腥慘痛的社會問題,每每憶起,都是被“請談談魯迅先生想表達什么”之類的問題所支配的恐懼。當然“魯迅”就像是一個標簽而不止是一個歷史上的人物,似乎不談作品的意義就不像是閱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免不了俗也就在文后談一點罷。
就《朝花夕拾》里面的文章來說,其實不少篇都有指名道姓地抨擊,并非都是用各種隱晦的比喻,比如《狗貓鼠》里寫的“實這方法,中國的官兵就常在實做的,他們總不肯掃清土匪或撲滅敵人,因為這么一來,就要不被重視,甚至于因失其用處而被裁汰。我想,如果能將這方法推廣應用,我大概也總可望成為所謂“指導青年”的“前輩”的罷,但現(xiàn)下也還未決心實踐,正在研究而且推敲”,亦有《二十四孝圖》里的“在中國的天地間,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贝祟愓Z句,其實到談不上有多犀利,頂多是在當時言論自由的代價比較低時能這么說幾句罷,不過到底還是觸到了痛處,所以我斗膽把這類語句算作“魯迅式筆調”最簡單的一種表現(xiàn)。進階一些的則是十足的隱喻,如“蟲蛆也許是不干凈的,但它們并沒有自命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贊嘆它們。”,這是《狗貓鼠》中的一句話,可以代表絕大多數(shù)這類隱喻的表達,而這一類的表述則是魯迅先生最常用的用來表達主要思想的途徑,當然也是后世語文問答題的出題重點。而在一些沒有那么尖銳內涵的語句上,有一些更讓人覺得有味道的表述,比如《藤野先生》的“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jié),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shù)脤W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保嘤小段宀䲡分械囊欢巍拔异,拿了書來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讀下去。我擔著心,一句一句地讀下去。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罷,他說:——“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彼f完,便站起來,走進房里去了。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魯迅先生的作品里,有不少看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語段,乍一看似乎就是一些繁瑣的記敘,有時甚至有流水賬的意味,其實正是這些散碎的文字,形成了魯迅先生的作品的比較獨特的閱讀體驗,冰冷的流暢,整體的自然,就像是面對面的娓娓道來,似乎當初那個執(zhí)筆墨濟天下的長褂身影就在你的眼前將這些肺腑之言和心痛之血一遍遍壓制和收斂,最后訴諸到了白紙之上。我想好的作品,定是在一讀到它的時候便能憶起作者的形象吧。拋卻這些沉重地不說,魯迅先生的作品里其實有不少幽默風趣的地方,可謂腦洞大開,十分新奇,更準確地說,就像是“一本正經(jīng)地胡說八道”,我想這大概也和不同于他一直以來被塑造的形象所帶來的差異感有關罷!斑@是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則從桂樹上就會爬下一匹老虎來。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進屋子里睡覺去了!痹谡涞幕{中,有諸如此類的詼諧的表達,而且似乎還是很認真地表述,而這種“魯迅式幽默”,也正是他寫作風格的一個亮點和看點,這著實讓我驚喜。
我似有看到部分人認為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終究是遠去了,他的文章的價值隨時間的推移并不如往日了,更有人質疑魯迅先生是否過譽。其實就魯迅先生執(zhí)筆的本意和結果來看,他并不是解決那時候衰敗的中國所具有的問題的人,但他卻是為數(shù)不多的喚醒沉睡的人們去審視問題的人。他的影響體現(xiàn)在內容的時效性上,為什么他的文章在閱讀的時候有一種不同一般的體驗,那是因為他所看到的問題,他所經(jīng)歷的一些舊事,時至今日任然是存在的,值得去思索的。他以筆代刀,剖析了人的黑暗面,由人而成的社會的破敗點,以及社會所存在的時代的缺陷,他將“病歷”以文墨裝飾和記錄,留給了不論當時還是往后的尋求“病因”的人們。他在時間上游發(fā)出的“吶喊”,在黑暗的年代所看到的“彷徨”,都將給后人以警醒,他的價值體現(xiàn)就在于如今的人們再一次遇上這樣的問題時,仍然會回想起他所帶來的一切!俺ㄏκ啊,對于魯迅先生而言是如此,對我們而言亦是如此。
【朝花夕拾學習筆記】相關文章: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08-05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01-14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01-17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03-25
《朝花夕拾》 讀書筆記05-25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07-29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04-01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08-31
【熱】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1-24
【熱門】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