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樓,夕陽樓李商隱,夕陽樓的意思,夕陽樓賞析 -詩詞大全
夕陽樓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體裁:七言絕句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注釋】 ①此詩寫于唐太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蕭澣被貶,詩人登夕陽樓(此樓為蕭澣在鄭州刺史任上所建),觸景傷情,感慨萬千,寫下這首情致深婉的小詩。
②滎陽:在今河南省城皋縣西南一帶。
③是:指夕陽樓。
④所知:所熟悉的人。
⑤蕭侍郎,名澣。《舊唐書·文宗紀》:“大和七年(833)三月,以給事中蕭澣為鄭州刺史,入為刑部侍郎。九年六月,貶遂州司馬。”《地理志》:“遂州遂寧郡,屬劍南東道!笔挐荣H遂州司馬,不久病逝,商隱作有《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賞析】 此詩大約作于大和九年(835)秋。據(jù)自注可知,蕭正在遂州。夕陽樓是蕭在鄭州做刺史時所建。商隱昔曾投靠蕭澣,有知遇之誼,故稱\"所知\"。商隱此時當在滎陽,聞知交遠謫,而獨上夕陽樓,撫今追昔,乃有孤鴻零落,前程未卜之嘆。故雖有花明柳暗之景,卻無秋高氣爽之情,唯覺愁情繞天。詩以孤鴻喻人,然所喻何人?前人解說不同。或云自喻,或云喻蕭。胡世焱曰:\"身世方自悠悠,而問孤鴻所向,不幾于悲乎?\'自\'字宜玩味,我自如此,何問鴻為?感慨深矣。\"紀昀曰:\"借孤鴻對寫,映出自己,吞吐有致,但不免有做作態(tài),覺不十分深厚耳。\"劉、余《集解》云:\"三四巧于言情,不直言己之身世如悠悠孤鴻,而謂方將同情孤鴻之遠去,忽悟己之身世亦復(fù)如彼。是憐人者正須被憐,而竟不自知其可憐,亦無人復(fù)憐之也。運思固極婉曲,言情亦極凄惋,然渾樸之氣亦因之而斫削。紀評雖稍苛,然眼力自非張氏之一味吹捧者可比。\"
舊鄭州之名勝。遺跡位于今鄭州市商城遺址西南角,始建年代無考,最早出現(xiàn)于史籍者為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夕陽樓》:“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币来丝芍,夕陽樓至少有1100多年的歷史。又據(jù)宋、明、清歷代詩人所寫之詩,嘉靖《鄭州志》、民國五年《鄭縣志》所載,以及1983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的殘斷“夕陽樓”碑可知,夕陽樓位于今鄭州商城遺址西南角,為舊鄭州城內(nèi)最高處,與周圍亭臺樓閣相連,形成一組建筑群,登樓遠眺,可見西南梅、泰諸山。明代中葉后倒塌失存。也有人認為夕陽樓址在今滎陽境內(nèi)。
三 、四兩句專就望中所見孤鴻南征的情景抒慨。仰望天空,萬里寥廓,但見孤鴻一點,在夕陽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逝去。這一情景,連同詩人此刻登臨的夕陽樓,都很自然地使他聯(lián)想起被貶離去、形單影只的蕭澣,從內(nèi)心深處涌出對蕭澣不幸遭際的同情和前途命運的關(guān)切,故有“欲問”之句。但方當此時,忽又頓悟自己的身世原來也和這秋空孤鴻一樣孑然無助、渺然無適,真所謂“不知身世自悠悠”了。這兩句詩的好處,主要在于它真切地表達了一種特殊人生體驗:一個同情別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未有意識到他自己原來正是亟須人們同情的不幸者;而當他一旦忽然意識到這一點時,竟發(fā)現(xiàn)連給予自己同情的人都不再有了 !肮馒櫋鄙星矣嘘P(guān)心它的人,自己則連孤鴻也不如。這里蘊含著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劇。馮浩說三四兩句“凄惋入神 ”,也許正應(yīng)從這個角度去理解。而“欲問”、“不知”這一轉(zhuǎn)跌,則正是構(gòu)成“凄惋入神”的藝術(shù)風(fēng)韻的重要因素。謝枋得說 :“若只道身世悠悠,與孤鴻相似,意思便淺。欲問、不知四字,無限精神。”(《疊山詩話》)這是深得詩人用意的獨具只眼之評。體現(xiàn)了李商隱七絕“寄托深而措辭婉”(葉燮《原詩》)的特點。
【夕陽樓,夕陽樓李商隱,夕陽樓的意思,夕陽樓賞析 -詩詞大全】相關(guān)文章:
6.岳陽樓,岳陽樓李商隱,岳陽樓的意思,岳陽樓賞析 -詩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