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代大學生歸因偏差的分析
歸因偏差指的是認知者系統(tǒng)地歪曲了某些本來是正確的信息,有的源于人類認知過程本身固有的局限,有的則是由于人們不同的動機造成的。 概述教師在分析學生行為時的歸因偏差
歸因指人對行為或事件所進行的分析和推論。由于有些行為與事件的原因不明或存在多種原因,這時人們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分析其原因。教師對學生的各種行為及結果都會進行歸因,歸因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行為,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出現原因
歸因偏差的出現是一種在某些條件下必然出現的心理反應。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表明,成功時人們的正常心理反應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敗時則都力圖把責任推諉給外界和他人。這樣歸因對于人的心理調節(jié)和自我防衛(wèi)是有利的,因而無可厚非。但上面我們提到的兩類歸因偏差不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而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以防止。
失敗歸因于外部因素
行為者與觀察者的歸因偏差
歸因分歧是常見于行為實施者與觀察者之間的一種歸因偏差,即對于同一行為,實施行為的人與旁觀者所作的歸因是不同的、有分歧的。
利己主義歸因偏差
所謂利己主義歸因偏差是指人們一般對良好的行為或成功歸因于自身,而將不良的行為或失敗歸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
其他導致歸因偏差的因素
諸如迷信、宿命論、行為者的社會地位、長相及性格差異等也會導致歸因偏差。
矯治歸因
在矯治對自己的違法行為的認識常常有下面幾種歸因偏差:
淺層歸因——在總結自己走進矯治所的原因時,常常說是由于自己抵擋不了誘惑、控制不住自己,對自己的行為只從直接原因上分析,而不從根本原因入手,作蜻蜓點水式分析,不愿進行深入地剖析。
外部歸因——在解釋自己的行為時,傾向于主觀以外的因素,一味地怨天尤人,強調客觀原因。
片面歸因——在對自己行為進行歸因時,不進行全面客觀地把握整體上綜合地歸納總結,而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論一點,不及其余。
消極歸因——用一些不可控制的和具有穩(wěn)定性的因素來解釋自己的行為。如個人稟賦、天資,任務難度等,把自己的行為的成因歸結到難以改變的因素上。
教育應用
教師在分析學生行為時的歸因偏差,歸因指人對行為或事件所進行的分析和推論。由于有些行為與事件的原因不明或存在多種原因,這時人們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分析其原因。教師對學生的各種行為及結果都會進行歸因,歸因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行為,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歸因偏差指人們在歸因時總是傾向于
歸結為某些因素,教師在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歸因時容易出現兩類偏差。
第一類偏差是教師容易把學生出現的問題歸結于學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師方面的因素。例如,一位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中學數學教師任課班級的學生成績不好,他歸因于這個班學生能力偏低。調換到其他班級后,這個班的學生學習成績又明顯下降,他又說是這個班的學生與他做對。調查發(fā)現,讓班主任對學生的問題行為進行歸因時,教師往往是歸結于學生的能力、性格和家庭,而很少認為這與教師態(tài)度和教學方法有什么關系,可是學生們卻認為與教師的行為是有關系的。這一類歸因偏差的危害在于教師把問題的責任推給了學生,在教育之前就已放棄了教育者應負的責任。
第二類歸因偏差是教師對優(yōu)秀生和差生的歸因不一樣。當優(yōu)秀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績時,教師往往歸結為能力、品質等內部因素,而當差生同樣干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績時,卻往往被教師歸結于任務簡單、碰上了運氣等外部因素。相反,當優(yōu)秀生出現問題時,教師往往歸于外部因素。而差生出現問題時卻被歸因于內部因素。比如,有一位中學生,外語成績一直不太好,經過努力后他在一次考試中得了全班最高分,而外語老師說是他抄了同桌的試卷。一氣之下,這位學生再也不聽外語課了。很顯然,這一類歸因偏差對于差生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他們即使表現出一些好的行為,也難于得到教師的準確評價,倘若表現不佳,則被看作是不可救藥了。
歸因偏差的出現是一種在某些條件下必然出現的心理反應。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表明,成功時人們的正常心理反應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敗時則都力圖把責任推諉給外界和他人。這樣歸因對于人的心理調節(jié)和自我防衛(wèi)是有利的,因而無可厚非。但上面我們提到的兩類歸因偏差不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而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以防止。
戀愛應用
戀愛失敗是大家在大學生活中經常遇見的事情。一段戀情結束后,人們在回憶戀情結 束的原因時,總會找出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是,很多時候,人們在進行歸因時,卻并不總是合乎邏輯的,這是因為出現了“歸因偏差”。 首先是行為者與觀察者的歸因偏差。戀愛失敗后,當事人往往會將原因歸結于某個情境,比如某次吵架、某次失約、發(fā)生了什么變故等。但是,旁人卻更可能從戀愛的本身出發(fā),討論戀愛者本身的性格、能力、處世態(tài)度,如性格太倔強、有大男子主義、容易發(fā)脾氣、經常無理取鬧等。
形成這種偏差主要是雙方所站的角度和出發(fā)點不同。戀愛的人更多地是從具體情況出
發(fā),強調實際行為的特殊情境,如出現了第三者或者一方發(fā)現了另外一方的秘密等。旁觀者則往往站在另一個角度,從常規(guī)的邏輯出發(fā),假設戀愛本人在戀愛中的行為表現和生活中的表現一致,一旦出現問題,就歸因于戀愛本人的個人因素。
其次是利己主義的歸因偏差。有時候,戀愛者為了避免人們因為戀愛的失敗而對自己產生偏見,往往作出將錯誤歸因于對方的解釋。所謂利己主義歸因偏差,是指人們一般對良好的行為或成功歸因于自身,而將不良的行為或失敗歸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
產生這種歸因偏差一是情感上的需要。因為成功和良好的行為總是與愉快、自豪的情緒相聯(lián)系的,而失敗和不良行為總是與痛苦、悲哀相聯(lián)系的。戀愛失敗者處于情感的低落期,需要進行心理和情感上的調整。將錯誤歸因于對方,可以幫助自己從低谷中走出來。另一個原因是為了維護自尊心和良好形象。因為成功能體現并維護自身的價值,也可以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最后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諸如迷信、宿命論及行為者的社會地位、長相及性格差異等也會導致歸因偏差。比如說戀愛失敗后,迷信者可能會認為是雙方的生辰八字不符合,性格軟弱的人會認為是某一方的父母的阻礙,而相信宿命論的人認為是命運的安排等。這種歸因在戀愛失敗者已經付出多方努力但仍是成功無望時最容易產生。
歸因偏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們可以盡量去減少它的影響。如果戀愛失敗了,要考慮特殊事件和一般情況的關系。比如男方一向是一個行為果斷的人,但是在一次事件中受到父母的責備提出分手,就可以歸因為他是一個比較聽從父母親的人。還要注意如果有不止一個原因存在,那么對自己的歸因不要太過自信,應充分地考慮各個因素的作用。
【當代大學生歸因偏差的分析】相關文章:
歸因偏差與因果探源05-01
群體歸因偏差及矯正策略04-29
大學生逃課的歸因分析與矯正04-28
模型偏差的統(tǒng)計分析05-02
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分析及引導04-27
當代大學生道德狀況的分析與對策05-02
當代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分析與探討04-29
當代大學生誠信問題的經濟學分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