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代教育學大綱教育與教育學的發(fā)展
1.教育與教育學的發(fā)展1.1.教育的發(fā)展
1.1.1.教育的概念
教育: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承傳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
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
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
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他們發(fā)生某種變化的活動。
1.1.2.學校教育制度
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fā)展
我國現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1904 年,癸卯學制,《奏定學堂章程》
1922 年,壬戌學制,"六三三"學制
1951 年,《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
現代教育制度的發(fā)展趨勢:
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fā)展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類型日益多樣化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學制:學制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guī)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
務、入學條件、修業(yè)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學校教育制度受到社會生產力發(fā)展
水平和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受到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受到人口發(fā)展狀況以及青少
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約。
1.1.3.教育發(fā)展的歷史軌跡
2 古代教育:等級性、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
特征。
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的
學科教育內容,以及擴大受教育的范圍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近代教育:19 世紀以后的近代教育,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是:教育國家化,初等
教育義務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20 世紀以后的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世界教育發(fā)生了新的深刻變化,呈
現出一系列當代特征。這些變化既是生產力發(fā)展、政治力量變化、科學技術進步的
結果,也是人類的社會理想、人生態(tài)度更新的結果。
1.2.教育學的發(fā)展
1.2.1.教育學的思想來源
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
儒家,孔丘
墨家,墨翟
道家,李耳
《學記》樂正克
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古希臘蘇格拉底
古希臘柏拉圖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近代教育思想的發(fā)展:
捷克教育家跨美紐斯
法國思想家盧梭
德國哲學家康德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
英國哲學家洛克
1.2.2.規(guī)范教育學的建立
赫爾巴特與他的《普通教育學》
他的貢獻在于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 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
學基礎上,可以說是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杜威與他的《 民本主義與教育》
他主張教育為當下的生活服務,主張教育即生活。他強調教法與教材的統一,
強調目的與活動的統一,主張" 在做中學" ,在問題中學習。
1.2.3.當代教育學的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傳播
凱洛夫等教育學的影響
教育學的多元化
【當代教育學大綱教育與教育學的發(fā)展】相關文章:
教育的發(fā)展--教育學考研04-28
2012考研教育學備考 考研大綱分析指導04-28
教育學04-27
2012考研教育學大綱解讀之高分制勝秘訣04-28
教育學心得05-01
比較教育學04-27
教育學生心得08-12
教育學論文05-19
教育學自我評價01-06
愛的教育學生心得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