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字詩的韻味
“□”字詩的韻味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
這是王勃作《滕王閣序》后隨即作的一首《滕王閣》詩。相傳,王勃作此詩時,有意未寫末句中的“空”字。閻公覽后,苦思良久,未得其意,示于眾人,或曰“水”字,或曰“舟”字,閻公皆不以為然。無奈之下,遂遣仆人向王勃討教。王勃提筆在其手心迅疾寫下一字,令其緊握,且告之曰:“萬不可將手松開,否則字將不翼而飛!逼腿孙w奔至閻公面前,伸開手掌,閻公定睛一看,手上空空如也,并無半點墨跡。此公畢竟聰明,沉吟片刻,旋即會意:此乃一“空”字也!滿座皆驚,以為妙絕。
這個故事很可能是文人附會,但王勃詩中所用“空”字之妙卻有口皆碑。詩的開頭寫滕王閣形勢之勝,但往日的那種乘鸞鈴馬車,掛琳瑯玉佩,臨高閣覽勝,賞水天美景的豪華場面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閣既無人欣賞,閣內(nèi)的畫棟珠簾當然冷落可憐,只有南浦之云,西山之雨,朝朝暮暮,相與為伴。此情此景,令人產(chǎn)生無限惆悵:人去樓空,盛衰無常,物換星移,逝者如斯。世間自有萬般變化,然東流江水不省人事,仍不舍晝夜,無窮無盡,此處非一“空”字實難寄寓遙深感慨,如易之以“水”字、“舟”字,皆不能傳其神韻。
宋代蘇軾、黃庭堅、秦少游和佛印一起出外游春,在一座寺廟的墻壁上看見題有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曲江春雨》。因為年代久遠,其中“林花著雨胭脂□”一句的最后一個字缺損了,有人提議補上這個字,大家各自琢磨起來。蘇軾首先吟出:“林花著雨胭脂潤!秉S庭堅接著吟道:“林花著雨胭脂老。”秦少游隨后說:“我覺得‘林花著雨胭脂嫩’好些!狈鹩∽詈笳f應該是“林花著雨胭脂落”。四人所補的字恰好體現(xiàn)了各自的身份:黃庭堅年紀最大,用“老”字;秦少游年紀最輕,用“嫩”字;蘇軾正當中年,用“潤”字;佛印是出家人,用“落”字。四人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最后找出杜甫的原詩對照,卻是個普普通通的“濕”字。大家品位一番,一直認為還是“濕”字最恰當。
關(guān)于蘇軾這方面的掌故還有一則。一次,蘇軾與蘇小妹、黃山谷一起論詩,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兩句,要哥哥補出所缺之字。蘇軾當即道:前句補“搖”字,后句補“映”字,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小品”。蘇軾認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毙∶梦⑿Φ馈谩氨壬弦粋要好,但仍不屬上品!币慌缘狞S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軾、黃山谷吟誦著、玩味著,不禁拍掌稱妙。這兩個字究竟妙在何處呢?我們不妨也來玩味一番。“輕風”徐來,“細柳”動態(tài)不顯,怎能配以“搖”、“舞”這樣力度大的動詞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處,與“輕風”、“細柳”相宜,顯得十分和諧。“扶”又把風人格化,形象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柔美的風姿,使人不禁聯(lián)想到戀人之間的溫柔和甜美。下句中用“映”、“隱”也欠貼切。試想,恬靜的月光已經(jīng)輝滿大地,梅花自然沒有白天那么顯眼,在月光照耀下,也就黯然失色了。好一個現(xiàn)成的“失”字,十分自然地勾畫出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強了詩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輝。
宋代陳從易偶然得到舊本杜甫詩集,文多誤脫,如《送蔡希魯督尉》中“身輕一鳥□”一句就脫落了一個字。他和友人紛紛猜測原文,有人說是“疾”,有人說是“落”,有人說是“起”,還有人說是“下”。最后得到一個善本,才知道是“身輕一鳥過”。眾人十分嘆服詩人對于語言的敏感,“過”給人一閃而過的感覺,與下句“槍急萬人呼”正好相應。相比之下,“疾”字太露,“下”字太笨,“起”、“落”只寫出了鳥的狀態(tài),沒有流動感,又太死,只有“過”字恰如其分。
【“□”字詩的韻味】相關(guān)文章:
韻味的作文300字10-06
韻味的作文08-07
韻味的作文400字五篇10-29
蘭州的韻味作文12-15
冬天的韻味作文04-30
人生的韻味作文05-01
秋的韻味作文09-16
春的韻味作文09-24
秋天的韻味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