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土壤學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教學實習是課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學實習,鞏固和加深對課堂理論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實習,主要是針對山東省內典型土壤:棕壤、褐土、潮土等進行實地調查勘測,動手進行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觀察并確定土壤理化性質,了解各種土壤的成土條件、成土過程、土壤屬性等,分析土壤肥力特點及改良措施;觀察巖溶地貌特點、形成條件、溶洞特點及形成原因等。
要求熟悉土壤調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驟,掌握野外調查的技能,學會資料整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作總結和實習報告的編寫方法。具體要認識實習區(qū)的地質概況、鑒定常見的巖石、學會使用幾種野外工作需要的儀器、調查觀測土壤成土條件、成土過程、土壤屬性,分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利用及改良途徑,并編寫實習報告。
二、實習計劃
(一)分組情況
為方便調查實習,我們班人員分成若干小組,我們是第一組。組長:蔚薇;組員:王懷超、趙偉燁、張作鍵、樊晶晶、張靜、潘瑞娜。
(二)日程安排
5月12日上午:實習前安全培訓;了解實習的概況,明確目的要求,觀看全國土壤幻燈片。進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使我們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培養(yǎng)守紀律、講秩序的良好習慣,提高安全意
識和自救、互助能力,并簽署安全教育記錄。下午:各班級派代表領取實習所需要的工具。
5月13日下午:在南校區(qū)試驗田進行農業(yè)耕作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和觀察。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方法,分析該地區(qū)土壤利用情況及改良措施。
5月14日上午:參觀沂源地區(qū)特殊地貌溶洞“九天洞”,觀察巖溶地貌特點,形成原因。下午:觀察魯山地區(qū)棕壤、褐土形成條件、研究其發(fā)育過程、土壤屬性及理化性質,分析土壤肥力特點及利用和改良措施。
5月15日:調查黃河濟南段潮土性質,判斷生產能力,進行土壤樣品的采集工作,含水量的判斷以及性質的分析等。
三、 實習內容
(一)試驗田農耕土壤剖面的挖掘和觀察 1、土壤剖面簡介
土壤剖面指從地表到母質的垂直斷面。不同類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態(tài)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發(fā)生層次、顏色、質地、結構、新生體等。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由于物質的遷移和轉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組成、性質和形態(tài)各不相同的層次,稱為發(fā)生層。發(fā)生層的順序及變化情況,反映了土壤的形成過程及土壤性質。
2、田間土壤剖面點的選擇和挖掘
選擇方法:
(1)代表性 (2)典型性 (3)均勻性
挖掘:
(1)長1.5-2m,寬1-1.5m,深1.5m或到母質或到地下水
(2)觀察面向陽。
(3)表土和底土分開放置。
(4)觀察面上部不應堆土和站立走動。
(5)壟作田,觀察面應和壟垂直。
(6)深剖面可修筑臺階
3、土壤剖年性質記錄
(1)耕作層:厚度22cm,層次過渡形態(tài)平直,土壤疏松,呈棕色,干濕狀況為潤,含水量約8%-9%,有細植株根系,孔隙度大,為輕壤,無石灰反應。
(2)犁底層:厚度10cm,層次過渡形態(tài)平直,土壤緊實,結構為片狀和大塊狀,腐殖質較少,孔隙度小且多為毛管孔隙,造成土壤通氣性和透水性差,干濕狀況為潤,屬于輕壤,無石灰反應。
(3)心土層:厚度52cm,顏色為灰棕色,輕壤,腐殖質少,土壤緊實,無石灰反應,有磚頭、塑料袋等侵入體,有蚯蚓等土壤生物。
(4)底土層:厚度34cm,層次過渡明顯,黃棕色砂壤,屑粒狀結構,土壤緊實,干濕狀況為潤,無石灰反應,孔隙較少。
(二)沂源地區(qū)巖溶地貌的觀察
1、沂源地區(qū)簡介
沂源地區(qū)地處山東省的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屬沂蒙山區(qū),因沂河發(fā)源地而出名。該地區(qū)是中低山丘陵區(qū),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沿沂河流向傾斜。屬于暖溫帶亞濕潤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春季回春遲,風大雨少;夏季濕熱多雨,間有干旱;秋季涼爽,干燥少雨;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年平均氣溫12.2℃,年降水量 1500mm左右,平均無
霜期189天。
2、巖溶地貌
巖溶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
巖溶地貌的形成為石灰?guī)r地區(qū)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guī)r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擴大。
(三) 魯山地區(qū)褐土和棕壤的剖面觀察
1、魯山簡介
魯山是山東省第四座高山,地處淄博南部的群山環(huán)抱之中,位于山東省的中心,是淄、汶、彌、沂四河的發(fā)源地,主峰觀云峰海拔1108.3米,為魯中最高峰,公園面積42平方公里,是博山風景旅游區(qū)的重要景區(qū)。園區(qū)內群山聳立,溝壑縱橫,飛瀑流泉,森林茂密。具有得天獨厚的風景資源,是典型的山岳型風景區(qū)。魯山屬暖溫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豐富(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年平均氣溫12.4℃,年均最高氣溫17.8℃。
2、魯山褐土土壤剖面的觀察
褐土,半濕潤暖溫帶地區(qū)碳酸鹽弱度淋溶與聚積,有次生黏化現(xiàn)象的帶棕色土壤,又稱褐色森林土。在中國,分布于關中、晉東南、豫西以及燕山、太行山、呂梁山、秦嶺等山地低丘、洪積扇和高階地,水平帶位處棕壤之西,垂直帶則位于棕壤之下,常呈復域分布。 (1)主要特征
褐土的表土呈褐色至棕黃色;剖面中、下部有粘粒和鈣的積聚;
呈中性(表層)至微堿性(心底土層)反應。土壤剖面構型為有機質積聚層-粘化層-鈣積層-母質層。中國境內褐土多發(fā)育于碳酸鹽母質上,具有明顯的粘化作用和鈣化作用。呈中性至堿性反應,碳酸鈣多為假菌絲體狀廣泛存在于土層中、下層,有時出現(xiàn)在表土層。 (2)成土因素
氣候:年平均氣溫10-14℃,年降水量500-800mm,年蒸發(fā)量1500-2000mm,屬暖溫帶半濕潤的大陸季風性氣候。
【環(huán)境土壤學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環(huán)境土壤學實習報告(2)09-25
土壤學實習報告范例(2)10-04
土壤學專業(yè)學生實習報告(2)08-18
土壤學專業(yè)學生實習報告(5)05-23
土壤學專業(yè)學生實習報告(4)07-17
土壤學專業(yè)2018年實習報告09-29
土壤學專業(yè)學生實習報告(3)09-13
土壤學實習報告范文3000字(2)07-09
2018畢業(yè)生土壤學實習報告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