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說》教案 推薦度:
- 《馬說》教案 推薦度:
- 《馬說》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馬說》教案
吳興區(qū)學校 織里鎮(zhèn)中學(幼兒園)具體課時備課表(成熟型教師用) 第2周第1課時 單元(章)主題第五單元 任課教師與班級 本課(節(jié))課題 《馬 說》 第 1課時 / 共 2課時 教學目標(含重點、難點)及設(shè)置依據(jù) 教學目標: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的文學作品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的文學探究。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異義詞。 3.認識伯樂與人才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學生借助工具書和頁下注釋,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大意;收集查閱資料,了解作者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二度備課: 介紹作者 韓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三、解題 “說”這種文體我們以前有接觸過嗎? 回憶《愛蓮說》介紹“說”這種文體!罢f”就是“談?wù)劇钡囊馑,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課后反思: 《馬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guān)于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因此郁郁不樂。鑒于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布置了一項內(nèi)容:結(jié)合歷史知識,借助手中的資料,搜集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內(nèi)容 二、誦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頓節(jié)奏和重音。 2.領(lǐng)讀,由教師帶領(lǐng)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體會文中11個“不”字的語氣。 3.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體會句中關(guān)鍵字詞表達的感情。 4.細讀第三段,體會“天下無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的語氣。 讓學生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體會到明君對人才的重要性。 三、積累提升: 1.譯讀積累:分小組合作串譯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獨立圈點總結(jié)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教師提示學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2. 交流探究:每組派出代表,或翻譯全文,或交流重點詞句,或提出質(zhì)疑。 解詞練習,教師提出:故、或、雖。以前在何處學習過? 3、背誦積累: 個人二度備課: 提問: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對馬的認識? 明確: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的馬來說,應(yīng)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 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有一般對待,發(fā)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里,識馬就成為前提了。所以作者劈頭就提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連詞“然后”,表示兩件事情的聯(lián)系,后事續(xù)前事而起,沒有前事就沒有后事。 世上先要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后才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第二句從反面承接上文,轉(zhuǎn)入論述。本來千里馬是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是經(jīng)常有的。表明千里馬多伯樂少。第三句的“奴隸人”并非奴隸,指地位低下不識好馬的養(yǎng)馬人。因為沒有人識得好馬,即使有了好馬,也只是交到他們手中一般地對待。“稱”,著名、著稱、出名。句末“也”字表示陳述語氣。全句說:因此即使有了好馬,也只能在無識的養(yǎng)馬人手里遭受屈辱,直到相繼死在馬廄里,可見由于沒有伯樂,千里馬只落得個平庸地默默無聞地死去的不幸遭遇。 課后反思: 《馬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guān)于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因此郁郁不樂。鑒于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布置了一項內(nèi)容:結(jié)合歷史知識,借助手中的資料,搜集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內(nèi)容。 四、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么作品? 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么內(nèi)容? 五、作業(yè) 1、 將全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完成練習二。 2、 繼續(xù)背誦課文。 教后整體反思: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體現(xiàn)了誦讀的重要性。尤其是對古詩詞教學,必須首先讓學生在學生初步理解字意的基礎(chǔ)上,把握了作品的情感基調(diào),反復地朗讀,再理解,再朗讀,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去體味作者與作品,最終實現(xiàn)對作品深刻的感悟。因此在《馬說》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朗讀、背誦和理解。要讓學生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補充背景材料進行感悟 《馬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guān)于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鑒于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布置了一項內(nèi)容:結(jié)合歷史知識,借助手中的資料,搜集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內(nèi)容。 吳興區(qū)學校 織里鎮(zhèn)中學(幼兒園)具體課時備課表(成熟型教師用) 第2周第2課時 單元(章)主題 第五單元 任課教師與班級 劉園園 209 210 本課(節(jié))課題 《馬 說》 第 2課時 / 共 2課時 教學目標(含重點、難點)及設(shè)置依據(jù) 教學目標: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的文學作品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的文學探究。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異義詞。3.認識伯樂與人才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學生借助工具書和頁下注釋,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大意;收集查閱資料,了解作者情況。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包括字詞積累、課文翻譯和朗讀背誦。 二、整體感知 教師導學: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悶不平。 思考題: a、 結(jié)合標題,談?wù)劚疚牡捏w裁特點。 b、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談?wù)劚疚谋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本文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顯著特點?說說我們還學過哪些類似的文章?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 二度備課: 這一節(jié)課我們再來談?wù)勴n愈這一匹千里馬的故事。輕大家自由的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這里的千里馬有何特征。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概括:這里的千里馬跑得快吃得多。 千里馬是如此神駿,而且又食量驚人,讓我們非常神往,很想見見千里馬。但這篇文章卻給我們講述了千里馬的種種遭遇。讀了這篇文章,同學們能不能用文中的話講一講,千里馬有怎樣的不幸遭遇?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總結(jié)。 ①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②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環(huán)節(jié)反思: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我在這里略去了翻譯課文,其實在這一步中我就會穿插著讓學生來翻譯課文。而且這些學生找出來的句子都是重點句,在翻譯上面學生更能掌握。事實上效果也比以往的直接翻譯課文要好。 三、重點研讀 探究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教師導學:本文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請同學們閱讀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a、千里馬的處境是怎樣的?(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b、千里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c食馬者的愚蠢無知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d.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真不知馬也) 二度備課; 千里馬有千里之能卻不能被人發(fā)現(xiàn),即“千里馬”沒能遇上“伯樂”,這又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PPT介紹作者情況。 韓愈 唐代人,字“退之” “唐宋八大家”之首 享“文起八代之衰”美譽 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因韓氏是昌黎(河北昌黎)望族,又稱“韓昌黎”。死后謚“文”,世稱“韓文公”。 自幼勤奮苦讀。唐德宗貞元八年(792),二十五歲考中進士。貞元十九年(803)任監(jiān)察御史時,因關(guān)中大旱,上書“請寬免民徭而免田租”,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令。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隨宰相裴度平淮西有功,升刑部侍郎。因上表諫迎佛骨,得罪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唐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 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反對漢魏六朝的綺靡文風,主張繼承先秦兩漢古文傳統(tǒng),為文明白通暢,語言新穎,說理透辟,對后代的散文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總結(jié): 寄托的思想感情:懷才不遇、【《馬說》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馬說》教案01-24
《馬說》優(yōu)質(zhì)教案12-30
《馬說》教案設(shè)計01-02
《馬說》教案15篇02-26
文言文《馬說》教案03-13
《馬說》教案設(shè)計15篇01-02
《馬說》教案設(shè)計(15篇)01-02
《馬說》教案設(shè)計(精選20篇)06-09
《馬說》教案設(shè)計(合集15篇)01-02
有關(guān)《馬說》教案范文合集九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