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要的是葫蘆》中一句話教學的啟示
《我要的是葫蘆》中一句話教學的啟示
前些天,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帖子,講的是新課程教材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一課中一個句子的教學。這個句子是“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教師為了讓學生領悟到感嘆句的好處,讓學生與相應的陳述句“葉子上的蟲不用治”進行比較。老師問學生:“你喜歡哪個句子?說說理由!苯Y果學生們都一致回答說:“我喜歡第二個句子。”而且都說出了自己的理由,這些理由也很有道理。這時,老師有點慌了。很明顯,教師的理想答案是想讓學生說第一句好,可學生卻偏偏認為第二句好,使老師感到很意外。
帖子的作者問道:“在教學中對于學生這樣的感悟,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引導呢?是尊重學生的感悟,還是把理想中的正確答案強加給學生?”
我覺得,其所以出現(xiàn)這種問題,不在于是不是尊重學生的感悟,而在于這句話的教學目標出了問題。
認真讀讀課文,我們發(fā)現(xiàn)這句話是課文的重點句,集中表現(xiàn)出那個種葫蘆的人不知道葫蘆和葉子的關系,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上蟲子的錯誤認識。這正是后來“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的原因。所以,學習這句話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知道這個人只看到小葫蘆,對葉子生的蟲子毫不在意,從而幫助理解全文的意思。
課文后面有一個“我會讀”的練習,其中第一組句子正好是這位老師教學中比較的兩個句子。其目的是通過朗讀,體會反問句、陳述句不同語氣的句子所表達的情感不一樣,而這種比較必須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朗讀和體會。
因此,關于這句話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聯(lián)系上下文里說說“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這句話的意思,體會種葫蘆人的想法,并通過比較了解使用反問句表達的感情要強烈些。如果依照這個教學目標,按課程標準要求的那樣,展開“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與相應的陳述句進行比較,體會這里使用反問句的好處,學生就不會說那個陳述句好了。當然,這個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具體目標,包含在“通過讀書,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葫蘆與葉子的關系”這個全課教學目標之中。
[1] [2] [3]
【《我要的是葫蘆》中話教學的啟示】相關文章: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實錄03-06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4-03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4-28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4-14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4-28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4-28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范文04-27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04-14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反思(精選20篇)11-03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11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