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福利视频,亚洲激情专区,免费看a网站,aa毛片,亚洲色图激情小说,亚洲一级毛片,免费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a

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間:2024-09-10 10:44:39 賽賽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時分秒教學反思(通用23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時分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時分秒教學反思(通用23篇)

  時分秒教學反思 1

  1、時間觀念的建立,還需想辦法真正內化。盡管在課堂上讓學生親身體驗、經歷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內化這些單位時間,從而建立時間觀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遷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時,還應讓學生當場遷移、擴展,并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相聯(lián)系,才能真正最終建立時間觀念,并會遷移、應用。

  2、認讀時刻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的重點,還顯得較薄弱,需加強。盡管學生有生活經驗,但在認識好鐘面,認識單位時間1秒、1分、1小時后,能否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并轉化為能力,還需細細考慮。如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幾大格是幾小時,如果及時讓學生發(fā)現時針走幾大格多是幾小時多,這樣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針;幾大格缺一點點,幾時還不到,應是前一格的小時再多幾分。這樣會更利于學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對于鐘面的認識不夠形象、深入。本課中,時針、分鐘、秒針的認識是通過一部分學生的回憶介紹展開的,不夠形象直觀,使另一部分學生印象不深刻,以至產生了不少的錯誤。課堂上如能讓學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時針短而粗,分針比較長,秒針最長、最細,這樣學生記憶深刻,在認識時刻時會更直觀,減少一些不必要錯誤,當然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動手的時候,引導學生的思維同步發(fā)展、提高。課堂上,我們的學生在動手、操作,但并不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收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動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讓學生真正明確任務,帶著問題去動手、去操作、去發(fā)現,本課中,多次安排了學生操作動手,但真正能得到收獲,獲得成功體驗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動前的問題或要求更明確點,目的性更強些,效率肯定也會提高。當然,教學是一門永遠遺憾的藝術,本節(jié)課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更認真深入地反思與完善。

  時分秒教學反思 2

  "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剛開始,我從四個方面的開始教學:

  一是認識鐘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并用教具鐘表進行教學;

  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教具鐘表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

  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已撥一個時刻,然后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后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拖動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說出所表示的時間,并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于教學難點著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

  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經過教學,學生基本上都能認識鐘面上的時間,但還是有學生不能正確算出求經過的時間,這是一個難點,需要一個學習過程,好事多磨吧!

  時分秒教學反思 3

  三年級上冊《時分秒》這一單元主要是教學秒的認識及經過時間的計算。對時分的認識學生在二年級應該掌握了。這一單元主要是對秒的認識,以及一秒鐘、一分鐘做些什么事。針對這個知識點,我就利用課堂上讓學生一分鐘能跳幾個繩、拍幾個球、寫幾個字、做幾道口算等等,讓學生實際感受一分鐘能做什么。

  對本單元的知識有一個疑惑,教材中對時間、時刻這兩個概念沒有作出區(qū)分。如媽媽上午8時上班,顯然這里的8時就是8:00,即指時刻。又如媽媽一天工作了8時,顯然應該是8小時,即指經過的時間?涩F在教材里把這兩個是混為一談了。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是強調了“經過的時間”和“時刻”這兩個不同概念之間的區(qū)別,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比如媽媽早上9:00帶你去超市,11:00買完回家,求9:00------11:00經過了多長時間?這2小時是指一段時間。但在應用中總有部分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因此我就索性將錯就錯,要求學生在算經過的時間時就用普通計時法來表示,如11時—9時=2小時,即使有些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最后的結果是2時,根據教材應該也是對的.。但在平時的練習中還是要讓學生分清這兩個概念。

  2、另一個問題比較多的地方是算結過的時間時,很多學生容易算錯。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例:上午第二節(jié)課是9:40開始,10:20下課,求第二節(jié)課上了多長時間?很多我學生列出的算式是:10時20分—9時40分=40分,但也有些學生算式會列,但不會算。于是我就讓會算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學生會說分與分想減,20分減40分不夠減,那怎么辦?引起學生的思考,有學生會說出向時借1小時,1小時=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時與時相減,即9時—9時=0時。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掌握算法、算理。結果這樣下來,大多數學生都能算經過的時間,因此有時數學的學習還是要讓學生學會“說”。

  時分秒教學反思 4

  關于時間的教學,一直是一個難點,一年級認識幾時幾分,三年級認識“秒”和經過時間的計算,每次遇到關于時間的知識,學生學起來都比較困難。去年和今年連續(xù)教兩年三年級,總結了去年的教學經驗,今年在教學時分秒時更注重難點的突破,有了一些提升,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反思了很久,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

  時間是和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學生在沒有學的時候,都有了這方面的經驗,可為什么作業(yè)就不會做了呢?我覺得,首先是生活經驗積累不足,現在學生看的電子表比鐘表多,對鐘面的認識不夠深刻;然后,生活中的直觀經驗,沒有很好的過渡、遷移到抽象的數學知識中,有些學生知道答案,但表述不出來,作業(yè)經常出現會答,不會列算式。還有些學生,在心理上就害怕數學,一遇到數學題就膽怯,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聯(lián)系實際生活。

  教學中,我用各種游戲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了1秒、5秒、10秒、15秒、30秒、1分鐘的時長,學生對時間概念有了深刻的感知,學生都能準確的選擇出合適的時間單位。

  光靠課堂中的動手操作是不夠的,生活中多引導學生去觀察、熟悉鐘表,教室里有鐘表,讓學生多去看時間。

  難點是經過時間的計算,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時間,還有提前、晚點的`類型。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識了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結束時間和開始時間都是時刻,讓學生的思維更清晰。其次,統(tǒng)一書寫格式。雖然鼓勵算法的多樣化,但最終還要優(yōu)化成通用的格式,這樣面對不同類型的題目,不會混淆。

  時分秒教學反思 5

  數學是抽象的,抽象的數學要通過對生活內容的提煉而最終形成。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大量的具體的“原型”。因此我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建立了“秒”的模型,然后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多維感受,估測體驗秒的環(huán)節(jié)——體驗1秒、10秒和數秒

  因為有生活經驗的累積和前面的學習,學生對秒的感覺不是一張白紙,于是我提出了“一秒究竟有多長”?這樣的問題。

  學生的回答內容非常豐富——1秒很短,很快;1秒可以轉一下頭,眨一下眼,跺一下腳,拍一下手??總之,1秒在學生頭腦中的表象是“短而快”的,這時我適時點撥1秒真的很短,我們只能做一個簡單的動作。并且以拍手為例,和學生們一起拍拍手,從擺好拍手姿勢,到“啪”的一聲響,經過的時間約1秒。

  有了與1秒相對應的準確動作的指導,我又請學生跟著秒針的.節(jié)奏,做出自己喜歡的動作,感受每一秒有多長,1秒,2秒,3秒??13秒??過去了終于全班學生整齊劃一做著與秒針同樣節(jié)奏的動作。

  此時學生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活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探索、發(fā)現、創(chuàng)造,全方位地,個性的感受著1秒。通過觀察、傾聽、探索、實踐,學生對“秒”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了。

  接下來,感受10秒。這是一個遞進中體驗的過程。對10秒的感受分為三層次——先是讓學生觀察秒針一小格一小格地走動,傾聽“噠噠噠”的聲音,加深對10秒的印象;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聽不到聲音,也看不到鐘面估計出10秒;第三個層次是將數學知識

  回歸于生活之中,讓學生在“嫦娥二號”倒計時中的感受到秒的學習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的緊密。層層深入,螺旋感知。

  調動學生用看、聽、估、數的方法感受了10秒。

  最后,在學生的頭腦中“秒”不再抽象,而是與自己的某一動作相聯(lián)系的具象、物化的時間概念。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安排學生常見的活動,讓學生在熟悉的活動中用自己最適合的方式估算活動的時間,親身體驗抽象的時間概念,與“秒”零距離接觸,讓數學散發(fā)著“生命的活力”。

  同時,我也感受到,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相對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數學知識還需要老師使之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時分秒教學反思 6

  前段時間我們花費了較長時間學習了“時分秒”這一單元。時間單位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加之還要學習理解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把教學學習活動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起來,如數心跳、讀書、寫字、唱歌等,使學生具體感知1分、1秒、的長短。只管人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互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傮w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比較準確的認識時間,但有些孩子容易將比如:2:55認成3:55,不過經過練習,這一現象已基本消除,F在比較大的問題是當孩子們遇到比如:從3:45開始到4:20這段時間經歷了多少時間,很多孩子不理解,覺得很難,我也費了不少口舌進行講解,由于同課的薛老師幾套專項訓練,希望通過多做題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更好的理解?墒钱敽⒆觽兘處熥鳂I(yè),我們分比批改制后,不僅有皺緊了眉毛,情況并沒有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有較大改變,一些孩子依舊出錯,依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找不著北,答案令我們哭笑不得。一時間,我們覺得很失敗,很郁悶,哪里出了問題?難道是我們錯了?

  我們開始不斷思索、討論。同一年級王老師的孩子也在我們所帶的班。這是一個很有靈氣、很聰明的孩子,他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比較好。當我們與身為家長的王老師探討此事時受到很大啟發(fā)。鐘表的認識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項活動,同時又要求孩子具備較好的計算能力。比較好的方法是讓學生經常性地去看表、記錄時間。比如:吃飯前記下時間是幾點幾分,吃過飯后再記下時間,看看吃飯共用了多長時間。開始時可能說不準確,家長可以進行指導,這樣孩子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時間觀念。同時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在于孩子始終看到的是真實的動態(tài)的鐘表,這比看畫在紙上的鐘面更直觀、更生動。當孩子對鐘面非常熟悉之后,中標的樣子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不管他看到的是何種方法表示的`時間,都會以鐘面的形式呈現于腦海之中,從而快速做出反應。

  還有,經過這次探討,我也跟清楚的了解了孩子們認知特點。對于一個新的知識點,孩子們從認識到消化,是需要一個變化過程的,不能太急于求成。學知識就是要應用于生活中,不能太呆板、太書面化。能夠讓學生動手操作的一定讓他們體驗,F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固然有它的優(yōu)勢,但不能因此剝奪孩子們動手操作的機會。

  有了這些認識之后,我與薛老師又一起討論商量設計了貼近孩子生活,易于操作,又能鞏固知識的形式靈活的作業(yè),同時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指導方法,讓孩子們時時感受時間、利用時間、珍惜時間。

  希望我們的改進能夠促進孩子們的認識和成長。

  時分秒教學反思 7

  “時分秒”這課,由于時間單位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因此“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時間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鑒于時間的抽象性和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我在進行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時,使用了直觀的課件與真是教具結合讓學生進行感知。將數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由此讓孩子們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密不可分。

  盡管學生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于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上這單元前,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課前做了個測試,發(fā)現班上的學生幾乎不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有什么,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我從最基本的角度入手進行那個教學!

  我從四個方面開始教學:一是認識鐘面。我利用教具鐘讓學生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教具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我還把這課延伸到課外,讓他們隨時看鐘或表,讀出自己在什么時間作什么事,加強練習。僅管如此,還是有好多的學生對這課掌握不牢固。

  教學過程的開始設計時,我利用學生學過的諺語引入教學,積極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授部分:首先是認識鐘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根據學生的講述,用媒體隨機演示;接著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媒體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然后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最后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鐘面上所指示的時刻。在進行教學時,我感悟到教師不是要純粹地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應該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然后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后再由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學習。

  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相對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數學知識需要老師使之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時分秒教學反思 8

  在本節(jié)課開始時我利用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新年聯(lián)歡晚會鐘聲即將敲響的倒計時的場景,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直觀認識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受了“1秒”的長短,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達到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我抓住契機出示鐘表來讓學生認識秒,通過課件認識秒等時間,讓學生動手撥一撥,感受1小格是1秒,接著感受1秒有多長,加深了對1秒的體驗。1秒看不見,摸不著,1秒到底有多長,只有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活動,才能形成自己的體驗,我讓學生看著鐘面秒針的走動拍手、數數,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都能同時參與活動,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體驗了1秒的長短,用“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感受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就通過一個小謎語的活動,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出示兩個鐘表復習整時和整時半,又出示一個8時31分的鐘表,自然過渡到新課題《時分的認識》,并強調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一定會準確地說出鐘面的時間。這樣設計,自然、簡潔、緊扣知識點,也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學習動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為了讓學生建立清晰的時分的概念,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在聲像靜觀和動態(tài)結合的情景中,自主的探索新知,成功的突破教學重點,提高了教學效果。如教師先讓學生認識鐘面,特別是認識了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間又有5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通過課件的動態(tài)操作一一讓學生去數一數。使學生通過具體的觀察、操作,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更全面地認識了鐘面,并且也為這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又如在時分關系的演示中,讓學生觀察感知,時針和分針同時開始走,同時結束,明白時針走一大格與分鐘走一圈的時間是一樣的,得出結論:1分=60秒。

  三.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fā)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备鶕@一理念,李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學具———鬧鐘,在探索時與分的時,不僅僅讓學生觀察課件中時針和分針的走動,還讓學生現場撥動指針,最后得出結論:1分=60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和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及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中理解和感悟。

  四、滲透德育思想

  這節(jié)課有著豐富的德育滲透素材,挖掘教材本身蘊藏著德育素材,揭示其內在的思想性,有的放矢地向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這節(jié)課無時無處不設計到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她向學生發(fā)出邀請,想讓他們來體會“1分鐘有多長”和1分鐘內你能做哪些事情等等。學生都深切的體會到了一分鐘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卻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時間。學生是教師教學中巨大的財富,由于他們呈現出不同的生活背景與智力特點,決定了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fā)展。

  時分秒教學反思 9

  《時、分、秒》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時、分、秒》教學反思。 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表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認識秒和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考慮到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隔時間挺長,在課剛開始,我引導學生對鐘面和之前所學的時間知識進行了復習。在《認識秒》的這節(jié)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fā)展的全過程;通過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教學反思《《時、分、秒》教學反思》。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由于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與以往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都不同,所以時間單位的換算是個難點,課上雖然進行了細心的輔導,也還有不少學生會迷糊,出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后進行個別輔導。

  時分秒教學反思 10

  這一節(jié)課,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豐富感性認識,建立秒的時間觀念,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實現了“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學生的學習氣氛非常濃,興趣很高。能有這樣好的效果,是因為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注意了以下三點:

  一、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伊始,給學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數學題:園園家有一個鐘表,時間到幾點鐘就敲幾下,每到半點時敲一下。有一天夜里,他聽到鐘不知是幾點敲了一下,過了一陣又敲了一下,再過了一陣又聽到鐘敲了一下。園園知道是幾點鐘了,你想一想,這時是幾點鐘?

  這節(jié)課我們也要學習和時間有關的知識。這樣的引入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產生自然、親切地感覺,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聯(lián)系。接著呈現一個鐘面:你能說出鐘面上表示的時刻嗎?以此來喚起學生看鐘表的已有經驗。學生十分高興地把時刻讀了出來,我也及時地復習了讀時刻的方法。然后我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你還知道關于它的哪些知識?簡單的一問激起了學生高度熱情,學生的發(fā)言非常全面地概括地出了鐘面上的大格、小格數量及分針、時針的走動情況,這樣,我既了解了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又達到了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習信心。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數學的發(fā)展,而在兒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和發(fā)現者。為此,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靜靜地、仔細地觀察,秒針、分針、時針是怎樣走動的?(學生充分地發(fā)言:秒針走得最快,時針走得最慢;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等等)

 。2)驗證:1分=60秒。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一秒鐘有多長、一分鐘有多長?粗鴷r鐘,我們跟著秒針一起數,從數字12開始:1、2、3、……60。在這里我運用課件的目的有二個:一是讓學生知道1分=60秒這個時間進率,我讓學生觀察走動的時鐘,通過觀察,學生能清晰地看到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從而抽象出秒與分的進率,這就突破了這節(jié)課的難點;二是運用多媒體呈現秒針的`走動和嘀噠聲,讓學生看見“時間”一步(一秒)一步地走來,聽見“時間”嘀噠嘀噠地過去,加深學生對秒的印象。整個教學過程是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并通過觀察、驗證、總結出了知識要點,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煥發(fā)了生命的活力。

 。3)在學生認識了秒之后,我讓學生描述1秒鐘有多長?1分鐘有多長?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體會一秒的價值,豐富對1秒、1分的感性認識。這樣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增加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這節(jié)課我把課本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課本第一課時是認識時與分的關系、學會看鐘表,第二課時是秒的認識。我想在本課中講兩個知識點:一是認識時、分、秒及其關系,二是學看鐘表。由于對課堂實際情況估計不夠,第二個知識點只用了十分鐘的時間,而且沒把難點講清楚,又沒有時間進行補救,只能拖到下節(jié)課了。所以感覺這節(jié)課出現的問題還是很多的。

  首先,小學二年級《時、分、秒的認識》是繼一年級認識了整時、幾時半,以及大約幾時的基礎上學習的。為此,我在教學中按排了復習以往舊知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回憶起幾時、幾時半、大約幾時以及時針和分針的知識。接下來認識鐘面,我讓學生先盡情地發(fā)言,然后再總結出要點:

  1、順著指針走的方向轉叫順時針,逆著指針走的方向轉叫逆時針。

  2、又粗又短的叫時針,比它稍長是分針,最細最長的是秒針。

  3、有12個數字,這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之間有5個小格,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學生五個五個地數,一共有60個小格)

  4、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五分,時針走一大格是一小時。其中第一條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學生發(fā)現了指針轉動的方向,我順勢說明了順時針和逆時針的知識,這在實際生活中還是很有用的。

  第二是觀察鐘表,發(fā)現時、分、秒的關系,學生觀察表達得都很好。我讓學生跟著秒針一起數,體驗一秒和一分有多長,跟據自己的感受說出一秒有多長、一分有多長。當有的學生說“我一分能寫一個字、我一分鐘可以拉上窗簾”時,應馬上讓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測,可我這節(jié)課只停留在估計的層面上,學生對于一分鐘的認識仍不太準確,這是我這節(jié)課最失誤的一個地方。

  第三是認識時刻,我側重了“幾分”的認識方法,而學生出現的問題恰恰是在“幾時”的認識上。由于對學生易出現的問題估計不夠,因此沒有重點強調學生觀察時針,輕描淡寫的幾句語言沒有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時分秒教學反思 11

  三年級"時、分、秒的認識"是繼二年級認識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秒”,并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我在教學中及時進行了復習以往舊知的環(huán)節(jié):如認識種面,復習認識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讓學生談談自己對1時、1分、1秒長短的認識,這也是了解學生對時間的認識狀況,之后帶領學生看鐘面共同感受1分、1秒的長短,給學生建立準確的定義和認知。

  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分與秒的關系時,又用媒體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分與秒的內在聯(lián)系。為進行時間的換算和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打下基礎。

  在教學了這個單元的內容后,學生在掌握理解有關時間的計算時還是出現很多了一些問題:

  1、在上課的過程中,雖然反復強調了“經過的時間”和“時刻”這兩個不同的概念之間的區(qū)別,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但在應用中總有部分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分清這兩個概念,我常常在課前、課后進行一些即時練習。

  2、另一個問題比較多的地方是解決問題中的書寫問題。如課本P64第5題:一列火車本應11:20到達,現在要晚點25分鐘,它什么時候到達?學生如果按教學中總結的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

  時間”,很多學生能利用公式很快計算出11:20+25分=11:45,其實這樣的計算方法就是時刻加時間等于時刻,還不是很合理,與第一種問題相似,我認為如果這樣算11時20分+25分=11時45分的話就比較合理,因為寫成11時20分+25分=11時45分,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理解。雖然11時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我認為這樣書寫學生易理解也較合理。

  3. 是經過時間的計算,我由淺入深,從數鐘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學算出先到整時經過的時間,再過幾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分或幾小時幾分。等學生理解方法并熟練掌握后,學生會想到把幾時中拿出1時當成60分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再把計算結果轉換成幾時幾分的計算過程,當然這種方法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有理解難度的,學生往往習慣了十進制的換算方法,很容易在換算時不理解方法由來及各種方法的靈活運用而出錯。

  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出現了許多我認為學生容易掌握但學生實際掌握起來有困難的知識點。我想,隨著學生認識和理解的深入,時間的知識會真正深入學生的生活,學生們才能真正了解時間。

  時分秒教學反思 12

  本節(jié)課"時、分、秒的認識"是繼二年級上冊認識了整時、幾時半,以及1時=60分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秒”及知道1分=60秒,并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很多學生忘記了認鐘的方法了,尤其是當初本來就學得不扎實的個別孩子。為此,我在教學中發(fā)現問題及時進行了復習以往舊知的環(huán)節(jié):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同時認識新朋友“秒”,根據學生的講述,用鐘面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分與秒的關系時,又用鐘面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分與秒的內在聯(lián)系。三是復習看鐘表的方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四是進行時間的換算和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本單元最難教學的是經過時間的計算,我由淺入深,從數鐘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學算出先到整時經過的時間,再過幾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分或幾小時幾分。等學生理解方法并熟練掌握后,學生會想到把幾時中拿出1時當成60分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再把計算結果轉換成幾時幾分的計算過程,當然這種方法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有理解難度的,學生往往習慣了十進制的換算方法,很容易在換算時不理解方法由來及各種方法的靈活運用而出錯。因此,還要學生生活中多觀察、多實踐、多體會,切實做到靈活自如的應用。

  時分秒教學反思 13

  《時分秒的認識》教學反思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時、分的認識,能看著鐘面說出幾時幾分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體驗1秒。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節(jié)課了,我以新年跨年晚會倒計時作為本節(jié)課的導入情境。這個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為大部分家庭在過年過節(jié)的生活都會看央視的跨年晚會,通過“倒計時”這個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從而使我們的情境促進我們的教學。

  其次是自主探索認識“秒”!懊搿边@個時間單位學生并不陌生,因為學生在一、二年級學習時間單位時已經接觸過了秒,在課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學生對秒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能說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認識幾秒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新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自己說說秒針從幾走到幾表示幾秒,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在教學1分=60秒時,這一知識比較抽象,雖然學生有1小時=60分的學習經歷,但是要真正讓學生理解1分鐘為什么等于60秒,學生還是不知所措。因此,通過課件演示,觀察出秒針走一圈(60秒)剛好分針走一格(1分),從而驗證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強體驗,讓學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知“1秒”,形成對短時間的觀察能力。為了讓學生建立“秒”的時間概念,我采取了多種體驗方式,讓學生聽鐘表的“嘀嗒”聲、拍手練習等,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一分鐘我能寫多少個字”的游戲,讓學生體驗一分鐘的長度。通過這些游戲,使原本枯燥的`教學變的更加生動有趣,學生的印象也將更加深刻。

  最后,我還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課外拓展這一部分,我把飛機每秒鐘的速度、光每秒鐘的速度、聲音每秒鐘的速度等與孩子們熟悉的長度聯(lián)系起來,不僅幫孩子們建立起長度觀念,還讓學生感受到一秒的價值之大。 總結這節(jié)課,我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1、新課開始時,學生對“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到秒?”這一問題回答得很不好,只有個別學生說鐘面上有秒針,跑步時老師用到秒等,經過啟發(fā)才說出有限的幾個,可見,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關注不夠。

  2、沒有讓學生準備一個鬧鐘或者鐘面作為學具。

  3、我對學生的發(fā)言沒有引申,學生說“小朋友每天睡9分鐘”可見,他對知識還沒完全掌握,我卻因為怕影響進度,只讓個別學生說說他錯在哪,忽視了這個本該是閃光的地方。

  時分秒教學反思 14

  教學過程中,我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時鐘: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通過游戲知道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同時老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讓學生數一數鐘表上有多少大格,多少小格,思考一大格表示幾時(幾分),一小格表示幾秒。通過有關經過時間的計算,使學生掌握了時間計算的幾種方法,知道一節(jié)課40分鐘有多長,知道了時間的重要性,明白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因此要惜時如金。新課標教材中有關時間的內容安排都比較靠前,因此,相對于學生來說,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難,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有關時、分、秒的認識及簡單計算等內容。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算太難,至于時間的簡單計算對于學生來說就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上了這個單元的內容后,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點困惑:

  1.“時間”和“時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這是一段時間。而書本上的`2時=()分卻沒有這樣的區(qū)分。

  2.“計算經過時間”,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我感到很疑惑。學生對于幾時~幾時的經過時間掌握沒有問題,但對于幾時幾分~幾時幾分中分不夠減(如4:20~5:00、4:45~6:10等)的情況掌握得不夠好,只有少數思維好的同學能夠掌握,其他同學的眼睛里流露出來的都是茫然。如何能讓每位學生都能懂呢?老師可以把這一知識結合到生活實際中去,讓學生每天算一算如做作業(yè)所用的時間、在校的時間等。如教學時間的計算時我輔以鐘面,始終在鐘面的幫助下讓學生進行計算。這樣,學生是不是依賴習慣了,腦子里沒有鐘面,形不成表象,無疑,對他的學習是有障礙的。所以,應該慢慢淡化出來,直至脫離直觀的鐘面,要在腦海中形成鐘面。在反饋時,我沒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錯例在反饋。一般,這樣的學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沒有反饋出來,沒有進行引導、糾正,那么對他的這堂課的學習是有阻礙的。

  時分秒教學反思 15

  《時、分、秒》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時、分、秒》教學反思。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表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

  考慮到時間久遠,學生對之前所學的時間知識可能有些模糊,因此在本節(jié)課開始時,我先幫助學生復習鐘面和以前所學的時間知識。為了改革教學方法,我設計了一個積極主動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自由發(fā)展和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整個知識生產和發(fā)展的過程;通過一些身體體驗活動,如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我向學生介紹從古代到現代用于表示時間的各種方法,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科學地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傊,只有從學生的需求和實際出發(f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

  在學習時間單位的換算時,很多學生會遇到困難,因為時間單位與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進率不同。雖然在課堂上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輔導,但仍有一些學生會感到困惑,容易犯錯。因此,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在課后給予個別輔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時間單位的換算方法。

  時分秒教學反思 16

  本學期我們學習的第一單元是《時分秒》,主要內容涉及到對“秒”的認識以及如何計算時間。相信在二年級時,同學們已經掌握了關于“時”和“分”的知識,F在,我們要進一步學習“秒”的概念,以及在一秒、一分鐘內可以做些什么事情。為此,我打算通過一系列實際活動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比如讓同學們在一分鐘內看幾個數字卡片、寫幾個字、跳幾個繩等等。希望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時間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問題讓我感到困惑,就是教材中關于時間和時刻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分不夠明確。例如,媽媽早上8點上班,這里的“8點”應該是指具體的時刻,即8:00;而媽媽一天工作了8小時,則指的是經過的時間。然而,在教材中,這兩個概念似乎被混為一談了。為了避免混淆,我在授課中強調了“經過的時間”和“時刻”這兩個不同概念之間的區(qū)別。例如,當我們說“2點”的時候,其實是指具體的時刻,即14:00;而當我們說“2小時”的時候,指的是經過的時間。舉個例子,假設媽媽早上9點帶孩子去超市,11點回家,我們要求計算9點到11點經過了多長時間,那么答案應該是2個小時,而不是“2點”。雖然有些學生可能對時刻和經過的時間的概念存在混淆,但在實際運用中,我們仍然需要準確地表達。因此,我選擇使用普通計時法來表示經過的'時間,例如11點-9點=2小時。當然,在實際練習中,我仍然會讓學生區(qū)分時刻和經過的時間,以便他們更好地理解這兩個概念。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常常會遇到算結過的時間時算錯的問題。這是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常的計算一般是逢十進一。例如,上午第二節(jié)課是9:40開始,10:20下課,求第二節(jié)課上了多長時間?許多學生列出的算式是:10時20分減去9時40分等于40分鐘,但有些學生雖然列出了算式,但卻不知道該如何計算。因此,我讓會算的學生來分享一下他們的做法,他們說要將分與分相減,20分減去40分不夠減,那么應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思考,有些學生會提出借1小時,1小時等于60分鐘,60分減去20分等于40分,80分減去40分等于40分。時與時相減得出0時。通過這樣的方法,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地算出經過的時間。因此,數學學習中有時需要讓學生學會“說”。

  時分秒教學反思 17

  《時分秒》處于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在二年級學習了時和分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學生對抽象的時間學習有一定難度,時間間的進率容易和長度與質量單位的進率混淆,因此是本冊書的難點內容。

  教學時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通過拍手、數數、讀書等方式體驗1秒、5秒的長度。調動學生關于時和分的知識積累,引發(fā)學習興趣,參與教學互動。

  教學中學生對時間的準確識別有一定偏差,接近整時的`時間,比如11時55分會被誤認為12時55分,針對這種情況,我專門抽出5分鐘時間用鐘面模型練習,經過幾次練習,效果顯著。

  本單元計算經過時間時,學生掌握不是很熟練,尤其遇到跨整時,例如7:45到8:25經過多長時間?因此借鑒加減法豎式計算的經驗,將計算過程讓學生口述出來:25分減45分不夠減,借一時當60分,60+25=85分,85–45=40分,8時借一時還剩7時,7–7=0時,結果是40分;或找整時是8時,8時–7時45分=15分,8時25分–8時=25分,15+25=40分。這兩種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熟練易懂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計算經過時間的難點分散。

  同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借助鐘表,記錄每天重復做的事的一些固定時間,鞏固了關于時間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時間觀念,數學重在學以致用,服務于生活。

  時分秒教學反思 18

  教學過程設計時,我利用我們學校的鐘表來引導,給他們講時間的重要性來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一、先認識鐘面,通過觀察知道鐘面上有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每大格里有多少個小格;鐘面上有三根針,時針,分針,秒針,用手拔動這幾些針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興趣中求知時針,分針和秒針在轉動時的變化,得知時針轉動一大格是l時,分針轉動l小格是l分,分鐘轉一圈剛好時針走了一大格,得知1時等于60分,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時分針剛好走了1分,通過拔動鐘面,讓學生認識1分等于60秒。

  二、知道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

  三、能正確的書寫幾種計時法。

  四、重點,難點,指導學生在寫幾時零五分時,不要把零丟掉。如5:05,另一種計時是5時零5分。還有個別學生在書寫幾時55分時,不小心就多加上1個小時。

  在講課時,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分散,理解能力差,需要老師形象化,生動化,靈活講述,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從而得到滿意的效果。

  時分秒教學反思 19

  1、這節(jié)復習課教學流程清晰,從學生課下自己建構知識網絡,上課交流知識網絡,生上臺展示知識網絡,到最后教師帶領孩子一起構建知識網絡,再到后來的學生完善知識網絡,而后進行練習。沒有了新知識的趣味,學生常常會感到乏味。但是老師沒有停留在燙剩飯低水平上徘徊,而是采取了構建梳理,完善知識網絡,讓孩子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圖。

  2、整節(jié)課,教師很重視呼喚正能量,肯定正能量,不是跌跌不休地批評,而是積極主動地表揚,表揚幾個榜樣,帶動大家學習。而且,大拇指的'獎勵機制,指揮語的及時調控,讓課堂始終保持井然有序。

  3、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就是教師上課不是單純的上好這一節(jié)課,而是采用構建框架圖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回憶一下我們一起是如何對單位進行復習的,從單位,關系,工具,應用幾個方面,比如質量單位,長度單位等等,那本節(jié)課你能不能也用以前的方法對本節(jié)課進行整理與復習。教孩子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教孩子一種方法。

  4、孩子們在課堂雖然有一點不夠活躍,不善于發(fā)言,但孩子們整節(jié)課都在參與課堂,都在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一步一步的進行,想到自己的學生,個別孩子人雖然在這,但心早已遠飛,上課發(fā)呆,眼睛無光,提問他都不知道老師講到哪了,如何才能讓孩子都有興趣去參與自己的課堂,這是聽完本節(jié)課帶給我的思考。

  時分秒教學反思 20

  在第三冊數學教材中,第六單元《時、分、秒》是一個難點。本單元要求學生掌握鐘面的基礎知識,會認鐘面上的時間,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及求經過時間等等。對于缺乏知識經驗的二年級孩子來說,學習起來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例如在認識鐘面的時候,通過實物展示和課件的操作,讓學生數出鐘面上有12個大格和60個小格,時針和分針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又向他們介紹了秒針。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走一圈是12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時;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以上概念在一邊拿鐘面進行實際操作一邊提問時,孩子們尚能回答,可是讓他們在獨立做的時候,就很容易混淆。

  在教學求經過時間時,則感覺更加困難。例如求從11點--4點經過了幾時,答案就五花八門。有的孩子用11減4,有的在鐘面上數,卻數成了從4到11的格數,而且在數格的時候,他們往往數的不是幾個格,而是幾個數字。還有諸如“2:45--3:20經過了( )分”這樣的'題目,也是比較難理解的。我給孩子們講了幾種方法,第一種是最直觀的方法,在鐘面上數格子;還可以先算2:45到3:00是15分,再算3:00到3:20是20分,合起來是35分;另外還可以把這樣的題目當作減法來做,用后面的數減前面的數,20減45不夠減,拿出一個小時當作60分,和20合在一起是80分,再減45就可以得到35分。對于這幾種方法,我沒有要求孩子們全部掌握,而是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或可以理解的方法。對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孩子,他們能在鐘面上把經過的時間數出來,我也覺得他們挺棒的。

  經過一段時間不斷地講解、練習及個別指導,取得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大部分同學對以上知識都能基本掌握,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比以前有了提高。但是對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能不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還是這些知識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的確過于難了,仍然是讓我們感到比較困惑的…

  時分秒教學反思 21

  《時分秒》是三年級上冊非重點但難度最大的一個單元,它與二年級學習的認識鐘表內容緊密相連,題型繁多且難度加大,考驗了孩子們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對于三年級來說,很難一下適應,需通過今后生活中逐步熟悉,后期習題逐步鞏固。

  通過單元測試,分析失分原因,發(fā)現全班整體是解決問題失分最多,一、二年級時的解決問題會很直接的從字面看出解題方法,但本單元的解決問題需要孩子們更多的理解題意,用心動腦。例如解決問題第3、5小題孩子們還是按照以往的固定思維,看到問題中出現“一共”這樣的字眼就用加法;第2、4小題沒有通過理解題意,仔細分析思考故失分較多;第7小題,難度拔高,大多孩子沒有理清解題思路,故失分較多。由于孩子們注意力相對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數學知識需要老師使之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著重培養(yǎng)孩子們戒驕戒躁,養(yǎng)成先審題,后思考,再解答的答題習慣,順利完成低年級到中年級的知識結構和思維習慣的過渡。

  時分秒教學反思 22

  “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我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在課剛開始,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作為學生的課前測試,兩個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具體時刻。針對這一現象,我從四個方面的開始教學: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根據學生的講述,用媒體隨機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媒體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鐘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撥一個時刻,然后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后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拖動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說出所表示的時間,并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于教學難點著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在課后的練習中,兩個班有五分之四的孩子能認識鐘面上的時間,還有學生不能正確算出“求經過的時間”,這是一個難點,還需要一個不斷學習、練習、鞏固的過程。

  給家長的建議:認識鐘表不是一節(jié)課、兩節(jié)課就能讓孩子掌握好的,要想達到提高、熟練,家長必須在生活中對其加以強化,特別是關于時間的計算。如11:40開始吃午飯,吃了30分鐘,吃完時是什么時刻;電影下午6:15開始,晚上7:4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時分秒教學反思 23

  這節(jié)課是建立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整時、大約幾時和幾時半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后面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我認為要把這節(jié)抽象的知識讓學生學好,就需要遵循“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的教學理念。所以,在教學中我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教學的`:

  一、設境激趣以情導課

  過年是每個孩子都向往的事情,我利用春節(jié)過年的場景,讓孩子看現在是幾時幾分?從而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機,因為動機是學習過程中學生情誼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動機一旦產生,就會由這種動機引發(fā)一種強烈的行為傾向。

  二、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師要相信學生,學生能做的是教師決不代替。在認識鐘面時,我完全放手讓學生借助手中的鐘表進行觀察,然后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有順序的說一說,達到既學習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三、親身體驗培養(yǎng)珍惜時間的習慣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為了讓學生體驗1分鐘的長短,我設計了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1分鐘的長短,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時分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時分秒教學設計04-28

時分秒教案03-30

教案:時分秒的設計02-15

時分秒練習題09-07

時分秒的練習題05-01

小學數學時分秒教案01-13

教案:時分秒的設計5篇02-15

教案:時分秒的設計(5篇)02-15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