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虎媽戰(zhàn)歌》,反思中式教育
從《虎媽戰(zhàn)歌》,反思中式教育;今日學堂教師 錢 莉
不久前,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出版了自己的新書《虎媽戰(zhàn)歌》。該書,講述了這位華裔以高期待和嚴格的教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兩個女兒的故事。她的兩個孩子與很多出色的華人一樣,在學業(yè)和音樂上有非常卓越的表現(xiàn),在當?shù)乇蝗朔Q為神童。此書一經(jīng)上市,便在美國掀起了軒然大波,引發(fā)了強烈的社會反應以及對于中美教育方法的激烈討論。隨即,這股熱浪蔓延到歐洲、亞洲,虎媽也登上了時代雜志的封面,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一個焦點。
“虎媽”的教育有什么特色? 這種教育方式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為什么知名大學教授會采取這樣的教育方式?劇烈反響的背后折射的是什么樣的中西文化沖突?中西方對于虎媽現(xiàn)象又會各自抱著怎樣的態(tài)度呢?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始了對“虎媽“的了解,研究和思考。
一 近距離一窺虎媽教育;
《虎媽戰(zhàn)歌》,單從名字來看,就體現(xiàn)了一種霸氣,“老虎”代表為叢林之王,象征唯我獨尊、不容侵犯的權(quán)威!皯(zhàn)歌”代表虎媽蔡美兒跟孩子之間的一場場控制權(quán)爭奪戰(zhàn),處處體現(xiàn)了她的鐵腕風格。她向孩子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并采取非常堅決的態(tài)度來執(zhí)行。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她為孩子制定了十條家規(guī):不準在外過夜;不準參加玩伴聚會; 不準參加校園演出;不準抱怨不能參加校園演出 ;不準看電視或玩電腦游戲 ;不準擅自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不準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低于“A”;不準在除體育與話劇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 ; 不準練習鋼琴及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不準在某一天沒有練習鋼琴或小提琴。
這些家規(guī),體現(xiàn)了虎媽非常鮮明的態(tài)度和教育價值觀,即:要求孩子順從、努力和自律,強調(diào)孩子學業(yè)和技能上的優(yōu)秀拔尖;反對逃避和獨立思考,忽視孩子在運動或是活動上的表現(xiàn)。而這背后反映出的教育思想是:
1 虎媽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由于能力有限,他們無法做出明智成熟的選擇,所以孩子不需要自主選擇,他們只需要接受家長的安排,服從家長的要求。
2虎媽認為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但人性中趨樂避苦的弱點會妨礙孩子自身能力的發(fā)揮,所以家長需要進行干預,盡可能地開發(fā)孩子的能力,并限制一切不良因素的干擾。
另外,從本書的故事中來看,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虎媽遵循著以下的教育原則:1結(jié)果第一,只要實現(xiàn)了結(jié)果,不管中間采取了什么樣的過程,孩子的感受和情緒都不重要。如對大女兒的方式,會常跟她說“如果再彈錯一個音符,就把娃娃丟到火力燒掉”來進行威脅。
2無論什么情況下,孩子都要無條件地服從家長的安排和要求。如果沒有服從,家長可以采取任何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以達到服從的目的。
如虎媽的小女兒露露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孩子,她常常不會輕易地服從媽媽,而是用各方式表達自己“No”的想法。在她六歲的時候,虎媽要她開始學習鋼琴。露露很不情愿,一把就將樂譜撕爛了。這時,虎媽的處理方式是嚴厲地教訓并給孩子選擇:不好好練琴,就站在外面去。(當時外面的溫度是零下六度,還有刺骨的寒風)結(jié)果,露露的選擇是站到外面去,寧愿忍受寒冷也不屈服。無奈之下,虎媽開始用“好孩子”進行引導她,但露露仍不為所動。最后,虎媽發(fā)現(xiàn)坳不過孩子,就改變策略,用討好的方式獲得了孩子的認同。
在這個過程中,虎媽的對待孩子的方式、實施的獎懲,均不是依據(jù)于規(guī)則,而是依據(jù)于自己的當時的意愿和情緒來決定。在孩子與她之間,她就是絕對的權(quán)威,出于“愛”的名義,可以理直氣壯地強迫孩子做任何她們不愿意做的事情,直到達到她的標準為止。
這種教育模式,違背了“人都有自主愿望,都渴望自我成就”的教育原則,當孩子在不斷地服從家長的意志,為家長學習,為家長而活時,她要么就選擇壓抑自己,成為一個分裂的人。如大女兒一直很聽話,很配合,但在她六歲的時候卻在鋼琴上留下了牙印。這是孩子發(fā)泄自己心中不滿的方式,不知道她忍受家長的要求時在幼小的心靈上又留下了多少牙!要么就選擇做自己,變得叛逆。如小女兒,一直在試圖從虎媽手中爭奪自我掌控的權(quán)利。不管是哪一種,他們都活得不開心;谶@樣的心理,就不難理解有關調(diào)查所說的:在西方社會中,亞裔女性的自殺率是最高的。
二 追根溯源,耶魯教授父母與中國文化的聯(lián)系;
細細看虎媽的教育,跟它所產(chǎn)生的效應相比,其實它沒有相應的新奇度。用虎媽自己的話來說,她對孩子采用的是嚴厲的中國式教育,這在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其實是很常見的。然而,為什么中西結(jié)合的家庭,雙方身為耶魯教授的父母會擁有這樣的教育觀呢?
虎媽蔡美兒作為美國第二代移民,她出生在美國,甚至無法講一口流利的中文。她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深受上一代父母的影響,可以說是直接的模仿和復制,只是程度不同罷了。而第一代移民的華人則深受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的影響,蔡美兒所采用的專橫的教育模式都可以從儒家文化中找到根源。如儒家文化看重等級次序,三綱五常。它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是不平等的,有高低貴賤之分,地位低的要服從地位高的。在家庭中孩子的地位低,他就要無條件服從家長,這是一種美德。其次,由于在儒家文化里,地位高的人才能贏得尊重,所以華裔家庭常常都是努力勤勞,通過奮斗期望躋身于中上流階層以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另外,由于在儒家文化中從來沒有強調(diào)人需要腦子進行獨立的思考,只要求服從,所以華人常常顯得思維僵化,價值取向單一,他們統(tǒng)統(tǒng)都把學業(yè)和技能上的突出作為成功的標志。蔡美兒作為家庭的長女,她選擇放棄自己的意愿,迎合父母的要求。如在專業(yè)選擇上,她考慮的是醫(yī)學和法學,這兩個都是畢業(yè)后在美國相當穩(wěn)定的職業(yè)。由于不愿意學醫(yī),她轉(zhuǎn)而學習法學。她就像一個機器一樣背誦標準答案,用她自己的話來說,“無論教授何時向我發(fā)問,我的腦子都像結(jié)了冰一樣僵硬。”這是喪失思考能力的表現(xiàn)。
如果說,蔡美兒對知識的熱情和興趣被他的父母徹底毀掉時,她也用同樣的方式一度將自己小女兒學習小提琴的興趣徹底毀掉。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文化就像病毒一樣,會一代代地復制,就算擁有了豐富的學識,就算生活在美國這個倡導自由平等的國家,依然無法從中將其從骨子里抹掉。
蔡美兒的丈夫是猶太裔美國人,在他成長過程中,家庭中采用的是自由寬松的西方是教育,他成了非常典型的西方人,有夢想和熱情,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即便如此,這對夫婦發(fā)現(xiàn)西方教育尤其是公立教育的不足之處,孩子每天都有很多的空余時間,它們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可能高中畢業(yè)生的數(shù)學成績還趕不上中國賣菜的老太。
基于以上這些,身為美國人的父親想彌補西方公立教育的不足,但又無法確信自己能找到好的方式,因而他們的家庭就以蔡美兒嚴厲的中式教育為主導。我認為,這是對西方教育無奈之下的一種妥協(xié)。
三 文化交鋒,華裔家庭如何適應西方主流文化?
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觀,只有當不同的文化擁有某些相同的價值觀時,兩者才可以融合。否則,就會產(chǎn)生激烈的沖突。西方的主流文化是強調(diào)尊重和平等,中國文化強調(diào)的是服從和等級,這兩種文化碰撞在一起,必然產(chǎn)生沖突。如有一次,虎媽在公共場合稱自己的女兒是垃圾,在虎媽看來很平常的事情,竟然當場就引起了很多西方人的反感,還有人哭著離開了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在這一點核心價值上,我認為華人無法適應西方主流文化。
不過美國這個移民國家,給予每個人平等的機會去追求自己的美國夢。華人勤奮努力,在學業(yè)上有突出的表現(xiàn),他們很容易考上名牌的大學,走上學術的道路。在這一點上,他們可以贏得西方的認同,但是更深層的領域,他們無法進入,因為缺乏思考和質(zhì)疑的能力。所以,我認為華裔家庭只能部分地適應西方的主流文化,在大部分時候,他們是游離在主流之外的。
四 中國人眼中的“虎媽”;
當討論“虎媽”現(xiàn)象的熱潮席卷中國時,它在中國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中國人對此的看法分為這幾種:
1 大部分中國媽媽不贊同虎媽,認為虎媽無法代表中國媽媽,中國媽媽們正在向西方學習;的確,從現(xiàn)在的狀況來看,已很少有媽媽會采取虎媽嚴厲的教育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她們變得寬松,給予了孩子更多的自由,十分寵愛甚至是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句話可能就會變成圣旨。這跟西方的教育看似相仿,但實際上千差萬別,因為它依然是建立在不平等不尊重的基礎之上。只不過虎媽是強迫和壓制孩子的“家長”,而現(xiàn)在的中國媽媽大多則是滿足和縱容孩子的“家奴”。這兩者是陰陽的兩極,但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
這反映出中國人的思維特征是:混亂,無法沿著一條線將事實分析清楚;喜歡下結(jié)論,對于自己說的話,沒有經(jīng)過嚴密的論證就輕易地得出了。
價值觀背景:儒家的價值觀深入人心,不懂得平等和尊重。同時,由于缺乏良好的思維,也接觸西方思想的時候,無法很好的消化,導致自己的價值觀也變得混亂。
2 在中國,代表權(quán)威的教育部長的回應:他表示,家長要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共同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但減負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給學生更多了解社會、思考和動手的時間。
思維特征:喜歡講大話和空話,前后缺乏嚴密的邏輯,根本無法操作。針對他的話,可以問以下的問題了:如什么是情趣?如何評判它是健康的?減輕了課業(yè)負擔就是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嗎?學生要了解社會的什么?如何了解?
價值觀背景:依然是深受儒家價值觀的影響。由于儒家講究地位尊卑,說話和做事從來不依據(jù)于事實和真理,腦袋長在屁股上。
五 國外人眼中的“虎媽”;
西方媒體對虎媽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在討論虎媽時,也分幾種意見:
1 大眾對于虎媽的行為十分驚駭和疑惑,表示了鮮明的反對和強烈的不認同,認為虎媽是“瘋子”和“魔鬼”,在“虐待兒童”;
2 學者們依據(jù)事實和教育原理,來對虎媽現(xiàn)象進行質(zhì)疑和理性的分析,挖掘虎媽“成功”背后的隱患。
3哈佛大學校長薩默斯與虎媽蔡美兒進行了一場辯論,主題是在計算機能越來越多代替人工作的現(xiàn)代,怎樣的教育價值觀才是合適的。
4 對美國教育存在問題進行反思。
對面西方如此多的評論,很難用“西方評論”這樣籠統(tǒng)的詞匯來進行概括。因為西方強調(diào)的是多元價值,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這幾種看法代表著西方不同階層人員的反應。第一種,屬于大眾對虎媽現(xiàn)象的否認,背后的原因是價值觀的沖突,他們無法理解虎媽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帶有明顯的情緒;第二種是學者們的反應,他們尊重事實,理性地進行分析,幫助人們看清“虎媽神話”;第三種是西方的官員。與中國官員截然不同的是,他們更加關注真理,用辯論這樣正式的方式來對待。相比而言,他們的言辭更加犀利,可以直接抓住事情的根本所在;第四種在各個階層中都有反應,雖然虎媽教育有問題,但在看到虎媽成果的時候,他們開始反省自己在教育中出了什么問題,有危機感。
從對熱點事情的反應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西方的精英階層跟普通民眾有共同的價值觀,但在思維境界卻有明顯的差別,這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功勞,也是一個社會理應存在的正,F(xiàn)象。但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的地位差別很大,思維境界卻相差不大,甚至有可能越是官員說的話越是有漏洞百出。這就實在是中國教育的悲哀了。
【從《虎媽戰(zhàn)歌》,反思中式教育】相關文章:
閑談虎媽教育04-28
虎媽戰(zhàn)歌的讀后感04-25
《虎媽戰(zhàn)歌》和我的讀后感04-25
家有虎媽作文[精選]12-08
家有虎媽作文(經(jīng)典)08-19
家有“虎”媽作文08-08
我的“虎媽”作文12-07
家有虎媽作文07-07
我的虎媽作文07-08
家有“虎”媽作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