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福利视频,亚洲激情专区,免费看a网站,aa毛片,亚洲色图激情小说,亚洲一级毛片,免费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a

《論語》教案

時間:2023-02-18 08:43:37 教案 我要投稿

《論語》教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教案15篇

《論語》教案1

  筆者曾多次執(zhí)教《論語》十則 ,先前由于思想未認識到這個層面上來,也就是采用“讀一讀、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這節(jié)課“忽悠”過去了。在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之后,我對我以前的做法進行了反思,認為聯系生活不夠。如何聯系生活呢?筆者結合自己提出的“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進行了再思考。我發(fā)現,我過去在處理文本的時候犯了兩個錯誤。一是對《論語》中話語產生的背景缺少關注。二是聯系生活的方式不對。如果運用語文交際場的觀點,我就應該讓學生、教師穿越時光隧道,置身于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之中,在這個特定的場中進行語用交際!如何做呢?選文的第十則剛好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范例。于是,我大膽地實施了我的設想。沒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種教學,將傳統(tǒng)的逐句析文義、師生的機械分析變?yōu)榻處熍c學生的對文本之象的個性解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對《十則》中每則的個性化修改和創(chuàng)造,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達到了傳統(tǒng)教學所不能達到的境界。

  這種設計是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從實施的過程來看,教學策略也是完全正確的。這節(jié)課結束后,我無比興奮。一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換而產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行為的高度自主性,讓我體會到了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所產生的魅力。二是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修改和再創(chuàng)造,這使得學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 “學習的主人”。三是教師與學生組成了“學習共同體”,教師教的成份明顯比傳統(tǒng)式少多了,教師也輕松了許多。

  當然,這種策略并不是適用于對每篇文言文的教學,這又反映出 “場復原”式聯系生活法的局限性?舍槍Α妒畡t》而言,這種方法又是最恰當不過的。但這種教學是不是又超出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了呢?沒有超過吧,我想。

  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中心發(fā)言人發(fā)言時,常出現 “我認為”而不是“我們小組經過討論,認為”。要知道,小組討論的成果應是小組所有成員一起探究的結晶,怎么能讓中心發(fā)言人一個人獨享呢!但對于這一點,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在課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

  《論語十則》這篇課文雖然是經典,但畢竟是一千多年前的東西,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所以我在教學中更注重文言基礎的傳授。

  在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可以肯定:一是教得比較扎實,學生對一些基礎的'文言知識掌握得較好;二是《論語十則》只是《論語》這部大書的幾頁,我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在有限的時間里拓展學生對這部經典的認識;三是主要采用誦讀的方式來教學,學生容易上手掌握,有助于增進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有教學內容有些面面俱到,學生對課文的翻譯掌握得不好,沒有在規(guī)定課時內按排學生背誦課文。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感到了一個語文教師的無奈,面對一些很好的文字,卻不能用更加自由的方式來傳達。在古代難懂的文字和現代充滿活力的學生之間,我們的教師要怎樣做,才能變成一座美麗堅固的橋梁?

《論語》教案2

  教學目標:

  1、 掌握重點詞句,積累、理解“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等成語。

  2、理解、運用《論語》中關于學習的名言警句。

  3、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積累重點文言詞句,評點《論語》八則內容。

  教學難點:深層理解《論語》八則內蘊,學以致用。

  說明:

  宋代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是儒家的經典。同時作為“先哲智慧”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學好本文對激發(fā)學生誦讀“經典”,自覺增加文化積淀,充實文化底蘊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本課以交流學習格言與諺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采用讀讀講講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重點詞語,朗讀背誦,領悟內蘊。最后力求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通過舉例深入理解,從而領略先哲穿越時空的智慧。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老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景

  導入新課

  1、請同學自由發(fā)言,交流以往積累的有關學習的格言與諺語。

  2、交流查閱的孔子及其《論語》的資料。

  1 交流有關學習的格言與諺語。

  2交流資料 調動學生的積累和學習情緒,導入本課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反復誦讀

  初步感悟

  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奔顚W生先熟讀成誦。

  2、“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苯M織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相結合落實重點詞義。( 時、習、說、樂、知、慍、君子、知、是、知、知、好、樂、

  從、善者、溫故、知、可以、歲寒、然、凋、達、嘗、寢、益)

  1誦讀、同桌互背,小組競賽的方式熟讀成誦。

  2 借助工具書,采用小組互難的形式,落實詞義。 通過誦讀、同桌互背、小組競賽、小組互難等形式讓學生沉浸文本。

  師生共析

  理解領悟

  1、“熟讀精思。”思考《論語》八則你所領悟的“先哲的智慧”,交流閱讀心得,教師適時點撥,歸納。

  2、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具體舉例,闡述語錄所含的道理。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第一則:不斷學習,方能牢固,遠道而來,切磋促進,自求長進,不怨他人。

  第二則:老實謙虛,事實求是。

  第三則:以學為樂,方學大成。

  第四則:虛心求教,取長補短。

  第五則:常復舊課,領悟新知。

  第六則:處于濁世,保持節(jié)操。

  第七則:欲速不達,循序漸進。

  第八則;學勝于思,行勝于想。

  2、通過具體舉例,深入理解語錄所闡述的內蘊。 本部分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通過師生共同探討來理解。教師不必強求學生的回答完美,重在有所“悟”。

  通過舉例,使本文的學習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相結合,力求內化,學以致用。

  總結歸納

  力求內化 1、課文中出現的成語

  2、小結“而”的用法 :

  (1)順接(表修飾、并列、順承)

  (2)轉接 1、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善而從;溫故知新;歲寒松柏;欲速不達

  2、學而時習(順接)

  人不知而不慍(轉接)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順接)

  溫故而知新(順接)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順接) 及時小結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歸結的學習方法的掌握。

  布置作業(yè)

  鞏固拓展

  1、 背誦全文。

  2、 搜集關于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的名言警句。 1、 背誦積累。

  2、 搜集,交流。 注重積累,拓展閱讀,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思路點撥:

  1、本文的幾則語錄大多關于學習的,可先抓住第三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探討“知之”“好之”“樂之”的關系,然后引導學生以“好學、樂學”的態(tài)度來學習其他幾則語錄中蘊涵的道理。

  2、針對學習基礎比較好的班級,針對本文《論語》八則的資料查閱的渠道較廣?梢浴皩W生分組預習”——“學生交流預習”——“教師適時點撥”——“師生共同小結”的形式引導學習此文。重在開發(fā)網絡等學習資源,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八則《論語》的簡析和重點:

  第一則:

  這一則闡述了學習的方法、情趣和態(tài)度。

  三句話分別側重上述三個方面!皩W”是認識,“習”是鞏固,二者統(tǒng)一起來,學習方法對頭,就能牢固地掌握知識,這是一件“樂”事;在學習中,有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切磋,共同提高,這樣的情趣實在令人愉快;別人不了解自己,并不因此惱恨,影響工作和學習,這是君子的為人之道,也是令人愉快的。三句話在表達中均采用了反問句式,既加強了語言的氣勢,也增強了預期的感染力。

  第二則:

  這一則闡述了學習的態(tài)度。

  探求學問或了解事物,應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不懂裝懂的毛病,所以孔子這樣教導他。不少人也常犯子路的錯誤,應引以為戒。實事求是,既是學習的態(tài)度,更是做人的道德。

  第三則:

  這一則闡述了學習的三個層次:知之、好之、樂之。

  這三個層次,實質上也是學習的三種境界,它由低到高,表明人們對學習有認識程度的區(qū)別,因而對學習的要求當然也會有所不同!皹分笔菍W習的最高層次,它建立在“知之”和“好之”的基礎之上,對每個求學的人來說,一定要由“知之”、“好之”上升到“樂之”的最高層次,才算是掌握了學習的精髓。

  第四則:

  這一則闡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

  只要虛心上進,隨處都可以向別人學習。要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自身的短處。只有如此,才能豐富自己的見識,不斷進步。在這方面,孔子自己就是人們的一個榜樣。他曾經說過,他的成才有很大成份得益于“敏而求之”。他的.弟子子貢也說,孔子沒有一定的老師。“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币徽Z,被后人頻繁地引用,有著鮮活的生命力。

  第五則:

  這一則闡述學習方法。

  “溫故”是知識的鞏固和積累,“知新”是知識的吸取和接受?鬃诱J為,已經學得的知識必須常溫習、整理,同時又不能忽視學習新知識,這是他一貫主張的學習方法,也體現了他“學而不厭”的思想。

  第六則:

  這一則闡述為學為人的道理。

  這則語錄比喻只有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才能看出一個人的意志品質。學習上是如此,為人更是如此。荀子也說過類似的話: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第七則:

  這一則闡述求學辦事的方法和態(tài)度。

  孔子的弟子子夏任職之后,為了盡快見效,有急躁的表現,孔子因而對她說了這番話。做事情如此,學習上也是如此!坝賱t不達”這句話充滿了辯證法,我們一定要按照規(guī)律辦事,任何違背規(guī)律、急于求成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行不通的,只會“大事不成”。

  第八則:

  這一則闡述學習方法,強調躬身實踐的重要。

  從語錄中的“吾嘗”兩字可以看出,這是孔子自述學習的經驗和教訓。從具體內容看,孔子實際上是主張學比思更加重要!皩W”是“思”的基礎;沒有“學”,也就無從思索。在“學”的基礎上,經過一番思索、消化,才能真正予以吸收。由此可見,孔子十分強調躬身實踐的重要。

  4、關于《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有二十篇。內容有孔子癱瘓、答弟子文以及弟子間相互討論他們所聽到的孔子言論。它是儒家的重要學術著作,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墩撜Z》的“論”是“論撰”的意思,“語”是“言語”,

  “論撰”孔子的“言語”,故稱《論語》!墩撜Z》是語錄體散文,主要是記言,用口語寫成,一言一是各成章節(jié),前后不相連屬,也無長篇議論,但文字頗為生動,內涵十分豐富。許多句子,用意深遠,富含哲理,常為后人所引用,逐步發(fā)展成成語、格言,流傳至今。南宋朱熹把《論語》、《中庸》、《大學》、《孟子》合為 “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5、關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至圣”。他的思想核心是“仁”?鬃釉苡瘟袊麄髯约旱恼沃鲝,但最終未被采納。晚年回到魯國,致力于教育和文化整理。相傳弟子有三千,賢者七十余。《詩》、《書》、《禮》、《樂》、《春秋》等典籍均經其整理編訂!蹲髠鳌、《孟子》、《荀子》等書亦載有孔子學說。兩千多年來,孔子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有著深刻而巨大的影響。

  練習舉隅:

  1、 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意思。

  學而時習( )不亦說乎( ) 人不知而不慍( )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 擇其善者而從之( ) 溫故而知新(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無嘗終日不食( ) 以思,無益( )

  2、本課所選各則,有的談學習態(tài)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個人修養(yǎng),請各舉例說明。

  3、 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圍繞一個中心,任意引用兩則語錄,用簡潔的語言寫一段話。

  4、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這些出自《論語》的學習的格言,你能用自己的話來闡述嗎?你還知道哪些指導我們如何學習的名言? 請寫下來,并標明出處。

《論語》教案3

  第一課時

  1、導入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這部儒家經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3、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特別注意加點字的音、形、義。

  人不知而不慍(yùn)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不亦說(yua)乎

  傳(chuán)不習乎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1、教師泛讀課文,然后學生自主朗讀。

  2、根據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學習了,然后時常復習它,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稙檎罚

  譯文: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譯文:溫習學過的知識就會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借這點當老師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

  譯文: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思考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保ā队阂病罚

  譯文:孔子說:“多么有賢德啊,顏回!一竹籃飯,一瓜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多么有賢德啊,顏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

  譯文:孔子說:“對于學習,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p>

  譯文: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的短處就要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蹲雍薄罚

  譯文: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譯文:孔子說:“一個軍隊的主帥可能被奪去,但一個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奪去!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g文:子夏說:“廣泛地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并且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

  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小組內合作研討,概括每一章所講的內容。

  第一章:第一句講學習方法。第二句將學習樂趣。第三句講為人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范圍。不斷溫習,(知識)方能牢固,學習之樂;志同道合的人遠道而來,切磋促進,人生之樂;自求長進,不怨他人,提高修養(yǎng)。

  第二章: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朱熹認為,重在為學!皞鳌敝甘苤趲煟傲暋眲t熟之于己,而“忠”“信”為“傳習”之本。由此可見古代治學之人非常重視思德修養(yǎng)。

  第三章:講的是不同年齡階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討論學習方法,說明了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

  第五章: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習與思考想結合,方能所得。

  第六章:討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顏回清平樂道的高尚品質。

  第七章:講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彌補不足。

  第八章:講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應樂在其中,不羨慕、不貧圖不義之財。

  第九章:講的是要學習別人好的地方,借鑒別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點。

  第十章:告訴我們時光飛快流逝,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

  第十一章:用國家的帥將與一個人的志向做對比,說明立下大的志向,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十二章:一個人,要有大志,還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較大的收獲。

  第二課時

  第一階段:學情診斷

  1、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從《<論語>十二章》學到了很多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識。這十二章的語言都很簡練,但卻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學習后,每個人都會受益匪淺。此外,《論語》是處成語最多的文化典籍,我們就更不能小視對這篇課文的挖掘。接下來,我們就繼續(xù)學習它。

  2、準確翻譯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檢查課文的背誦情況。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試按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品德修養(yǎng)將課文中的'句子進行分類。

  1、學習方法:

  (1)學而時習之。

 。2)溫故而知新。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學習態(tài)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3、品德修養(yǎng):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乎吾身。

 。3)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能救本篇課文的寫作特點及對后世的影響,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嗎?

  1、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含蓄雋永。語錄體是《論語》文體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記錄孔子的只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都比較短小簡約,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達卻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學習。

  (2)《論語》的文學色彩在于表現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數語中,蘊含著一個為人師者的胸襟、風范,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一個師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2、影響:

  《論語》這種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直接影響了先秦說理文的體制;言近旨遠、詞約義豐的說理,形象雋永的語言,使它成為先秦說理文主要的形態(tài)。

《論語》教案4

  學習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學習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熠生輝。現在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交流探究: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蹘熒涣鳎航處熡枚嗝襟w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

  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

  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三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態(tài)度,個人修養(yǎng)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個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8,10兩則主要闡述了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內容。 合作探究:

  課文前五則

 、俪踝x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例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他的課件顯示)

  c.質疑交流:根據對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例:時習:時常地復習。

  說:“悅”的古字,愉快。

  慍:生氣,發(fā)怒。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第二則:日:每天。

  三。憾啻芜M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見其他課件)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三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蔽崛杖∥嵘,為人謀而不忠乎。

  ②精讀課文,翻譯并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孔子說:學習知識然后時常地復習,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人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我自己:為別人辦事不盡心盡力嗎?和朋友交往不真誠嗎?老師傳授的.知識不復習嗎?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梢园阉斪隼蠋熈。

  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思考而不讀書

  就是有害的(精神疲憊而無所得)。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什么 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 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yè):

  ①“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②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課文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探究學習后五則

 、偃嗬首x課文,教師正音,理解重點詞語。

  賢:好的 焉:在其中 善者:優(yōu)點,長處 從:學習 士:讀書人 弘毅:剛強,勇毅 以為:把…作為 已:停止 凋:凋謝 其:大概,也許 。褐溉寮业耐萍杭叭,仁愛待人 欲:想要 施:施加

 、谧灾餮凶x,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郯嗌辖涣,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從字面和深層含義兩個層面探究本句的含義。

  班內學生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 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路)不也(走

  得)很遙遠嗎?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現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論語》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國古代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今天初步了解到關于《論語》的思想內涵,但這種學習是不夠的。一方面,我們要將它作為指導自己實際行動的一種航標,另一方面,我們要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多掌握一些文言文知識,來更好的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拓展延伸: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 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

  死而后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p>

  鞏固練習: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課后記:學習本文必須要求嚴格,須能通背全書。

《論語》教案5

  學習目標 1.理解十則語錄中包含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為人處世;

  2.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課堂核心 核心

  知識 《論語》中包含的道理。

  核心

  能力 學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為人處世;

  核心

  方法 1.知人論世。

  2. 反復誦讀。

  《論語》十則復習

  《論語》四則

 、僮釉唬骸叭诵,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诳鬃尤眨骸耙嬲呷,損者三友。友直,友諒①,友多聞,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損矣。”(《季氏》)

 、嶙尤眨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無忘其所能⑥,可謂好學也已矣! (《子張》)

  【注釋】①[友諒]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諒,誠信。②[便辟(piánpì)]習于擺架子裝樣子,內心卻邪惡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諛奉承,內心卻無誠信。④[便佞(piánnìng)]善于花言巧語,麗言不符實。⑤[所亡]自己所沒有的知識、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無”。⑥[所能]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擇其善者而從之 (2)學而不思則罔 (3)可謂好學也已矣

  15.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譯文:

  (2)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16.按要求填寫下面的表格。 (4分)

  《論語》十則復習試題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后按一定時間去復習,不也是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曾參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守信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稙檎

  譯文: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憑借這一點就可以做老師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稙檎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卻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害!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薄稙檎

  譯文:孔子說:“仲由,我教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薄独锶省

  譯文: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和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在內心自己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論語》教案6

  《論語》十則

  【教學設計A】

  創(chuàng)意說明:此設計突出文言文教學特點,用做知識積累卡的形式化老師的瑣碎講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變老師灌輸為學生能力訓練,為零碎的文言知識搭建科學的知識體系。

  教學步驟:

  一、從孔子入選世界文化名人開始說起,導入課文。

  二、結合書下注釋,介紹作家作品。學生做知識要點分類積累卡一:

  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省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三、認讀課文,落實字音。

  1.朗讀課文,標記需要注意的字音。

  2.聽讀課文,校正字音。做知識要點分類積累卡二:

  生字詞:矣(yǐ)慍(yùn)弘(hóng) 柏(bǎi) 罔(wǎng) 殆(dài) 誨(huì)

  多音字:論(lún)語 三省(xǐng)吾身 不亦樂(lè)乎 傳(chuán)不習乎 任重(zhng)而道遠 曾(zēng)參(shēn)

  通假字:①不亦說乎 “說”同“悅”,讀yuè,愉快。②由,誨女知之乎 “女”同“汝”,讀rǔ,你。②是知也 “知”通“智”,讀zhì,聰明,智慧。

  3.大聲地、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析讀課文,落實詞意句意。

  1.對照書下注釋,分“則”朗讀課文,弄懂各則大意。不懂的詞句,同學間討論解答。

  2.做知識分類積累卡三:

  重點詞意(參照課后練習一)

  難句翻譯(根據自己理解的情況來定)

  成語: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不亦樂乎 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gu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概括各則大意。做知識分類積累卡三:

  關于學習方法的: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關于求知態(tài)度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關于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交流做卡感受,總結經驗。

  七、背誦全文。

  【教學設計B】

  創(chuàng)意說明:誦讀是最古老、最樸實也是最有效的閱讀文言文的方式。學習《論語》這樣語言簡練、含義深遠的'文章,就該是反復地讀,大聲地讀,搖頭晃腦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讀出書聲朗朗的課堂新氣象。

  教學步驟:

  一、由“半部《論語》治天下”之事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說導入,交代學法。

  二、聽讀,體味。

  1.聽讀第一遍,標記字音。

  自由練讀,讀準字音。

  2.聽讀第二遍,標記節(jié)奏:句內的節(jié)奏、句與句之間的停頓。

  結合文意揣摩練讀,要讀得節(jié)奏鮮明。

  3.聽讀第三遍,標記輕重:哪些詞語要重讀,哪些詞語要輕讀。

  4.聽讀第四遍,聽氣韻。

  學生模仿讀,體味讀,自由地讀。

  三、表演讀、誦。

  要搖頭晃腦地讀,要動容地讀,要氣韻暢達地讀,要陶醉地吟誦。

  【教學設計C】

  創(chuàng)意說明:本設計為故事穿插法!墩撜Z》涉及的人、事很多,在教讀過程中若盡可能結合學習的內容,穿插有關故事,對初識文言文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激勵,對保護文言文閱讀興趣也會大有作用。

  教學步驟:

  一、由曲阜朝圣之舉和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一事導入。

  二、介紹孔子和《論語》。

  三、對照注釋逐則翻譯,理解大意,不好翻譯和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共同探究解答。

  在解答過程中可補充說話背景,可穿插相關故事,可引用《論語》中相近的觀點,也可要學生結合親身經歷談認識。

  四、記誦全文。

  【資料整合平臺】

  1.課文背景資料

 、倏鬃蛹啊墩撜Z》簡介見教師用書。

 、凇墩撜Z》的幾個“最”:

  《論語》共20篇,492章,是《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之一。在我國,它最早提出教學要“因材施教”,采用“舉一反三”的啟發(fā)式;是現存的最早全部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書中記錄的孔子對《詩經》的評論,是我國最早的文藝批評。

  2.課文擴讀材料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wèi)靈公》)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保ā豆遍L》))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保ā秾W而》)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ā妒龆罚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

  【綜合性學習指導】

  漫游語文世界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要求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能關注生活中的語文現象,對“生活處處有語文”有切己的認識。

  2.要能夠具體生動地講述自己的見聞,能根據搜集來的素材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能寫出內容充實、文從字順的作文。

  二、活動策劃

  課前明確活動目的、活動安排。完成選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進行搜集和調查、小組合作編冊等工作。

  課中主要用于交流活動感受、活動成果、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和作文指導。課后總結和評價。

  三、活動指導

  1.明確活動目的、活動整體安排。主題:漫游語文世界/目的:在生活中學語文/整體安排(見策劃)

  2.選題。按照教科書提供的材料,或師生共同羅列生活中常見的語文現象若干,請每一位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和興趣愛好,選擇一題。

  3.分組。根據選題或調查途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推選出各小組召集人。以小組為單位制定活動時間表及活動具體方略,小組要進行細分工,成員之間注意聯絡合作。特殊情況可單獨一人進行調查。

  4.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調查活動。對搜集的材料做好選材取舍,科學分類,精當說明(點評),整齊謄抄,匯編成冊、冠名,使之成為集體勞動智慧的結晶。

  5.課堂交流:成果展示。各小組召集人向全班口頭匯報活動情況,“推銷”小組成果。

  體驗交流。各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具體生動地口頭陳述活動見聞。

  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對生活中語文現象的思考。

  6.作文。兩類作文題,任選一題:

 、俳Y合這次語文調查的經歷,以“從生活中學語文”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

 、卺槍@次調查中發(fā)現的

  不純凈的語文現象,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題目自擬。

  寫法指導:①選準切入點。一般來說,切入點要小一點、新一點,要用別人之所未用的角度和材料,以求文章在“實”和“新”上有過人之處。

 、诔浞掷檬诸^資料。寫記敘文,要側重于生動描寫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語文現象;寫議論文,要有理有據地陳述自己的觀點。

 、圩⒅卣Z言表達的個性化?筛鶕x語言現象的特點和自己文章的主題來設計作文風格,要善于化用鮮活的生活語言。

  四、活動評價。

  活動評價著重于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對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自主合作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顒釉u價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主。

《論語》教案7

  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虛詞“而”的用法。

  2.學習古人勤學好問,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方法。

  教學設想

  1.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簡介孔子,教學第一、二、三則。

  第二課時,講評練習,教學第四、五、六則,總結思想意義。

  2.在學習過程中,不失時機地進行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的教育。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釋詞、口譯,分析前三則。

  教學過程

  1.簡介孔子和《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50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曾經周游列國、終不再任。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個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還整理《詩》《書》,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鬃哟罅π麄鳌叭省钡膶W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迷信鬼神的活動采取存疑態(tài)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

  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啟發(fā)意義的見解。

  他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弟子有三千,著名學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視“學稼”、“學圃”,看不起勞動人民。

  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維護奴隸制秩序,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上提倡教化。

  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談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

  2.教師范讀課文。

  3.正字正音。

  慍yùn罔wǎng說yuè——不亦說(悅)乎

  4.教學第一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指定學生一人朗讀這一則。

  “子曰”:子,古代用作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這里可譯為先生、老師,指孔子?鬃诱f。“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學了、學過,后面省略了學的內容;而,順接連詞;時,按時,時時;習,溫習、實習;之,代學習的內容。學了(什么),按時溫習它,不也愉快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共同學習、研討問題),不也快樂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別人;知,了解;而,轉折連詞;慍,惱恨、怨恨;君子,這里指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人。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卻不惱恨(他),不也是有修養(yǎng)的人嗎?

  這一則包含幾層意思?各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

  這一則包含三層意思: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一層表明了既要勤勉學習,還要按時溫習,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既講了學習方法,也講了學習態(tài)度。

 、谟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

  這一層表明了學須有友!抖Y記學記》中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敝就篮系呐笥巡贿h千里而來,研究學問,析疑解惑,有利于學業(yè)進步,自然成為樂事。這一層講的是朋友間虛心互學的學習態(tài)度問題。

 、廴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

  這一層直接表明了個人修養(yǎng)的問題,其實也表明了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墩撜Z憲問》篇孔子說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幫助體會這一層的含意。這一層含蓄地表明了學習要有不求人知、全在進德修業(yè)的正確態(tài)度。

  第一則三句話講了三個意思,層次分明,言簡意賅。

  5.教學第二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朗讀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溫習;故,舊的(知識);而,順接連詞;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詞“之”;為,作為、當作。復習舊知識,能夠領悟新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具有什么含意?

  這一則表明了“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語言雖簡,含意卻很豐富。這里的“知新”,包含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體會,即認識的加深;第二是領悟到新的內容,即知識的擴大。這里的“溫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復閱讀,而是在不斷復習的過程中,思考探究,獲得新體會,掌握新知識。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

  6.教學第三則。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順接連詞;思,思考;則,就;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只是讀書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具有什么含意?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這兩句話闡明了學習與思考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對所學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這見解是很精辟的.。

  7、教學第四則。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貢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以何。為什么,憑什么;謂之,稱他。子貢問道:“孔文子(謚號),為什么稱他為‘文’呢?”“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敏,聰敏;好(hào),喜愛;恥,把……當作恥辱;下問,問下,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是以,以是,因此?鬃哟鸬溃海ā翱孜淖樱┞斆舳窒埠脤W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作恥辱,因此(他的謚號)稱他為‘文’”。

  這一則中,孔子對弟子進行了什么教育?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

  這里孔子借回答子貢提出的問題,教育弟子既要勤學,更要好問,要敢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表明了在學習上要有勤學好問、不恥下問的態(tài)度。韓愈在《師說》中說:“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币馑际钦f,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鬃釉蜊白诱埥坦俾毜拿Q,向萇弘請教關于音樂的事,向師襄學過彈琴,向老聃問過“禮”的知識。這些人的學識和個人修養(yǎng)都不如孔子。這正是孔子對子貢答話的很好的注解。8、教學第五則。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默地;識(zhì),記;之,它,代所學的東西;厭,滿足;誨,教導;何有,有何,有哪一樣;于,在;哉,嘆詞。默默地記住學過的東西,對學習從不感到滿足,教誨人從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詞:識:記。粎挘簼M足;誨:教導。

  翻譯: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斷積累知識!皩W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罢d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tài)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子谝簧际沁@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么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边@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翻譯: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yè)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边@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翻譯: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wèi)靈公》)

  翻譯:孔于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但并)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論語》教案8

  【教學目標】

  1.在對課文內容進行歸類的基礎上,用較為簡練的語言概況課文所選內容中孔子談到的學習方法及態(tài)度,以及人格修養(yǎng)方面的思想觀點。

  2.聯系自身,說說對文中有關“學習之道”以及個人修養(yǎng)論述的理解。

  3.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探究《論語》的現實意義,激發(fā)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珍視和熱愛。

  【教學重、難點】聯系實際理解《論語》的思想內容及現實意義,并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方法】引導法和講授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稱為萬世師表的圣人,但你們知道嗎?孔子生非其時,一生屢遭打擊,從沒有獲得過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如果我們細考孔子的一生,會發(fā)現他的一生無權無勢,只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過治理國家之權。但那些聲名顯赫的王公貴族們早已在歷史的長空中灰飛煙滅,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寶貴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鬃尤ナ篮螅牡茏觽?yōu)樗貑嗜攴讲艦I而去,而子貢則整整為他守喪六年?鬃拥降子性鯓拥娜烁聍攘Γ沟萌藗儗λ@樣崇敬景仰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論語》,來探尋其深邃的'思想內涵。

  出示任務:對《論語》十二章課文內容的簡單回顧。

  (二)再讀課文,遷移闡發(fā)

  出示任務:

  1.在上節(jié)課學習基礎上,學生自讀課文,用較為簡練的語言概括所選的這幾則語錄中孔子談到的學習方法及態(tài)度,以及人格修養(yǎng)方面的思想觀點。

  反饋指導:注意語言的簡潔準確。

  2.結合自身在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方面存在的問題,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態(tài)度,并談談你對“學習之道”的理解。

  反饋指導:注意與自身實際相聯系

  3.圍繞課文中闡述關于修身的章節(jié),抓住其中的關鍵詞,談談對這些詞的理解,并討論這些關于修身的論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現實意義?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反饋指導:理解詞語含義與探究現實意義相結合

  (三)延讀《論語》,拓展提升

  出示任務:

  1.教師出示幾個《論語》中的小故事,并引出相關語句或章節(jié),安排學生分組探究這些語句或章節(jié)的思想內容。

  2.結合對本課的學習,你認為孔子身上最打動你的是什么?今天我們讀《論語》有什么現實意義?

  反饋指導:將本課所學內容結合到探究中

  (四)誦讀課文,情蘊其中

  帶有感情地齊聲誦讀課文,注意讀出音韻美,并在誦讀中進一步品悟課文內容,同時感受古代典籍的無窮魅力。

  (五)小結與作業(yè)

  小結:《論語》完整而充分地反映了被我們尊稱為“大成至圣先師”的孔子的為政以德、仁者愛人的政治思想,誠信處事、智慧生存的人道思想,有教無類、啟發(fā)誘導的教育思想等等。所有牽涉到人類生存與社會安定的各個方面都有深刻和卓有成就的論述,堪稱人生的百科全書。雖然有些篇章僅僅是只言片語,但卻精辟微妙,發(fā)人深省。雖歷經兩千多年,今天讀來仍激蕩著我們的胸懷,啟迪著我們的智慧,給予我們豐厚的人生營養(yǎng)。

  作業(yè):1.課后自主閱讀《論語》,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摘抄下來,并且說說對它們的理解。

  2.《論語》中有不少語句逐漸演化并固定為成語,至今仍活躍在現代漢語中,如“溫故知新”“不恥下問”“誨人不倦”“后生可畏”“當仁不讓”等。你還知道哪些?課文搜集積累,與同學分享。

《論語》教案9

  教學簡說: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m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人!闭l有這樣偉大的人格魅力,讓司馬遷這樣的大歷史學家心向往之。古史亦有:半部《論語》而治天下!雖曰夸張,然實則確也!《論語》作為中華古典文獻巨著之一,蘊含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其中所體現的孔子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響深遠。《論語》作為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在歷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讀典籍。全書二十篇,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義。今天,我們重讀《論語》(亦或初讀),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義,將經典古籍化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華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養(yǎng)的精神食糧。

  《論語》里有許多句子發(fā)展成為成語、名言、警句,其數量之多,流傳之廣,在中國的典籍中可謂獨占鰲頭!所選十則,各有所側重,或談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或談思想品德修養(yǎng),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教讀這些,要謹記三要:其一,激發(fā)文言興趣,自主探究學習;其二,注重生成發(fā)散,完善知識積累;其三,創(chuàng)造“反芻”條件,沉淀鍛塑人格。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激趣熱身

  任務:搜集主題資料,并進行分類整理

  活動:主題預設走近儒家傳統(tǒng)文化(結合北師大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十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走近孔子(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主題活動:《孔子世家》司馬遷、《孔子:第一位教師》馮友蘭、《孔孟》黃仁宇、《四書五經的.假面目》南懷瑾、《孔子家語》王肅、《儒學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論語》(《論語》相關簡介及評論)

  學情預估:

  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搜集與整理長期以來是語文學習的“禁區(qū)”,學生相對來說比較陌生,同時又略顯有點難度,因此,平時我在閱讀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比較注意讓學生搜集、分類并進行整理這方面的知識,依此作為文言學習的知識儲備。與“走進儒家傳統(tǒng)文化”相比,“走進孔子”“走進《論語》”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搜索與分析。

  說明:

  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是本節(jié)課學深學透的基礎,同時隨閱讀量的增加,疑點會呈波浪式出現,有些問題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點則會呈現一派“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情景。我們正是抓住這點點滴滴的疑,從而展開探究。

  二、文本導讀質疑

  任務:依話題為導向,結合文本交流匯報資料,從而使資源共享達到最優(yōu)化,依此激趣導課

  活動:話題預設“遨游儒家傳統(tǒng)文化”、“感悟傳統(tǒng)經典”“我心中的孔子”“我與孔子的心靈對白”“走進《論語》”……依小組為單位,依據搜集資料的實際選擇言之有物的話題,結合文本具體信息完成初讀學習的生疑、質疑,進而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鋪墊!

  學情預估:

  初一的學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資料,可能不很主動,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題,這需要教師既要點燃學生自我展示的熱情,又要進行方向性極強的指導。

  說明:

  關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與創(chuàng)新是文言學習的主旨所在,依據資料生疑、質疑,進而圍繞文本展開討論,走進文本,深入探究。(重點參讀南懷瑾《四書五經的假面目》)

  三、探究研讀賞析

  任務:圈點文言重點字詞,訓練句讀,分類商譯文本內涵

  活動:

  1、抄讀文本,刪除標點,訓練句讀,自主探究

  2、圈點字詞,商譯(商討、翻譯)文本,分類整理

  3、交流異議,反復誦讀

  4、《論語》成語、格言、警句集錦

  學情預估:

  學生可能對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詞義的演變以及文言文常識性問題的解決產生障礙,諸如“說”同“悅”;“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這些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進行正確詮釋!同時,在進行句讀訓練時,注重語法,商譯文本時,也要符合現代漢語語法。

  說明:

  句讀訓練是文言學習的最基本能力,通過訓練可以增加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為商譯與誦讀做好了鋪墊。而商譯與誦讀的過程則是對文本的深層次的探究研讀。由文本歸納總結成語、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學活用文言文的標志,更容易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

  四、交流感悟,強化體驗,自省篤行(實踐)

  任務:沉浸文言經典體驗感悟實踐

  活動:

  1、誦讀感受,體驗經典

  2、交流感悟,結合所搜集資料,整體感悟孔子思想及《論語》

  3、歸納大家的想法,進行類的升華

  4、參照文本,強化自我體驗,實踐真知

  學情預估:關注學生的是實際情感體驗,給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內化文本知識,拓展學生視野,關注學生的知識構建和人文素養(yǎng)。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最具開放性的,學生依據《〈論語〉十則》的文本信息,加之補充讀物和所搜集資料,從而學生會更有可言之的話題,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學在這里更能體現語文學科的民主與開放,也更具有人文關懷,因為我們始終在關注著學生。

《論語》教案10

  教學目標:

  1.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3.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

  朗讀背誦法交流探究發(fā)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鏈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熠生輝,F在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二、自學導航:

  1.學生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人不知而不慍(yùn)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不亦說(yuè邑)乎三省(xǐng)吾身傳(chuán)不習乎誨女(rǔ)知之乎不知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2.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注意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3.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三、師生探究:

  1.朗讀課文

  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生: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內容。

  師:正音、正字,理解重點詞語

  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

  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

  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四:即時訓練:

  1.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2.抄寫、識記字詞。

  第二課時

  一、知識鏈接:

  1.背誦課文。

  2.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一、自學導航:

  理解后五段內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學生自主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二、師生探究:

  生:翻譯剩余各段

  師: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1)學習方法(2)學習態(tài)度(3)思想修養(yǎng)

  師: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娰t思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師:

 。1)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3)“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4)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

  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師:小結-----《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即時訓練: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有韻味地誦讀文言經典,積累名句,激發(fā)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2.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自悟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把握選言含義;通過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行孝與立德的相關問題,繼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偽存真、重義輕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選言含義。

  教學難點

  既能整體感知又能細致思考言論中的思想。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一年前,我們曾有幸結識孔子,體驗了學而時習、學而思之的學習境界和謀事而忠、交友而信的人格品性。今天,我們將再次捧讀《論語》,繼續(xù)聆聽圣賢的教誨。

  二、充分誦讀。

  1教師范讀。教師有滋有味地朗讀課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學生。

  2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復讀一句,強調字音,強調句讀,傳達文言語感。

  3學生放聲讀。教師要求學生爭取做到旁若無人,放聲讀書,讀出自己的風格。

  4學生個別朗讀。一名男同學和一名女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學生個人展示鍛煉,教師了解具體學情。

  5師生齊讀。讓教室傳出抑揚頓挫的瑯瑯書聲。

  三、默讀初解。

  1.給學生十分鐘時間,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默讀課文前四則。要求學生絕對安靜。

  2.提醒學生在筆記本上抄錄最感興趣的一則,記下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

  四、講解交流。

  1.學生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則,并帶領全體同學背誦這一則。

  2.學生提出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教師和其他同學解答。要求學生借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清除詞句理解障礙。

  3.教師提問,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

  (1)前四則談論了一個共同的話題,是孝道。同樣問孝,

  孔子給孟武伯和子游的回答為何各有不同?

  孔子對弟子提問的回答都是有針對性的,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和狀態(tài)給予不同的引導和教誨,正所謂因材施教。孟武伯是魯國世家孟孫氏的子弟,其父孟懿子曾按照其祖父的臨終囑托向孔子學禮,但有始無終。所以其父孟懿子在向孔子問孝時,孔子回答的是“無違”,暗指他不應違背父親的囑托。孟武伯行事錯亂,所以孔子教導他不要讓父母因身體疾病之外的事情為他操心。子游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小節(jié),所以孔子教導他要注意表達對父母的恭敬孝順之心。

  (2)“父母在,不遠游”,孔子提出這一觀點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這種觀點在交通便捷、開放動態(tài)的現代社會應如何理解?

  孔子提出這一觀點是希望子女能夠盡量膝下承歡、床前盡孝,把行孝落實在日常的聽命侍奉上,關心父母的衣食冷暖,關注父母的健康狀況,能及時行孝。

  這種觀點在交通便捷、開放動態(tài)的現代社會依然可行。時代發(fā)展、科技進步使遠游和遲歸的必然聯系淡化了,子女即使遠游也可日行千里地返回,重要的是游子心中要裝著對父母的牽掛和惦念,經常回家,并盡可能多陪伴父母。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現,正是因為太多的現代游子以“忙”為由,丟失了為人子女應有的孝心,使“意恐遲遲歸”的雙親飽嘗孤獨寂寞。所以,穿行于現代時空中的.男女,仍然應該把“父

  母在,不遠游”記在心間。

  (3)守候的意義在于及時行孝,知年的意義則在于用心行孝。身為人子,會因何而喜?因何而懼?

  知道父母的年紀,壽高康寧,子女得以成歡膝下,是乃人生喜事,足以擺酒相賀,此為“喜”。但也要念及父母年紀增高,人生苦短,來日不多,時有不測之憂,因此而“懼”,所以身為人子更應珍惜光陰,盡心侍奉。

  (4)“百善孝為先”!墩撜Z》中有很多談及“孝”的篇章,你能再舉幾例嗎?(借助幻燈,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背誦。)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政》)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為政》)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

  五、背誦感悟。

  1.學生背誦自己最喜歡的一則。

  2.全體同學隨發(fā)言同學齊誦這一則。

  六、課后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按照課上摸索的解讀方式在課后獨立完成對后五則的解讀,選擇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讀書筆記,題目自擬。下節(jié)課交流。

  板書設計:

  行孝——唯疾之憂

  ——敬而養(yǎng)之

  ——游必有方

  ——知年喜懼

  第二課時

  不動筆墨不讀書。相信同學們都已經在讀書筆記中寫下了你的讀書思考,請你選擇自己讀書筆記中自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朗讀,可側重于詞句理解方面的收獲,也可側重于思想感悟方面的收獲。傾聽同學發(fā)言時,大家要注意隨時吸納,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

  學生展示。

  1.學生分小組展示。

  2.教師及時點評,鼓勵學生形成個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學生整理補充。

  教師補充。

  1.視學生展示情況而定。

  2.教師參照《教師教學用書》作如下準備:

  (1)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仁,是愛人。弟子問仁,孔子的回答各異。克己復禮為仁,仁者樂山,仁者不憂,仁者必有勇……都是針對弟子的不同個性和狀態(tài)加以引導和教誨,使之接近真君子的品性。對仁的解說可以各異,但有一點被孔子反復強調,那就是“巧言令色”之下很難有仁的存在。只敢順情說好話,不敢說逆耳之言;只敢顯和顏悅色,不敢顯真實怒容;ㄑ郧烧Z、面貌偽善,這是生命的病態(tài)和假象,嚴重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相知相愛。首先看到仁的反面,堅決地與之劃清界限,才能順暢地走向仁的中心。

  (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做伙伴!

  在追求仁德的道路上會很多困難,包括他人的誤解和自己的孤獨。當你遠離巧言令色的人時,容易產生“舉世皆濁我獨清”的無奈,此時要堅定地自我激勵:志同道合者并不

  遙遠。有德者立于世,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自然會有朋自遠方來;更何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不論能否歡聚暢談,有德者都不愁沒有精神知己相伴。

  (3)孔子所說的“義”和我們現在所說的“義”有何異同?

  孔子所說的“義”和我們現在所說的“義”都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和舉動,“見義勇為”“義不容辭”“義務勞動”中的“義”都是這個含義。但是,因為“舍生取義”“大義凜然”“大義滅親”“共產主義”等價值觀的滲透和影響,人們心中的“義”有約定俗成地縮小為“大義”的傾向,即重要的原則,如“民族大義”等。

  (4)如何理解孔子所說的“恕”的深刻含義?

  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見在孔子的思想中,恕很重要。什么是恕?孔子的定義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講,我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別人也不要把他的想法強加給我。恕很不容易做到。子貢說,“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孔子說,“賜也,非爾所及也”。恕是將心比心,古人拆字為解,“如心為恕”。我們要注意的是,孔子所謂恕,與現在的寬恕不同。今語寬恕,強調的是寬,從寬引申為原諒?鬃诱劦乃。袑Φ仍瓌t。

  (5)君子原指有官位者或權貴子弟。《論語》中提到的君子是儒家的人格典型,指有理想、有原則、不斷進德修業(yè)、

  追求至圣境界的人。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紀的君子,應繼承什么?還應有哪些發(fā)展?

  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紀的君子,應繼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偽存真、重義輕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為人。除此而外,還應賦予君子以時代的新內涵,如應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民族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積極面對人生的磨難和挑戰(zhàn),善于接納新鮮事物和理念,在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把握機會、顯現才能,但也要懂得納悅自己。

  (6)《論語》中還有哪些關于“君子”的論述?(借助幻燈,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背誦。)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子曰:君子不器。(《為政》)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為政》)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八佾》)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里仁》)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憲問》)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憲問》)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憲問》)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衛(wèi)靈公》)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wèi)靈公》)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衛(wèi)靈公》)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wèi)靈公》)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wèi)靈公》)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wèi)靈公》)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

  知也!(《衛(wèi)靈公》)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陽貨》)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陽貨》)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陽貨》)

  誦讀感悟。

  1.學生放聲朗讀后五則。

  2.學生分別背誦后五則。

  3.全體背誦后五則。

  課后作業(yè)。

  1.默寫課文后五則。

  2.以小組為單位,堅持研讀《論語》,并搜集最新的有關《論語》的熱評。讀書課上交流。

《論語》教案12

  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借鑒孔子提出的學習方法。

  2.借鑒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則。

  重點1.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難點1.文言的理解。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一、自主學習

  (一)、自學課文

  1朗讀6—7則

  2試背6—7則

  (二)導學練習

  1解釋: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賢:賢人。齊:相同。焉:語氣詞,置于句尾,無意義。內:內心,自己。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古代多用來表示多數,虛指,可譯為“幾個”。行:在路上行走,同行,一起。焉:相當于“于之”;于,在;之,代詞,指代“三人”。擇:選取,選擇。其:代詞,代“師”。善者:好的方面,即優(yōu)點。從:跟從,學習。改:改正。

  2翻譯6—7則

  3這兩則講了哪方面的內容?

  4背誦6—7則

  (三)自學疑難摘要:

  二、合作探究

  1朗讀8—9則

  2解釋: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任以為己任,不亦呼?士:指有抱負或有特殊社會地位的人。弘毅:弘,胸懷寬廣;毅,意志堅強。任重而道遠:使命重大而路途遙遠;而,并列連詞,而且,有。遠:遙遠。仁:仁愛,孔子思想的核心。

  (2)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謝。

  3翻譯8-9則

  4這兩則文字講了那些方面的.內容?

  5背誦8-9則

  三、展示提升

  1朗讀第10則

  2解釋

  (1)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欲:想。勿:不要。施:加,施加。

  3翻譯第10則

  4第10則講了那些方面的內容?

  5背誦第10則

  四、反饋與檢測

  1概括文章內容

  (1)學習方法:

  (2)學習態(tài)度:

  (3)思想修養(yǎng):

  2歸納成語

  3背誦全文

  課后反思

《論語》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初步了解學習古文的方法和規(guī)律,積累文言詞匯并正確翻譯課文。

  【2】了解孔子及《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體會蘊含的深刻道理。

  2、過程與方法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2】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聯系自己的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的思想內容,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語錄蘊含的深刻道理,培養(yǎng)以學致用的意識。

  三、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誦讀、討論等。

  四、教學用具

  課文錄音、多媒體課件等相關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這部儒家經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己介紹對孔子了解情況,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孔子相關資料。

  2、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強調讀音和節(jié)奏!窘處熝不刂笇В鶕首x的語氣、語調、停頓等,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明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強調:文言實詞“單”變“雙”。如:學—學習,樂—快樂,溫—溫習,師—老師,思—思考,知—知道等。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義

  1.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同“悅”,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

  2.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

  (3)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動詞,分別譯為“學過的知識”“新的理解和體會”)

  (4)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5)飯疏食,飲水(名詞作動詞,吃)

  3.古今異義

  (1)飯疏食,飲水(古義:冷水;今義: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義:表示概數,表示多;今義:表示確數)

  4.一詞多義

  樂不亦樂乎(高興);

  回也不改其樂(樂趣);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為快樂);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

  于我如浮云(像);

  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

  溫故而知新(得到,懂得);

  而學而時習之(連詞,表并列,而且);

  三十而立(連詞,表修飾,可不譯);

  學而不思則罔(連詞,表轉折,但);

  切問而近思(連詞,表遞進,并且);

  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給);

  可以為師矣(做)。

  【四】精讀課文,深入探究重點句子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明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惱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明確:只是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明確: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選取他們的優(yōu)點而學習,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明確: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確:廣泛學習且能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fā)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五】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1.文章分別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請分別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分別講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品德修養(yǎng)三方面的內容。

  (1)學習態(tài)度:

 、僦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

  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凼耪呷缢狗,不舍晝夜。

  (2)學習方法:

 、賹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趥鞑涣暫?

  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軐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品德修養(yǎng):

 、儆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谖崛杖∥嵘恚簽槿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畚崾形宥居趯W……

 、茏釉唬骸百t哉,回也……”

  ⑤飯疏食,飲水……

 、奕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卟⿲W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六】總結課文,感悟蘊含哲理

  本文是語錄體散文,通過師徒對話或借題發(fā)揮,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貧賤不移、求學為樂的精神,穩(wěn)固知新、學思結合的學習方法,誠實守信、厚道仁義、堅守節(jié)操的思想品德。

  【七】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你是怎么看待“簞食瓢飲”的?

  生甲:顏回的這種治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真是不容易,所以說,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生乙:我從顏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種高潔的學者風范。他不會因為物質條件的簡陋,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不會轉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終也不會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贊同以上二位的意見。我覺得沒有必要完全摒棄優(yōu)厚的物質條件,利用它為我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不也很好嗎?

  【八】課堂練習

  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確:在新知與舊知的關系上,孔子認為“溫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溫故”“知新”的人才能當老師。這里,孔子強調的是“新知”,是那種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在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學了知識要按時去復習,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行動上,在實踐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學與思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讀書而不通過自己的頭腦加以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讀書,就會感到疑惑。

  在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主張既學又問,不僅問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們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長、一得之見,就應該虛心向他們求教,不以為羞恥。

  【九】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論語》十二章

《論語》教案14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激趣熱身

  任務:搜集主題資料,并進行分類整理

  活動:主題預設------走近儒家傳統(tǒng)文化(結合北師大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十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走近孔子(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主題活動:《孔子世家》---司馬遷、《孔子:第一位教師》---馮友蘭、《孔孟》---黃仁宇、《四書五經的假面目》---南懷瑾、《孔子家語》---王肅、《儒學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論語》(《論語》相關簡介及評論)

  學情預估:

  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搜集與整理長期以來是語文學習的“禁區(qū)”,學生相對來說比較陌生,同時又略顯有點難度,因此,平時我在閱讀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比較注意讓學生搜集、分類并進行整理這方面的知識,依此作為文言學習的知識儲備。與“走進儒家傳統(tǒng)文化”相比,“走進孔子”“走進《論語》”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搜索與分析。

  說明:

  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是本節(jié)課學深學透的基礎,同時隨閱讀量的增加,疑點會呈波浪式出現,有些問題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點則會呈現一派“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情景。我們正是抓住這點點滴滴的疑,從而展開探究。

  二、文本導讀質疑

  任務:依話題為導向,結合文本交流匯報資料,從而使資源共享達到最優(yōu)化,依此激趣導課

  活動:話題預設-----“遨游儒家傳統(tǒng)文化”、“感悟傳統(tǒng)經典”“我心中的孔子”“我與孔子的心靈對白”“走進《論語》”……依小組為單位,依據搜集資料的實際選擇言之有物的話題,結合文本具體信息完成初讀學習的生疑、質疑,進而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鋪墊!

  學情預估:

  初一的學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資料,可能不很主動,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題,這需要教師既要點燃學生自我展示的熱情,又要進行方向性極強的指導。

  說明:

  關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與創(chuàng)新是文言學習的主旨所在,依據資料生疑、質疑,進而圍繞文本展開討論,走進文本,深入探究。(重點參讀南懷瑾《四書五經的假面目》)

  三、探究研讀賞析

  任務:圈點文言重點字詞,訓練句讀,分類商譯文本內涵

  活動:1、抄讀文本,刪除標點,訓練句讀,自主探究

  2、圈點字詞,商譯(商討、翻譯)文本,分類整理

  3、交流異議,反復誦讀

  4、《論語》成語、格言、警句集錦

  學情預估:

  學生可能對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詞義的演變以及文言文常識性問題的解決產生障礙,諸如“說”同“悅”;“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這些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進行正確詮釋!同時,在進行句讀訓練時,注重語法,商譯文本時,也要符合現代漢語語法。

  說明:

  句讀訓練是文言學習的最基本能力,通過訓練可以增加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為商譯與誦讀做好了鋪墊。而商譯與誦讀的過程則是對文本的深層次的探究研讀。由文本歸納總結成語、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學活用文言文的標志,更容易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

  四、交流感悟,強化體驗,自省篤行(實踐)

  任務:沉浸文言經典體驗感悟實踐

  活動:1、誦讀感受,體驗經典

  2、交流感悟,結合所搜集資料,整體感悟孔子思想及《論語》

  3、歸納大家的想法,進行類的升華

  4、參照文本,強化自我體驗,實踐真知

  學情預估:關注學生的是實際情感體驗,給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內化文本知識,拓展學生視野,關注學生的知識構建和人文素養(yǎng)。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最具開放性的,學生依據《〈論語〉十則》的文本信息,加之補充讀物和所搜集資料,從而學生會更有可言之的話題,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學在這里更能體現語文學科的民主與開放,也更具有人文關懷,因為我們始終在關注著學生。

  說明:

  歸納是對共性的提煉,學生可能會發(fā)現都是氣勢很大的東西,類的升華能提高學習效率。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訓練思維,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學習,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三個維度的規(guī)定值得我們仔細琢磨。

  情趣盎然品文言

  ------《〈論語〉十則》教學設計反思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囿于“精華”二字,文言文作為課程內容,似乎已被反復固化,精確性、示范性的特征被反復強調,因此文言文的教學一味強調知識接受,只注重將語法、文法講深講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權威意識”尤其突出,依賴教參的統(tǒng)一要求是教學活動變得極為機械,教師死輸硬灌,學生生吞活剝、囫圇吞棗,整個過程忽視了學習主體,師生獨特的體驗無法融入整個教學的動態(tài)活動中,使整個教學喪失了主體的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最終文言文教學被簡單化的處理成了文言文誦記過程,并越來越呈現為單一化、模式化的過程,使得學生對文言文產生了厭煩、畏懼、排斥心理。

  《〈論語〉十則》作為傳統(tǒng)文言教學名篇,知識點、考點以及文言文常識性問題是極其好把握的,但是,我沒有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思路去教授,而是暫且“拋開”教學目標來與同學們談論起了厚重卻又富有情趣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涉及到很多頗富哲理的歷史典故,同學們在這無拘無束自由暢談的課堂氣氛中表現的異常活躍與興奮,自然這一切都是在我的“陰謀”之中的,因為這一節(jié)課我的目的就是希望激起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撥開他們心中一直以來存在的學習文言文的陰霾,告別他們一直恐懼的“之乎者也”的“古文”時代,同時我也沒有忘記這節(jié)課應該達到的教學目的。于是,我和同學們在探討影響中國人思想的宗教和學派時,便將他們的注意力慢慢的遷移到了儒家學派,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學生文化積累沉淀的基礎上進行的,先前的一段時間我和他們一直搜集和積累古典文化方面的知識,當然更偏重于儒家學派的知識積累,所以學生們談起來可謂“頭頭是道”,有的紛紛講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奇聞軼事,有的講“四書五經”,有的講到古代的典章制度,有的還講到一些古代社會的文化常識和社會人情風貌┅┅我感覺這時時機已經到了,便直接切入我們的主題,讓學生們來自主學習《論語》中的這十則,學生因為有了剛才的'你一言我一語,所以學習起來就更有了勁頭。但是接下來一系列的問題又來了:何以為“仁”?仁的具體內涵是什么?“恕”的內涵到底是什么呢?儒家“賢人”的標準又是什么呢?孔子的弟子有哪些呢?他們又有哪些思想主張呢?┅┅一系列的問題如雨后春筍般從學生們的腦瓜中涌了出來,誠然隱藏在古詩文中的微言大義,也在學生們的激烈討論與研究學習中得以深入透徹的理解,很明顯這其中有他們思想的痕跡,盡管有些想法顯得那樣稚嫩,但這確實是他們自己的所得,這一點一直是我所企求達到的效果。于是,我也很興奮的加入到他們的合作探究學習之中,盡可能多的給他們提供資料,引導他們擴充知識面,加深對文本的深層次的理解。一節(jié)課在我與學生們的交流探討中很快就結束了,但是學生的學習熱情絲毫沒有減退,當然這其中充滿的更多的則是疑惑與企盼得到挖掘的沖動,于是,我便安排了這一節(jié)課的課外作業(yè):圍繞本課內容搜集相關知識,深層次的理解領悟其中的微言大義;搜集更多的《論語》資料依此解決你心中的疑惑;寫寫你學習后的點滴感悟。

  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我不禁又對文言文教學多了一些思考:(一)調動經驗,縮小差距。文言文、現代文是一脈相承的,許多的語詞、語句、語義是相同的,學生生活中就大量存在耳熟能詳的成語、名言警句,學生積累的知識經驗、已有的學習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基礎,這些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經驗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調動,文言文與學生的距離就會大大消除。同時,還應加強學科間的整合,從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尤其是歷史與政治學科,讓學生在自己熟知的“歷史背景中”采用合理的思維方式作出研討。

  (二)調動情感,關注體驗。語文學習是以認知基礎上的體驗、感悟、熏陶為主體的。然而在現實中,我們卻每每發(fā)現學生與文言文文本之間缺乏對話,學生“活生生的體驗”及“自我的精神體驗”得不到重視和尊重,屬于學生自己的、自由的體驗被冷漠無趣的所謂翻譯所代替,學生學習的詩文似乎是與己無關,與情趣、精美無關的一堆符號。因此,調動經驗之后,還需對學生的情感體驗予以充分的關注,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想象,讓生活幫助他們來理解文本,促使他們的趣味、感情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以感知為基礎,以吟誦品味為感情投入和個性理解為切入點,最終達到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的“心靈溝通”。

  (三)提高能力,激活課堂。語文能力是人的心理文化結構表現于語言層面的品位、格局和發(fā)展的傾向,其核心是語感,語感的獲得說到底則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形成。我們應該關注文言文的文本特點,憑借“注釋”、“文言空白”,憑借工具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思維能力,通過誦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加入了學生知識與生活經驗,融入了學生情感體驗的文言文閱讀就是融入學生主體和個性見解的過程。,這從而從一個更高的層面和更廣闊的視角去把握文言文。通過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小組間的交流與探討等多種途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經歷“自由的言說”,自主的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海德格爾曾說:“語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動,”語言本身具有提高人類修養(yǎng)、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價值,加之文言文作為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大量的精神財富,我們何不在這片深邃的海洋中積極探索,在古文的世界中盡情沐浴人文素養(yǎng)之光!

《論語》教案15

  教學目標

  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成語、格言、警句。00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背誦課文。課前準備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

  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

  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

  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韻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

  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

  《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

  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on)學而不思則罔(w6ng)

  思而不學則殆(dai)不亦說(yu杏)乎

  三省(xvng)吾身傳(chu6n)不習乎

  誨女(r已)知之乎不知為(w6i)不知是知(zhi)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三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

  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yè)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鎏骄繉W習后五則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F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

  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

  死而后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煴痴b課文作業(yè)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教案】相關文章:

《論語》教案02-11

《論語》教案07-03

電子教案《論語》選讀04-25

論語十則教案05-01

《論語十二章》教案02-22

教案10、論語十則04-28

《論語十則》教案二04-25

論語十二章教案02-23

《〈論語〉十則》復習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