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春游情境,一統(tǒng)全課。課的一開始,就通過教師的語言渲染,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春游情境),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知識的輕松獲取。對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進行有目的加以引導觀察,從養(yǎng)殖場主題圖中所提供信息,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以更好的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充滿童趣的內容,引起學生的高度感知,數一數誰多誰少,教給學生直覺思維的方法,是下面抽象思維的一次熱身,這樣由淺入深的思維訓練更有成效。多一些,少一些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課上應放手讓不同的學生說,讓學生有不同的說法,教師只需適當引導。新內容“少得多”的獲得,是在對前一部分知識的應用中揭示的。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師有效的提問:為什么不選76人而選12人呢?學生的思維迸發(fā)出火花,與疑難處茅塞頓開,“少得多”的提出不著痕跡,水到渠成,這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講解更勝一籌。數學課同樣肩負思想教育的任務,教師的`適時一問,教育學生尊敬老人,禮貌待人,思想教育的滲透合情合理?菰锏臄底中蜗蠡,生活化,變得栩栩如生,這樣的設計正是學生所喜歡的,富有人文氣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體會出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加深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傳統(tǒng)教學中小結是教師的拿手戲,本課中,我放手讓學生進行充分體現自我主體作用的小結,學生真正成為一堂課的探索者,發(fā)現者,體現了教師的學生觀。。學生學習了知識,陶冶了情操,課已盡而味無窮。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單元,是新教材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tǒng)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組合來解決的知識。如體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賽場次,密碼箱中密碼的排列數等等,作為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數學學習中要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經歷簡單的排列組合規(guī)律的數學知識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排列組合的簡單方法,鍛煉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在講完課后,我對本課進行了一次反思:
首先、在教學目標設計方面,對學生的要求過高。有些內容是本學段內不作要求的教學知識硬加到了學生的學習欄中,導致吃力不討好,講了還等于沒講一樣,浪費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
第二、不能做到認真地傾聽完學生的發(fā)言再做評價。當時站在講臺上,只怕學生說不到自己設計的那方面,所以搶學生的話,沒有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以后一定讓學生在說完后,自己再發(fā)表意見,起到主導作用,即使學生沒有按自己的設計說,發(fā)生了小錯誤也不怕,也許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以后得充分利用這種教學資源,讓課堂在錯誤的的改正中,有更多的精彩。
第三、沒有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比如在4人握手時,很多孩子想出了不同的表示方法,這時應讓學生上臺板書自己的方法,并給同學介紹,這比每個孩子說,師在上面做記錄要節(jié)省時間,更重要的是能給學生更多的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許多不足,相信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克服自己的不足,讓自己的課堂真正精彩,讓學生真正受益!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通過對《2-5的分與合》這一內容的教學活動,我深有體會:這一節(jié)課,我覺得學生學得很有趣,學生都“動”起來,思維都“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出活動內容,引發(fā)學生興奮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分桃子,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fā)現,去再創(chuàng)造,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思維。動手擺一擺自己喜歡擺發(fā),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jié)課以小組動手操作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
在采用新的.教學手段的今天,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改,學生聽”、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做法,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敢于探索,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F將我個人在教學活動中的所獲如下:
(一)、在操作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數的分與合教學,對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實際大小,數與數的之間的關系,滲透加、減法的意義以及掌握10以內的加、減的基本計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使學生不死記硬背數的分與合,所以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嘗試體會,可以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中,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二)讓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培養(yǎng)遷移能力。
要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必須提高學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即動手又動腦,積極主動的參與,不僅學會了知識又學會了遷移,利用遷移能力學習后邊的知識,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遷移能力。
。ㄈ┎捎眯〗M合作學習,讓每個孩子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學習的成功,這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去參與,去選擇,都有獲得成功的
機會。
在此,我認為讓學生動手操作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xiaoxue.xuekeedu.com
。1)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因為動手操作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借助直觀的活動來實現和反映其思維活動,并逐漸抽象成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因此必須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
。2)操作活動要適時、適量、適度。適時就是說并非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適合動手操作這一教學方式;所謂適量就是說操作既不是多多益善,也不能淺嘗輒止,走走過場;所謂適度就是說當學生的直觀認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教師要使學生在豐富的表象的基礎上及時抽象,由直觀水平向抽象水平轉化。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教學機智就是指教師通過敏銳的觀察,靈活的思維,果斷的決策對教學中的各種信息反饋作出有效的反應和機敏的處置,以求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思維才智,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學生是各式各樣的,他們擁有不一樣的思維。因此各種情況都可能出現在課堂上,課堂永遠都不會像教案所規(guī)劃的那樣。我從不否認新授課的教學機智,但出乎我意料的是練習課同樣需要這一品質。
一年級的練習冊通常是在學校完成的,教師讀題,學生完成。在一次自主測試練習中,有一道題目幾乎讓兩個班的學生全軍覆沒。那是一道括線題,左邊有7個胡蘿卜,右邊是一只小白兔推走了3個胡蘿卜,問好打在括線下面。很明顯這是一道求一共的加法題。但是做下來大部分的.學生都把它做成了減法,原因很簡單,小孩子的思維:推走了就要減去,所以用減法。在之前的看圖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原來有多少,又來了多少,用加法:原來有多少,走了幾個,用減法。碰到這道題時,他們同樣采用了這種思維。在另一個班,教師發(fā)現了這一現象,及時對題目做了修正,情況明顯好可很多。
由此可見,教師隨時都要注意學生的反映,以便及時作出應對反映,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
一、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材為我們提供的是拿小圓片,考慮到拿小圓片學生不容易理解破十法,所以我在教學時選擇小棒進行教學(十幾根小棒中10根一捆)。
二、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退位減法的知識。利用小棒學習14-8時,學生中出現了好幾種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從14根中拿出4根,再把一捆打開拿出4根,即:
14-8=6
第一步:14-4=10
第二步:10-4=6
方法二:先把1捆打開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來的4根合起來,即:
14-8=6
第一步:10-8=2
第二步:2+4=6
方法三:要拿掉8根,先拿掉10根,再還回來2根,即:
14-8=6
第一步:14-10=4
第二步:4+2=6
方法四:做減法,想加法,即:
14-8=6
想:8+(6)=14
方法五:有的學生竟然能編出口訣:看到8想到2,4+2=6.
學生中出現這么幾種方法著實令我意外,新課程強調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在這節(jié)課有了充分的體現。
三、鼓勵算法多樣化,又教給學生一般的優(yōu)化的計算方法。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存在差異,有的需要借助直觀學具進行計算,有的能“做減法想加法”。有專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經歷不同,適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為教師的一個總結,使大部分學生的方法被歸為另類,他們會為自己的失敗而傷心,一顆幼小的心靈是經不起這等風霜的,這樣的總結不利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落實。針對幾種不同的方法,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說開了,我讓學生分別說出自己認為最簡便且最喜歡的方法,實現了算法的優(yōu)化。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提出問題后,不急于教計算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嘗試中摸索發(fā)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后,在比較中,優(yōu)化算法,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本,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機會,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新教學理念,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回顧這個半個學年的教學,我有一種沉重的感覺,有些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問數學問題的同學在逐漸減少。成績拔尖的同學也很少。是什么原因造成呢?這些讓我想了很久,心理有一點看法:
1、初,高中教材間的跨度過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如函數的定義,三角函數的定義更是如此;對不少數學定理沒有嚴格論證,或用公理形式給出,而回避了證明,比如不等式的許多性質就是這樣處理的;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像等近世代數知識,緊接著就是函數的問題(在函數中,又分二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它們具有不同的性質和圖象)。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立體幾何想象空間又大,學習有一定難度。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此外,內容也多,每節(jié)課容量遠大于初中數學。這些都是高一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客觀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
私下里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習情況,同學們普遍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作業(yè)不會做。不少學生說,平時自認為學得不錯,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是初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重視直觀、形象教學,老師每講完一道例題后,都要布置相應的練習,學生到黑板表演的機會相當多。為了提高成績,不少初中教師把題型分類,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重點題目反復做多次。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而且對我這個四川外地老師來說語速又快,學生剛開始接觸聽有一定困難,我更注重方法。
3.高一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
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但課堂上滿足于聽,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看書的能力,還有些學生考上了高中后,認為可以松口氣了,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學習方法,都影響了高中階段的正常學習。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要想大面積提高高一數學成績,應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師要鉆研初中大綱和教材。又特別是新老師。
高中教師應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習慣。摸清三個底(初中知識體系,初中教師授課特點,學生狀況)的前提下,根據高一教材和大綱,制訂出相當的教學計劃,確定應采取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
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如講映射時可舉“某班50名學生安排到50張單人桌上的分配方法”
等直觀例子,為引人映射概念創(chuàng)造階梯。由于新高一學生缺乏嚴格的論證能力,所以證明函數單調性時可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章節(jié)考試難度不能大。通過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3.嚴格要求,打好基礎。
開學第一節(jié)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huán)節(jié)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yè)的規(guī)范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恒,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為學生的習慣?荚嚨拿芏纫黾討洺;,用以督促、檢查、鞏固所學知識。
4.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不但是高中階段學習上的需要,還會使學生受益終生。但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老師的強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特點,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這里,重點是會聽課和合理安排時間。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只記結論。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課外輔導書,以擴大知識面。提倡學生進行章節(jié)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做到書由厚讀薄,又由薄變厚。召開學習方法交流會,讓好的學習方法成為全體學生的共同財富。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痹诮虒W中我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他們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學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游戲中。學生對分解合成已有一定的認識,我重視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從他們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動的'素材,通過學生的動一動、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加深對數的分解合成的理解,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課堂的反饋來看,學生對游戲活動比較感興趣,參與性強,情感體驗積極,對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學生原有的經驗不夠一致,甚至差別很大,少數學生在活動中處于旁觀者的態(tài)度或是人云亦云,教師還需適時點撥、提醒、幫助他們,但在課堂上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難免有時會注意不到,因此在提倡個體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今天,如何關注“學困生”的發(fā)展,仍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通過本次期中檢測,可以看出前一段學生的部分基礎知識掌握的還不錯,但有部分只是仍然欠缺。這次檢測成績很不理想,經過認真反思我今后在教學方面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必須夯實數學基礎。
扎實的數學基礎是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數學基礎訓練講究一個“嚴”字,教師及學生的態(tài)度都要嚴肅,教師的教風要嚴謹,對學生的要求要嚴格。一定要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第一遍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中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真正獲得屬于自己的“活用”知識,當碰到基礎知識的變形題時,就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了。在這一塊上,自我反思感覺做的不到位,對學生基礎訓練粗淺,不夠深入,致使學習效果表面化。今后要注重學生學習經歷體驗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練,去想,去說,去做,課后及時檢測,隨時發(fā)現問題,便于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2.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
一年級學生正是各種習慣養(yǎng)成階段。在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方面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今后要時時處處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數學教學重在提高能力。
教師要不斷加強教學的應用意識,引導學生學會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聯(lián)系,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無處不在。
4.教學時激趣做的不夠好。
學生沒有了對數學課的那種熱情、激情,說明本學期的教學中缺少了趣味性,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沒能及時跟進,時有時無,致使學生失去了競爭進取意識。平時在課前對本節(jié)課想的不夠到位。
5.教師要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
之前對后進生的關注不夠,有所放松。今后做好后進生的補差轉化工作是我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堅持做好以下工作: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后進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后進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后進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加強個別輔導。
6、優(yōu)化課堂教學。
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能,加強指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急需消除的是學生之間在作業(yè)時的互相抄襲現象,幫學生找回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在這一塊就要與小組長通力合作,讓小組長做好監(jiān)督和督促作用。
希望后一段的教學能更好的結合上面的反思和努力方向,再接再厲,取得更好的成績。加油!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興趣是培智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好數學的最好方法。培智學生如果對數學有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就會愿意學習數學了。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一、在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
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習數學。例如:教《6的組成》時,在主題圖講完后,我請6個同學上臺,然后出示食物(橘子和李子),問:同學們,這是什么?喜歡嗎?最喜歡什么?請喜歡橘子的站在左邊,喜歡李子的站在右邊,然后引導學生說一說6由幾和幾組成,并寫出6的組成。還可以提出其它的問題:語文和數學你喜歡哪一門?放學后,你是先做作業(yè),還是先玩等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6的組成,還可以進行思想教育。
二、以游戲為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數學。
游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培養(yǎng)培智學生的思維能力。眾所周知,每一個學生都愛游戲,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在教學中可以采取“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共有幾個?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復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7的組成,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學習得數是7的加法做好鋪墊。
三、在比賽中增長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學生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如:在復習
6、7的組成時,進行"奪紅旗"比賽,先把學生分成兩組,比賽寫
6、7的組成,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認識鐘表》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處:
1、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馬上處于振奮狀態(tài)呢?于是,我利用課件,伴著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fā)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表的世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整節(jié)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lián)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3、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并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表后,學生發(fā)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于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并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沒有到此收兵,乘機追問:“關于鐘表的知識,你還知道那些?”我的話音剛落,學生們就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我知道我家鐘表的后面有好幾個鈕,可以開時、定時的”;“我知道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鐘。”;“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針、時針外,還有秒針。秒針轉一圈,分針走一點”……
本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由于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表和電子表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由于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8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3、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猜是什么時刻,雖然也請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于和小組內同學去說,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核心提示: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提出問題后,我把19+18等于幾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讓四人小組合作,把計算過程記錄在紙上,同學們興趣濃厚,積極參與,出現了多種算法:擺小棒、湊十法、利用上節(jié)學過的知識先把它轉化成兩位數加...
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提出問題后,我把19+18等于幾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讓四人小組合作,把計算過程記錄在紙上,同學們興趣濃厚,積極參與,出現了多種算法:擺小棒、湊十法、利用上節(jié)學過的知識先把它轉化成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再算、豎式計算等;接著,由學生自己到黑板說說小組討論的'結果,本組的同學補充說明,其他組的同學針對他的發(fā)言發(fā)表自己見解。這樣既吸引同學注意,又鍛煉了學生自己,發(fā)展了數學語言,同時也讓孩子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一舉三得。當黑板上寫滿學生研究出的方法后,引導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并熟練計算,同時還把最普遍、最常用的豎式計算方法進一步扎實訓練。我告訴學生,黑板上列出你們這么多想法,你們真棒!在今后的計算中你們喜歡哪一種,用哪一種算得快,就選擇哪一種,因為在今后的計算中,我們會經常用到豎式,所以我們再來重點看一下豎式好嗎?這樣即夯實了雙基,又沒有使學生產生只要會豎式就行了的錯覺。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在計算技能方面,一般的小朋友都能完成得比較出色,不需要在課堂中花更多的時間去練習。這樣,其實為學生的自主合作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好動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等原因,我們總是擔心他們不能很好地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在討論交流的時候,往往有部分學生漫不經心地看著別人操作,聽著別人發(fā)表意見,自己卻不參與到活動中去,像一個旁觀者。如何組織好一年級學生的小組交流合作是教學的重點任務。
一年級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初級階段。一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童話故事,教學中我通過在改編過的故事中穿插數學學習的.知識,讓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找到問題,解決問題,這時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就比較默契了。在教學中,我還采用了小組間復述故事解決問題及小組間新編故事設計新的問題兩個主要環(huán)節(jié)進行小組合作。而且通過這樣的討論,平時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的孩子也能提出問題考考小組內的同學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學生綜合要求逐步提高,小學低段的數學教材不再是以往單一、抽象、枯燥的數學了,而被多樣、形象、有趣的數學所代替。如果面對新的教材內容,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那將無疑會成為學生學習絆腳石,只能消極的促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早期形成。我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工作者,深感壓力重大,積極發(fā)現,營造學生需要學習的空間與條件,在一年的摸索學習中對低段數學教學有卑微的感受,請共同探討。
一、在情境教學中要會“思”。
一年級學生聽話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對弱一些,有時教師對同樣一句話重復多次,也不能達到100%的效果。這樣,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煩心。怎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嘗試在教學較難的內容時,要積極設置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分析性學習,例如:小熊從家去學校,已經走了35米,離學校55米,小熊家離學校共有多米?在講這道題時,出示小熊上學去的動畫路線圖課件,著重啟發(fā)學生思考小熊從家開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離學校還有55米是哪個部分?生動的畫面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明白了蘊含在在熊上學這一鮮活的情景中的數學道理,即:已經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一塊積木12元,可以怎樣付錢。這個題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學生對怎樣給錢卻感到有些難度,我在教學中,出示準備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錢,讓學生在直觀的演示中,帶著濃厚的興趣,帶著一份深深的思考進行正確的排列給合,輕松的.解決問題。
二、在情境教學中要會“靜”。
設置有序的情景、場合進行室外教學,會非常有力的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知,變抽象的知識為淺而易顯,容易消化的知識。如在教學一冊數學方向與位置時,若要在教室講解,顯的課程資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師語言蒼白無力。因此,我讓學生在很安靜的情況下帶隊沿右邊從教學一樓走到三樓,再靠右邊下來,這樣往返一趟,在互動中靜觀,在靜觀中互動,既保證了講課秩序,又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對性,及方位存于空間的真正含義。
三、在情境教學中要會“動”。
教學七巧板相關知識時,我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塊七巧板,讓學生觀察七巧板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每種圖形分別有幾個?哪些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哪些圖形最大?哪些圖形最小?在明白這些基本知識之后,讓學生拆開七巧板,大膽的想象、嘗試、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組成部分進行不同的有機整合后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圖案,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獨特構思,拼成的圖案各種各樣,風箏、免子、小狗、小鴨等。讓學生快樂的遨游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潛能。又如在教學小紅和同學排隊一題時,小紅前面3人,后面1人,這一隊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紅和同學排隊從前面數她是第3,從后面數是第2,這一隊共有多少人?遇到這類題時,學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時會多說一人,有時會少說一人,這時,我就指幾個學生扮演小紅,在教室做到快、靜、齊的條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題目要求自行站隊,等學生站好隊之后,他們會自然明朗,馬上欣喜自信的告訴老師正確答案,不必教師做煩鎖的講解。
四、在情境教學中要會“記”。
數學教學中概念性知識是教師最難講解,學生最難接受的問題,尤其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那就更難了。在學習加法、減法算式名稱時,教師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頂頭飾帽,上面寫有一些加法或減法算式卡片,然后同桌面對面叫準對方所準備的算式卡片中的數字名稱,這樣要求每人交友5次進行對話學習,在具體的游戲場景中多次重復加數、和、被減數、差,學生便會正確加以區(qū)分性記憶,不易混淆。又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米、厘米的認識及之間的關系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1米長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觀察1小格的長度有什么特點?然后讓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厘米,再用尺子畫出一厘米的線段,真切的感受1厘米的實際長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數一大格有幾小格,1米尺子共有幾大格,共有幾小格,讓學生反復的數一數,加深印象,歸納得出1米等于100厘米。這種教學方法既讓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加深知識的記憶,又在記憶的過程中促進了知識的形成,收到了相輔相成的好效果!
總之,情境教學的形式不居一格,可以因學生個性的特點和知識層次特點進行設置,也可根據教材內容的可行性進行設置,也可在教學硬件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設置,只要有一點情境,學生就會
增添一份樂趣,達到因材施教,培養(yǎng)素質型人才的目標。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一、教學背景:
許多人都認為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學校,猶如一張白紙,其實不然。一年級學生在進小學前,所掌握知識已深淺不一:有的學生有上幼兒園,但每個幼兒園的教學程度不一樣:有的學生在幼兒園已經學習了二十以內的數及二十以內的加減法,甚至學習了一百以內的加減法;有的只是掌握一點有關數的知識;而部分學生沒有上過幼兒園,家人也沒有給他們特別的輔導,進小學時連數數都不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讓學習能力強的優(yōu)秀學生“吃得好”、學習能力一般的中等學生“吃得飽”、學習能力弱的后進學生“吃得了”,在教學中必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面對這種現狀,我采取了分層教學方法。以下是我在《9加幾》一課中嘗試教學的設計與過程,與大家一起探討和研究。
二、教學實踐
。ㄒ唬┙虒W目標的分層處理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掌握9加幾的計算原理。使A層次的同學能用不同的方法計算,能自主找到最優(yōu)方法“湊十法”,并理解思維過程;B層次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C層次同學能在老師幫助下說出算式的答案。
。ǘ┓謱咏虒W的.實踐片段
片段一:以生活實例引入
老師出示與學校運動會場面,讓學生自己看圖互相說一說。然后老師指出:運動會上,學校為了給運動員解渴,準備了飲料,已經喝了一些,比賽快結束時,還有多少盒?
C層次學生會用數數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B層次學生會用接數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著數10、11、12、13、一共有13盒)
A層次學生會用湊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飲料放在箱子里湊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片段二:探究9加幾的計算方法
老師提出問題:9+4該怎么計算呢?
A、B同學能借助學具,探究不同的方法,并能嘗試著說出“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老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方法一:9+4=10+4-1=13
方法二:9+4=6+4+3=13
方法三:9+4=9+1+3=13
最后總結板書:9+4 =13
1
3
10
C層次學生能正確讀出9+4=13
片段三:知識遷移,學習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老師出示運動場上其他小朋友的圖片,提問:你能算出跳遠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嗎?
A、B層次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列式計算;
C層次學生能根據學具演示感知“湊十法”過程。
然后要求學生練習實際,小組討論生活中的關于9加幾的數學問題。
A、B學生能根據算式9+6嘗試口頭編生活數學題;C層次學生感知生活實例與數學緊密聯(lián)系。
三、教學反思
1、有效分層,有的放矢
課堂分層教學是在堅持因材施教原則的基礎上,適應素質教育基本要求的一種組織課堂教學的有效模式。但是分層都是相對的,并非一成不變的。在同一階段,不同的學生所在層次并不相同。同一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其表現不同,學習的效率也不同;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生的適應能力不同,所在也不一定相同。
為了能更好的體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我對學生的作業(yè)也進行分層,其中基本要求一致,習題技巧分三個層次,分別與三個層次學生的水平相適應,使每個學生各有所得。A層次學生要求及時完成課堂上所教的內容,最好獨立完成;B層次學生要求能把基礎題型獨立完成,稍微復雜的題目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C層次學生要求在老師的指導下會讀會寫。
這樣通過分層次教學,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同時也避免了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有利于發(fā)揮學生自身的潛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師分層指導和個別輔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素質。使學生能從繁重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課外活動中去,能更多的體驗數學的無窮魅力。
2、教學困惑
在給學生布置分層作業(yè)時,老師要設計和評改不同的作業(yè),就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每個課時都這么設計和批改也難免覺得力不從心。所以怎樣才能更高效一點呢?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材里的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這一單元,使學生們又一次接觸了數的知識。事實上,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許多100以內數的知識,這是本單元內容的重要資源和必備基礎。因此只有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活動,如數一數,撥一撥,猜一猜,寫一寫,比一比,說一說等,這樣才會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同時,富有生活氣息的數學活動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單元安排了四課內容:數鉛筆,數豆子,動物餐廳,小小養(yǎng)殖場及一個練習。先從學生身邊的實際情景中,接觸到大于20而小于100的數,同時,復習20以內數的知識。進一步會讀,會認,會寫100以內的數,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在實際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再通過實際的事物來鞏固對數的認讀,能對100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然后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感受一列數蘊涵的規(guī)律。最后,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能在具體情景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教材設計了“數鉛筆”的活動,使學生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數的過程,教學中還可以設計數其他實物的活動,這不僅豐富了學生對100以內數的生活經驗,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一部分學生對于大于20的數接觸的機會比較少,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使得他們在理解100以內的數時感到抽象。因此,要結合具體材料進行數數。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要是用到了不同的方法數要予以鼓勵。
“數豆子”一課首先通過估計一把豆子的顆數引入估計活動,然后通過驗證估計結果,引入數的寫法。這樣不但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而且培養(yǎng)學生有根據的進行估計。學生原有的數感與發(fā)展水平是有差異的,因此,學生數感的形成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只有有意識的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滲透培養(yǎng)。
在“動物餐廳”里,通過猴子和小狗拿盤子的生動畫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感知兩個數的大小。對學生來說,抽象地比較數的`大小有些困難,當學生通過觀察畫面,自己數出小猴和小狗拿的盤子的個數后得出結論,再要求他們用符號來表示就會更加體會“>”,“<”,“=”符號的含義。
通過創(chuàng)設“小小養(yǎng)殖場”這一生活情景,使學生體會數量之間的大小關系,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使學生逐步建立數感。
練習一是結合本單元的幾個知識點,來設計練習題的,其目的在于鞏固練習,復習提高。
本單元的標題為“生活中的數”,這就體現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現了教材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fā)認識數的思路。因此,教師要設計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體會到物體與數量的對應關系,從中抽象出數的模型,體驗數的實際意義;要鼓勵學生運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體會數的作用;在學習寫數過程中,讓學生經歷運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位值制;在具體情景中,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數與數之間的相對大小關系。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本周三我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研究課。我講的是第五單元《左右》。反思整個教學實踐過程,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失誤的遺憾。我在教學中,積極做到以下幾點:
1.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認識左右比認識上下、前后要困難一些,有關的研究表明,學生常常在判斷物體的位置時將左右顛倒。對此為了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物體的左右位置,本課我把知識點的切入口是放在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習慣上。如要發(fā)言時你要舉那只手,生活中你會用右手做哪些事?因為學生已經有了這些生活的習慣動作,所以一旦與左右的認識結合起來就容易為學生所理解,也利于今后的記憶。
2.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安排了很多生動有趣的活動,如觀察、模擬和游戲等,這些活動的目的是適當的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比較、推理與思考,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如對“左右”的認識,安排擺一擺活動,由于桌上擺放著幾種學具,學生在說這些學具位置的時候,就可以有多種語言表達方法,而每一種方法的敘述都將促使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
3.教學活動中滲透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例如,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判斷小朋友上下樓梯都是靠哪邊走的?讓生示范懂得都是靠右邊走,因為存在著相對性,結果都是靠右走的。我又不忘記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就要養(yǎng)成右側通行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學到的數學要服務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數學?傊,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活動的設計,都是為了更好的達到擬訂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愛上數學。
但也有讓我不滿意之處:教完本課覺得還有以下的不足,如學生原有的經驗不夠一致,甚至差別很大。個別“學困生”還需要教師適時點撥、留給他們更長的時間去思考,但課堂上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難免有時會注意不到,所以我在教學時沒有很好的關注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沒有把“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真正落實到課堂中來。通過作業(yè)反饋,還發(fā)現少數學生對于上下樓梯靠右行這一知識點還沒把握好。另外本節(jié)課在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
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注意這些問題,爭取講好每一節(jié)課。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09-13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04-15
一年級《分類》數學教學反思10-10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8-23
最新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10-09
一年級用數學教學反思10-02
一年級的數學小組教學反思09-13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隨筆09-24
數學教學反思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