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野步》鑒賞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野步》鑒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野步》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野步》譯文
料峭的寒風催著換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區(qū)原野去游玩。秋風最愛多管閑事了,它一來,不但把楓葉變紅,還把人的頭發(fā)變白了。
《野步》注釋
峭寒:料峭
紅他楓葉白人頭:這是名句。意思是:(秋風)把楓葉變紅,卻把人的頭發(fā)變白了。更是感嘆時間不饒人。
《野步》鑒賞
絕句就是“截句”,從律詩中截出兩聯(lián),單獨成詩,可以把不必要的部分刪去,只突出精華的內容。由于形式適合,有相當一部分絕句是著眼于奇想巧思的,前兩句交代,后兩句用奇,此詩即如此。
“峭寒催換木棉裘”,寥寥數字,勾勒出了較長一段時間里詩人的心理狀態(tài)!按摺闭,催促,催逼,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詩人換上棉襖。在這里,詩人賦予了峭寒一個獨立的人格,它想用寒冷逼迫詩人換衣,詩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詩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詩人不得已,只好屈服。實際上,峭寒是沒有人格的,更不可能故意與詩人作對,詩人這樣寫,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過自己與峭寒的交鋒表現內心復雜的情感。詩人為什么不肯換上棉襖呢?可能有多種原因,但結合后文來看,最可能的就是詩人認為多穿衣服是年老體衰的表現,他不肯服老,所以不愿聽任峭寒擺布,但最終還是無奈投降了!耙姓冉荚鹘!薄耙姓取笔钦f腿腳不便,“近”是指無力走遠。那么,大冷的天,詩人為什么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風蕭瑟中,又將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痹娙斯P下的秋風,仿佛成了一個討人厭的家伙,它蕭蕭地吹,不停地吹,吹紅了湛湛青楓,吹白了滿頭烏發(fā),詩人對這秋風,不禁發(fā)出一句“管閑事”的牢騷來。如果說前面的“催”字還不是那么明顯的話,那么這里的移情于物就十分突出了。本來秋風沒有感情,也不好管閑事,楓葉之紅、青絲之白,都與秋風沒半點關系,詩人發(fā)此怪怨,實屬無理。但越是無理,越是有情,詩人自入秋以來,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傷之情就從沒斷過,此刻他看到瑟瑟作響的紅葉,一腔悲懷再也把持不住,便沖秋風抱怨道:“你怎么這么好事!”這里的秋風,實際上已經超出它本身的含義,成為了整個秋天、甚至永遠無情地流逝著的時間的代表,正是無情的歲月逼紅了楓葉,也催老了詩人。詩人此處將自己的感情外化為原本無辜的秋風,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讓衰涼之感直達讀者心靈深處,仿佛讀者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步履蹣跚的老者,在秋風中不禁灑淚。
綜合全詩來看,最核心的無疑是后兩句,但前兩句也不應忽視。應該說,如果沒有前面兩句的交代和鋪墊,后面的感情不可能抒發(fā)得那么充分。全詩表現了詩人對年華逝去的感傷之情。
《野步》賞析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贝嗽婇_頭一句就點出了深秋季節(jié):時序更迭,秋氣漸凜,料峭的霜風,陣陣中人,已使夾衣也難以御寒,必須換上木棉重裘了。楓葉紅了的時候本不甚寒,正是“已涼天氣未寒時”,但老人氣血衰竭,已非此不可。江南深秋,棉襖也足可應付,但詩人已換上更為保暖的木棉重裘,可見其畏寒之極。其中,一個“催”字下得很有分量,言下有緊迫性,寫出了光陰如箭,拋人無情的主觀感受,實為三、四兩句張本。接著的第二句通過幾個短語,形象地刻畫出主人公的龍鐘老態(tài),點出了題旨!耙姓取辈⒎恰巴象獭,“近游”也非“遠足”,腳力不濟而只能就近盤桓散心的情形不言而喻。寥寥七字,把人物的情態(tài)和活動范圍交待得十分清楚,一個在秋風中踽踽獨行的傴僂老者的形象躍然紙上。與第一句共同勾勒出的形象是:在早寒的秋風中,詩人拄著拐杖,頂著峭寒,乘興出游。在“峭寒”中,詩人的心情是曠達的、舒緩的,但難免有瑟索感。
“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庇汕皟删涞男顒菘芍颂幍脑广^非強說閑愁的調侃之詞。秋風似一個守約的君子,年年如期而至,“管閑事”、煞風景”般地非要把楓葉吹紅、青發(fā)染白不可,“紅他楓葉”尚不足恨,因為第二年還可重發(fā)返青,“白人頭”卻是無從再黑了。本來秋風沒有感情,也不好管閑事,楓葉之紅、青絲之白,都與秋風沒半點關系,詩人發(fā)此怪怨,實屬無理。但越是無理,越是有情,詩人自入秋以來,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傷之情就從沒斷過,此刻他看到瑟瑟作響的紅葉,一腔悲懷再也把持不住,便沖秋風抱怨道:“最是秋風管閑事!边@里的秋風,實際上已經超出它本身的含義,成為了整個秋天、甚至永遠無情地流逝著的時間的代表,正是無情的歲月逼紅了楓葉,也催老了詩人。在此,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外化為原本無辜的秋風,盡管仍不忘幽默,出語詼諧,色彩對比鮮明,又用與秋風對話的語氣將秋風擬人化,說得輕松俏皮,顯得活潑而特別有生氣,流露出一種豁達的情懷,卻也從中透出一種濃重的悲秋情調,蓄意悖理的手法讓哀涼之感直達讀者心靈深處,使人讀而黯然。其中,末句采用“句中對”的形式!凹t”與“白”的對照,使人感到衰颯之中猶不失清麗。此處,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外化為原本無辜的秋風,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讓哀涼之感直達讀者心靈深處,仿佛讀者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步履蹣跚的老者,在秋風中不禁灑淚。詩意或脫胎于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但二者意境是有所不同的:蔣詞寫春景,傷春未免無聊;此詩寫秋意,悲秋更覺沉摯。
全詩語言通俗淺顯而又耐人尋味,風格詼諧風趣而透著哀涼,在寫作上不落俗套,一掃“悲秋"、 “垂老嘆”等傳統(tǒng)作品低沉悲苦的調子,自創(chuàng)新意。
《野步》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詩人當時六十三歲,已退居在家,但詩人并沒有象一一般老年人那樣,因畏寒而足不出戶,反而勇敢地拄著手杖到郊外的原野散步漫游,在野外短途散步中,詩人看到大自然中的楓樹一片火紅,生機郁郁,讓人傾慕,相形之下,自己已白發(fā)滿頭,于是創(chuàng)作此詩,借嗔怨秋風表達自己對屆入暮年的一種淡淡的失落感受。
趙翼
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于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chuàng)”,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野步》鑒賞】相關文章:
《秋夜》鑒賞09-27
《寒食》鑒賞05-30
《春曉》鑒賞07-13
《對酒》鑒賞07-13
《對酒》鑒賞[經典]07-13
漁翁的鑒賞06-28
《野望》鑒賞03-14
[經典]野茉莉作文09-06
西北的野作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