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無人生還》有感1500字(通用11篇)
當(dāng)認(rèn)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無人生還》有感1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無人生還》有感 1
《無人生還》這本書,是我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買回來的,說實話在此之前我并不是阿加莎的書迷,也沒有閱讀過任何一本她的書,我知道她是在一個國內(nèi)某推理小說的腰封上……
十個相互陌生、身份各異的人受邀前往德文郡海岸邊一座孤島上的豪宅?腿说烬R后,主人卻沒有出現(xiàn)。當(dāng)晚,一個神秘的聲音發(fā)出指控,分別說出每個人心中罪惡的秘密。接著,一位客人離奇死亡。暴風(fēng)雨讓小島與世隔絕,《十個小士兵》——這首古老的童謠成了死亡咒語。如同歌謠中所預(yù)言的,客人一個接一個死去……殺人游戲結(jié)束后,竟無一人生還!
在《無人生還》中,阿加莎設(shè)置了不少隱喻。一開篇,她就在懸念叢生的信件中加入了別墅主人U·N·0這個極富隱喻的署名。正如小說主角在質(zhì)疑主人身份時所討論的那樣,U·N·0是個極富于基督教意味的名字,代表的是一個未知數(shù),看似惡作劇的兇殺案在暗諷現(xiàn)實生活中無辜者受冤、罪人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懲罰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審判內(nèi)涵。雖然如此,作者并不急于彰顯小說的深刻社會意義,相反,她無限期地將故事延宕,從而讓故事一波三折。如小說原本講述的是法官的"正義謀殺"案,但是在展開主線之前,作者不斷地讓客人和仆人講述十樁謀殺案,并且借符合布倫特性格特征的抗議與托辭"不存在什么辯護(hù)問題。我從來就是憑良心辦事。我沒有做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將故事再度擱置。后來布倫特對韋拉供認(rèn)和澄清女仆事件,以及兇手自述,合并成了合情合理的補充。于是在布倫特和兇手的補述中,小說原本單一的直陳方式被打破,案件也在錄音控訴、直陳和補述中變得豐滿,發(fā)人深省。又如羅杰斯太太、沃爾格雷夫、阿姆斯特朗的遇害,作者故意聲東擊西,制造死亡假象,將死亡延宕—讓羅杰斯太太暈倒,被救醒,飲毒而亡;韋拉遇驚,眾人前往營救,沃爾格雷夫死亡(金蟬脫殼);阿姆斯特朗失蹤、尸體漂回海邊。在這種延宕中,故事敘述的空間被無限打開,眾客人的相互懷疑和內(nèi)心恐懼一次又一次被深化和顯露。
在小說的敘事視角上,克里斯蒂也進(jìn)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嘗試。這部小說采用了全知視角和第三人稱有限視角的雙視角敘述。特別之處是,小說的第三人稱有限視角是不停地切換的。小說的第一章就為這種手法奠定了基調(diào)。這一章分作八節(jié),分別是八個主要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八個人分別對被邀請到印第安島去這一事件進(jìn)行了分析和聯(lián)想。本章中讀者對于每個人物的背景和性格有了初步的認(rèn)識。更重要的是讀者開始進(jìn)入不同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分享人物對世界的不同體會。
隨著故事的進(jìn)展,視角的切換進(jìn)一步向我們展現(xiàn)出了形形色色的人格和價值觀。在同一件事情上讀者可以看到布倫特小姐的'清高與固執(zhí)、維拉的浪漫氣息和恐懼、沃格雷夫的老于世故、隆巴德的玩世不恭、阿姆斯特朗的瞻前顧后以及羅杰斯對秩序近乎偏執(zhí)的追求。這種視角的變換使得人物不再是平面的人性的樣本,而是不同生活態(tài)度的代表。讀者不禁會隨著布倫特小姐思考道德的含義、隨著維拉體會愛情的無私和自私的矛盾、隨著沃格雷夫看透世人百態(tài)、隨著隆巴德體味及時行樂的心情,(m.stanzs.com)跟阿姆斯特朗一樣擔(dān)心生活的種種陷阱或者欣賞羅杰斯身上體現(xiàn)的英國舊時代的余味。
由于缺少作為故事主線的偵探及其探案過程,這部小說可以自如地展現(xiàn)一般偵探小說所缺少的對人生的不同態(tài)度和感悟,使得讀者可以站在相對客觀的角度與書中人物的人生體悟發(fā)生共鳴。
《無人生還》還融合了犯罪小說之外的故事類型。如文中對不少人物,特別是布倫特小姐和維拉的心理活動有著大段描寫,有些段落接近意識流小說的寫法。小說結(jié)尾處沃格雷夫的自述也采用了心理小說的常見手法。這種心理小說的典型特征深化了小說對人性的揭示。
讀《無人生還》有感 2
耍笑了這么半天,也該說點正經(jīng)的。
翻開《無人生還》之前,心里其實相當(dāng)掙扎:這書一旦讀過,將使我蒙受一個損失,以后再也不能拿著無知當(dāng)個性地叫囂:“誰說我學(xué)克里斯蒂?我連《無人生還》都沒看過!”——好像仍不是很正經(jīng)哈。
而看罷之后——也許因過于特殊的閱讀經(jīng)歷,使我無法客觀評價——竟產(chǎn)生一種不甚滿意的感覺。這在克里斯蒂作品讀后感中前所未有。究其原因,大約是本書乃克里斯蒂所寫,卻偏不夠克里斯蒂吧。
我心目中,女王風(fēng)格之代表是《尼羅河慘案》與《陽光下的罪惡》。它們是如此克里斯蒂,這般克里斯蒂,比克里斯蒂還要克里斯蒂。而同是經(jīng)典名作的《長夜》、《羅杰疑案》和《東方快車謀殺案》,已屬偏鋒之作,所幸偏在合理范圍之內(nèi),反顯得比端方的`正統(tǒng)更加活潑妖艷。而《無人生還》偏得太過,飛得太高,竄得太快,花俏得捅破天了,而低頭一看,卻是下盤不穩(wěn)。從性質(zhì)上講,此二者同為變化,一為波動,一為畸變;從距離上講,前者尚在三等親以內(nèi),后者已經(jīng)出了五服;從效果上講,前者是一念成佛,后者是一念成魔。
好吧好吧,最近穿越回古代太久了,說話有些脫離群眾,說得淺白些,是這樣的:《尼羅河慘案》是一位妝容精致的美人,是那種摸著良心誰也無法否定的美貌;《羅杰疑案》等于略作了些簡單整容,割個雙眼皮墊墊鼻梁,輪廓還是那樣兒,只是更漂亮了,于是乎顛倒眾生、傾國傾城;而《無人生還》整個兒變了性,導(dǎo)致結(jié)果兩極化:一些人一見之下兩眼開花,蜂擁而上,癡戀而靡他;另一些人驚得“噔噔噔”連退數(shù)步,躲得遠(yuǎn)遠(yuǎn)的,怯怯問一聲:“神仙?妖怪?”
而除卻風(fēng)格之落差,大概還有評價之落差。
通常,那些交口稱譽、無限榮光的事物,若在滿心崇敬中走近觀之,往往沒有之前想得那么好;蛟S,好,固然是好的,但心中到底失落。如同我中學(xué)時熱映的《泰坦尼克》,溢美盈耳,萬人空巷,我也從旁人口中聽了些梗概,驚鴻瞥見過幾個鏡頭,記住了一首主題歌,但從未看過。并非沒有機會,而是有機會卻刻意不看。當(dāng)年我便說:“這樣的片子,若是初時看了,也便看了。別人說好時,我想也是要跟著說的。這好來好去,已是太好了。既然初時沒看,現(xiàn)在已是不能看了。因彩聲聽得多了,心中定下一個‘太好’,便是此片再怎么好,也比不上這個‘太好’,F(xiàn)實中事,萬沒有心中想象的至美呢。”既是距離之美,索性不要走近,霧里看花,朦朧陶醉便了。以一時之缺憾,留一世之經(jīng)典,在我看來,是件個性事兒,也是聰明事兒。而我究竟不愛電影,放手竟也樂得;而面對奉為畢生職志的偵探小說,到底學(xué)不來這種灑脫,或者是無法灑脫。那些經(jīng)典之作,且不說“沒看過,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吧,到底是本行中人的必備常識?梢哉f,我看《無人生還》,不是隨性而為,而是為所當(dāng)為。
許多東西,也許在當(dāng)年成就之時,確是實至名歸;而隨著時光流駛,不斷增幅擴(kuò)張,漸漸失真為天上來的乃至天外飛仙的神異神異之神神異,到得今日,自然盛名之下,其實難符。正所謂天道難違,滿眼所見皆是如日中天之后,隨即毀譽參半;到得飛龍在天,哪個能避過亢龍有悔?阿加莎·克里斯蒂尚且如此,真有誰的腕力能扳過這個魔咒?魔咒的真名若是“規(guī)律”,還須順應(yīng)行之。前車之鑒,實值得我輩作文者與評論者惕醒。
讀《無人生還》有感 3
《無人生還》是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最滿意的一本小說,也是讀者評價最高的一本。
阿加莎·克里斯蒂以“偵探女王”的稱號享譽全球。這一王冠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于1971年“加冕”。阿加莎的偵探系列作品被翻譯成130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20億冊,在她之上的只有莎士比亞和《圣經(jīng)》。這本《無人生還》又是其中“最好”的一本,它的質(zhì)量毋庸置疑。
小說中,阿加莎將兇殺場所放在一座孤島上,島上有一幢豪華莊園。通過故事人物的反復(fù)探索,作者告訴讀者,小島是一個封閉空間——一個巨大的“密室”,外人進(jìn)不來,里面的人出不去。所以,這是一個“完美謀殺”的故事構(gòu)架,即蓄謀已久,無懈可擊的高智商謀殺!钡阶詈,也沒人偵破案件,是兇手自己揭示了真相。
貫穿整個故事的線索是一首童謠“十個印第安小男孩”。童謠中一個“印第安小男孩”的死對應(yīng)一件謀殺。十句歌詞,十個“印第安小男孩”死亡,對應(yīng)島上的十件謀殺。“印第安小男孩”的死法各有不同,也依照順序各自對應(yīng)十種謀殺方式。
島上的十個人通通被“謀殺”,最后無人生還,包括兇手。誰是兇手?作案動機是什么?作案方式是什么?阿加莎似乎沒有打算讓讀者解開謎題,這是偵探小說的一大特征,文字給出的信息不完整,障眼法重重誤導(dǎo)讀者。最后由作者抽絲剝繭,揭露謎底。
這是一部構(gòu)思精妙的小說,體現(xiàn)了阿加莎高超的敘述技巧。作者創(chuàng)造了十個人物,每個人物性格各異,有各自的`背景故事,他們的背景故事和被謀殺密切相關(guān)。十個人在謀殺接連發(fā)生的過程中,他們的反應(yīng),猜疑,對策。這些信息不是簡簡單單地堆積,而是彼此交織。它們存在邏輯關(guān)系,相互作用。它們有主次,輕重,既要條理清晰,又要讓讀者接收到適量的信息。既要迷霧重重,又要合情合理。阿加莎對本書評述道:“我比任何評論家都更清楚這本書創(chuàng)作歷程之艱辛!
故事中的十個人,每一個都有罪,都曾逃脫了法律的制裁,最后在孤島上全部受到了懲罰。罪孽越重的人死得越晚,不僅要面對死亡,還有對死亡的恐懼,良心的折磨。
上島以前,對于過去的罪惡,每個人都有為自己辯護(hù)的說辭。他們逃脫了應(yīng)有的懲罰,將罪惡的秘密掩埋心底,繼續(xù)生活。他們或許會受到良心譴責(zé),但僅此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他們必須償命,正義才能得以伸張!畟人住進(jìn)莊園不久,留聲機的宣判已經(jīng)揭示了兇手的作案動機:為法律的缺位伸張正義。
人是社會動物,每個人都渴望被其他人認(rèn)可,F(xiàn)實中,沒有人愿意做壞人,他們永遠(yuǎn)有看似充分的理由,在犯罪的同時接受自己。人都有陰暗一面,有時候會在無意識中實施犯罪。人性的陰暗并非與生俱來,它們大多產(chǎn)生于生活,反映的還是社會的陰暗面。
讀者也應(yīng)從故事中看到自身的矛盾。每個人都做過有愧良心的事,同時也有安慰自己的一套話術(shù)。許多時候,人們都能夠逃脫審判。但他們的良心未必總能饒恕自己,除非他們已經(jīng)成為真正的壞人。
小說也有缺憾。從故事的邏輯上,兇手對受害者的預(yù)判過于精準(zhǔn),與他所能夠收集到的信息不對等。此外,推理小說對文學(xué)技巧要求不高,如果對阿加莎的文采再做要求,未免顯得吹毛求疵。(汪磊)
讀《無人生還》有感 4
“十個小兵人,外出去吃飯,一個被嗆,還剩九個人……七個小兵人,用刀砍木棍;一個砍自己,還剩六個人……四個小兵人,出海去逞能;一個葬魚腹,還剩三個人……兩個小兵人,坐著曬太陽;一個被曬焦,只剩一個人。這個小兵人,孤單又影只;投繯上了吊,一個也沒剩!币磺械年幹\都從這一首童謠開始。
十、九、八……三、二、一小兵人的數(shù)量在不斷減少,活著的人也在不斷減少。一種亡的氣息,一種在劫難逃的感覺慢慢逼近。這一切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騙局,一張網(wǎng),一張兇手為每個人量身定做的天衣無縫的網(wǎng)。用不同的人名,不同的方式;將十個人聚集在一座島上,一座荒島上。此時,審判與亡就已開始。
!_始了倒計時。
晚餐時分,一個不知名的聲音開始控訴所有人的罪責(zé)。貴族少年撞人,管家夫婦拒給主人解藥,女子引誘孩子向深海游去……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背負(fù)著人命,可卻都是在法律范圍內(nèi)無法制裁的案件。于是,兇手頂著伸張正義——絕對的正義之名開始了他的謀殺。
第一晚,一個人便在吃飯時了,第二個人中了氰化物,在昏迷之后長眠不醒了;接著第三個、第四個……每一個的亡方式都與那首童謠不徑相同。這首英國的古老童謠成了貫穿小說的線索,也成了十個人的亡方式。
耳旁似乎總有一個囈語式的童聲,它在輕輕吟詠這歌謠,在漫不經(jīng)心的語調(diào)中帶著揮之不去的亡氣息;猶如在童真的面龐上忽然出現(xiàn)嗜血的`表情一般,讓人在極端的對比中感動無形的痛苦。像被人噎住咽喉一樣,不得喘息,無法逃脫。
兇手就在十個人之間,沒有人知道下一個的人會是誰。隨著人數(shù)的減少,恐懼、彷徨、不安一點一點吞噬著自己的內(nèi)心與理智,活的時間越長的人,罪惡也就越重。因為他最后所承受的不僅是亡的痛楚,更是精神的折磨;在絕境中的茍延殘喘,去爭取下一秒活命的可能。
在《無人生還》當(dāng)中,謀殺手段的巧奇自然不言而喻,整人的布局更是令人目眩神迷。但在華麗地作案手段之下,阿加莎?克里斯蒂對人性的了解,對人性的剖析更令人敬佩不已。這早已超越單純的偵探解謎,步入了心里剖析的殿堂。
在絕境中,有人心頭坦然,因為多年來已無法承受負(fù)罪感所帶來的痛苦;有人不以為然,因其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下的罪行;有人惶然,以為自己所作所為并無過錯,卻真實地造成了他人的自殺;有人凄然,夢里都能看見去的無辜者不甘地模樣。從貴族到底層,來到島上的所有人都揭去了身份的偽裝,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表露了最真實的一面。其中一部分人渴望生命,他們不惜利用一切代價來確保自己的平安,卻在良心的譴責(zé)與幻像中送上了自己的命。可全部的人都在渴求解脫,或生或,被歲月掩蓋了這么久的事實終究鋪在了陽光下。
在文章的最后,兇手交代了一切。根據(jù)事實,人們可以推斷誰是兇手,可是那樣不容松懈的境地,理性與判斷力已經(jīng)為零,每個人都是兇手。所以,十個小兵人,一個也沒剩。
人性的悲哀在文末的剖白中無法抑止。海中的荒島猶如失落的人心,在罪錯的反忍中變得無所憑依。文明在孤島上荒蕪,道德的流放地萬物蕭條,無人生還。
讀《無人生還》有感 5
《無人生還》是英國著名的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寫的一篇推理小說。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年生于英國德文郡托爾奎。一戰(zhàn)期間,她參加了英國和紅十字志愿隊,從事救護(hù)工作。在此期間,學(xué)習(xí)了大量藥物和毒物知識。因此在她的偵探小說中,也有大量的用毒殺人的片段。
《無人生還》講述了一個孤島殺人的事件。八位客人和兩位仆人分別收到了邀請信,被邀請到士兵島做客。十個人各懷心事的去到了島上,登島的當(dāng)晚,即遭遇惡劣天氣,因此被隔絕在孤島。
隨后更是一個個遭遇了離奇事件。每間客房里都掛著寫有關(guān)于十個小兵人的童謠的鏡框;餐桌上擺放的十個小瓷人。
十個小士兵,出門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個只剩九。九個小士兵,秉燭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個只剩八。八個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連不離去,八個只剩七。七個小士兵,舉斧砍柴火;失手砍掉頭,七個只剩六。六個小士兵,捅了馬蜂窩;蜂來無處躲,六個只剩五。五個小士兵,同去做律師;皇庭判了死,五個只剩四。四個小士兵,結(jié)伴去海邊;青魚吞下腹,四個只剩三。三個小士兵,動物園里耍;狗熊一巴掌,三個只剩倆。兩個小士兵,日頭下面棲;毒日把命奪,兩個只剩一。一個小士兵,落單孤零零;懸梁了此生,一個也不剩。——弗蘭克·格林一八六九
隨后,十個人一個個按照童謠的死法死去。每有一個人死去,餐桌上的小瓷人就會少一個。人們都希望能找出一個辦法拯救自己的生命。但是天氣很糟,島上沒有離開的辦法。
荒島很小,四周沒有躲藏的地方,兇手只能在他們中間。人們之間彼此懷疑,唯一幅都是以上帝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敘述。
隨著小說人物的一個一個死去,事件的進(jìn)展卻越發(fā)顯得懸念叢生。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的求生辦法就是找出兇手。風(fēng)浪停息,警察上島,只有十具尸體。
這篇偵探小說沒有其他偵探類型小說所共有的偵探及其探案過程。大部分篇故事和逃不了的“罪”。
老法官沃格雷夫:對殺戮有這無比強烈的欲望。做了一輩子法官,卻認(rèn)為法律約束了他與生俱來的正義感,因為“有的`兇手犯下的罪不受法律制裁”。于是法官按照年幼時的一首童謠,設(shè)計了一樁完美殺人事件。
家庭教師維拉:她為了心愛的男人獲得遺產(chǎn),故意讓主家小男孩溺水,然后讓人們認(rèn)為是意外。
修女布倫特:傭人與他人有染,未婚先孕,被她趕出家門,后投河自盡。
醫(yī)生阿姆斯特朗:開始行醫(yī)時業(yè)務(wù)不熟練,造成病人死在手術(shù)臺上。
將軍麥克阿瑟:下屬和妻子有染,于是讓下屬執(zhí)行一次他明知有去無回的任務(wù)。
上校隆巴德:干過一些不到的勾當(dāng),可能在一些地方殺過人。
公子哥馬斯頓:撞死兩個小孩卻毫無悔意,社會危險分子。
前警察布洛爾:作偽證,導(dǎo)致他人死亡。
傭人羅杰斯夫婦:主家有嚴(yán)重疾病,發(fā)病時拖延治療,隨后占有其財產(chǎn)。
后9個人雖然逃脫了法律的制裁,卻被老法官以正義之名制裁了。道德雖然也能約束人,但不是人人都受到它約束。法律雖然能制裁犯罪,但不是所有的犯罪都能被察覺并制裁。小說里的“凡罪惡必會遭刑罰”也只是一種人們的主觀愿望而已。
讀《無人生還》有感 6
據(jù)說犯罪是人類的原始欲望,所以如福爾摩斯般的刑偵人員也夢想著有朝一日犯一次高效率的罪。而當(dāng)他這個夢想最終實現(xiàn)時,小福同志握著精致光亮的作案工具的手也不禁微微顫抖。
不過相比于柯南道爾,他的同胞兼同行阿加莎女士寫起犯罪來更加地迷人而優(yōu)雅。英國人那種古怪的性情在她的筆下轉(zhuǎn)化為一種精細(xì)的變態(tài)。那些鮮血淋漓的故事在她講來,沉穩(wěn)而緩慢,帶著英國的霧氣,陰冷潮濕,慢慢地在你周圍彌漫。
阿加莎的作品中,除去題材本身就偏靈異而非罪案的《死亡之犬》,最讓人毛骨悚然的,也最讓人驚嘆于犯罪的精巧迷人的,就是這部《無人生還》了吧。
《無人生還》的故事正如阿加莎所最擅長的那種,一群人因為某種原因被困在一個地方,誰也出不去,而兇手就在其中,人一個個死去,未知的.恐懼緊緊相逼。后來的金田一、柯南之類不過都是從阿加莎這里學(xué)到了這種手法。在這個故事中,十個人分別受邀來到一座孤島度假,但很快的,他們發(fā)現(xiàn)這是一場陰謀。在一卷播放的錄像帶里,一個陌生的聲音歷數(shù)每個人的罪行,表示要一個個殺掉這些人來洗滌罪惡?墒沁@時孤島與外面的聯(lián)絡(luò)方式已經(jīng)完全切斷,沒有人出得去也沒有人進(jìn)得來。兇手一定就在他們之中,于是猜疑、合作、憤恨、抱怨,人在面臨絕境時的種種開始本能地上演。而隨著一首詭異的歌謠,十個人陸續(xù)地以童謠中所唱的方式死去,而每死一個人,放置在客廳中的十個小瓷人就消失一個,恐怖就這樣蔓延開來。十人中最后剩下的女教師槍殺了一個同伴后,在精神恍惚仿佛看見了已死了的人,最終上吊自殺了,但很顯然,她不是那個兇手:
她打開門……倒抽了一口涼氣……那是什么懸掛在天花板的鉤子上?一條結(jié)好了活扣的繩套?還有一把椅子擺在下面,一把能一腳踢開的椅子……這就是雨果要她做的……當(dāng)然也是那首詩的最后一行!耙粋也上吊,十個小印第安孩子全都命歸西天……”小瓷人從她手里掉下,它滾動了幾下,撞碎在壁爐邊。維拉機械地向前走去。這才是結(jié)局——這就是那只冰冷的濕手(當(dāng)然是西里爾的手)曾經(jīng)觸到她喉嚨的地方……“你能游到那塊礁石去,西里爾……”這是謀殺——多么簡單的謀殺?墒且院竽阌肋h(yuǎn)也忘記不了……她登上椅子,眼睛像夢游者似地茫然凝視著前方……她把繩套套在自己脖子上。雨果在那里注視著她,看著她走上這條她命中注定的道路。
她踢開了椅子……
當(dāng)警察到達(dá)這個孤島時,只發(fā)現(xiàn)了一首詭異的歌謠與十具按歌謠方式死去的尸體,也沒有任何人離開過這座孤島的痕跡。讀到這兒迷題似乎變得不可解,可是阿加莎卻依舊泰然自若地給了整個故事一個合理的解釋。
如果說柯南道爾身上有著英國人認(rèn)真而可愛的一面,那么阿加莎筆下的故事則表現(xiàn)了英國人的另一面。在柯南道爾的筆下,這個世界是清晰明亮的所有的犯罪都是可以破解的,這個世界是值得信任的,而阿加莎筆下,這個世界則多了太多的不確定,真正讓人恐懼的,不是死亡,而是無限的未知。在阿加莎的故事里,你會忽然理解為何古板嚴(yán)肅的英國會有吸血鬼的故事,會有那么多的古堡傳說。那是一種在倫敦的大霧里時隱時現(xiàn)的潛在欲望,正如開膛手杰克夜行于街頭時所挾的那把明亮鋒利的手術(shù)刀。
讀《無人生還》有感 7
以前一直很喜歡讀關(guān)于推理類的小說,因為這很驚險,很刺激,能帶給人新鮮的感覺,喜歡有驚喜,喜歡有期待的感覺。隨著一層層薄紗被揭開,隨著一層層迷霧被推開,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喜出望外的感覺總是讓人舒服,又驚奇。每次讀一本推理小說,總是會受益匪淺,越看越喜歡;膷u上僅有十個人,其中有一個是兇手。但他們接連死去,無人生還。那么誰是殺人犯?是最后一個死去的人嗎?如果不是,那么他(她)如何在死去之后,還能使自己的殺人計劃照常實行?他(她)為什么殺人,又為什么給自己也貼上死亡標(biāo)簽?在《無人生還》中,阿加莎·克里斯蒂顯然把自己逼入了創(chuàng)作的險地。面臨此景,偵探小說作者有兩種選擇,一是用天才的構(gòu)思自圓其說,另一就是假托“心理懸疑”“奇幻”一類低劣手段胡說八道。
“十個小兵人,外出去吃飯。一個被嗆死,還剩九個人。九個小兵人,熬夜熬得深。一個睡過頭,還剩八個人。八個小兵人,動身去德文。一個要留下,還剩七個人??”這首英國的古老童謠成了貫穿小說的線索。十個被害者先后像歌謠中描述的那樣死去,使之帶有讖語的色彩。它使這小說的文字冷颼颼的。你的耳旁似乎總有一個囈語式的童聲,它在輕輕吟詠這歌謠,那漫不經(jīng)心的聲調(diào)中帶著一絲死亡的氣息,猶如在童真的面龐上忽然出現(xiàn)嗜血的表情一般,讓人在極端的對比中感到無形的恐懼。
從風(fēng)和日麗到慘霧彌漫,小島由度假勝地變成了人間地獄。這部英國的小說,會很容易地讓你聯(lián)想起英國的天氣:多雨、陰冷。暗夜中的大海隱去了波瀾壯闊的一面,冷峻地窺視島上的一切。當(dāng)海邊也成為謀殺現(xiàn)場之一時,從沙灘上退去的海浪便留下一抹憂郁,讓人擔(dān)憂死亡之吻的再度來臨。尼羅河上的撲朔迷離,擾亂的是讀者的智慧,而《無人生還》中的大惑不解,擾亂的是人們的`心弦。
克里斯蒂似乎是深信人性本惡的。在謀殺案中,幾乎每位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的人都有作案動機?死锼沟僭趯γ恳晃幌右扇思右耘懦龝r,都順便嘲諷著他們的陰暗一面。兇手預(yù)先在留聲機中放置了錄音,在眾人上島后逐個宣布了他們的罪狀。原來每位上島者的心頭都藏有一個秘密:軍官為了泄私憤故意將下屬派往危險之地;醫(yī)生醉酒后動手術(shù)致使病人死亡;女孩兒為了幫情人獲得遺產(chǎn)故意制造了一起事故??所有的人都受到了指控,小島變成了審判之所。
在絕境中,有人心頭坦然,因其多年來已無法承受罪惡感帶來的痛苦;有人不以為然,因其從不曾以自己的罪錯為忤;還有人惶然,有人凄然。但無論怎樣,從貴族到底層,島上的所有人都揭去了身份的裝扮,在最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表露了最真實的一面?释瞧渲幸徊糠秩说南敕,渴望解脫則是所有人的企盼——困境或道德上的解脫。如果說“波洛三部曲”里還有波洛的幽默作為調(diào)劑,那么《無人生還》則從頭至尾充滿壓抑的悲腔。克里斯蒂的嘲弄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聲色俱厲的批判。同時她也變得更無情——那首童謠無異于一份判決書,將這些待死的囚徒送至刑場,先讓他們看到黑洞洞的槍口,而后蒙上頭罩,再將槍口抵上他們的額頭。那種等待中的煎熬帶來了無法承受的沉重感。也許,當(dāng)你在深夜讀這本書時,會聽見他們大口的喘息聲。
“他們究竟是誰殺的呢?”直到小說臨近終結(jié),這謎團(tuán)一直困擾眾人。最后是一份神秘的自白解開了謎。真正令人吃驚的,不是行兇者那難以為人察覺的作案手段,而是他(她)的身份和動機。人性的悲哀在最后的剖白中無法抑止,海中的荒島猶如失落的人心,在罪錯的反思中變得無所憑依。文明在小島上荒蕪,道德的流放地萬物蕭條,無人生還。這部小說在此時變得深刻起來,當(dāng)后世的讀者一再感嘆克里斯蒂“目眩神迷”的寫作技巧時,似不應(yīng)忽略她筆下流露的哀嘆之聲。
讀《無人生還》有感 8
《無人生還》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講述了八個素不相識的人分別因為不同的原因被U·N·0邀請到一座無人的小島,并由兩位管家接待,十個人在島上生活最終被一一殺害的故事。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偵探推理小說,不得不折服于阿加莎對人物角色的塑造,個性鮮明又矛盾沖突,以及細(xì)膩的心理分析,對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構(gòu)造,開啟了“童謠殺人”和“孤島模式“,整個故事結(jié)構(gòu)故事情節(jié)緊湊,讀起來一氣呵成,在讀的過程中,隨著作者預(yù)設(shè)的劇情,不斷進(jìn)入故事情節(jié),也不斷進(jìn)入作者的陷阱,在閱讀過程中,兇手是誰,下一個是誰,不斷的在不同人之間猜疑與判斷,這樣在作者的引導(dǎo)下,一直到尾聲,感覺像進(jìn)入了一個巨大的謎團(tuán)中,無法完美的解釋。一直看到結(jié)局,我都沒猜到兇手是誰,在看完最后的那封信后才恍然大悟,原來是ta!誰能想到呢?原以為ta之前就已經(jīng)被謀殺了。所有的偵探推理都要有一個結(jié)局,作者在文章結(jié)尾處對兇手進(jìn)行了一段自白的描寫,兇手將自白信裝入漂流瓶被人拾起寄往蘇格蘭場,最終真相大白。
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殺人案件,兇手借助童謠制造恐怖氛圍,從第一天晚上開始的幾天時間里,每天都有人按著兒歌里述說的方式死去,每死一個人,餐桌上的瓷瓶就會少掉一個。古老的童謠猶如惡毒的詛咒籠罩著所有人,或許從踏上這座島的那一刻開始,死亡的威脅已經(jīng)無處不在;钪娜吮舜艘揽坑直舜藨岩,但是一切的警戒與提防都是徒勞的。風(fēng)浪停息了,島上的明爭暗斗也停息了,只留下了十具尸體,無人生還。
這篇文章作者借助于對人物進(jìn)行塑造,揭露出人性的自私、貪婪與罪惡等真實面目,折射出受害者受冤、無處申訴的現(xiàn)實,完成了“文學(xué)反映生活”、“文學(xué)即人學(xué)”的文學(xué)使命;另一方面又在引發(fā)人們對道德與法律的思考,何為犯罪,何為犯法?文章中的這幾個人都逃脫了法律的制裁,但是這十個人真的就是無辜的嗎?當(dāng)法律處置不了他們時又有誰能夠為那些無辜的受害者伸張正義呢?在法律之外的犯罪,這種灰色地帶的犯罪如何處理?
看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想到,近年來兒童拐賣事件頻頻發(fā)生,之前網(wǎng)上有流傳每年會有20萬兒童被拐賣,雖然這個數(shù)字多少有夸大的成分,在"團(tuán)圓"平臺上,從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過去整整一年中國失蹤兒童的數(shù)據(jù):平臺共發(fā)布失蹤信息1317人,找回1274人,尚未找回43人,找回率96.74%。但我覺得被拐賣的兒童遠(yuǎn)不止這個數(shù)字,這只是一個平臺發(fā)布的'信息,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平臺,導(dǎo)致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不全面,F(xiàn)如今兒童拐賣是如此猖獗已經(jīng)不僅僅去偷了,而是明目張膽的去搶,去學(xué)校門口蹲點,想想都非常可怕。然而這些人販子即使被抓到最多也就被關(guān)個三五年,而那些被拐走的孩子將會面臨什么樣的生活,最幸運的莫過于被賣到一個沒孩子的家庭,至少能健康的成長,有的被刨心挖肺拿到黑市去賣器官,最悲慘是那種被打殘沿街乞討的,這一生就真的毀了,當(dāng)其沒有利用價值后就直接拋棄。當(dāng)孩子被拐走的那一刻,就是家破人亡的時候,可能是三個家庭的毀滅。而人販子三五年的有期徒刑能夠彌補其犯下的罪過嗎?還有經(jīng)常被報道的兒童案件,被叛十幾年,也不足以懲罰其犯下的罪過,這將影響其一生的成長。這些人真的是死不足惜,真該千刀萬剮、五馬分尸。然而現(xiàn)如今的法律講究人道主義,那些酷刑終究因為太過殘酷而被廢除了。當(dāng)我們對儈子手講人道主義的時候,他們是否對這個受害者講過人道主義。有時候我就在想如果真的恢復(fù)了千刀萬剮、五馬分尸,甚至是株連九族,是能起到威懾作用。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挺而走險;如果有2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藐視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潤,那么資本家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蛟S是懲罰太輕了,才會有人鋌而走險。
讀《無人生還》有感 9
“凡事得往好的想,我就知道有個話劇特別適合悠悠演,可以演主角!
“什么戲?”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
刷一發(fā)我對愛情公寓的執(zhí)念。
當(dāng)然也是這段話讓我去查找了一下這本書,看了看故事梗概,瞬間就吊起了我的胃口。雖然推理小說一般都不會再翻第二遍了,但我還是買了下來。
故事的大概就是:八個素不相識的人受邀來到海島黑人島上。
他們抵達(dá)后,接待他們的卻只是管家特夫婦倆。用晚餐的時候,餐廳里的留聲機忽然響起,指控他們賓客以及管家夫婦這十人都曾犯有謀殺罪。每個人的房間里都貼有一首相同的兒歌,兒歌講的是十個小士兵相繼死去的故事。餐桌上還有十個小瓷像。從第一天晚上開始的幾天時間里,每天都有人按著兒歌里述說的方式死去,每死一個人,餐桌上的瓷瓶就會少掉一個。人人都想保護(hù)自己,可是海上起了大風(fēng)浪,不可能尋得救援或者逃出生天。唯一的求生辦法就是找出兇手。
荒島已經(jīng)被他們搜尋數(shù)遍,不可能有容身之處,所以兇手必然在他們中間。幸存著的人們彼此懷疑,彼此試探,可是一切的警戒一切的提防還是沒有能阻止那最后一刻的到來。風(fēng)浪停息了,島上的明爭暗斗也停息了,只留下了十具尸體……無人生還。
這本書看的特別快。我盡量在推理,而且還是比較接近的,到了最后三個人的時候發(fā)現(xiàn)都不是,感到很奇怪。但是我這人就是拐不過來彎啊,只能硬讓自己繼續(xù)思考剩下的三個人,萬萬沒想到結(jié)局會來這么一出。
某些地方還是覺得很奇怪,但畢竟這是小說還是不要較真了,描寫很細(xì)膩尤其是心理和環(huán)境。我是大白天看的沒覺得什么,但豆瓣上很多人都說千萬不要在晚上或者沒人的時候看,會覺得越來越瘆得慌。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相信人性本惡的,我也是。我在看前面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自動腦補只剩下幾個人的時候,人人瘋狂,彼此不信任互相拔刀相向的樣子。但是總體來說作者的文筆比較平淡,絲毫不夸張,但是很多地方能從細(xì)節(jié)揭露出人性陰暗的.一面。
小說里的天氣幾乎都是狂風(fēng)暴雨,使我聯(lián)想到了高一上期語文課本里的那篇澳門從英國收回的文章。最后的獨白看完了之后有一種很安靜的震撼感,小島上的人也死了,警察也沒能把兇手找出來,這些人背后的故事也被永遠(yuǎn)地埋葬了起來,可能連作者心中的悲哀也不會被發(fā)現(xiàn)。
讀《無人生還》有感 10
一開始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記人名和身份,外國人的名字太難記了!而且作者在文章中還一會兒用姓,一會兒用名。剛開始看著真是頭大!為了記清楚,甚至還做了人物筆記…好在越往后看人物也就越清晰了。
整本書我大約用了4個小時的時間看完,當(dāng)然,不是一次性的。但內(nèi)容確實非常吸引我,看的過程中真的不想停下來(第一天看到晚上12點多,怕接著看會害怕的睡不著覺,所以就沒有往下繼續(xù)看。第二天一醒來就開始看,直接看完)。
再說說文章的內(nèi)容吧:文中的人物看似是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十個人被莫名其妙的約到了一起:他們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職業(yè)、不同的'性格,但仔細(xì)讀過后卻發(fā)現(xiàn)他們又有著微妙的聯(lián)系。一個人一個人緊緊相扣,誰都不能少。他們的共同點都是處在法律邊緣的罪人——即雖然并沒有直接殺人犯法,甚至旁人看來認(rèn)為他們并沒有什么錯,其實卻是間接促成某些人死亡的兇手。他們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個不為所知的、陰暗的角落。
當(dāng)這些人被聚在一起時,我們更看出了他們個人的自私、懷疑和自我麻痹。彼此的懷疑與不信任,加上各自內(nèi)心的罪惡感,使他們在島上僅短短的一個星期就陷入了近乎崩潰的地步,到最后竟是無一人能生還的悲劇。
在閱讀的時候,我一度覺得作者好像能看透讀者的內(nèi)心。當(dāng)你覺得兇手就是某個人的時候,接下來作者就把他寫死了,你只好接著往下看。如此反復(fù)。只有看到了最后,通過作者的揭秘,才驚嘆:哦!兇手原來是他!原諒是這樣的手法!不可思議啊!
我覺得:這也正是這本書的吸睛之處——猜不到的發(fā)展情節(jié)。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懸疑推理類小說,它成功的引起了我對這類小說的興趣。期待!
另附上書中細(xì)思極恐的童謠:
十個小士兵,出門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個只剩九。
九個小士兵,秉燭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個只剩八。
八個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連不離去,八個只剩七。
七個小士兵,舉斧砍柴火;失手砍掉頭,七個只剩六。
六個小士兵,捅了馬蜂窩;蜂來無處躲,六個只剩五。
五個小士兵,同去做律師;皇庭判了死,五個只剩四。
四個小士兵,結(jié)伴去海邊;青魚吞下腹,四個只剩三。
三個小士兵,動物園里耍;狗熊一巴掌,三個只剩倆。
兩個小士兵,日頭下面棲;毒日把命奪,兩個只剩一。
一個小士兵,落單孤零零;懸梁了此生,一個也不剩。
讀《無人生還》有感 11
阿加莎的小說我最喜歡的還是《東方快車謀殺案》,整個敘事的嚴(yán)謹(jǐn)性,節(jié)奏的緊湊讓我著迷,還在高中的時候電影改編電影上映的時候我還特意翹了晚自習(xí)(還是有請假的)去電影院看的,下一本書就再重溫一遍《東方快車謀殺案》吧!但阿加莎還有不少出名的偵探小說,《無人生還》就是其中的一本。雖然是短篇小說,花了一個半小時看完依然感覺意猶未盡。
每次看外國文學(xué)最頭疼的就是記名字,這就是我遲遲不愿看《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這兩本書的原因,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冰與火之歌》了,名字和劇情的跳脫程度對于當(dāng)時還是小學(xué)生的我產(chǎn)生了極大的陰影。雖然這本書只有10個名字要記,但是這本書的敘事并非單一的第三人稱敘述,會不斷地不同的主角之間跳躍,通過對他們的心理描寫來烘托整個事件的氛圍。
整個故事也是讓我贊不絕口。雖然有考慮到假死的可能,最后的兇手也是在我當(dāng)初一眼鎖定的兩個中的一個,但讀到最后看到整個作案手法的自白的時候,我還是感嘆于整個小說的縝密。貫穿全文的童謠也給故事披上詭異的色彩,讀到中段我的重心已經(jīng)沒有放在兇手是誰了,而是下一個是誰會被刀XD只能說是有一些變態(tài)的思想在腦子里的。
至于為何是這10個人被殺,在文章最后的自白中也有闡明。除了兇手是真實有被誤解(殺了這么多人之后也該死了),其他人都直接導(dǎo)致其他人的死亡。不論出發(fā)點是什么,但是他們終究讓人丟失了生命,而又因為事件的特殊性,導(dǎo)致他們處于法律的灰色地帶,無法得到他們應(yīng)受到的懲罰,于是有了兇手的“正義制裁”。也許會有人認(rèn)為兇手這是在多管閑事或者其他,但我其實只想拍手稱快,但不贊成這種做法。隨著死去的`人數(shù)的增加,主角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逐漸增加,也逐漸能感受到他們的懊悔,也能明白他們最開始對自己的辯護(hù)是多么蒼白。所謂的無意、所謂的不知曉其實或多或少都體現(xiàn)著他們的惡。善惡終有報,可以用這樣的話來簡單概括我的想法,但也不能完全蘊含。畢竟有很多事,其實可能過錯不在我,我也會時;貞,然后懊悔。雖然沒有嚴(yán)重到過失殺人,但其實在我看來是會覺得有更好的處理辦法。也許這就是遺憾吧。雖然感覺和整個作品想要反映出來的思想不同,但我還是有深深地感受到珍惜當(dāng)下比什么都好。
【讀《無人生還》有感】相關(guān)文章:
高中生無人生還讀書心得01-20
生還的解釋07-18
無人關(guān)心說說05-25
古巴無人上訪04-29
今夜無人入睡作文08-03
無人機作文08-18
無人機作文06-09
夜半無人私語時05-03
古巴為何無人上訪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