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通用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中訪友》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2、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操。
教學重點:
感知內容,理清思路,反復誦讀,體味作者感情領略情節(jié)魅力。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1、導入 新課:假如你到山中訪友,你會訪問什么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樣說呢?(學生回答)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共同聆聽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出的童話般的世界。
學法導航
速 讀 課 文——通 讀 課 文—— 精 讀 課 文
││ ││ ││
掃清文字障礙 感知文章大體內容 重點內容重點分析
2、學生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
幽徑 逝川 憔悴 玄奧 禪心 唱和 德高望重 返老還童 津津樂道
3、通讀課文
指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課文后回答問題。
a、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b、表達了作者怎樣感情?
原來作者要訪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是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研讀賞析
精讀課文,分析以下問題。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訪的都是一些什么樣的“朋友”?具體是怎么寫的?分別從眾朋友身上學習到了什么品質?
簡析:
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
小溪——妹妹——唱和小詩(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德育滲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齊讀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進山看景為何說成“山中訪友”?同時體味想象豐富,充滿童趣,浪漫色彩的構思?(重點研讀四、五段)
回歸大自然同時被大自然同化,舉例:作者走進山林的一段,“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發(fā)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枝,在年輪里旋轉、流淌,最后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上遠水”。辛棄疾詞中也曾說過“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顿R新郎》
人稱轉換:文章有時用第三人稱,有時用第二人稱,從而使情感表達更充分。
簡析: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所以視大自然看為朋友,為我們等外營造了一個詩情畫意的童話世界。這樣倍感親切、動人,使作者的孤獨之旅成為歡欣之旅。
3、精彩回放(聽第四段錄音),再次共同領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喚,品味文中語言的魅力。
○教師小結
在物質文明急速發(fā)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歸自然的遠足多么珍貴,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純凈的“自然”則更珍貴,最重要的是端正、凈化我們的心態(tài)與意向。同學們我們也不妨試一試“不騎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哼幾段小曲,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諦,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學習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 (景物)與游人互訴心聲。請先在橫線上填上景物,然后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注意:審題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視角寫景物,而是從景物的角度讓它與游人互訴心聲,實際上景物與游人已經成為朋友,運用擬人,抓住特征寫即可。
與君共享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樂。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當我在這小房中安頓下來,我移動小臺子到圓窗下,讓我的面朝墻壁和小窗。門雖是常開著,可沒人來打擾我,因為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獨。我忘記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我望著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了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語言一樣。(《囚綠記》片段)
○布置作業(yè) :
1積累優(yōu)美字詞句,記在摘抄筆記上
2完成拓展練習中小練筆
○板書設計 :
古橋——老朋友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
2、能力目標
展開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二、教學重點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
三、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學方式
合作探究
五、教學工具
多媒體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具體教學步驟
a)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想在古橋上眺望嗎?想在樹林里奔跑嗎?想在山泉旁嬉戲嗎?想在懸崖邊吶喊嗎?好,就趁著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們大家一起進山去看看這些美妙的風景。(在我們出發(fā)前,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擦亮你們的眼睛;第二,豎起你們的耳朵,用心去感受自然。)
b)學生聽朗誦看風景
c)學生分段落朗讀
。1)作者
(2)古橋
。3)樹林
。4)山泉、溪流、白云
(5)瀑布、懸崖、云雀
。6)石頭、落葉、小花
(7)陣雨、老柏樹、螞蟻
d)明確讀音
樹冠(guān)唱和(hè)一卷卷(juàn)天書湛(zhàn)藍清澈(chè)
澗(jiàn)水
e)解釋下列詞語
逝川:流逝的河流,多用于比喻流逝的時間。
凝神:聚精會神。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樂道:形容很感興趣地談論。津津,指興趣很濃的樣子。
f)課堂思考題:
a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詳寫了其中的哪兩位?
自然界的朋友依次為: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詳寫了:古橋和樹林。
b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作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將山中世界變成了童話世界,將各種景物變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進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訪友”。
c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去訪問自然界的朋友,從中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在這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里,飽含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d作者描寫這些“朋友”時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文章親切活潑有親切感。
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充滿了童真童趣,有浪漫色彩。
在敘述上獨具匠心。恰當的變換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有時用第二人稱。
g)想象訓練:
a齊讀“樹林”一段,體會其寫作方法的妙處。
通過奇特豐富的想象,讓“我”變成了樹,創(chuàng)造了一種物我交融的境界,把樹寫得栩栩如生,靈氣飛揚。
b模仿“我是樹”一段,任意選取一景以“我是……”為首句作想象片斷描寫。
c交流“我是……”片斷描寫。
h)小結
今天我們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與李漢榮先生一起拜訪了他的“朋友”,從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進而對生活的熱愛,愿在座的51位同學也能走近自然走進生活,做個熱愛生活的人。
i)布置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的第一題。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2) 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反復誦讀,培養(yǎng)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2) 展開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并用心去感悟大自然。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反復誦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難點
理解文章的寫景狀物的技巧和聯想、想象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ㄒ唬﹦(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大家都有許多好朋友吧?誰來說說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樣的朋友?(學生自由發(fā)言)請同學們就文章標題展開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作者到山中究竟訪問什么朋友呢?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作者去會一會他“山中的朋友”。
。ǘ 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 走近李漢榮
李漢榮,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政協(xié)委員,著名詩人、散文家。多年來寫作詩歌約3000首,散文隨筆1000多篇,中短篇小說30余篇。
2、 指導學生積累生詞
梔子(zhi) 唱和(he) 禪心(chan) 湛藍(zhan) 憔悴(qiaocui) 逝川(shi)
逝川:流水,比喻消逝的時光。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玄奧:玄秘深奧。
唱和:指歌唱時此唱彼和,互相呼應。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有很高的聲望。
津津樂道:形容有滋味或有興趣的說道。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3、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本文的題材是什么?寫了什么?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感情?
[點撥]《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自瀆課文
[學生活動]畫出文中“走進山林”后所描述的具體事物,抓重點詞語,感知內容,理解思路。
。ㄊ箤W生在自由閱讀中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自主培養(yǎng)閱讀能力)
[點撥]作品依次描述了: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ㄈ┖献鹘涣,解讀探究
1、理解作品中作者“走進山林”后的'所見所想
[學生活動]由學生精細地朗讀課文,細細品味并思考探究:作者與大自然是那樣貼近,關系是那么密切,他來到山中探訪朋友,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ǚ中〗M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參與。對學生的發(fā)現給予鼓勵,這類訓練重在語言的感悟和理解)
[點撥]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
小溪——妹妹——唱和小詩
白云——大嫂——天空的護士,使天空返老還童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無回報地從古唱到今
懸崖——爺爺——給人清凈、無雜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在頭上——悄悄做一會兒女性(尋找一份美)
陣雨——俠客吼叫,醉酒的詩人朗誦——感動又嚇人
老柏樹——慈祥——恩澤、遮雨
螞蟻——小弟弟——患難兄弟
歸鶴——拌我披月回家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 探究,領會深層內涵
[學生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后練習以及下列問題分小組研討,深入領會作者匠心,然后在全班分小組發(fā)言,教師予以評價點撥。
。1)“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你累嗎?”本段文字中,對古橋,作者在敘述時人稱有無變化?如果有,請揣摩一下變化的原因,并思考變化時應注意的問題。
[點撥]本段文字中對古橋的敘述人稱有變化,由第三人稱變?yōu)榈诙朔Q;用第二人稱,似面對面的傾訴,更親切自然,更利于抒發(fā)強烈的感情。由第三人稱變?yōu)榈诙朔Q,請注意呼告語,如本段中“德高望重的老橋”。
(2)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為什么卻說成“山中訪友”?
[點撥]作者訪問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象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構思新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更加感到親切。似乎我們也隨著作者把自己想象為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3、 味文學創(chuàng)作,感受藝術魅力
本文突出的藝術特色是什么?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拓展聯想,理解“德高望重、津津樂道”。
2.通過聯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復吟誦等方式,體會文章以擬人化的寫法描寫風景的方法,感受詩一樣的景,詩一樣的文,詩一樣的情,并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來。
3.在感悟與品賞、朗讀與表達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贊美自然、熱愛自然、物我兩忘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通過聯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復吟誦等方式,體會文章以擬人化的寫法描寫風景的方法,感受詩一樣的景,詩一樣的文,詩一樣的情,并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來。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識那些“老友”
1.出示課題,讀,說讀后有什么想說的。
2.請學生帶著問題,讀文章。要求:把文章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請學生說說讀了文章明白了課題中的“友”指誰。
4.聯系課題說說這篇課文在寫什么。
二、體會“摯友情深”
師過渡:課文中具體寫訪友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第三~七自然段,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用心地讀讀,去感受作者與大自然的濃情。
隨機交流:
1.第三自然段。
(1)一生讀,齊讀。
。2)師:你讀到“我”對古橋的情了嗎?指名說。
。3)請生說說橋上橋下曾發(fā)生一幕幕怎樣的情形。
。4)這古橋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啊?
板書:敬愛的老人
以此理解:德高望重。齊讀本段。
。5)師:我凝望著橋,橋也凝望著我,正如李白的詩所寫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而此時,我與橋不也正是如此嗎?
2.第四自然段。
(1)一生讀。
。2)指名讀后半段聯想的內容(多人)。
說說我這棵樹靠在另一棵樹上,會做些什么呢?
。3)請學生說說從中體會到了怎樣的友情。
板書:傾心的'知己
。4)補充出示:我凝望著那些小鳥,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只鳥——
我呼吸著那些花香,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朵花——
……
指名說。
3.第五自然段。
。1)一生讀。說說這段在寫什么。學生自讀。
。2)師:這么多的朋友,讓我們開火車與他們打招呼吧。
教師通過評價指點朗讀的方法。
。3)齊讀。
。4)師:選一朋友也來問候問候這個遠道而來看望你們的朋友吧。
生寫
指名與師對答。
(3)體會他們之間的親切。
板書:親密的朋友
再齊讀。
4.第六自然段。
。1)一生讀。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段?
。2)請學生也自由讀讀這一段,說說從這段文字中感悟到了什么。
。3)師:落花曾經帶給大自然一片芬芳,落葉曾經帶給大自然一片翠綠,而如今卻成了歷史,怎能不令人感到惋惜!小小的石頭,曾經經歷了一次火山的炙烤與沖擊,怎能不讓人心生愛憐!
請生帶著惋惜配樂讀。
。4)可是著名詩人龔自珍曾有千古絕唱——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讀著這樣的詩句,再撫摸著這樣的落花、落葉、石頭,你僅僅感到愛憐嗎?
指名說感悟。
板書:可敬的先軀
。5)請生帶敬重與希望配樂讀。
5.第七自然段。
。1)一生讀。說說這一段寫了哪位朋友。說說為什么不把雷雨比作獅子、駿馬。
(2)師:站在俠客身邊,我們會感到——;站在詩人身邊,我們能體會到——,看來這雷雨也是他的好朋友了,正如作者所說的: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三、感懷“物我兩忘”
1.師:讀著這樣的文字,你讀懂作者的心了嗎?
預設:他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2.師:走進這樣的文字,走進這樣的自然,我久久不愿出來,于是讀著讀著,我把我的感受匯成了這樣的文字,寫下了平生第一首詩。
請生配樂讀。
山中訪友
黎明初曉,
就著一片曙色,
攜著微風的手,
與你們相約。
老橋。
你依舊摟著小河,
默默凝望,
品味多少聚聚合合?
綠樹啊!
你默默守望,候我赴約。
你我相依,
訴不盡歡欣坎坷。
最愛
清泉——那明鏡般澄澈!
碧流——那如詩般吟誦!
飛瀑——那雄渾之放歌!
最敬
峭崖——那偉岸的智者!
白云——那高潔的雅士!
驚雷——那奔放的俠客!
披一身夕陽,
與諸友揮別!
帶回
滿懷的好心情
好記憶
好月色!
第二課時
體會文章寫作順序,前后呼應。
體會散文與詩的共性:聯想、排比、韻律、浪漫……
背誦喜歡的語段。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fā)學生類似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學習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摘錄好詞好句。
a案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
。2)讀后交流,了解大意。
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2)誰能把自己讀得最流暢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師隨機糾正,重點點撥。
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1)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心里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有關句子。
(3)再讀讀畫線的話,體會體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對古橋訴說的?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結合理解“德高望重”,體會老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為大家服務的品質。
。5)體會寫法。
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讀者。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聽寫詞語,復習引入
。1)聽寫詞語。
清爽德高望重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津津樂道精致蘊含奧秘別有深意俠客
。2)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訪友。
讀文感悟,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訪問了哪些朋友?
。2)再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隨機教學。
①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句子的體驗。
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體會寫法。
②第5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朗讀,讀得親切、熱情,像是在對老朋友打招呼。
體會寫法:排比的句式、擬人的手法。
、鄣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輪回、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艿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進山,到“帶回一路月色”,從這兒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份親密無間。
(2)體會寫法: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后兩次寫到“滿懷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
這種類體驗,你們也有過嗎?和同學交流交流。
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學陳潔敏)
b案
課前準備
1.古橋的圖片。
2.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磁帶或光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創(chuàng)設懸念,揭示課題
①同學們平時都有哪些朋友?會去探訪你的好朋友嗎?
、诮裉煳覀円黄饋韺W一篇跟朋友有關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
、鄢鍪菊n題《山中訪友》,學生讀題。
、茏屛覀兏S作者一起探訪他的好朋友。
讀通課文,掌握字詞
、俪踝x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并多讀幾遍。讀通課文,了解大概內容。
②交流生字詞的讀法,匯報好詞,集體品讀。
清爽吟誦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奧秘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
、僬l來簡單地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
學習“出門”,感受心情
①作者輕裝上路,讀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當時的心情。(心情好;高興)
[/font] ②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心情很好?
出了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讀讀這句話,感受話中所包蘊著的情意與心情。
。2)理解“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的寫法及所包含的韻味。
。3)帶著輕松愉悅激動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1)讀讀這句話,從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滿懷”是什么意思?與上一句的“滿懷”意思一樣嗎?平時還可以說什么東西是滿懷的?用“滿懷XX”練習說話。
。2)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朗讀這句話。
再讀課文,捕獲感知
、僮髡邘е鴿M懷的好心情出門訪友。請同學們再自由地、放聲地讀讀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這些朋友的?
、诮涣饔懻摗#ㄓ押玫;他們是真朋摯友;作者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在與他的朋友在交流;他們之間感情很真摯……)
精讀課文,感悟深情
、僬埻瑢W們再一次跟隨著作者去探訪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的旁邊。
、诮涣魍瑢W們劃出的句子。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1)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說說這座古橋的模樣。出示古橋圖片,思考:作者面對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橋他聯想到了什么?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形象地寫出石橋的古老滄桑,暗示了古橋所發(fā)揮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對于古橋的一片情深)
。2)讀讀句子,請想象一下,這座古橋在幾百年的歷程之中,他馱過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發(fā)生過了哪些事?
(3)談談你對“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句話的理解。
。4)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師生共讀。
抄寫詞語,自主背誦
、俪瓕懞幸獙懙淖值脑~語。
瀑布陡峭身軀津津樂道蘊含俠客
、谟心芰Φ耐瑢W將第三自然段熟讀至誦。
第二課時
回顧“朋友”,引入新課
、偕瞎(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去訪問了他的一個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橋。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入深山去探望我們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見,感受情意
、俪恕肮艠颉边@位老朋友以外,還探訪了哪些好朋友呢?他們之間情誼如何,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知的?請你們拿起書本,快速地瀏覽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評賞讀
有側重地品析下列語句。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
。1)作者在這里用了什么表達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用朗讀來加深自己的體會。
。2)有感情地朗讀。
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1)默讀,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
。2)同桌互讀,交流對這段話的體會。
。3)指名匯報對這段話的理解。(豐富的想象;寫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帶著自己的體會多讀幾遍。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1)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想成什么了?
。2)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潔白和寧靜、云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通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3)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XX”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精致的紋理,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
(1)細讀,思考:作者看到落花與落葉聯想到了什么?
。2)引導討論:作者從落花、落葉、石頭中體會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這段文字。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云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的巖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1)默讀,提出不懂的問題,互相交流。
(2)雨大嗎?下雨時的情景什么樣子?用一個或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電閃雷鳴、瓢潑大雨等)
。3)如何理解“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4)齊讀一遍。
作別朋友,臨行寄語
、僮x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交流發(fā)現。(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應等。)
、趲е昂眯那椤保懈星榈刈x課文。
升華感情,背誦結課
①通讀全文,交流: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②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朗讀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3、了解想象的寫法,體會想象的妙用。
4、把握文章內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懷。
教學法重點
朗讀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了解想象的寫法,體會想象的妙用。
教學難點
了解想象的寫法,體會想象的妙用。
教學方法
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學習本文。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新課導入
1、引導學生回憶第三單元學過的兩篇寫景的散文:《春》、《濟南的冬天》。
2、全班齊讀文中導語。
二、展示本課學習目標(投影出示)
三、出示課件檢察學生預習情況
四、朗讀課文
1、朗讀指導。(投影出示)
2、學生自由朗讀。
3、全班齊讀。
五、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學生先自學,后小組進行討論)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2、作者描寫這些“朋友”時運用了哪些方法?并舉例子說明。
3、摘抄你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加以品味體會。
六、分組進行片斷朗讀
七、課堂小結(請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八、布置作業(yè)
1、從課文中找出一些精彩的語句和好的詞語寫在你的筆記本上。
2、做一份文段閱讀鞏固課堂所獲知識。
讓學生產生懸念:《山中訪友》是否也是寫景的散文呢?
讓學生明確學生目標。
初步了解課文。
學生根據思考題研讀課文,并進行小組討論,共同參與課堂,活躍課堂氣氛。
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讓學生主動總結所學知識。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7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薄渡街性L友》是一篇詞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因此教學時以“審美”為切入口,按照美的規(guī)律從審美角度進行閱讀設計,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創(chuàng)設審美的閱讀情境,喚起學生的美感情趣,使學生獲得美感體驗。在具體的教學中以課文為本,以緊扣品讀字句為前提,領著學生在誦讀中發(fā)現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發(fā)美的心聲,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想像、審美情感、審美意識,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語段,
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鑒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標:
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
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細膩的描寫),學習運用。
四、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五、教學步驟
一、走近山中:
1、導入新課:
有人說,沒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在春光明媚,草長鶯飛,百花爭艷的時節(jié)出去踏青訪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時還會留下一個好記憶。因此,我特地為大家請來一位導游,他是李漢榮作家。(課件顯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導滿懷好心情帶我們到“山中訪友”。(課件顯示課題)
2、播放課件《山中訪友》,學生觀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ㄔO計意圖:借助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走進文中所描繪的畫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為下環(huán)節(jié)與文本交流打下基礎。)
二、走進山中: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課件顯示問題)
。1)作者滿懷好心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是誰?(學生答,師板書: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云、懸崖、瀑布、云雀、落葉、老柏樹、歸鳥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景點,理清思路。)
(2)這些“朋友”我們平時也常常見到,我們通常稱之為什么?(景物)
文章寫的是作者“山中觀景”的過程,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呢?
這兩個標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區(qū)別?用心體會,認真思考。
。3)學生暢談看法。
(4)教師小結: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寫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并說一說喜歡的理由。
。1)作者喜愛、親近大自然的感情還可以從哪些詞語、句子中感受出來?
(2)作者是“訪友”而非“觀景”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進一步感受出來?
。ㄔO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于誦讀中,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
學生可能找到的好詞好句有:
。1)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
。ㄓ傻谌朔Q變?yōu)榈诙朔Q。用第二人稱,好象面對面地與老橋交談、傾訴,使得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更親切、更自然、更強烈。)
(2)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彼岸,你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你躬著腰,俯身吻著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
。ā肮、俯”二字用得好,擬人手法,既抓住古橋形狀的特點,又寫出古橋鞠躬盡瘁為人類服務的奉獻精神。)
。3)走進樹林,鳥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擬人,“喚”和“交換眼神”,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感覺特別的親切。)
。ㄔO計意圖:在學生列舉句子時進行引導,讓學生對一些有特點的句子進行分析、感悟、閱讀理解并通過朗讀加深體會。)
3、欣賞品味,領悟感受
在作者的筆下,各種各樣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們自己的生命,在朗讀中,哪一樣景物深深地打動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靜心默讀。一邊讀一邊想象文中動人的畫面,并且給畫面配上色彩和聲音,讓畫面在腦中動起來;也可以聯想生活中或者書中,影視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詩情畫意的畫面,好,請進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歡、最令自己感動的景物,欣賞領略語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己喜歡的景物的語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表述,反映他們對于課文語言的理解和領會,同時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句話,著重朗讀,深入體會,再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于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沒有,為作者所贊揚的、被我們所喜愛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一種為我們所熟悉的,在我們身邊存在著的可貴的品質,有哪些呢?(無私奉獻、自我犧牲、清澈純潔、充滿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給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啟迪,所以才讓我們這樣流連忘返吧。
。ㄔO計意圖: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指導學生朗讀美句佳段。
5、聯想創(chuàng)作: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在我們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讓人忍不住想要去親近。在作者的親切的呼喚聲中,在作者熱情的贊美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回應呢,試著猜想一下它們的內心世界,試著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作者寫一段回應的話吧。
要求:①同桌兩位同學互相配合,一位同學讀原文,一位同學進行相應的想象,然后互換角色,再試一次。
、谝M量地喚起自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自然景物的特點。
、垡‘數剡\用修辭手法、人稱的變化,恰當地選用詞語,盡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關練習。
。2)全班交流,教師和同學及時予以點評,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
(設計意圖:小組中的交流與合作,這個過程體現了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關注,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
例句:你好,德高望重的古橋爺爺!,你無怨無悔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抬頭望你,我就想起長征途中的老班長和舍己為人的老支書。
古橋爺爺:你好,我矗立在這里,看風云變幻,看人世滄桑,深感時光易逝,幾百年,幾千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孩子,要珍惜現在的一切啊。
(設計意圖: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三、走出山中
李作家把去訪友時的“好心情”帶回了家。為答謝山中好友,他準備舉辦一個朋友聯歡會。為此,他特邀記者參加并準備會前接受采訪。如果你是記者,你有什么問題想采訪李作家?(教師扮演李作家,學生扮演記者開展采訪活動)
。ㄔO計意圖:一是教師因勢利導,適當滲透思想教育---要熱愛大自然,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二是活動中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四、總結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經歷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難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們,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啟迪,我們可以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放松我們的身體,同時也應該愛護大自然。
五、布置作業(yè)
仿寫片斷《秋日的山中訪友》
板書設計
山中觀景(事)
山中訪友 擬人手法
熱愛自然(情)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通用21篇)05-07
山中訪友教案優(yōu)化設計08-26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4-05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4-05
山中訪友教案設計(精選8篇)06-14
山中訪友作文06-11
山中訪友的作文05-04
山中訪友作文06-27
山中訪友作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