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紅小豆
紅小豆
紅小豆(紅小豆)
紅小豆又名赤豆、赤小豆、紅豆、紅赤豆、小豆。英文名:Red adzuki bean。紅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們稱為“飯豆”。紅小豆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每100克紅豆中含蛋白質(zhì)21.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鈣76 毫克、磷386毫克、鐵4.5毫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黃素0.16毫克、煙酸2.1毫克。紅小豆蛋白質(zhì)中賴氨酸含量較高,宜與谷類食品混合成豆飯或豆粥食用,一般做成豆沙或作糕點(diǎn)原料。李時(shí)珍稱紅小豆為"心之谷",其功用為"生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上吐",并治"下痢、解酒毒,除寒熱痛腫,排膿散血,而通乳汁……"。
目錄 基本信息 歷史 形態(tài)特征 生長環(huán)境 基本信息出處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藥材學(xué)名Semen Phaseoli 英文名Adsuki Bean 別名紅豆、野赤豆! 基原本品為雙子葉植物豆科Leguminosae 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 或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 的種子。
歷史我國是小豆的原產(chǎn)地。至今,在我國喜馬拉雅山麓尚有小豆野生種和半野生種存在。印度、朝鮮、日本等國也有栽培,以我國出產(chǎn)最多。小豆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古醫(yī)書《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關(guān)于小豆的藥用記載。古農(nóng)書《齊民要術(shù)》中,已詳載小豆的栽培方法和利用技術(shù)。這表明,我國種植小豆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形態(tài)特征紅小豆屬豆科(Leguminosae),菜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根不發(fā)達(dá),側(cè)根細(xì)長,株高80~100厘米,有直立叢生型、半蔓生型及蔓生纏繞型。葉為3小葉組成的復(fù)葉。小葉圓頭型或劍頭型;üW匀~腋生出,梗的先端,著生數(shù)花,為自花授粉作物,花小,開黃花或淡灰色花,龍骨瓣呈螺旋形,每花梗上結(jié)莢1~5個,莢長7~16厘米,果莢內(nèi)包著4~18粒橢圓或長橢圓形種子。種子多為赤褐色,也有黑、灰、白、綠雜、淺黃色等。種子千粒重50~210克,大多在130克左石。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達(dá)90cm。莖上有顯著的長硬毛。三出復(fù)葉互生;頂生小葉卵形,長5~10cm,寬2~5cm,先端漸尖,側(cè)生小葉偏斜,全緣或3淺裂,兩面疏被白色柔毛;托葉卵形。總狀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冠蝶形,黃色,旗瓣具短爪,龍骨瓣上部卷曲;雄蕊10,二體。莢果圓柱形,長5~8cm。種子6~8粒;ㄆ6~7月,果期7~8月。 全國各地普遍栽培。主產(chǎn)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陜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廣東、四川。 采制秋季莢果成熟而未開裂時(shí)拔取全株,曬干,打下種子。 性狀 種子矩圓形,兩端較平截,長5~7mm,直徑4~6mm。表面暗紅色,有光澤,側(cè)面有白色線性種臍,長約4mm,不突起。子葉兩片肥厚,乳白色。 化學(xué)成分含α-、β-球朊(α, β-globulin)、脂肪酸、煙酸、糖類,維生素A1.B1.B2,植物甾醇、三萜皂甙等。 性味性平,味甘、酸。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用于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fēng)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與紅豆的區(qū)分】赤小豆是豆科植物赤豆的`種子,但是有一個別名是紅豆。紅豆是羞草科植物海紅豆、孔雀豆植物種子的統(tǒng)稱,所以人們經(jīng)常誤會它們是同一種東西。 赤小豆呈細(xì)長形,顆粒比紅豆小,紅豆呈圓柱狀,表面為暗棕紅色。 【異名】亦豆(《日華子本草》),紅豆(《綱目》),紅小豆(《本草原始》),小紅綠豆、虱拇豆(《陸川本草》),朱赤豆(《中藥材手冊》),金紅小豆、朱小豆(《藥材學(xué)》)。【植物形態(tài)】 ①赤小豆,又名:豬肝赤(《本經(jīng)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讀》),米赤豆、茅柴赤、米赤。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莖長可達(dá)1.8米,密被倒毛。3出復(fù)葉,葉柄長8~16厘米;托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小葉3枚,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三角形或近圓形,全緣或具3淺裂,兩面均無毛,僅葉脈上有疏毛,紙質(zhì),脈3出,具柄?偁罨ㄐ蛞干,小花多枚,小花柄極短;小苞2枚,披針狀線形,長約5毫米,具毛;花萼短鐘狀,萼齒5;花冠蝶形,黃色,旗瓣腎形,頂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漸狹的爪,龍骨瓣狹長,有角狀突起;雄蕊10,兩體,花藥;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線形。莢果線狀扁圓柱形;種子6~10枚,暗紫色,長圓形,兩端圓,有直而凹陷的種臍。花期5~8月。果期8~9月。 栽培或野生。分布廣東、廣西、江西及上海郊區(qū)等地。 ②赤豆,又名:紅飯豆(《增訂偽藥條辨》)。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厘米。莖上有硬毛。3出復(fù)葉;托葉線形,被白色長柔毛;小葉卵形至斜方狀卵形,長5~10厘米,寬3.5~7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圓形,全緣或極淺3裂,兩面被疏長毛;2~6朵,著生于腋生的總花梗頂端;蝶形花,形與上種相同;莢果扁圓筒狀,于種子間收縮,無毛;種子6~10粒,暗紅色,矩圓形,兩端截形或圓形,種臍不凹;ㄆ6~7月。果期7~8月。 全國各地廣為栽培。 以上兩種植物的葉(赤小豆葉)、花(赤小豆花)及發(fā)芽的種子(赤小豆芽)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夏、秋分批采摘成熟莢果,曬干,打出種子,除去雜質(zhì),再曬干。【藥材】 ①赤小豆:干燥種子略呈圓柱形而稍扁,長5~7毫米,直徑約3毫米,種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微有光澤,種臍線形,白色,約為全長的2/3,中間凹陷成一縱溝,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條不明顯的棱脊。質(zhì)堅(jiān)硬,不易破碎,除去種皮,可見兩瓣乳白色于仁。氣微,嚼之有豆腥味。以身干,顆粒飽滿,色赤紅發(fā)暗者為佳。 主產(chǎn)廣東、廣西、江西等地。 ②赤豆:又名飯赤豆。干燥種子,呈矩圓形,兩端圓鈍或平截,長5~8毫米,直徑約4~6毫米,種皮赤褐色或稍淡,平滑有光澤,種臍位于側(cè)緣上端,白色,不顯著突出,亦不凹陷;其他性狀與亦小豆相似。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藥材以赤小豆品質(zhì)為好,但貨源不多,漸為赤豆所代替。 【化學(xué)成分】 每百克含蛋白質(zhì)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物58克、粗纖維4.9克、灰分3.3克、鈣67毫克、磷305毫克、鐵5.2毫克、硫胺素0.31毫克、核黃素0.11毫克、尼克酸2.7毫克。 【性味】 甘酸,平。 ①《養(yǎng)生要集》:"味苦,溫。" ②《別錄》:"甘酸,平,無毒。"③《千金·食治》:"甘咸,平,無毒。" ④《食性本草》:"微寒。" ⑤《湯液本草》:"氣溫,味辛甘酸,無毒。" 【歸經(jīng)】入心、小腸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經(jīng)。" ②《本草新編》:"入脾經(jīng)。"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陰、太陽經(jīng)。" ④《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經(jīng)。" 【功用主治】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治水腫,腳氣,黃疸,瀉痢,便血,癰腫。 ①《本經(jīng)》:"主下水,排癰腫膿血。" ②《別錄》:"主寒熱,熱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脹滿。" ③《藥性論》:"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搗薄涂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與雞子白調(diào)涂熱毒癰腫;通氣,健脾胃。" ④《食療本草》:"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散氣,去關(guān)節(jié)煩熱,令人心孔開,止小便數(shù);綠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氣滿不能食,煮一頓服之。" ⑤《蜀本草》:"病酒熱,飲汁。"⑥《食性本草》;"堅(jiān)筋骨,療水氣,解小麥熱毒。" ⑦《日華子本草》:"赤豆粉,治煩,解熱毒,排膿,補(bǔ)血脈。" ⑧《綱目》:"辟溫疫,治產(chǎn)難,下胞衣,通乳汁。" ⑨《本草再新》:"清熱和血,利水通經(jīng),寬腸理氣。"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3~1兩;或入散劑。外用:生研調(diào)敷。 【宜忌】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③《隨息居飲食譜》:"蛇咬者百日內(nèi)忌之。"
生長環(huán)境紅小豆有較強(qiáng)的適應(yīng)能力。對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粘土、沙土都能生長,川道、山地均可種植。既耐澇,又耐旱,晚種早熟,生育期短,栽培技術(shù)簡單,可做補(bǔ)種作物。一般穴播,行距25~35厘米,株距16厘米,每穴4~5粒種子,每畝播種量1.5~2.5公斤,生育期100天左右,春夏播都行,純種、套種均可。一般畝產(chǎn)150~250公斤。陜北屬半干旱性氣候,無霜期165天左右,土壤屬黃綿土類,土質(zhì)疏松,土層深厚,有利于種子的萌發(fā)、出苗和根系的生長。年平均氣溫9.7℃,≥10℃的有效積溫3499.2℃,穩(wěn)定通過10℃的天數(shù)176天左右;年日照時(shí)數(shù)2615小時(shí);年降水量480毫米左右,多集中于盛夏,6~9月降水量35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雨熱同季。6~9月正是紅小豆的生長盛期。自然條件對小豆作物積累淀粉、蛋白質(zhì)及保持顆粒鮮紅極為有利,為其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紅小豆】相關(guān)文章:
遼引紅小豆一號04-30
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紅小豆高產(chǎn)種植技術(shù)05-01
吸濕-回干處理對紅小豆種子活力的影響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