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和金魚讀后感
《漁夫和金魚》講述的是:從前有一個老頭和一個老太婆住在一個破舊的小木棚里。 有一天老頭兒出去撒網(wǎng)打魚,打到了一條不尋常的魚,那是條金魚。這條金魚苦苦哀求老頭兒將它放回大海,并答應可以滿足老頭的愿望。于是善良的老頭兒把那條金魚放回了大海,回家后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老太婆。老太婆大罵了老頭兒一頓,讓老頭兒回去向金魚要一只新木盆。于是老頭向金魚要了一只新木盆;氐郊,老太婆又大罵了老頭兒一頓,讓老頭兒去向金魚要一座木房子,于是老頭向金魚要了一座木房子;丶液,老太婆破口痛罵,又讓老頭兒向金魚索要一座皇宮。于是老頭兒要了一座皇宮……最后金魚不能滿足老太婆的要求,就游進了大海,再也不出來了。老頭兒回家一看,家還是那座破房子,那只破木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追求好的生活處境沒有錯,但關鍵是要適度,我們要懂得生活,懂得滿足,不要一味的貪婪,過度貪欲的結果必定是一無所獲,知足者常樂;幸福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得,靠別人得到的幸福是短暫的,而靠自己的勞動得到的幸福才是永久的!
今后,我要更努力的學習,靠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屬于我自己的美好未來!
.
《漁夫和金魚》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寫的童話。講述的是一位貪心的老太婆,一而再,再而三的向“知恩圖報”的金魚提出要求:先是新的木盆,接著是嶄新的房子,然后是當貴夫人,女王,最后竟然提出要當海上的女霸王要金魚去伺候她 ......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山還比一山高!边@種“無底洞”的貪婪,簡直就是“官逼民反”,逼的金魚奮起反抗,給予她一個狠狠的教訓:不僅沒有滿足她最后一個要求反而把以前送給她的一切統(tǒng)一收回,讓他們生活從終點又回到起點,重新回到窮苦的生活。
說真的我太討厭書里的老太婆了,我對老太婆很反感,甚至瞧不起。每當看到商店里有人買東西一袋不夠偏偏買兩袋我就吐舌搖頭心想:真能吃!
看后,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能太貪心,應該懂得知足。不過仔細想想,事情并沒那么簡單。我就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貪心”是 應該的,并且值得提倡和學習的。就拿我們學生來說吧,學校布置的作業(yè),比如讀寫默聽,如果不管是否掌握,只是一味按部就班,老師的作業(yè)老師要求幾次就做幾次,多做一次也不愿意,這一點也不“貪心”。顯然在這點上,我卻認為不“貪心”是不對的。這樣的不貪心實質(zhì)上是懶惰,雖然可以換來輕松悠閑,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學習上的退步以及考試成績的不佳。
看來貪心時好時壞,還是需要我們區(qū)別對待,不能“一棍打死”! 我經(jīng)常提醒和告誡自己,在學習中盡量抓住一切機會,不要等待和猶豫,一定要“貪心”,而寫要“貪”得多多益善!
這個也是我讀了這本書以后的一種感受 ,老師和同學覺得如何?贊同我的觀點嗎?
書的名字是。故事梗概是:一位貧窮的漁夫在茫茫大海以打漁為生,某日,偶然捕撈到一尾周身赤色的金魚,金魚在漁網(wǎng)中哀求并承諾,如果放了我,我將滿足你三個愿望,善良的漁夫同情小金魚,沒有任何要求就放他回歸大海,漁夫回到家里,向妻子講述經(jīng)過,妻子指責并要求漁夫向金魚索要富貴,金魚兌現(xiàn)了兩次,漁夫的妻子并不滿足,要求要成為能控制金魚的人,金魚第三次沒有回應,漁夫回到家里,一切又都恢復到原來的摸樣,生活依然的赤貧,依然無望。。。。
故事講到這里結束了,我也講完了,這則故事我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卻從沒有仔細分析過,理解過。只是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F(xiàn)如今,同樣的故事讀起來,卻有很多不同的認識,此刻,我就與大家共同分析和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道理,讓我們明白,同樣的事情,同樣的故事,在現(xiàn)在的今天,同樣的發(fā)生著。。。。。
小時候,認為金魚是正義的化身,是值得同情和善待的。此刻,再讀,卻另有一種滋味在心頭。故事中,如果金魚不是被漁夫所打撈,金魚會因為漁夫生活的貧窮和困頓而無私的幫助或給予承諾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金魚是在自己遭遇危險或困境之時,利用人性的弱點或者說是善良,拿自己不想或不必需要的東西或事物,給予他人,用人性的中的貪婪加以利誘,那么,現(xiàn)如今,我們又如何來認識與評價金魚這位故事中的正面形象呢?
我們再分析一下漁夫,漁夫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和特點呢?漁夫我個人認為,他是中國千百年來儒家思想所推崇的所謂仁、義、禮束縛下的大眾國民。他們大多數(shù)具有善待他人,忍讓生活,同情孱弱,無欲無爭的性格特點,具有此種性格的人,大多是被奴役或別人易為控制的人類。在此故事中,漁夫和金魚的關系因為捕撈這一行為動作而變的不對等,而在漁夫有優(yōu)勢的情況下,漁夫沒有任何強勢,無語謝幕。這種人物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是統(tǒng)治階級所推崇和宣揚的對象,讓人們楷模效仿,使其成為易于統(tǒng)治和管理的順民,在現(xiàn)如今的教育體制中,也是極盡所能的鼓吹此種人物行為,以在思想上達到控制行為的目的。千人一思,萬人一想?芍^高明。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漁夫的妻子,她在故事中是一位徹徹底底反面人物,關于她的形象描寫,都是千百年來中國惡人的臉譜,肥口碩身,兇殘丑陋,沒有人情味,貪婪無度,等等。。。。。
我曾認真的分析過:如果漁夫的妻子做出同漁夫一樣的行為模式,似乎是值得我們贊賞的。但,漁夫的妻子想改變現(xiàn)如今的生活狀態(tài),她有錯誤嗎?我們救了你的性命,你也承諾了。我只按照你的承諾進行要求,我做錯了嗎?金魚在允下承諾之時,并沒有限定條件,相反,倒是金魚并沒有完全按照承諾兌現(xiàn),是非常不誠信的表現(xiàn),這種情況,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這相對于法治的國外來講,似乎無論個人利益得失,只要承諾,就要兌現(xiàn)。這一點,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我們是無論做何種事情,都是不經(jīng)意或潛在意識里,把自我利益放在首位,然后,進行取舍,無論是我們有意施恩于人或是無以幫助他人,都是在確保自我利益的情況下,給予施舍。
短短的一則童話故事,笑看人生大舞臺。生旦凈末丑,就是你我他。
生活,還在繼續(xù),故事,還在發(fā)生,到處都是你我他。
【漁夫和金魚讀后感】相關文章:
《老漢打賭》和《金魚和漁夫》讀后感04-25
漁夫和魔鬼的故事全文05-01
《漁夫和金魚》讀后感04-25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讀后感09-20
《漁夫和金魚》讀書心得01-16
特別的啟示-《漁夫和金魚》讀后感05-02
我和小金魚作文05-01
《漁夫和小魚》讀后感04-27
《猴子和漁夫》讀后感04-25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讀后感(通用22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