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
結(jié)合區(qū)教育局和學校開展“品讀好書共鑄師魂”讀書征文活動,我利用短暫的寒假仔細閱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讀后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對《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jīng)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第二屆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頒獎晚會上,當主持人問黃埔區(qū)法官徐文娟“為何在信訪調(diào)解上成績斐然”時,她說是小學班主任楊老師的一句話鼓勵她努力、勇敢、奮進。由此可見,教師的言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從兩方面談談體會:
一、讓“快樂”陪伴我們的教師。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薄鞍l(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就強調(diào)教師要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fā)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yǎng)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只要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才能培養(yǎng)出擁有健康心態(tài)的學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比如這幾年,我任教三個班級數(shù)學,課時少,內(nèi)容多,要求高,班內(nèi)差生多,教學任務繁重,每天備課備得頭昏眼花;同時又擔任班主任和教研組長,每天有一大堆的事務需要處理。又由于所帶的班級學生年齡小,許多事都要老師親力親為,手把手教。
但是我經(jīng)常告訴自己:每天認真?zhèn)湔n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學生;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應學會遇事冷靜、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不能讓壞心情一直圍繞你,否則會影響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無成。其實學生都怕老師,特別是犯錯誤后,更不敢在老師面前抬起頭來,這時老師如果大發(fā)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靜氣地談話,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經(jīng)常聽老師說,我們很盡力,也很認真負責,但一次次的考試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總感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在每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后,總有一段時間心情是很郁悶的。讀了“論語心得”后,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也許有較長時間的面對,絕不要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而是要積極思考,班級里盡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較多好學生,說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對于那部分學困生,只要我們不斷反思,努力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終有一天他們也會進步的。正如那句經(jīng)典的老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痹谌粘5慕虒W中,我們要學會積極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快樂成為教師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愛”對待我們的學生!
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精髓的東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師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讀了“關愛別人,就是仁”。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就是要愛學生。那么怎樣愛學生呢?于丹說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恒久。學會了寬容,老師就可以走進學生及家長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及家長也就會感恩于老師的付出;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nèi)心將會有一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學生的接觸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我們在處理時,多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問題,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勵和贊揚。只有這樣,你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正常地開展。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與融洽。《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心態(tài)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尊重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差異出發(fā),因勢利導,給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呼聲,給予他們適度的寬容與諒解,體諒理解他們的難處與苦衷,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不說任何傷害他們自尊的話語等,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身的價值,鼓起他們自信的風帆,讓每個學生都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開展,“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學會寬容與包容,要以智慧去解決,以人格去感化;愛由心生,心中有愛,言行才能有愛!所以教師必須要有一顆寬容、博大的愛心!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2
。ㄒ唬槿酥!墩撜Z》說的是人,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積極生活、和他人和睦相處、愛崗敬業(yè)、安于本職、獻于社會。在物質(zhì)生活得到不斷滿足的今天,人們卻顯得越來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虛。工作壓力大、貧富分布不均等等一些問題都具有普遍性,這使很多人都心理不平衡,怨聲載道。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nèi)ツぐ菽?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我想,這正是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心態(tài)的真實寫照,和別人攀比,比到最后常常悶悶不樂,郁郁寡歡。這是沒有什么必要的,人要學會知足常樂。
(二)、處世之道。在社會交往中,無論是交友還是工作,人們都想找到一個適中的生存法則,既對自己負責任,又對他人負責任。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談到了一個職業(yè)化的工作態(tài)度,“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說每個人要做好自己的份內(nèi)事,也就是常說的本質(zhì)工作,這也是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所需要推崇的。但是在很多單位,都提倡要多工作,最好是一個人做幾個人的工作,這樣其實是不符合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的。
。ㄈ、交友之道。我想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過很多的朋友,但是究竟有幾個真正的朋友呢?究竟有誰會在你需要的時候伸出手來,幫你一把呢?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也提到了,對待朋友也要有一定的尺度,保留一條界限,朋友才能夠交往得久遠,有很多朋友間彼此傷害就是因為沒有保持一定的友情距離。可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論語》告訴我們的是一種交友方式:怎樣交朋友,交怎樣的朋友并要怎樣維護友情。
。ㄋ模├硐胫。一個人應該有理想。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變通,與時俱進,內(nèi)在心靈完美、富足。因為只有內(nèi)心修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處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我們知道了這是孔子對人生理想的總結(jié),這也被后人奉為人生理想的指南。
。ㄎ澹┤松馈?鬃诱f:“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边@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軌跡,卻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標和價值體系。它就像一面鏡子,人們可以通過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軌跡。當然,人的年齡有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但如果我們能在二三十歲時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歲的境界,并在內(nèi)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價值體系,做到淡定從容,那這樣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義的生命。從《于丹〈論語〉心得》中,我讀到了這份人生的價值體系。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fā)的。通過讀《于丹〈論語〉心得》,我學會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并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狀態(tài)中,才能尋找到自己內(nèi)心的那份安寧,也才能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3
近日拜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后,感觸頗深……
讀了《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一種處理領導關系、同事關系的心態(tài),是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讀到于此,想到曾經(jīng)讀過的《菜根譚》,兩者皆有:
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
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
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正所謂“性定菜根香”。
書中有一段對于理想與現(xiàn)實關系的分析,很是經(jīng)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很多的規(guī)則和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區(qū)進行他行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是夢想主義者不是理想主義者;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是務實主義者而不是現(xiàn)實主義者。”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yǎng)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就自然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是很緩慢地感知、理解和識記所學教材的學生,他們一樣東西還沒懂另一樣東西就要學了,這邊剛學會,那邊又忘了。如今,我也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shù)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fā)現(xiàn)學生點滴的進步,并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蔽以囍屛业膶W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時時刻刻讓當年我眼中所謂的“差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讓快樂延續(xù)著。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nèi)省,既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jié)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jīng)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4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作者以全新的視角,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對《論語》做了形象,生動,具有時代性的解讀。使讀者更容易親近具有上千年的文化巨著《論語》。正如她自己所說:“道不遠人,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作者把此書分為八個小章節(jié)來敘述。讓我體會到:天地人之道——寬容,心靈之道——自信與淡定,處世之道——同理心,君子之道——和而不同;交友之道——修身養(yǎng)性,理想之道——心靈快樂,人生之道——仁愛之心。她使我反思過去,總結(jié)經(jīng)驗;她使我審視現(xiàn)在,定位自己;她使我冷靜下來,規(guī)劃人生。對于我來說是一次徹底的精神洗禮!我覺得她適合社會上每一個人去品味,思考,享受!
《論語》中到處都是樸素的,就好像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小故事,而很少長篇的大道理,我們不會覺得《論語》所說的遙不可及,而是會感到很溫暖,很親切。我覺得每個人看了于丹的解讀都會深有體會。
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那是將《論語》奉為中國人文思想的淵源;而看了于丹的解讀,我覺得“半部《論語》修自身”人人都可以視之為一眼溫暖的.“問病泉”。書中的每一句都會讓你有所得,這不是我們讀書的目的嗎?
仁者見其仁,智者見其智。經(jīng)典的價值也許就是“道不遠人”。道理或許離我們并不遠,也不高高在上,她并不需要我們頂禮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與流動,可以讓千古人群溫暖地浸潤其中,在每一個生命個體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歸的價值。愿更多的人能去享用這一精神大餐!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5
曾經(jīng)粗略地讀過《論語》,但總是懵懵懂懂,不勝其意。最近,受單位閱覽室之惠,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看了她對《論語》的解讀,使我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而且于丹教授那神閑氣定,娓娓道來,古今中外,信手拈來的講解風采,誠可謂妙趣天成,觀之可以忘憂,思之可以解惑。
讀罷此書,掩卷長思,仿佛一位長者坐于眼前,用智者的從容與平和與你談古論今,它傳遞著每個人心中有而口中無的簡單真理,我覺得受益匪淺,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略總結(jié)了幾點感悟:
悟點一 平和的心態(tài)
每個人都想過得幸?鞓罚腋?鞓返降资鞘裁矗降子衷谀睦锬?我們周圍有許多人在別人看來是十分幸福的,但自己內(nèi)心卻時常感到痛苦不堪;同樣有不少人在別人看來是艱難困苦的,然而他們自己心中卻時常充滿快樂。千帆過盡,驀然回首,“其實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而與內(nèi)心相連!边@就需要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并能夠時常用好的心態(tài)來對待一切,因為無論人生給予我們什么,決定我們生存狀態(tài)的永遠是心態(tài)。我們應該經(jīng)常捫心自問,到底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度過一生。生活本身并不完美,社會分工千差萬別,人的素質(zhì)、能力和機遇也各不相同,誰都會遇到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沮喪。但不論碰到什么,我們都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付出和收獲,不必喜形于色,不必急功近利,更不必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悲觀失望。要知道,決定一個人成功的不是命運的垂青,而在于他是否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始終不忘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始終保持不懈的精神追求,始終保持輕松、自在、灑脫的良好心態(tài)。
用《菜根譚》里的一句頗有感觸的話來說吧,“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xiàn),事去而心隨空!鄙钪胁蝗缫獾氖虑橛行┍仨毭鎸Γ踔帘仨毺幚,當然也必須穿越,事情來了,用心去作,最短時間內(nèi)做完,事情過去了,心里,還應該是一片海闊天空。
悟點二 寬容的心靈
“仁”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最儒家的、最簡單、也是最精華的道理。 “仁者不憂”你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想要無憂,那就要學會寬恕他人,要學會去愛別人,這就是“仁”。當然,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抱著寬容的心去做每一件事絕非易事,但最起碼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多想想他人,做一個善良的人,便也能內(nèi)心安靜、坦然。中國一直以和諧為美,而真正的和諧是什么?就是在堅持不同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于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融入。其實這就是君子之道。
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雨果說過:“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
悟點三 提升生命的效率
孔夫子將他的一生概括為“吾十有五,而治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于丹認為,這種人生的坐標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絕對的.。其實人生有生理年齡,有心理年齡,還有社會年齡,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讓我們也許在二三十歲,就能夠提前感悟到四五十歲的境界。
生命給予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無論多么珍惜,多么不舍,或者是在不經(jīng)意間任時光飛逝,誰都不可能重新來過,最終每個人都要離開這個世界。三十歲的自信堅定和內(nèi)心的從容不迫,四十歲對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的明了和懂得如何取舍,五十歲時心中擁有不再怨天憂人的內(nèi)定力,六十歲時有一顆寬廣的理解和包容之心,七十歲時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就是我們生命的歷程。
人生苦短,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生理年齡,卻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心理年齡,在日益成熟的過程中,完全可以擁有一種年輕的心態(tài)。信息時代,只爭朝夕,面對各種生存和競爭的壓力,我們沒有理由不成熟,但這不能影響我們保持永遠朝氣蓬勃,永遠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tài)。
當我們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重新領悟圣賢于千古之前以他簡約的語言點出的人生大道時,最終希望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能夠圓潤地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滲入靈魂,讓我們真正建立起有用的人生,用平和、寬容的心,實現(xiàn)幸福快樂而有效率的生命價值。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6
近日讀了《于丹論語心得》一書,頗有感觸,下方簡單說說。
《論語》一書,傳世已逾二千載,歷史上也幾經(jīng)沉浮,但總體而言光華遠甚于晦暗,其中思想縱有消極一面,但用心一面也構成了一些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不但國人古來拜讀,也遠播于海外。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對《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極為推崇,稱“西方民族,無論如何格言,如何數(shù)理,無可與此純粹道理相比擬!
兩千五百年的時空差距,如此多的褒貶加諸其上,現(xiàn)代人應對當今紛雜多變的繁華世界,該如何去看待明白這部傳統(tǒng)經(jīng)典,于咱們又有何啟發(fā),于丹所著《論語心得》帶給了一個很好的視角。
在《心得》開篇于丹便說:“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一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簡單的!蓖嗜ゼ又T《論語》上的鉛華,一下子拉近了讀者與這部傳世之作的距離。細想一下,可不是嘛。經(jīng)典最易被冠上太多光華和贊譽,使得后人解讀時無形中便處于或仰視或鉆牛角尖的心態(tài),無法平和地去看待的話又怎樣能無偏頗地思考呢?
《論語》的真諦是什么?在于丹看來,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樣才能過上咱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愉悅生活。她從宇宙觀、心靈之道、處世之道、人格修養(yǎng)、交友之道、理想和人生之道七個方面,著眼于當下談了自我的心得。
書中多次提到了現(xiàn)代人應對的心靈困惑,這是人人都有體會的。當今社會人人皆知物質(zhì)禮貌高度發(fā)展,精神禮貌發(fā)展卻并不一樣步,最顯著的外在表現(xiàn)便是藝術文化的整體下滑,現(xiàn)代人應對而今這個聲色犬馬的繁華世界,正如書中所說“咱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取,而是選取太多,這也是孔子所謂的過猶不及。”
于丹舉了一個GHP(國民愉悅指數(shù))的例子,中國的GHP指數(shù)從20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末經(jīng)歷的是一個凸形曲線,至20xx年中國的GHP指數(shù)排在世界48位,說明經(jīng)濟增長并不代表國民愉悅感就增強。這是全世界面臨的普遍問題,在相當重視GHP的不丹,其總理也表示過自我的憂慮:“咱們都是有限而且脆弱的血肉之軀,究竟能把多少‘東西’——快餐,電視AD,豪華轎車,新奇玩意和時裝——塞進自我的身體卻又不致打亂心靈的平靜呢?”
那這些你我多少都經(jīng)歷過的彷徨和擾亂又從何而來呢?一,是正因不平,拿自身為比照他人看到了更好的,望著這山那山高。二,是正因信念不堅定。全球化時代早不是舊時代相對閉塞的環(huán)境,物質(zhì)禮貌發(fā)展程度和信息傳播的速度遠超過去,可比可圖的東西多了去了,人人都知“錢非萬能”,但看到親戚兄弟姐妹同窗周圍之人中誰誰香車寶馬意氣風發(fā),難免生出消極心理,更消極一點,原來心中規(guī)劃下的雄心壯志也動搖了,對于自我以前的堅持產(chǎn)生了懷疑。
并不是說人不該去圖謀,不去追求,只是心中有所求時也不可忘了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對于他人的成功也不能老去看結(jié)果,人生命都拼搏奮斗過,奮斗背后的酸甜苦辣都多少嘗過,因此心中升起不平之感時該設身處地地想想別人可能吃過什么樣的苦,才有了今日成就地位,就應看到不是比對方少了套房子,少了輛名車,學識口才不及等等,而該看到對方做到了我沒做到的,從自身找原因,是正因不夠發(fā)奮還是機遇未到或錯過了。更何況,得失本是微妙之事,將愉悅過多建筑在物質(zhì)欲的滿足上的話,只是愈發(fā)放大內(nèi)心的空虛,愈難填滿。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總是糾結(jié)于八九,而忘了擁有的一二愉悅,加以時日便連或許誰人曾艷羨你的一二也愈發(fā)單薄了。
因此于丹舉了個例子?鬃幼铉姁鄣牡茏邮穷伝兀Q贊他:“賢者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敝皇菈驕仫枺袀遮風避雨的地兒了,顏回便陶陶然渾不覺苦。他內(nèi)心充實著富足愉悅,且這種富足愉悅并不為外物的多寡而有所撼動。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不都是這種崇尚心靈自由不為外物所累的寫照嗎?這樣的心態(tài)便是君子之態(tài)。
那何又為君子,《論語》中沒有確切答案。既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恕”,那君子言行必合“仁恕”!叭省焙喍灾闶恰皭廴恕保弧八 北闶恰耙阉挥鹗┯谌恕,這還是很寬泛,于丹歸納出了四個君子的標準。
一、心必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而把更多有限的時刻、精力、修養(yǎng)用來苛責內(nèi)心,寬厚他人,嚴于律己。
二、志必堅。君子胸懷天下,有遠大志向,堅持自我的信念,是恒心與定力兼?zhèn)渲恕?/p>
三、易事而難悅。君子的人際關聯(lián)必須是融洽友善的,不會去結(jié)黨營私,很容易處事,但是難以取悅,也就是賄賂不了。
四、先行其言,而后從之。不把漂亮話說在前頭,先去把事情做了,然后再從容道來。
這樣的君子標準做來很難,也非一日可就,歷史上可稱上君子、圣賢之人也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鬃拥纳骄皖H為坎坷,尤其到他晚年后,欲使魯國強盛卻因國君的沉湎享樂而失望離去,自此開始周游列國游說當權者,傳播自我的思想,歷經(jīng)十四年卻終不見用,六十八歲時回到魯國后將精力轉(zhuǎn)移到了教育之上,七十三時逝世。
正是正因這份坎坷鑄就了孔子淡然平和的心境,寬和愛人的胸懷,但他也絕不是滿口仁義道德的酸儒?鬃硬怀缟小耙缘聢笤埂保J為當“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即用正直、耿介的態(tài)度去應對有負于你之人,但是要用恩德、慈悲去真正回憒那些也給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熬腥恃,從之。”有個仁者掉井里了自我也跟著跳下去的行為在孔子看來是“罔行”,是不動腦子失了分寸的行為。
君子,或說賢者的標準,如何行事也不光光《論語》中有,古之典籍今之道德標準都有相同相近之處,就如《心得》開篇所說,這些那些本就是天地間最基本的真理。這標準咱們個人也許終其生命也許也難完全到達,但不可忘記,不可力有所及時不去發(fā)奮接近,不去引導自身。這也必是個漫長無止境的歷程,正如人人能說的那幾句人生之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同樣語出《論語》,是孔子自我歸納的心路歷程。大徹大悟之人畢竟少之又少,大多數(shù)人可參照的都是這循序漸進非跳躍式的發(fā)展歷程。
于丹的《心得》資料頗多,讀后感想不可能面面俱到全寫出來,僅淺談一二,且書中已有了更有力語句,便不再贅述。
但是,既是“心得”,便是個人體會,一家之言,有人說好便有說非。雖有人指責于丹曲解先人著作,稱其為“學術超女”,對現(xiàn)今的文化快餐現(xiàn)象甚為憂慮。但平心而論,能認認真真看下本書思索一番其中道理,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遇上困難之時腦中閃現(xiàn)書中片語進而引導自身,惠及他人,實在于己與人是一次不小的收獲。即便在一些人看來于丹的《心得》錯誤百出,卻是瑕不掩瑜。
經(jīng)典之因此為經(jīng)典不在其詰屈聱牙的文字,不在咬文嚼字吃準了唯一的釋義,而在即便隨時刻流逝依然能為大眾所理解的長久性命力,口口聲聲說要“傳承”,卻又束之高閣不容許不一樣之聲的出現(xiàn),才是對儒家思想“仁恕”核心的一種曲解。既然所有學術理論技術的最終目的都是服務于人,為人所用,又何來俱是以何形式,中國不有句古話么:“真金不怕火來驗!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7
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引用一位英國女心理博士的話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讀到這里,頗有感觸,于丹教授所提出的,正是我們中國父母最欠缺,也是最值得思考的問題,這種以分離為目的的愛我們是怎么做的?
長期以來,由于受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中國父母對于孩子過分溺愛,對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大包大攬,我們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畫面,蹣跚學步的孩子不小心摔到了,家長慌忙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而從沒想過讓孩子自己爬起來。還有,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總是怕孩子把衣服弄臟,或把屋子搞亂了,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甚至孩子很大了還喂孩子吃飯,我就在大街上看到一個母親喂女兒吃餡餅,小女孩非要自己拿著吃,媽媽卻怕她把餡餅弄到身上或撒到地上,偏不讓她拿,這樣媽媽一邊喂,小女孩一邊吃一邊哭鬧著伸手去拿餡餅。而等孩子上學以后,父母更是什么家務都不讓孩子碰,為的是讓孩子專心致志的`學習,這時候的孩子,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說實話,目前我的孩子基本如此,而且每次吃飯,飯菜端到跟前,甚至連稀飯都準備的不熱不涼,說心里話,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也常對孩子說,媽媽對你這么好,實際上是“害”了你,將來你到社會上,一定會不適應的,跟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比起來,你已經(jīng)落后了,還不如現(xiàn)在就開始鍛煉自己。道理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好在,在我家,對孩子還是非常民主和平等的,經(jīng)常跟孩子探討一些話題。
總之,由于父母長期以來對于孩子過分的“幫助”,不僅妨礙了孩子獨立意識、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其健康成長,所以我國目前出現(xiàn)“啃老族”現(xiàn)象也就不奇怪了。
總在報刊、網(wǎng)絡上讀到國外的年輕人如何自強自立的故事,比如金凱平先生博文中提到的,患有遺傳性肥胖癥卻在年滿18歲毅然脫離父母羽翼庇護的澳洲鬼妹Rebecca,以及浪跡天涯的澳洲美女Tina的故事,都是值得我們當今父母和年輕人思考的。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效仿國外,當孩子18歲的時候,就把他推到社會上,畢竟我們的孩子跟外國的孩子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有很大不同,只是希望這種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強自立的意識和社會風氣能夠逐步建立起來,那樣,離給予孩子真正成功的父母之愛也就不遠了。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8
什么叫心靈上的高興,無欲無求、紅塵看破也不過是避世;忙繁忙碌地名利追求又會錯失良辰美景;人活于世,于大千天下,可以不為人情事故所困?人情事故即人的相處,我們最近的關系網(wǎng)莫過于親友好友、同事還有一些“假想敵”:
溫暖、質(zhì)樸的道理深化淺出讓我們再度重溫孔子,近間隔接觸孔子,實在“道不遠人”。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小人之道、交友之道。抱負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辨別論述“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高興生活!”
“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蔬矣”,不論與領導還是朋友,都要守舊一定的間隔。與朋友相處時“忠告而善道之,不行則止,毋自辱焉!币馑际:朋友做的不對的中央,要加之引導;要是他不聽就算了,不用自取其辱。
可見,孔子并沒有倡導朋友有難,拔刀相助、出生入死的義薄云天,而是回歸通常,講究一個“度”,“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對于剛了解的朋友是如許,而對于熟識很多的好友,要是每天在一同,也不見得是一樣功德,“小人之交淡若水”。朋友之交廣遍天下,時不時電話短信聯(lián)系,知道對方好欠好,相互交流思想、所見所聞,就可以了。論語心得 讀書筆記
去年年末,于丹在百家講壇開講《論語心得》,百家講壇的收視率一下飆升,臨時網(wǎng)上議論的.沸沸揚揚,一月份我去買這本書,就曾經(jīng)重印了七次,看后以為心里克制了很久的東西自己表達不出來,但是書中表達出來了。對于《論語》,書店的書更多的是學者壓人式的講法,而《論語心得》這種親切的講法一下將讀者拉近了,我們好像就是孔子席前一個平靜的門生。正如書中說,論語差別與勵志格言,它不是一句一句的教導,而是一幕幕場景,像話劇一樣來看最故意思。
仁是《論語》當中呈現(xiàn)很多的一個字眼,但是《論語》當中并沒有給出界說,只有兩句自制復禮為仁和仁者愛人,其他的解釋是針對差別的門生給于差別的答案,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吧。對于小人,書中也沒有給出界說,而是將其與小人做了多次比擬。比如“小人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小人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鬃涌偸菍⒋鸢噶艚o門生,現(xiàn)在又把答案留給了我們這些讀者。論語心得 讀書筆記
《論語》當中孔子是一個溫良恭儉讓的抽象,和門生探究題目總是平易近人,是商量的語氣,盡管孔子比他的門生要大很多多少歲。想想現(xiàn)在的講堂,老師在上面講,門生又要看幻燈,又要做筆記,忙的不亦樂乎,真是感慨良多啊。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9
對于我們來說,《論語》接觸得是挺多的,也是十分熟悉的。它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而于丹卻是陌生的。但讀了《于丹<論語>心得》,我對《論語》又有了新的理會,在心中也加深了對于丹的印象。
《于丹<論語>心得》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教授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教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她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就像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她帶我們穿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和諧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她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現(xiàn)在說21世紀評估各國家人民生活得好與不好,不止以國民生產(chǎn)總值為標準,還要看國民幸福指數(shù)。我們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國民幸福指數(shù)有64%左右,1991年提升到了73%左右,可在1996年卻下跌到68%。這說明“在一個社會物質(zhì)文明極大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xiàn)代人仍有可能存在極為復雜的心靈困惑”。我認為“國民幸福指數(shù)”一詞,物質(zhì)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單純依靠物質(zhì)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霸摲畔聲r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對于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朋友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郁于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弊约簞褡约海腴_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nèi)ツぐ菽?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一旦想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nèi)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于丹<論語>心得》讓我們了解過去,讓我們知道了當今的生活。使我們豁然開朗,去追求有意義的生活。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0
忽然發(fā)現(xiàn)最近讀的書都是沖著作者而去的?催@本書,是因為于丹。
于丹,北京 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作為古代文化研究者和傳播者,試圖用一種“下里巴人”的表達方式,讓觀眾走進“陽春白雪”的世界。
這本書很薄,讀完它只花了2個多小時。但給予人的啟發(fā)與感觸卻猶如海寧潮,恢宏而洶涌。光是于丹在飛機上寫下的自序,就讓我感嘆許久。
好久沒有看到這么精致的序了。說是精致,并不是因為它短,而是因為這里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似乎都經(jīng)過精雕玉鐲。于丹的文學修養(yǎng)和思想境界在這些字里行間不經(jīng)意流露。大三獨攬?zhí)┥,她想到的是“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頓悟的是儒家的踐行之道,千里之行,積于跬步,直至天下?lián)敗O氲降腵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開悟的是鮮有碑銘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對生命的另一種成全,陽光中折射出莊子的微笑。
接受《百家講壇》的邀請,于丹說是愿意把心中那雙翅膀放飛到所有人心的晴空之上。講將她所謂的一己之得,以莊子之名給她自己一些華麗豪邁的夢想,暢意一回天地遨游。
對于莊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祿,淡對死亡,是了的。但是,如何將這些哲理與生活之道融為一體,確實悟性不夠。于丹,為我們大眾點亮了一盞燈。
“認識你自己”。這是千古以來一個最難解決的命題。據(jù)說,在西方的神話寓言體系里,這被表述為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謎。于丹說:我們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有向外發(fā)現(xiàn)和向內(nèi)觀看的兩種能力。向外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無比遼闊的世界,向內(nèi)可以發(fā)展一個無比深邃的內(nèi)心。而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地審視自己,有自知之明。
于丹在談到莊子關于“心態(tài)和狀態(tài)”的觀點時,有一個例子令我印象深刻。說的是一個科學家?guī)е?0個實驗者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過橋。一個人的心態(tài),決定了他的生活的狀態(tài)。而就自己而言,我總無法抵消外界的各種恐懼。這兩天看斯諾克世錦賽,最愛的奧沙利文就是憑借純熟的技術和良好的心態(tài)第三次問鼎冠軍。我想,如果是我在打147最后一桿的時候,一定會全身發(fā)抖。但他每次都那么坦然,所以在這次世錦賽他迎來了第8個147。自省一下,高考理綜的時候緊張地腦子一片空白,那真是慘不忍睹?墒堑降子卸嗌偃四軌蜃龅綐s辱不驚呢?有多少人能夠像莊子那樣豁達,與世無爭啊。這個現(xiàn)實的社會,已經(jīng)是赤裸裸的了。
畢竟我不是莊子,除了感嘆和佩服他高超的覺悟之外,實在不能真的根據(jù)他的理念去效仿什么。估計莊子也沒想到現(xiàn)在的社會是如此的世俗與混雜。當然啦,記得自己最后的那頭羊,最短的那塊板還是很重要的。扁鵲的故事富含哲理,可是在這個利益當頭的社會,你有見過爭著當治感冒的醫(yī)生的?人人都渴望作大手術揚名立外。那能不能盡可能的讓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呢?“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總是錦上添花!庇浀,這是所謂的人生大智慧。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1
在這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xiàn)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透過于丹對《論語》的解讀,能夠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nèi)绾斡闷胶偷男膽B(tài)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轉(zhuǎn)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建立一個大的坐標,讓我們從自知之明去建立心靈的智慧,在我們每一天忙碌的間歇里面,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儀式,而不至于像個人格分裂的演員一樣不敢應對自己的內(nèi)心,其實在這天這樣一個后工業(yè)禮貌的社會里,于丹的論語讀后感所想傳遞出的是這樣一種溫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勵了我們對內(nèi)心的關照,讓我們有理由堅信我們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能夠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能夠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能夠打開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對方是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能夠看到他自己的價值取向,朋友的好壞能夠影響到你的人生。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nèi)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nèi)心選取潛質(zhì)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nèi)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能夠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2
《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世代中國人!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jié)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來解讀《論語》。灰色的孔子又必須鏈接多彩的世界。這世界充滿生命活力,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萬類霜天競自由。正因為有了生活的五彩繽紛,理論的灰色才不顯得死寂;也正因為有了思想的高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疑嵘肺,而多彩保證了活力。
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鏈接是廣泛的,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題卻是單純的',單純到?jīng)]有色彩,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她把《論語》這部書通過白語化的方式,用許多淺易的故事,把一般人很難懂得的《論語》通過心得的形式來解讀,變得通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事的原則。她帶領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20xx年前的圣人引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著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近了我們心里。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和道理,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xiàn)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通過《論語》的解讀,可以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nèi)绾斡闷胶偷男膽B(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事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的更好更實。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惱,還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心得,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中的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nèi)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經(jīng)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nèi)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nèi)心對自己要求嚴格點,對別人就會厚道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別人的過錯,可以實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道。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3
前幾年,央視科教頻道正熱播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論語心得》。我被于丹教授妙語連珠、才思泉涌的講解吸引住了。于是我興沖沖地買回來一本,一個不愛學習的人也開始讀書了。我總覺得儒家思想、孔孟之道離我們現(xiàn)代人很遠,這些畢竟是越千年的東西,是不是也應該與時俱進呢?是不是和我們現(xiàn)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呢?
現(xiàn)在想一想,古代先賢們講的一些道理,和我們當代人的生活,仍然能聯(lián)系到一起,并不是高深莫測,遙不可及。正所謂的“道不遠人”吧!今天把于丹老師講的幾句話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共同學習。
在處世之道一章中,于老師講了一則寓言,名叫《豪豬的哲學》。有一群豪豬身上長滿刺,大家擠在一起取暖過冬。距離太遠大家借不著熱氣覺得寒冷。一旦湊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著身體。經(jīng)過多次磨合以后,豪豬們找到了合適的距離。在彼此不傷害的前提下,保持著群體的溫度。由此我們聯(lián)想到,現(xiàn)代人交朋友要真誠熱情,互幫互助,最好能帶給對方“正能量”。大可不必穿“一條褲子”“爛韭菜不打捆兒”。這樣下去離“小人常戚戚”就不遠了。與好朋友相處也要有個度,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攬?吹脚笥炎龅牟粚Φ牡胤,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我喜歡“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祝福,更羨慕“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念,但愿朋友之間能“一片冰心在玉壺”吧!
當今社會,家長們把孩子的成長看做生活的.全部,把孩子的學習看做頭等大事。于老師講有一種行為叫做“非愛行為”,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的非愛掠奪。比如有的父母在孩子青春叛逆期,總是念叨為了孩子放棄了進修的機會,放棄了升遷的機會。把全部的精力金錢都花在了孩子身上等等,結(jié)果怎么樣?孩子“壓力山大”,高考前后、大學期間出事情的還少嗎?有的錯誤是沒有機會改正的,只留下血淋淋的教訓驚醒后來人。
書中還談到了許多孔夫子的觀點言論,如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我讀了幾句《論語心得》有一點點感悟。自己就像是夜晚抬頭看星星的孩子,卻不知道天空有多大。慢慢懂得學習才是硬道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p>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4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闡明:“《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我最欣賞的,就是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論語》是一本記錄著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語錄。記得讀小學時,我在語文課上機械地背誦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實并未真正讀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獨到的視角,將這樣一本古老的書籍,用現(xiàn)代的眼光進行系統(tǒng)的解讀和闡釋,拉近了我們普通人和圣賢之間的距離。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上很多的規(guī)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普通人及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
其中一則讓我記憶深刻,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喝缜腥绱,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矣。告諸往而知來者!笨鬃铀^的人生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nèi)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這是多高的驕傲。‰m然其中映現(xiàn)了封建思想,儒家做派的影子,但一個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夠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nèi)心快樂的風骨,無不吸引和震撼著我;蛟S很多人會說,這不過是說說,讓誰做到這樣,誰也不行!我左思右想,悲哀的發(fā)現(xiàn)自己無力用事實來說服擁有這樣思想的人,然而,這種自然、平和、積極的心態(tài)卻絕對是值得我們?nèi)プ非蟮。也唯有肯接納肯效仿圣人這種心態(tài)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超凡脫俗而又可以獲得成功的人。我們的思想永遠決定著我們的行動,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在社會風氣略顯浮躁的今天,作為一名年輕人,我們必須懂得去學習這種平和的心態(tài),以造就一個更為善美更為清亮的明天!
通讀下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應當是《論語·先進》“侍坐”,記載的就是孔子如何與學生一起暢談理想。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復始的工作節(jié)奏中,還有多少時間,多少空間能讓你去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呢?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一個社會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們心靈的聲音。正如于丹所說,理想和行動的關系,就如同引線和風箏的關系。這個風箏能飛多遠,關鍵在于你手中的線。而這條線,就是你的內(nèi)心愿望。你的內(nèi)心越淡定,越從容,你就越會舍棄那些激烈的、宏闊的、張揚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靜的、內(nèi)心的.聲音。這會使你走到社會角色中的時候,能夠不失去自我,能夠有擔當,能夠做到最好。也許不同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那樣的沉重。但靜下來想一想,它卻是所有那些人生大道社會理想得以實現(xiàn)的內(nèi)在基礎。孔子強調(diào)一個人的內(nèi)心修養(yǎng),絕不是放棄對社會的責任,而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墩撜Z》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茶者喜歡龍井,有愛好烏龍茶一樣,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安粖Z其真香”,“不損其真味”,那么,還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論語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心得》所給予我的最大感受吧!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5
帶著恭敬的心情去讀這本書,因為是解讀《論語》。我的古典文學學得不好,因此總想好好學一學。對儒家從來沒有深究過,只是偶爾跟朋友一起談談說說,更喜歡道家的超逸飄然。
對百家講壇曾經(jīng)一度癡迷,總覺得看此節(jié)目的都是文人,也曾追逐著去看,直到易中天被像超女一樣炒得火熱的時候,我心里的火熱倒是一下子涼了,總覺得一下子出名的就像暴富一樣缺乏積淀。
《于丹<論語>心得》用BT下載在電腦上,常常拿來欣賞品位女性厚實而充滿自信的演講,只有對自己絕對自信的人才有可能如此鏗鏘有力地講述國學的經(jīng)典,也只有勤奮的人才有可能練就如此流暢明晰的口才,只有達到這種社會地位的人才敢如此淡定地跟全國人民談論關于“淡定”的話題。
同樣的一部著作,每個人的個性和經(jīng)歷不同,解讀自然也不同,也許,同樣是《論語》,憤世嫉俗的人讀出了天人合一,急功近利的人讀出了從容淡定,甘于平庸的人讀出了奮發(fā)進取,缺乏謀略的人讀出了生活的智慧……
也許是過于自信和自我的表現(xiàn)讓我并不欣賞這本書的呈現(xiàn)方式。不多的文字卻用了過于稀疏的排版方式;原本并不特別和獨到的思想只因為“在圣賢的光芒下”而顯得分外華麗,試想,如果將書中所闡釋的這些觀點和故事聯(lián)系在《讀者》或者某些有關心靈雞湯的圖書,也是完全沒有什么不妥的;過于頻繁的簽名售書也讓我感覺到過于急功近利的商業(yè)氣息!霸谑ベt的光芒下”這樣的語調(diào)讓我從靈魂里感到自己的卑賤,用圣賢的思想啟迪心靈是有可能的,但只有當自己的心靈能夠釋放光芒的時候,可能才能快樂,在圣賢的光芒下,便永遠無法自己取暖。
喜歡書中引用的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一句話: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中庸,是“絢爛之極而歸于平淡”。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更適合于那些已經(jīng)絢爛之極的人們。當那些曾經(jīng)為了
功和利追隨不懈,而如今卻發(fā)現(xiàn)金錢,權力,美女都不能填補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讓自己快樂的人,當他們有了房、換了車、有了穩(wěn)定的家庭又有了可以引發(fā)激情的紅顏知己的時候,再告訴他們生活不要太多的功名利祿,不要奢求太多,內(nèi)心的平靜才是最高的境界。對于掙扎在生命的最現(xiàn)實狀態(tài)的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沒有感受到心靈絢爛之極的巔頂,又怎么能真正的歸于平淡呢?
這本書談的是關于心態(tài)的話題,書中反復出現(xiàn)的詞語是諸如淡定、平靜、坦然之類。反復提及的觀點是:孔子告訴我們的做人標準,不是苛責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來“苛責”內(nèi)心。她說我們無法左右外面的世界,因此只能讓內(nèi)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但是,外面的世界總是在被人左右的,當一個生活在總被人隨意左右的世界里的人,并且還要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內(nèi)心的時候,這可能會快樂嗎?適應和面對社會是必須的',不適應社會的內(nèi)心必然是不快樂的,但是,苛責內(nèi)心決不是適應的方式。心理學講擁有健康和積極的心態(tài),所強調(diào)的是我們要能夠從各種不同生存狀態(tài)中從不同的角度尋找到能夠讓我有足夠的生存勇氣和快樂體驗的一種積極的人生觀。而于丹《論語》心得更明顯地闡述恕與忍的調(diào)節(jié)心理的方式,類似于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漠視生存環(huán)境中讓自己不快樂的事情,有誰能做到嗎?對周遭灰色環(huán)境的漠視難道不是一種頹廢的表現(xiàn)嗎?
換句話說,如果照書中所說的那樣,快樂只決定于人對世界的認識態(tài)度,是不是過于唯心了呢!“中庸”是解讀中國哲學或者說儒家思想的一個關鍵詞,如果我可以解讀“中庸”之美,那么應該是一種和諧,一種融合,如果用新名詞來解釋應該是一種“共贏”,人與社會的共贏,人與自然互惠互利。在這本書中,我卻感到作者過分強調(diào)了內(nèi)省,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派所呈現(xiàn)出來的做社會中的人與道家所崇尚的自然我的狀態(tài)是兩種我們都需要體驗和感悟的。
寫到這里,我覺得自己的觀點更加清晰了,不喜歡于丹的《論語》心得是因為我更認為這樣的解讀應該說給那些急功近利的人去領悟。而我更需要的是更加充滿激情和磨礪,更加精彩和飽滿的激勵。中庸,是“絢爛之極而歸于平淡”。而我,沒有體驗絢爛的心靈又怎能真正歸于平淡呢?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相關文章:
于丹《論語》心得02-18
于丹論語心得02-11
于丹《論語》名著心得10-19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09-02
于丹論語閱讀心得02-20
于丹論語心得15篇04-16
于丹論語心得在線收聽10-11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1-17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5篇03-22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