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周易》“時”“位”觀與中華人格
摘要:《周易》提出了“時”“位”這兩個相當(dāng)重要的觀念,“時”與“位”有區(qū)分也有聯(lián)系,兩者都與中國哲學(xué)的最高范疇“道”緊密相連,是“道”之“時”、“道”之“位”。儒家、道家、和禪宗分別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對這種“道”之“時”“位”觀做出了回應(yīng),生成了各具特色的“君子人格”、“圣人人格”和“超越人格”。三者共同熔鑄成中華民族所共有的人格品質(zhì)。
關(guān)鍵詞:《周易》 時 位 道 中華人格
《周易》是中華民族的一部“智慧書”,其中的許多觀念對于整個中華文化而言具有重要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皶r”與“位”就是這樣的兩個觀念。歷代的易學(xué)家對于這兩個觀念都給予了相當(dāng)?shù)闹匾,進行了著力探究。但在當(dāng)代,尤其是近十年的《周易》研究中,研究者對于這兩個觀念都較少涉及。在我看來,無論是在《周易》史還是在周易文化的研究中,“時”“位”的觀念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如此,它們在討論中華文化,尤其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的人格精神時,更具有源初的意義。本文旨在從文化的角度對《周易》中的“時”“位”觀念及其對中華人格的形成和影響作一番考察。
一、《周易》中的“時”“位”觀念
《周易》是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文獻之一,被譽為“群經(jīng)之首”!吨芤住贩帧兑捉(jīng)》和《易傳》兩部分。其中,《易經(jīng)》包括卦名、卦辭、爻題和爻辭;《易傳》包括漢儒稱之為“十翼”的上下《彖》、大小《象》等七種十篇,都是后人對《易經(jīng)》的解釋之詞。在構(gòu)成《周易》的這些文本(尤其是《易傳》)中,“時”“位”觀念頻繁出現(xiàn),它們可以說是《周易》的兩大基本觀念。
《周易》中的“時”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對自然界中時間流轉(zhuǎn)、四季變化的描述,如:“觀天地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觀卦·彖傳》),“變通莫大乎四時”(《系辭上傳·第十一章》)等,這一類“時”都是對外在自然界變動規(guī)律性的歸納總結(jié),故可以解釋為時間、時辰、時節(jié)等;另一類“時”則是對人事活動的概括,如:“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系辭下傳·第五章》),“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損卦·彖傳》)等,這多是強調(diào)社會活動的規(guī)律性,故可以解釋為時務(wù)、時局、時勢等。
這兩類“時”的觀念的形成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表示自然時序的“時”是直接得之于對自然的觀察,即所謂“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賁卦·彖傳》)。此處的“天文”二字尤為重要,古人對于四季變遷的觀念就來自于對天之“文”,即星相、云霞、雨雪、霜降等的直觀感受。他們就是從這種直觀感受中抽取了“時”的觀念,作為他們對外在自然進行解釋和把握的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科學(xué)的把握方式。古之人又將這種對自然時間性的體察方式運用于社會,“與四時合其序”,以對待自然界變化的方式來對待社會變化,從而將“時”的觀念從自然界擴展到了人類社會。雖然人類社會的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與自然規(guī)律不能等量齊觀,但是在“變動不拘”這一點上,兩者有著共通的結(jié)構(gòu)。《周易》就是在對這種內(nèi)在變化規(guī)律的把握上將“時”這一觀念運用于人類社會的。
再來看《周易》中的“位”!拔弧痹凇吨芤住分幸灿袃蓪雍x:一者是“爻位”
[1] [2] [3] [4] [5]
【《周易》“時”“位”觀與中華人格】相關(guān)文章:
論周易中的理想人格04-27
論時--《周易》時的哲學(xué)淺析04-28
論《周易》的自強人格及其培養(yǎng)04-29
魯迅之《周易》觀05-02
《周易》的大科學(xué)觀04-27
伊川先生的《周易》觀04-30
試論《周易》的價值觀04-29
《周易》的事業(yè)觀與三敬思想04-29
《老子》、《周易》道、器觀管窺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