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思憲政
[摘 要] 本文對我國憲政建設的前提假設做了一番檢討,指出憲政建設的必要性并非是確定無疑的,并提出了研究憲政問題的一種溫和的懷疑主義態(tài)度。在此基礎上指出了中國百年憲政史的目的在于“富強”,進而提出目前中國憲政建設的急需是憲法的司法化。
[關鍵詞] 憲政,前提預設,富強,憲法司法化
目前,有關中國憲政建設的討論日益熱烈,這不僅表現(xiàn)在相關論著與論文數(shù)量的增加上,也表現(xiàn)在其質量和檔次的提高。但是,理論的繁榮并不等于實踐的昌盛。學者們對于西方憲政制度的精密研究產生了許多的成果,而這些成果為實踐所吸收的狀況則令人遺憾。又或許這種狀況有其必然性,因為西方憲政是扎根于西方自身文化傳統(tǒng)的的一種現(xiàn)象,是其自然發(fā)展演進的結果,而并不是那個或那些先知先賢預先的理性建構。這里凸顯了哈耶克所主張的“進化論理性主義”與其所批判的“建構論唯理主義”之間的矛盾。哈耶克認為兩種理論傳統(tǒng)的矛盾在于“一為經驗的且非系統(tǒng)的自由理論傳統(tǒng),另一為思辯的及唯理主義的自由理論傳統(tǒng)。前者立基于對自生自發(fā)發(fā)展的但卻未被完全理解的各種傳統(tǒng)和制度所做的解釋,而后者則旨在建構一種烏托邦。”[1]憲政就其本身而言只是實踐的事業(yè),要讓由此抽象而產生的理論對一向來無此方面?zhèn)鹘y(tǒng)的國家產生實踐上(而不是僅僅是智識上的)影響,并將其移植對一國制度建設上產生符合預期的影響或許本就是強其所難。[2]使用了“或許”兩字并不是為了作好隨時撤退的準備,而只是想表明該種影響的復雜性,它至少包含了三個方面:第一,引入的理論與移植的制度因為水土不服而夭折,影響近乎于零,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二,引入的理論與移植的制度如魚得水,影響深遠,所謂“瞎貓撞到死耗子”(無貶義)。第三,引入的理論與移植的制度形式上符合了所有“正統(tǒng)”要件,但卻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為本土的“潛規(guī)則”所異化,其產生的影響有大有小。即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3]對國外憲政理念與制度的移植所產生的影響在以上三種模式中更多的應歸屬于第三種情況。這個判斷與西方意義上的憲政制度在中國的流變緊密相連,而這種流變也正隱喻了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在取法一異質文明時所經歷的陣痛,F(xiàn)時,在這種流變的基礎上對中國憲政作一番認真的檢討,避免不假思索的研究可能更為重要。本文分三部分,分別就中國憲政建設的前提假設、目的及其急需作了一番探討。第一部分對中國憲政建設的前提假設作了分析,指出憲政建設的必要性并非如我們所下意識接受的那樣確定無疑,進而提出了一種憲政研究可以采用的溫和進路和適當懷疑主義態(tài)度。第二部分在這種研究態(tài)度的基礎上分析了中國憲政所追求的真正目的是富強,這與西方憲政所追求限制權力和爭取個人自由的價值是不一致的。第三部分在前兩部分的基礎上重點論證了建設中國憲政的急需是憲法的司法化。
一、
中國憲政建設的探討隱含了這樣一個前提性預設:在中國實現(xiàn)憲政有其必要性。對于這似乎是不容質疑的,但為什么是不用質疑的呢?追根溯源[4]可以發(fā)現(xiàn)原因不外乎:因為在中國,幾乎所有的法律專家都這么認為。在現(xiàn)代這樣一個“隔行如隔山”的年代,專家的確信似已成為知識的主要來源,人們如此的習以為常的相信以至于忘了(或是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又或是沒有興趣)去思考這種知識的確定性,對這種“理智權威”的確信已成為人們智識的當然來源。很明顯的例子如地球圍繞太陽轉這個命題。它即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親眼觀察到的事實,也不是可以用邏輯推理推出的事實(這不同于地球是圓的這一命題),它僅僅只是一個由專家們將各種材料很好的組織起來的理論,人們所受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wǎng)絡xfhttp教育網(wǎng))通過各種途徑(教師、課本、媒體、科普等)使人們相信了這一點。[5]在對待憲政的問題也一樣,法律專家的權威性類似于一個傳送帶,將它們對憲政的確信傳送給那些沒有或不愿親自證實的人們,并向其保證這些確信的可靠性,這種可靠
[1] [2] [3]
【三思憲政】相關文章:
論近代中國憲政文化的淵源04-27
用憲政改革制約官進民退04-27
三思“邏輯真”05-02
三思而后行04-28
三思而后行作文02-05
三思而后行作文12-14
考研三思疏-寫在考研之后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