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8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
最近一段時間經過對信息技術新課標的反復閱讀和學習,得出以下幾點心得,和大家共勉。
一、信息技術可操作性強,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強調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可操作性。特別強調從問題解決出發(fā),讓學生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積極應用到實踐操作中。
實踐操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一個感情體驗的過程。老師不能為完成教學任務和所謂的教學秩序而剝奪學生探索和體驗的權利,而是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享受探索的樂趣,在實踐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體驗是個體生命獨有的心理過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要允許有差異,不要把專家的實踐操作體驗強加給學生。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總是不斷地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講對操作的了解,對結果的理解,對不同問題的見解。
二、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我們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對于剛開始接觸計算機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有的就是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一些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從而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地使用計算機的習慣和責任意識,F代信息技術具有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學生在這樣的交互式教學環(huán)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展現學生個性。
創(chuàng)新是當今社會的一個主旋律,當然信息技術也不例外,就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言,信息技術主要是要求學生在求異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在信息技術課上不但要求學生學會最基本的操作,還要求學生能學以致用,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風格的作品。
總之,在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忘我的投入,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樂感,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也使得教師的講課更富有激情與活力。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2
說真的,新課程實施已經多年,但我并沒有認真地去研讀過新《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教學上也是渾渾霍霍,憑著十幾年的老經驗不知誤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個學期以來,我擺正了心態(tài),揮手告別過去,認認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學,以求自我專業(yè)的發(fā)展。我開始學習其他教師的論文,學習過程中,我發(fā)現了一個現象:這些教師的論文中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因此,帶著疑問,我認真地學習了這個新課標,再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坐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坐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于分析綜合信息,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偠灾,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F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chuàng)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系,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課程中要開設思品綜合實踐活動課,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的知識的內容很廣,有信息技術、各種專業(yè)知識、科研方法等。因此,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回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fā)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并不是清閑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fā)育低下的學生、學業(yè)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贊嘆不已:“科學的發(fā)現總是屬于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這樣,學生始終處于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3
關市鎮(zhèn)盤石完小綦恒柏這次我有幸參加了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提升工程培訓,通過這次培訓,對我今后的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巨。同時對我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簡單制作上。使我們認識到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并致力于把它們應用于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深深的體會到:
1、通過本次的培訓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這兩個概念。教育技術必須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但卻并不同于信息技術。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托,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能夠擴展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2、通過培訓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后思想,我們積極采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并初顯成效,可以說終于嘗到了信息化教學的甜頭。聽了六堂課后,充分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
3、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養(yǎng)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yǎng)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yǎng)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4、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是教育系統(tǒng)本身的需要。在迅猛發(fā)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tǒng)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tǒng)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tǒng)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tǒng)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
5、學會了先進的ppt制作方法,懂得了鏈接和超鏈接,懂得了如何插入控件,懂得了教語文,學會了欣賞語文,使我在今后以更飽滿的熱情去帶領學生探索漢語言文化的奧秘,領略其獨特的魅力。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我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更高級的信息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yōu)秀教師。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4
5月3日上午,學校毓秀廳里掀起了濃濃的學習熱潮。在學校的精心安排下,我們通過遠程教育認真聆聽宗局長、崇高路小學、中強學校電教負責人的專題報告。參加這次培訓,我更加清晰的認識到掌握嫻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一個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業(yè)務能力,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來輔助教學是很有必要的,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人生意義,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是具有前瞻性的引領作用。
首先,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轉變觀念。如:教學策略的轉變,研究適應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設計的改變,構建符合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模式,開發(fā)、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平臺,探索長假、短假、平時作業(yè)形式的改變,為學生提供實踐場、體驗場,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快樂。學生的作業(yè)從昨天的`復習知識、鞏固加深這一學習的延伸階段變成產生疑問、探求解答這一貫穿學習全過程的活動。
教學方式的轉變,重情景、重民主、重引導、重體驗。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還課堂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的殿堂。教學呈現方式的轉變,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為學生學習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在講授為主的語文教學中,應用電子白板的資源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增加興趣;應用書寫功能,可以自主互動,注重生成;應用探照燈放大鏡功能,可以突出重點,關注難點;應用繪圖功能,可以理清思路,把握文脈;應用記憶回放功能,可以回顧重溫,課堂小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把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有機整合,可以切實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因為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創(chuàng)設情境,升華拓展教學;能夠增大教學容量,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等等。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作為一個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應用,不能只是停留在ppt課件的制作和應用上。使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微課程的設計與制作、翻轉課堂的設計,并致力于把它們應用于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堅持做到: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思想,并有意識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關注時事,關注學生所關注的新動態(tài),合理引導學生運用電腦、手機等來學習。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更新了教育觀驗、樹立了現代教育思想、提高專業(yè)水平。我一定會用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于教學工作。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5
過這段時間的培訓和學習,讓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fā)現有了新的認識,當今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fā)展,改變我的學習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制作上。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我收獲頗多。
一、樹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天的時間,但是每一天的網上學習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在平時我都停流在基本應用上,然而通過此培訓,才真正的認識到自我在專業(yè)方面還有許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業(yè)務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只有這樣隨時為自我更新,補充新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2、隨著信息化快速發(fā)展,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作為一名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等)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yǎng)成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yǎng)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信息技術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二、提升了專業(yè)知識
1、通過聆聽專家教授對“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專題與案例分析的學習,使我充認識到作為老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發(fā)的發(fā)展情況,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掌握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件的基本應用。
2、通過聆聽專家們對“資源檢索與獲取”、“多媒體素材的處理”、“辦公軟件綜合應用”、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微課設計與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在專業(yè)知識方面太落后與不足。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辦公軟件強大的功能,平時我只會對辦公軟件進行簡單的應用,沒有更進一步去學習,深刻的認識到什么專業(yè)知識,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來豐富自我專業(yè)知識。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6
經過信息技術培訓,我們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也有很多的感悟。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使我感受到教學工作任務的艱巨。同時對我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本知識課件的制作上。使我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并致力把它們應用于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深深的體會到:目前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fā)展,越來越深刻的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
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教師的素質高,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青年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
通過培訓使我收獲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再教學生再學,老師不教學生不學的過程。未來教育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的常規(guī),使要學生學習變?yōu)閷W生要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中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特別是董老師的個人專業(yè)成長更是一下打開了我心結“做自己的事,認清方向,執(zhí)著努力,不至于在過程中丟失”“人一怒就變成豬”讓我平息了內心的煩悶。
通過培訓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這兩個概念。教育技術必須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但卻并不同于信息技術。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托,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能夠擴展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通過培訓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后思想,我們積極采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并初顯成效,可以說終于嘗到了信息化教學的甜頭。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但是,信息化教學發(fā)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好幾年了,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發(fā)展。那樣才可以說是真正發(fā)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yōu)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養(yǎng)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yǎng)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yǎng)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是教育系統(tǒng)本身的需要。在迅猛發(fā)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tǒng)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tǒng)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tǒng)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
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tǒng)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我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通過培訓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要盡快團結行動起來,利用現在教育技術和國際互聯(lián)網,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7
在當今世紀,網絡技術發(fā)展迅猛,它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我經過這段時間的培訓學習,回想學習過程中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及得到的。收獲,使我感觸頗深。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知道了自己掌握的知識還是太少,應該學的還有很多很多。正如我們古人說的:活到老,學到老!
通過這次培訓,我進一步掌握了信息技術等有關基礎知識及其應用,雖然不是面對面教學,但我依然覺得很充實。因為我在這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到了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遠程學習與學校學習有所不同,它是完全考自主自覺的一種學習方式。我認為要取得一個好成績,必須有端正的學習目的。作為一名教師,為了使自己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也為了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一直摸索著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
在這次的學習中給我的感觸還有很多很多,很難用文字表述,感謝這次培訓的老師們給我的支持和幫助,在今后學習中,我一定加倍努力,把學習到的知識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好的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以上就是我這次的幾點體會。我相信,只要不斷地繼續(xù)努力和學習,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本次培訓很實用,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創(chuàng)新的魅力。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yōu)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各組員可以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規(guī)律。在這里我們見識了很多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信息技術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了解了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優(yōu)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后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guī)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信息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通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獲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老師們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yōu)勢。
專業(yè)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xié)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fā)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們一定會在日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8
當我剛剛走進xx學院的時候,當我第一次參觀計算機教室的時候,我還只是對先進完備的設備感到贊嘆,而絲毫不了解今后的我將要學習什么,做些什么,在高中的學習中,我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可謂是少之又少,認為其全部只不過是在電腦上打字和背一些毫無用處的理論,到最后在會考試卷上答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字母公式而已。
事實證明我錯了,我一次次的走進那上大學前極為陌生的計算機教室,一次次的對著電腦細心剪輯圖片,一次次的冥思苦想編輯程序,我感受到了原本以為枯燥的學科,其實是多么的神奇。有趣的教學內容,精彩的教學方式,無不令我印象深刻。
我初上這門課,只覺得很麻煩,用簡單的幻燈片、Word文檔做一些報告、介紹什么的,課上的時間根本不夠用,常常要占周六日的時間花幾個小時來完成,費時又沒有技術含量。但隨著課程一點點地推進,我學習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與技術,而原本索然無味的電腦操作,也開始慢慢吸引著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有一次的作業(yè)是搜索引擎報告,除去上課時間我用了整整八個小時才完成。
我第一次發(fā)現,自認為再熟悉不過的Word文檔,原來還有著那么多的功能;幾乎天天要使用的搜索引擎,原來還有著那么多的技巧。那次的作業(yè),已經不單單是為了得分了,我利用網上找到的、老師所講的技巧查找從前沒有找到的資料,成功找到時的驚奇、欣喜,令我的所學有了意義。再之后的`圖片編輯、動畫制作,甚至于最后小組合作制成視頻,這些都是我從來沒接觸過的東西。開始做的時候,也曾經抱怨太費事、太難,但當自己也想象不到的照片效果呈現在眼前,一切的辛苦就全都煙消云散了。
雖然我的技術運用遠不夠好,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到位,但我對于電腦的使用能力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收獲了很多。不單是在技術上,組織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雖然還有不足,雖然相比擅長計算機操作的同學還有很大的差距,可是我已經戰(zhàn)勝了過去的自己。
我認為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內容,基本可以分成三大部分:Word文檔及幻燈片的常規(guī)使用,圖片的編輯及影片制作,程序的設計編輯。而在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內容,就是在第二學段初學習的制作出游計劃書了。過去也經常去旅游,但大多是有旅行團安排,并沒有自己了解過,更不知道錢具體是花在什么方面的,而那次的學習及實踐讓我初步了解了出行的計劃方式,更鍛煉了我的綜合運用能力,也使我不禁想按自己的設計去旅游一次。相比其他的學習內容,我認為它更加貼近于生活所需,更能培養(yǎng)我們的能力。
在這個以網絡為主流的時代,上網瀏覽網頁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我希望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學到有關網頁制作的內容,比如自己制作一個網站等。信息技術課上,希望能講到更多課本以外的補充知識,拓寬同學的眼界,對信息技術真正有一定的了解。再增加一些同學間合作的內容,有利于更好地培養(yǎng)協(xié)作能力。課上多留出一些時間進行作業(yè)的講評,多對一些優(yōu)秀作品進行講解。除了學習操作技術,可以適當的對軟件和配置進行普及性介紹。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9
通過一段時間的線上學習和四天的線下培訓,我切實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重大影響與作用,衷心的感謝各位專家和教授的精彩授課。此次培訓學習,讓我無論是理論水平還是實操能力,都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和提高。具體來說,本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和收獲:
1、觀念上的更新
我是一名中年教師,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我在教學工作中應用了20多年,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名好教師,只要盡心盡力的備好每一堂課,再認真的展示,精彩的講授好所備內容,課后不忘檢測和復習。如此應該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誠然,這樣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教育了幾代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哪怕是電子產品大行其道的今天,也不能說完全落伍,應該退出時代的舞臺。但是,通過這段時間的網上研修學習,使我進一步了解了信息技術這一門知識。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現代社會各個工作領域、每個職業(yè)都離不開信息技術。而一個國家至關重要的教育領域,當然更應該首當其沖。事實確實如此,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教育領域,并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革命性的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于轉變信息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于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感官上的震撼
四天的線下培訓,我聽到的,看到的,接觸到很多的知識,例如如何制作微課。但我仍然很感興趣,尤其當老師在大屏幕上進行各種演示的時候,我內心一個清晰聲音在告訴我:教育劃時代的.改革來了,不學習就要落伍要被淘汰。當技術分享時一同學用手機進行演示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我們隨身攜帶的電子產品可以隨時隨地的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服務?傊,線下培訓,帶來的感官沖擊,只能用“震撼”兩字來形容。
3、操作上的收獲
通過學習,我掌握了視頻的制作,包括視頻的剪輯,音效的處理,轉場的運用,字幕的制作等等,基本掌握了ppt制作時圖、行、字的處理,了解了圖片動畫的制作等等?粗约和瓿傻淖髌,雖然比較粗糙,但仍深感高興和自豪。
本次培訓雖然時間短暫,但使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所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yōu)秀信息技術教師。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仍會繼續(xù)學習各種關于信息技術的知識、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興人才—這將是我以后的最終目標。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0
多媒體網絡憑借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形象直觀的交互學習環(huán)境,不僅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更從觀念、過程和方法等層面賦予教學新的含義,數學課程的改革也如火如荼。而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能夠處理數據和信息,進行計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現象、科學技術和社會系統(tǒng)的數學模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功能。
信息技術可以用于模擬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
譬如,數學教學軟件“幾何畫板”功能強大,能方便地用動態(tài)方式表現對象之間的關系,既能創(chuàng)設情境,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更好地幫助學生思考知識間的聯(lián)系,促進新的認知結構的形成。計算機的動態(tài)變化可以將形與數有機結合起來,把運動和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所以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從害怕、厭惡數學中解脫并樂意學數學。使學生由形象的認識提高為抽象的概括,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開展協(xié)作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信息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一種輕松活潑、和諧協(xié)作、積極向上的教育氣氛,與新課標所倡導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相一致。然而,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數學教學,卻含有特別的教育意義。正如前面所提到,由于信息技術大量滲入,不可避免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網絡環(huán)境中的各種匿名活動,往往使人感覺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致使口頭表達、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容易被弱化,某種意義下這是相當危險的,在社會上造成的影響已逐步為人們所認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共同探討數學問題、研究各種數學理論,共同進行心得交流和各自觀點的辯論,一方面可共同提高數學知識水平,另一方面也可克服不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因素,完全符合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助于要求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
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個別化教學
信息技術使數學概念、理論及數學問題容易用數字的、圖形的、符號的、語言的等多種方式表達,學生可以在這些表示法之間進行自由轉換,既可以用計算機或計算器的數據處理分析功能、作圖功能、可視性與動態(tài)顯示效果,又可以通過圖形的方法或數值的方法來探索數學,使得“多重表示與表示的互相轉換”這一重要的學習理論的實現成為可能。由于多媒體課件的出現,計算機可以利用自己強大的處理數據的能力,實現內容的切換和選擇,既可以被用來在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設計間切換和選擇,也可以用來在同一數學對象的不同結構側面的切換和選擇,同一數學問題的不同解法思路的切換和選擇。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的這種快速切換和靈活選擇的功能,設計出多種授課方式,滿足各類學生的需要。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必然發(fā)展,是一種國際趨勢?傊诙嗝襟w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下,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會使教學方式與教學過程發(fā)生重要的變化。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比傳統(tǒng)課堂講授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生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轉變?yōu)橹鲃拥奶剿髡吆蛡性化的獨立學習者,學習的興趣、能力和效率越來越高。因此,應當充分挖掘現代信息技術的獨特優(yōu)勢,并努力整合于數學教學之中,開創(chuàng)課堂教學的新天地。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1
開學初,在學校的要求和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下學習了信息技術課程新課標,加上自己參加工作兩年的實踐教學,得到了一些新的認識:
1、關于信息技術常規(guī)教學課應該怎樣上的心得:
“信息技術課堂怎樣控制?”、“如何讓45分鐘學生收獲的更多?”、“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轉換時怎樣將學生‘‘抓‘‘回到課堂?”等等。這些一直是我經常遇見的問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平時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調控課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兩種策略以供研討:
A、激勵策略——利用各種手段鼓勵學生,把學生的注意力帶回到課堂上來。
B、運籌帷幄策略——提前備好課(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教學準備、備好教學設備設施、備好教學中所用的教學資源),對所要發(fā)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2、關于課堂教學中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心得:
教師要深入理解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內涵,針對具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特點,合理選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并優(yōu)化組合、取長補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確保達成教學目標。
下面提供幾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供研討:
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組織教學資源。
抓住學生特點,精心運用教學方法。
A、以“任務驅動”貫穿教學過程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協(xié)作學習法
協(xié)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要求教師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以“學”為“主”,同時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建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
C、運用案例教學法
目前我們的機房大多具備多媒體電子教室功能,我們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講練結合,僅靠教師講,學生很難理解,而利用極域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中的廣播教學,教師邊講邊演示,學生就聽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實例作品進行教學,向學生展示一些實踐中做得較好的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作品時得到感悟,引起共鳴。同時,教師可構建信息技術教育網站,將教案、課件和操作難點錄成視頻文件(可用“屏幕錄象專家”)放在網站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來瀏覽網頁和選取下載內容,使課堂教學與網上教學相結合。
網絡互動教學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學的必要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2
二十一世紀是國際化、信息化的全新社會,也是“知識經濟社會”的時代,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開發(fā)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質,發(fā)揮人的潛能。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是教師,教學又是一門有難度的工作,如何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是我們每位從事教學工作者應當深思的問題。
過去的課堂教學是由老師教學生學(被動接受),后來發(fā)展為我要學——我會學——自主學——互相交流學,這也是教學的必然發(fā)展過程。課堂教學模式也由學生的指名、輪流轉化為發(fā)言不必舉手,想說就說,井然有序的發(fā)言變成迫不及待的搶答,課堂教學更民主化,學生有了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
在教學中我們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它有利于集思廣益,優(yōu)勢互補。但我認為過于頻繁就會適得其反,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討論要在真正需要時候用,討論問題應該有思考價值絕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學出現“浮躁與虛假”“課堂教學熱熱鬧鬧,結果卻為低效”等現象。教學工作也是腳踏實地、不斷革新的艱辛嘗試與實踐,絕不能使“有效教學”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妝品。
新時代,新要求,新挑戰(zhàn)。讓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樹立良好的形象,用愛心和睿智去譜寫自己的教育人生。
雖然很早以前就參加過課標、教材的培訓,但是以前在很多時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沒有真正走進研究與探索中去,F在我校要在開學初對所有的教師要進行專業(yè)的測試,我發(fā)現我對新課標認識還很膚淺,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對新的體制我在理解新課標時出現了不少新的問題,這些問題迫使我不得不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新課標,從而也有了更新的體會。
新教材編寫體現了“新”“實”“活”的特點。新主要表現在選材新、結構新;實主要表現在更貼近學生實際、更強調實際運用、更突出實用效果;活主要表現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處理和開發(fā)、教法學法要活潑、為生活化學習提供范例。這樣既拉近了信息技術與生活的關系,更體現了信息技術本身的個性,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感覺到信息技術與生活更貼近了。
使學生愿學樂學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新教材體現“新”“實”“活”三個特點,在此,我只想談談對“活”的認識,“新”“實”“活”三個特點,在此,我只想談談對“活”的認識,尤其是在課堂上,如何使一節(jié)課鮮活。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曾嘗試這樣做:在閱讀教學中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盡量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在探索中體驗閱讀的快樂。情景創(chuàng)設的形式力求活潑生動,符合學生心理特征,能夠與學生產生共鳴,最好是能夠在共同的學習探索中碰撞出知識的火花。
實踐操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一個感情體驗的過程。老師不能為完成教學任務和所謂的教學秩序而剝奪學生探索和體驗的權利,而是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享受探索的樂趣,在實踐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體驗是個體生命獨有的心理過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要允許有差異,不要把專家的實踐操作體驗強加給學生。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總是不斷地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講對操作的了解,對結果的理解,對不同問題的見解。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忘我的投入,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樂感,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也使得教師的講課更富有激情與活力。
努力做到上課使人喜聞樂見,下課使人回味無窮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3
4月21日,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頒布了課程標準,并正式改名為信息科技,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至此,蘭山區(qū)教研室也組織了一系列對于課程標準的學習,聽了熊璋教授的分享,我受益匪淺。
熊璋教授以《論語》中的克己復禮為引,強調努力的重要性,也鼓勵我們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志存高遠,還要腳踏實地,同樣信息科技課程也是如此。
信息科技課程的志存高遠。人類社會已步入高科技時代,人類以信息為核心內容的現代科技競爭日益激烈,課程標準的制定也顯得尤為重要。首先信息科技課程標準不僅有國家標準課程應有的屬性,還具有屬于信息科技獨自的擔當,比如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自主可控意識以及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等等。其次信息科技課程在教育教學上,正如熊璋教授所言,在學習信息科技課程時,學生愉快的學習、教師輕松地教學、家長放心的輔助,相互結合共同促進信息科技的發(fā)展。最后課程標準涵蓋12個年級,對于小學、初中以及高中的信息意識,每一個學段對學生都有不同的要求。課標從零到一上是一個新的起點,也是一個新的平臺,新課標明確表示每一個階段學習的大方面內容,每一階段都是相互銜接,不會出現重復內容。比如盡管高中課程標準早已確立,但在該課程標準中仍有考慮。初中生通過學習已具備良好的信息基礎,而高中課程就在此基礎上設置,并不會斷層,也不會重復,這會使得所有學生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得到提高。
信息科技課程的.腳踏實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是課程發(fā)展邁出的輝煌第一步,今后仍要負重前行,腳踏實地。首先,信息科技是我們老師共同的事業(yè),對此我們要懷有敬畏之心,并思考我們能做些什么。其次,新課標的實施也對我們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單純的使學生學習幾個軟件的使用,使學生學會幾句編程,而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以及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發(fā)展特長。最后要有實干之心,信息科技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所以在講授課程時,要基于新課標,確定一個情景,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科技課程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對已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升華,逐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課堂中有好主題、好情景、好案例,這樣才達到好課堂的要求。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的提出是該學科發(fā)展邁出的重要一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都需要我們認真學習,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在探索中尋求道路,在創(chuàng)新中總結經驗,我也會緊跟時代的步伐,認真貫徹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課。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4
最近教育部頒布的新課標牽動著我們所有教師的心,尤其是信息技術學科改動最大,學科的名字由信息技術變?yōu)樾畔⒖萍肌=裉煊^看了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標研制組的組長熊璋教授及核心專家組成員對于新課標的解讀,理解了為什么把信息技術改為信息科技,信息技術以知識導向為主,講操作、講編程。信息科技以素養(yǎng)導向為主,著重于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強調信息社會責任。課程價值方面,學生會操作幾種機器、會編寫小程序、會使用幾種軟件,這些都在不斷的淘汰、變化和更新,光學會幾種操作并不能適應和勝任社會的發(fā)展去做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信息科技的課程價值在于育人,關注學生的認知力、理解力和學習態(tài)度,訓練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舉一反三,適應力、勝任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有所提升。
教師要弄明白什么是素質教育,現在的信息技術課偏重于技術操作,而技術導向撐不起素質教育,要把教學的重點從教學生技術轉移到如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要建立素養(yǎng)導向的學習目標:項目學習的主題具有引領性;學習任務的布置在有趣性的同時具有挑戰(zhàn)性;設計持續(xù)性學習評價,評價的方案和標準很重要;要善于發(fā)現和利用身邊的資源構建數字化、開放性學習環(huán)境;不斷在教學中進行總結,進行反思并改進。
課標的'改革在大層面上是很好的,培養(yǎng)青少年數字素養(yǎng),服務國家數字經濟健康發(fā)展。但具體實施起來還是有困難的,教師要改變之前固有的教學模式,側重于項目教學,要更加注重學生素養(yǎng)的提高。初中的主要內容是互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人工智能與智慧社會、跨學科主體互聯(lián)智能設計,教材是否統(tǒng)一,教材上的案例是否能夠具有代表性,在讓學生感興趣的同時完成相應的任務。教師在面對這樣全新的課程時,要經過不斷的學習、培訓和鉆研,要有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精神,全力譜寫信息科技教育的新篇章。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5
現代社會正逐步走進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正在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基本要素、一種生活的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這個新概念,已經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我們通過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是綜合程度很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內容的綜合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具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有效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
2、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注重學生對實際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
3、實踐活動的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fā)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綜合實踐活動使兒童隨時隨地從他們自己的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問題為研究學習對象,自然地、綜合地學習。這種學習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和“個人意義”地學(主動地學),而不是老師要他們學(被動地學),這將還原出他們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二、信息技術教育的定位。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四個主要方面的內容,同時也將班隊活動、學校傳統(tǒng)活動、學生的心理健康活動等內容融入其中。信息技術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還是非常有用的工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一要教會學生學習信息技術,二更要讓學生學會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部分,信息技術教育不能象以前只注重講練結合,只要求學生會,而應該強調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xié)作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等多種學習的統(tǒng)整,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信息技術教育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能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6
今年4月21日,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終于有了自己的課程標準,并且正式更名為“信息科技”,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課程標準的理解需要教師打破以往的教學觀念和經驗,站在未來發(fā)展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課標的規(guī)劃意圖,同時,教師還要有勇于接受新觀念、新思想的精神。
“科”與“技”并重
信息科技強調課程的科學屬性,但并不弱化課程的技術屬性,也就是主張“科”與“技”并重。改變以往信息課程“工具論”的固化思想,避免在課程開發(fā)與實施過程中僅僅圍繞具體軟件工具的使用,應同時關注其蘊含科學原理,問題解決的思維方法和處理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技術倫理。
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深有體會,平時學生見到我們會稱呼我們?yōu)椤靶畔⒗蠋煛保窃谏险n時,問學生學過哪些內容,他們會回答“學過Excel、美圖秀秀、Scratch…”而不是回答“學過電子表格處理、美化圖片、制作小游戲”,雖然我們上課時可能沒有明確的告訴學生我們學習的是哪一個具體軟件,但是我們可能在無形中給學生了一種暗示,我們學習的是這個軟件,這個工具,因為我們在教學時就是緊緊圍繞某一個軟件展開學習的,從這個軟件叫什么名字,到這個軟件的安裝、使用方法甚至是快捷方式的使用技巧,卻忽略了這個軟件實現的功能,這些功能實現的科學原理以及使用這個軟件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當教師自己有了“信息工具論”的思想,這種思想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我們面對的對象是學生,他們的發(fā)展在未來,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自覺適應信息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軟件的推陳出新和更新?lián)Q代速度非?,這款軟件現在特別好用流行,沒過多久,更好用的軟件出現了,而我們舊的軟件才剛入門,這樣會導致我們學的東西一直處于滯后狀態(tài)。而且現在的學生都是數字原住民,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更快也更廣,如果他們知道有更好的替代產品,他們就會對學習內容產生懷疑,“為什么有更好用的工具我們不學要學習操作這么麻煩的呢?”進而質疑教師的能力,影響教學效果。
主題式、大概念教學
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強調體驗,這樣可以保障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地區(qū)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安排課程體驗的.內容和程度,但是如果僅僅是體驗或者體驗的占比太多,就會使教學流于表面,學生樂呵呵的上完一節(jié)課,到最后并沒有實質上的思考和收獲,所以課標把教學內容劃分了具體的主題單元,內容形式上使用大概念的方法,弱化知識點的學習。
大概念是將素養(yǎng)落實到具體教學中的錨點,是指反映專家思維方式的概念、觀念或論題,具有生活價值。理解大概念有助于達成高通路遷移,形成具體與抽象的復雜認知結構,不僅僅可以打通跨學段、跨學科的學習,而且能解決學校教育和真實世界相阻隔的問題。大概念是有層次的,包括跨學科大概念和學科大概念,從具體-抽象維度來看,層次越高的大概念,越為抽象,可以輻射的范圍也就越廣。這里的大概念是指“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強的遷移價值。信息科技要關注學生未來所要面對的真實世界,因此,大概念的遷移價值更體現在走出學校之后。
新出的義務階段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確實做到了站在未來的角度謀劃課程發(fā)展,思想理念超前,需要我們細細學習、琢磨和領悟,期待下一次更加具體的內容培訓,緊跟政策綱領,不落后于時代發(fā)展需要。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7
近日,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就課程方案而言,這是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執(zhí)行20年以來的首次系統(tǒng)修訂,就課程標準而言,這是2011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執(zhí)行十年來的一次系統(tǒng)修訂。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關乎于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這也凸顯了本次課程修訂的重大意義與基礎性價值。
4月27日7點至9點,合肥市蔡蕾名師工作室開展了線上教研活動觀摩了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在線公益解讀,活動舉辦方邀請了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課標研制組的組長和核心專家組成員,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熊璋,以及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樊磊;此外,還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信息技術教研組組長袁中果老師,以及未來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專家龔超博士,請這四位專家共同來解讀新課標。熊璋教授在解讀了信息科技的前世今生中,談到了信息科技為什么必須是國家課程?為什么把信息技術改為信息科技?現在中國正處于百年未遇的大變局中,國家對信息科技的重視,對人才的培養(yǎng)。信息科技從以前的重知識、重精英、重城市變?yōu)橹乜茖W、重素養(yǎng)、重全體,使信息科技不輸在起跑線。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樊磊對信息科技課程建設的若干問題進行分析,他指出,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標以新課改的宏觀理念引進了新模式、新觀念,核心內容是將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培養(yǎng)為目標。項目式學習為基本途徑,強調利用信息科技解決知識場景問題,豐富了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的內涵。接下來樊磊老師從信息技術到新科技的變化、如何處理編程、如何處理人工智能的內容進行了分享。最后給教師一些實用性滿滿的建議,來幫助我們廣大教師更好地應對此次標準的實施。北京特級教師袁中果首先對于信息科技標準進行詞云統(tǒng)計分析,新標準凝練引領性學習主題有四個依據:學科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素養(yǎng)進階和學生基礎。要確定以素養(yǎng)為導向的學習目標,把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業(yè)要求進行具體化,對于給定的任務,能夠將其分解成一系列的.實施步驟,最后完成任務。對于學習評價,我們要設計持續(xù)性學習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并開展反思性教學改進。最后未來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專家龔超對義務教育階段的人工智能課程進行了介紹,并指出目前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此次培訓,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我也將會以此次解讀活動為契機,立足新課標,結合教學實際,構建科學、高效的優(yōu)質課堂,探索新思維,促進新發(fā)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篤行致遠。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8
2022年x月x日,我參加了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培訓。觀看了以xx教授為中心的專家成員對于新課標的解讀,經過專家對于新版課程標準的解讀,不僅讓我對新課標有了深刻認識,而且為我今后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2022版新課標給我們傳遞了三個方面的關鍵信號,下面我淺談一下自己對于新課標學習的認識。
1、由信息技術到信息科技
2022版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最大的變化是課程名稱的修改,將信息技術改為信息科技。并且將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獨立設置為新科目。由名稱的改變我們可以看出對于教育以及人才培養(yǎng)的改變!靶畔⒓夹g”是為了培養(yǎng)具有熟練程度的人才,而“信息科技”的范圍更廣,更多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力以及探究探索能力,體現“科”與“技”并重。
2、由知識素質到數字素養(yǎng)
舊版課程標準注重的是“知識素質”,也就是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而新課標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尤其是數字素養(yǎng)和技能的培養(yǎng)。素養(yǎng)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關鍵能力。新版課程標準細化了培養(yǎng)目標,分段描述了學生在數字素養(yǎng)中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和信息社會責任等上的表現,這四方面相互滲透,共同促進學生的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的提升。
3、由知識實踐到科學實踐
信息技術課程強調學生掌握知識,以知識為指導進行實踐活動。而信息科技課程更注重科學實踐。以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這六條信息科技學科邏輯為主線,以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為依據設計課程,體現了信息科技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在學生學習中,以知識為主線指導學生的科學實踐。
4、由單一學科到跨學科主題
新版課程標準引入“跨學科主題”這一新的`關鍵詞,落實并強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單一學科的學習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新版課標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打破原有的邊界,用跨學科的原理結合學科的特點進行課程組織。對于學生來說,經常參與跨學科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認知能力,他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的提出,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都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標的修訂目的是讓課程標準真正成為教學活動開展的依據,讓課標引領學生學習。通過了這次新課標培訓會,我加強了對于課程、課標的認識,也明白了今后工作的目標?傊,一天的學習讓我收獲良多,今后會更加努力工作和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不斷成長和提高。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精選10篇)12-13
初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精選5篇)04-05
研讀新課標心得體會01-06
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03-21
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2-09
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02-21
小學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0-07
小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02-23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通用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