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評好課讀書的心得體會
評好課,從我個人的經驗體會來說,我覺得比備課、上課更難一些。備課、上課是我們每位老師的必修課,幾乎是每天要面對的事情,而評課對教師來說相對少一些,有些學科一學期、一年都沒有評課的機會。
我想,評課與聽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評好課,就必須聽好課;在聽好了課的基礎上,我們才能評好課。聽課、評課是一個整體,結合繼續(xù)教育學習的備好課和上好課的兩輪培訓,結合自己個人積累的一些經驗,我覺得評好課要做到:一查二聽三看四記五想六說。
一查:所謂查,就是在聽課前查閱、查看與聽課、評課內容相關的材料。如教材、課標、教參、課例等。聽課前熟悉所要聽的內容,心里有準備,聽課的時候會更有針對性,評課的時候,心中更有底。
二聽:所謂聽,就是認真聽課,用耳朵聽老師說的,聽學生說的,聽其他教師評說的。認真地聽一節(jié)課是很累的,特別是聽一些不夠精彩的課更累。但是,我覺得,只要認真、細心地聽,無論課的好壞,作為聽課的人都會有收獲。。
三看:所謂看,就是在聽課的時候,眼睛不能閑著,觀察課堂上發(fā)生的一切,特別是一些小的細節(jié),師生的表情、動作等等。
四記:所謂記,就是記錄課堂上看到的、聽到的,記錄評課時別人的評價,記錄自己對課的想法。真是地記錄課堂,真是地記錄評課的過程,真是地記錄自己的評價,這樣的聽課記錄是我們老師們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日積月累,對我們老師的成長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五想:所謂想,就是思考,把聽到的、看到的經過自己的大腦想一想;與所查的材料對比想一想。聽課之前可以想,聽課的過程中可以想,評課的時候可以想,聽完課了還可以想。不斷地琢磨,不斷換角度思考,可以使我們評出的課更有深度。
六說:所謂說,就是表達自己對課的評價。經常有老師怕說錯,于是,只聽不說成了很多老師的習慣。我想,聽了課,只要有機會,就應該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會上沒有機會說,會后,同事之間還可以機型交換意見,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評課的水平和能力。
評好課讀書心得體會(2):
新課標試行以來,語文老師似乎忘記了自己在課堂上的任務,上課讓學生畫畫的、唱歌的、跳舞的等等,美其名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課堂上不少老師不敢抓住語言文字本身細細琢磨,卻扣著精神再三做文章,惟恐被人批評自己跟不上課改的腳步。后來,吉春亞老師的《莫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園》一文發(fā)表,各大報刊紛紛轉載,自此不少老師開始沉下心來思考,語文到底要教什么?怎樣教才是正確體會新課標的思想?
曾幾何時,追逐名師成了我們業(yè)務學習中的重頭戲,可是卻越學越失落,我們不少教師發(fā)現自己既學不到王崧舟的大氣和精致,“劍氣合一”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卻又求之不得的境界,又學不到竇桂梅的深邃和激情,主題教學畢竟本身就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失落、在彷徨的時候,也會問:“語文到底要教什么?怎樣的一堂課在算得上好課?”
《聽王榮生教師評課》是我眾多藏書中的一本,所不同的是它是我們塘下教研組的學習資料。本人水平有限經過幾次斷斷續(xù)續(xù)的努力,終于將它啃下了,雖然沒有如醍醐灌頂的感覺,但是我知道在不知不覺地閱讀的過程中我已經吸收了很多。
我欽佩王老師通過對中外語文教材的比較研究,鑒別出語文教材選文的四種類型,或者說選文的四種功能,即“定篇”、“樣本”、“例文”和“用件”!岸ㄆ笔鞘箤W生透徹地領會選問本身,理解和欣賞經典名篇的思想和藝術;“樣本”是解決學生在閱讀這類文本時所發(fā)生的困難或問題,在對選問的感受和理解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到應該問樣閱讀、怎樣寫作;“例文”是以選問的某個點或某個側面為例,使學生透徹地學習語文知識,包括詩和文以及如何讀寫的事實、原理、技能、方法、策略、態(tài)度等,語文知識的學習形成或加深對選問這些點或側面的理解感受;“用件”是利用選問所講的東西或者從選問所講的某一點出發(fā),使學生從事相關的聽說讀寫的活動。
這是我在看王老師評竇桂梅老師《晏子使楚》所寫的關于選文的定位,我在上多種不同類型的文章時也模模糊糊地覺得,教材似乎可以處理成幾種不同的類型,看了王老師寫的這一段話終于恍然大悟,原來教材就是可以分成這樣的四類。上好課的第一步就是正確地處理教材,如果我們都能正確懂得每一篇文本的價值,這就大大提高了教師對教材的鉆研能力。只要我們教者對教材的分類做到心中有數,那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上好課的第一步就是正確地處理教材,如果我們都能正確懂得每一篇文本的價值,這就大大提高了教師對教材的鉆研能力。
文中讓我欽佩的還有很多很多,這也使我決定以后在不同的時間再看看這本書,畢淑敏說她讀《人魚公主》是常讀常新,我相信自己讀這本書也是會隨著我自己的教學積淀的逐增,從中得到的領悟會越來越多!
我學習研讀王老師怎樣評課,目的當然是為了弄明白怎樣才算是一堂好課。王老師主張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兩方面,應該以教學內容為主導,因為有利于反映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有利于更妥帖地解釋語文教學實踐,在本書開篇王老師就提出了自己的“好課觀”。他認為好課的最低標準是教師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較低標準是教學內容正確,較高標準是教學內容的現實化,理想標準是語文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
本人愚鈍,看這一章節(jié)看得津津有味。以往我們看某些特級教師的設計,往往會注重他們是怎么設計的,可是當我看了王老師評支老師的《只有一個地球》后,懂得了什么東西是可以學的,什么東西卻是不必學的。這一章節(jié)在整本書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它是我們看王老師評其他老師課例的指導思想,它讓我們明白語文課堂應該立足于什么,語文課堂的本質是什么。
我感慨本人不才,平時也喜歡看一點書,特級教師的教學設計類的書我也買了不少,但是卻用處不大。有時候我也會借用一下某特級教師的設計,但是也感覺那些瑰麗的花無法在我的課堂上綻放。我的個性特點、我學生的實際都和特級教師的大不相同?戳送趵蠋煹臅,我有點感慨,也更有點遺憾,看多本特級教師的教學設計也比不上看一本王老師的評課來得有價值,為什么直到現在我才懂得?
【評好課讀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評好課心得體會04-19
評好課學習心得體會04-25
“評好課”學習心得體會04-24
“評好課”校本研修總結10-01
評好課的學習心得04-23
評好課學習心得04-25
英語評好課學習心得04-30
語文評好課學習心得01-04
評好課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1篇)08-30
評課心得體會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