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黑天鵝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黑天鵝觀后感1
《黑天鵝》講的是一個芭蕾舞蹈演員尼娜從一只壓抑脆弱的白天鵝,終于釋放出自己,蛻變?yōu)橐恢怀阶晕业暮谔禊Z的故事。從取得天鵝湖的主角資格到舞臺上的華麗轉變,尼娜背負著沉重的心靈包袱,有來自苦苦請求導演給自己機會的壓力,她的母親的壓力,有來自象征著黑天鵝的前天鵝湖女主角貝絲的和競爭對手莉莉的壓力,還有對自己深深的苛近完美的壓力。
尼娜善良、美麗、軟弱、單純,這是她本來的面目,象征著純潔無暇的白天鵝。而心中的黑天鵝蠢蠢欲動,是追求自己的釋放、是邪惡、黑暗、叛逆、誘惑、驚艷,被尼娜抑制住控制住的最深處的一面。
她的母親原本是一名出色的`芭蕾舞蹈家,可是因為生下了尼娜,而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母親將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寄托在了女兒的身上。女兒熱愛芭蕾,同時一直盡力做到母親的要求,刻苦訓練竭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尼娜和母親的關系是極其復雜的。她愛她的母親,她得到了夢寐以求的主角時第一個打給母親,告訴她自己的激動喜悅。她順從她的母親,對母親的有深深愧疚,也深知母親的恐怖。比如在母親為了給她慶祝,讓她吃掉蛋糕,尼娜并不想吃,母親轉身就要丟進垃圾桶。心中的叛逆是她一直壓抑著的,耳邊圍繞著是母親口口聲聲的寶貝甜心,墻上掛著是母親年輕時的舞蹈的照片和畫,尼娜再也不想聽到母親對自己寄托她沒有完成的夢想,她要掙脫母親的期盼和束縛,還有她對自己更苛刻幾近完美的要求。
尼娜自虐,自己傷害自己時全然不知,已經(jīng)造成了傷害了才后知后覺,萬分悲痛。母親也知道女兒壓力很大,而且還有自虐的傾向,總是要檢查尼娜后背上的傷。戰(zhàn)爭終于爆發(fā)了。尼娜跟著莉莉去了夜店,喝了下了藥了酒,釋放出自己真實的壓抑著的感情。第一次出現(xiàn)了嚴重的幻覺。第二天排演,尼娜遲到了。當她發(fā)現(xiàn)莉莉要取代她的位置時,她體會到了天鵝湖前女主角貝絲被取代了的恐懼痛苦的滋味,也目睹了貝絲過激的自殘、自暴自棄的行為。
尼娜內心深深的悲傷恐懼一直有增無減,心中的黑天鵝黑暗的一面掙扎著要撕裂白天鵝的面具,矛盾糾結的內心愈演愈烈。
當我看到最后一幕,也忍不住落淚了。尼娜上臺表演,復雜的情緒使她發(fā)生了失誤。尼娜從舞伴肩上重重地摔了下來。一向苛求近乎完美的尼娜,怎么能容忍自己在這種關鍵時刻在舞臺上在觀眾面前犯錯?隨后她又看到莉莉穿上扮演黑天鵝的衣服,尼娜受到了致命的刺激和威脅,莉莉要取代自己。尼娜又一次產(chǎn)生了非常嚴重的幻覺。她幻覺自己錯手殺死了莉莉!她終于真正蛻變,拋下沉重的背袱,重新上場,在舞臺上上演了一場驚艷的美輪美奐的黑天鵝!
回到化妝室,莉莉來敲門,向尼娜道出自己出乎意料的對尼娜表演的由衷贊嘆。關上門后,尼娜發(fā)現(xiàn)之前的地上的血跡不見了,發(fā)生的一切原來都是自己的幻覺。自己并沒有殺死莉莉,而是將玻璃片刺向了自己。她哭了,她笑了。尼娜明白了一切。她哭的是自己居然出現(xiàn)了如此真實可怕的幻覺。笑的是她終于完成了自己的蛻變使命,完美地完成了黑天鵝的演繹。她成功了。但同時,她也毀滅了自己。
尼娜望向王子,望向觀眾臺,人群之中,她發(fā)現(xiàn)了她的母親。腹部的血跡漸漸暈開,染紅了潔白無瑕的裙子。她微微一笑,縱身一躍,從舞臺上的懸崖跳下。她就像她演的天鵝湖,演的其實是真實的自己:一面是善良美麗的白天鵝,一面是邪惡黑暗的黑天鵝。最終自殺了,卻是欣喜地死去。
黑天鵝觀后感2
希臘神話里,天鵝雪白、長頸、柔美的羽毛、肉感的軀體,代表純潔,也是肉yu的化身。而黑天鵝并不是徹底的邪惡象征。它代表欲望、掙扎、執(zhí)著追求。
我不太明白,這個電影為何這么多擁躉?偟膩碚f,我不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盡管女主角的演繹近乎“完美”,音樂得助于老柴的原創(chuàng)。但以我(我的父親就是一位芭蕾舞者)的理解,這樣的精神分裂者不可能完美演繹黑、白天鵝,尤其她一直在最后關頭都還沒有進入狀態(tài),然后不小心就“完美”了。實在不能令我信服。而這部電影放棄了更深刻的人性探索而透露出媚俗的嫌疑。在這一點明顯遜于《國王的演講》。
以我個人的看法,這只不過是一部貌似大師的作品:慢節(jié)奏、深寓意,低沉敘事、氣息詭異,虛實相間,含糊且深奧的主題……你還需要注意劇中人物服飾色彩的變幻的隱喻。呵呵,不過定睛一看,其實是導演在故弄玄虛罷了。也許我這么說有點過,但是起碼我感覺他的條理不清,抑或是整體設計沒有把握到位。你看,電影幾乎整個時間都是在鋪墊,裝神弄鬼還稀里糊涂;尤其最后妮娜的各種幻覺體現(xiàn)得十分混亂,使得情節(jié)始終讓人想抓卻抓不住的感覺。
對驚悚的過分營造,對恐怖場面的刻意渲染,使得整部電影感覺太壓抑和牽強,結尾方得以不完全的釋放。也許這正是導演所要的效果。可是,近兩小時的前戲,到頭來急急忙忙,又有點沖咋咋完工買單的意思。嘿嘿,高潮到來的時候已經(jīng)讓人累得虛脫。到了最后才勉強看出點端倪,而且沒有什么驚喜。而且我本以為妮娜身上缺少的那份魅惑與性感,需要一場與托馬斯的激情戲中得以升華,然而她卻是通過自wei與性幻想包括幻想殺人找到了那份邪惡!
或許,我的口味過于清淡了。或許我太庸俗了。
好了,我總是那樣,別人一致叫好的,我偏要反對一下。說完了我的見解,別人的你們自己去百度搜。
這里,我還想特別說一下唯一男主角托馬斯。
尼娜“完美”的背后是一位偉大的導演,導演強吻尼娜被咬,他不僅沒有挾私報復,給妮娜穿小鞋。相反洞察她內心的反叛,給予她出演的機會。(僅憑這一點托馬斯的人格是多么偉大。)“給我更多的展示,就像你咬我的那口”。
他親自與妮娜共舞,手掌嫻熟地上下其手,嘴上也沒閑著,托馬斯反復說“開嘴、開嘴!,他用最原始的肢體語言成功地喚起妮娜的迷狂。他引誘尼娜也是為了激發(fā)尼娜內心更多的`欲望,“這次是我引誘你,我要的是你引誘我”。并且給她布置了家庭作業(yè):回家手ying。
托馬斯的舉動,我開始曾一度庸俗地以為他會跟國內的傻*導演一樣,想把妮娜潛規(guī)則、趁人之危的小人,其實他絕非用心齷齪,而是他希望通過愛欲的啟迪,令她完善升華。
托馬斯對妮娜或許存在曖昧感情,而且似乎有悖道德。但是他從藝術角度去引導妮娜的性心理卻是具有科學性的。只有當妮娜完全釋放了自己對性的幻想和認知,她才能從靈魂深處完美詮釋邪惡放蕩的黑天鵝。藝術就是釋放欲望,展現(xiàn)欲望,并且將之高雅化。我理解托馬斯的理解是:舞者必定要散發(fā)出性的魅惑,才能讓觀眾愛上你。
“你聽到了嗎?他們愛你!薄罱K妮娜感受到了“完美”,而完美是有代價的。
黑天鵝觀后感3
眾所周知,娜塔莉·波特曼是飾演《這個殺手不太冷》里古靈精怪的小女孩,而鮮有人意識到標簽為驚悚的《黑天鵝》女主妮娜也是由她飾演,時隔多年當年的那個小蘿莉以新的面貌和精湛的演技出現(xiàn)在大眾的眼前。
故事圍繞妮娜,一位紐約的芭蕾舞演員展開,她與她的母親————演員艾麗卡居住在一起,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職業(yè)目標。好機會終于降臨,當導演托馬斯決定為新一季《天鵝湖》挑選新演員時,妮娜成為了第一候選人。不過,她還有一個競爭者莉莉,托馬斯要求舞者不僅僅能演出白天鵝的無辜與優(yōu)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鵝的詭詐。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鵝而莉莉卻是黑天鵝的化身,漸漸的,兩位舞蹈演員的競爭與對抗進入扭曲的狀態(tài),妮娜開始魯莽、不顧一切的探索起自己黑暗的一面,這也將毀掉她。
《黑天鵝》并不是靈異電影,里面一切的詭譎血腥宛如恐怖片的畫面都來自于女主人公的臆想,而往往這種類似于精神疾病的現(xiàn)實向驚悚會讓人更加毛骨悚然。相較于《這個殺手不太冷》溫暖跌宕的色調,《黑天鵝》有著英國特有的冷硬風,影片封面就是陰森可怖的,女人白皙的臉上有一道黑色的裂紋。它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雙重人格的互相博弈歷來都容易受到高智商高情商觀眾的追捧;懸疑和驚悚元素的巧妙植入為影片帶來了強烈的戲劇感;優(yōu)雅華美的芭蕾舞和世界名曲的交相輝映又讓影片充滿了知性感和優(yōu)越感。
芭蕾舞演員妮娜在權威母親的長期壓制之下,形成了溫婉恭順的外表,當然這只是表象。環(huán)境和成長經(jīng)歷對于一個人的性格塑造是有決定意義的,權威壓制和挫折打擊之下,很容易把人謀求生存空間和滿足各種欲望的天性掩蓋起來,在適當?shù)臏囟群屯寥乐,被壓抑的本性會以加倍的破壞力爆發(fā),“外表是天使內心是魔鬼”就是對這種人格異常的生動描述。
《天鵝湖》中黑白天鵝的角色是一白一黑一正一邪。妮娜的人格異常融入到舞劇中的假想角色中,把現(xiàn)實中無法形象地實現(xiàn)的人格裂變通過唯美的芭蕾舞劇徹底實現(xiàn)。雖然妮娜在天鵝皇后的角色之爭中暴露了她暴戾的充滿恐怖色彩的另一面,但當她在舞臺上成功地詮釋了黑天鵝這個角色時,也意味著她多年來被束縛的女性欲望和真實人性得到藝術性的完美釋放,這對于一個藝術工作者而言,死得其所,死而無憾。
影片借助舞臺角色和迷離的幻想情境,讓妮娜這個人物裂變過程充滿驚悚感和隱喻性,一方面妮娜需要和自己被長期隱藏的陰暗面做斗爭,另外一方面這種帶有功利性質的陰暗面也正是大多數(shù)人與生俱來的.本性,舞臺上的天鵝皇后之爭也是真實中的人性博弈。妮娜最后在精神迷亂中殺死的競爭者莉莉其實就是自己——這個情節(jié)堪稱神來之筆,假如妮娜的確是殺死了真的莉莉,那么她的最后裂變就帶有了無法洗凈的罪惡,當我們明白死亡的人是她自己時,隨后而至的和現(xiàn)實人物心理變化絲絲入扣的芭蕾舞表演讓妮娜的死亡有了一種鳳凰涅槃般的悲情和唯美,這時我們生出的情感只有同情惋惜而沒有厭惡憎恨——凌空一躍的妮娜在肉體上死亡了,但在精神上卻復活了。
凌空一躍的妮娜在肉體上死亡了,但在精神上卻復活了。
影片通過一幕幕奇幻血腥的畫面展現(xiàn)的掙扎和搏斗,甚至于妮娜的精神偏執(zhí),都只是把人性的些微陰影無限放大,最終通過自我了斷實現(xiàn)升華。人們可以從中尋找到自己,或不寒而栗,或找到解脫。
黑天鵝觀后感4
這是幾乎由娜塔莉。波特曼的個人表演支撐起來的電影,娜塔莉扮演的Nina經(jīng)過激烈的心理斗爭,掙脫內心的壓抑,演繹出最完美的黑天鵝,同時也在舞著自己的白天鵝之亡。
美麗、脆弱、略帶恐懼,凡事追求完美的乖巧女孩兒Nina無疑是白天鵝的候選者,而在導演Thomas和競爭對手Lily的刺激下,Nina內心的黑天鵝一點一點蘇醒,欲望、嫉妒、憎恨和猜疑一點點腐蝕著Nina內心的防護墻。蛻變徹底完成前的極端的不確定和不自信給Nina帶來極大的壓力和恐懼,Nina臨近崩潰。
終于,表演當天,在化妝間,Nina與Lily發(fā)生沖突,并用玻璃碎片扎進“Lily”的身體的時候,她其實殺死的是原來的那個自己。此時的Nina終于做到了Lose control,讓黑天鵝完全占領了她的靈魂。最后的那場演出,黑天鵝充滿邪氣和殺氣的眼神攝人心魄,而Nina周身彌漫的驕傲和和狂妄的氣質也已經(jīng)讓我們完全找不到之前那個sweetgirl的影子。
靈魂的煎熬是痛苦的,可一旦善或惡的一面發(fā)泄而出,體內就會有如釋重負的快感。只是它所造成的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的,善的結果是幸福,惡的結果是悲劇。所以,雖然Nina最終領略了“完美”,但或許連她自己都不能接受改變后的自己,而原來的那只白天鵝已經(jīng)被殺死,再也活不過來,Nina只能用生命結束這“完美”的蛻變。是否可以說是Nina自己鎖住了自己。
這是一個成長故事,而且不是特例,是很具典型性的成長故事,白天鵝向黑天鵝的蛻變正是Nina被動尋找和挖掘自我的過程,但渴望和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讓這一過程變得格外痛苦和極端。試想如果Nina的母親沒有過度的庇護她,Nina是不是就不會純潔的如一塊水晶,欲望和野心就不會在壓抑中被無限放大?如果導演Thomas沒有用一種充滿誘惑的引導方式,是不是Nina的欲望就不會被啟蒙?如果Nina在尋找黑天鵝的氣質時,碰到的不是貝絲和Lily,就不會感到壓力和恐懼,更不會潛意識里把他們當榜樣來找尋黑天鵝危險、魅惑的氣質?
或許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哪位母親的控制和溺愛不是出于無私的`母愛(世間最不容置疑的真情)?!我們怎么能埋怨一顆如此善良偉大的心!身邊的導演、貝絲、Lily難道不是真實存在的嗎!碰見什么樣的人不是我們能掌控的,大千世界,本就有形形色色的人,指責和逃避都不能避免我們會接觸花花世界,只要處在社會中就會碰到好的不好的人和事,而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對好和壞的定義又有很大區(qū)別。
也許是Nina蛻變的時間或環(huán)境錯了。埃里克森說,青少年12到18歲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最佳時期,在這期間,青少年處在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去尋找內在我和外在我的平衡,最終成為一個真實統(tǒng)一的自我。否則就容易發(fā)生角色的混亂,矛盾始終會糾纏著內心,直到找到自我同一性便會過上幸福充實的生活。
記得有一次跟半仙聊天,半仙說“我們都是我”。如果Nina在接觸黑天鵝前就接受內我和外我,是不是就不會被動的尋找黑天鵝的氣質,更不會釋放了自我卻又接受不了蛻變的自己,而只能用生命表明自己的立場?
黑天鵝觀后感5
開始時舞臺在夢境中,結束時舞臺在現(xiàn)實里。
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時候,仿佛一切仍是那樣,還是夢里那件雪白蓬蓬裙,那雙光滑綢面舞鞋,那曼妙撩人的舞步。區(qū)別在于現(xiàn)實中的蓬蓬裙被劃裂,隱隱藏著個涔涔?jié)B血的傷口,而那舞步的主人躺在血泊里。這或許就是夢想到現(xiàn)實的距離,這或許就是藝術的代價。
藝術,是一種高效的表達。但并不是努力就可以擁有這種高效表達的能力。當藝術達到一定高度時,技術的重要性開始遞減,進入拼理解力和感悟力,拼個性和閱歷的階段。Nina面對的是兩個同樣高難度卻黑白迥異的角色,這意味著她需要在內心安撫妥當兩種相生相克的力量,讓它們共存且達到高度和諧。鎂光燈下的'幾分鐘,被殘忍放大的絕不僅是演員臉上的毛孔,更是她背后的生活和內心的世界。
于是,黑天鵝出現(xiàn),Nina的一系列異常開始上演。比如一次重于一次的皮膚抓痕,比如在恐懼中不斷看到另一個自己,比如同性性行為的幻象;糜X和現(xiàn)實在電影中交叉重疊,卻因導演并未留下判別線索而變得無從細究。雖然敏銳的人還是可以從配樂中得出一絲線索,但就整體而言,觀影過后對于幻覺真相的重新判斷顯得意義不大。倒不如珍惜當下的體驗,尾隨那些大膽跟在Nina身后拍攝的鏡頭,感受她不安恐懼的內心。在這點上達倫展現(xiàn)了他制造吊詭氣氛,安排緊密節(jié)奏的天分。暗示足夠多,讓人大呼過癮,眾多細節(jié)和意象都值得回頭考究。配樂更是可圈可點無所挑剔,在看第二遍時我甚至將大部分感官傾斜于聽覺。這在多大程度上是借了大師神力不好評說,由于大量使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本片沖奧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在絕妙音效的帶領下,早已被訓練出門道的觀影者們輕車熟路地入戲,進入這類心理電影的痛苦和不安的體驗。卻在意外中發(fā)現(xiàn)此次體驗未循老路,竟有幾處都峰回路轉地感到了慶幸,或許有時還會并不自知地長舒一口氣。比如,當Nina發(fā)現(xiàn)了一些荒唐的事情原來是幻覺時,當演出完美謝幕時,我內心都有聲音響起,還好不算糟。還好是幻覺還不算反叛過頭,還好是幻覺至少不致傷人判罪。還好這最終的謝幕不是幻覺,終于把夢里牽繞多年的動人謝幕牢牢釘在了眾人的眼里心中。
甚至當聽到那句血泊中的It’s perfect時,我開始對悲感產(chǎn)生質疑,忽然覺得揪心或沒太多必要。因為對于一個表演者,黑暗和極端并不能和悲劇輕易劃上等號。完美一瞬的背后常常是深淵,以藝術的名義,將創(chuàng)造和毀滅無限拉近,便成了一場最天然的華麗秀。是的,是Nina自己召喚了黑天鵝,為了舞臺上的一瞬,她寧愿與魔鬼共舞。這一切都完美地如苔原和峭壁上的盛開的雪蓮花般,具有灼眼的刺人的美感。
在這一點上我欣賞達倫阿羅諾夫斯基闊綽的自信,純恐懼容易制造,大可循點鬼片套路。難在不斷給恐懼穿插轉機,不斷讓它回暖的同時,卻仍能增進驚悚的效果。難在讓觀眾達到恐懼觀感后驚覺,如果重來一次也并不愿讓它的過程發(fā)生改變,似乎命中注定就該這樣。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只黑天鵝。對有的人來說,也許是只白天鵝。那只黑天鵝不只是代表釋放激情,去誘惑。白天鵝和黑天鵝在一起代表著一個人矛盾的天性。很多時候,我們游走在黑白之間。但黑與白的爭斗不停的折磨著我們。白天鵝,小心翼翼的保護著自己,但軀體之下的黑天鵝卻渴望著爆發(fā)。白天鵝是那么的脆弱,黑天鵝是那么的強勢?墒亲呦蚝谔禊Z張開翅膀那一刻的路卻是如此的艱難。致黑致白都是極端的,走向極致的道路也是痛苦的。也許,迷失在黑白之間或許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黑天鵝觀后感6
《黑天鵝》這個故事其實并不復雜,講述的是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女主妮娜,為了爭取劇團新劇《天鵝湖》的天鵝皇后一角而經(jīng)歷的成長和改變。天鵝皇后需要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純良無害的白天鵝,一個是邪惡陰毒的黑天鵝。從小就承載著母親殷切希望的妮娜,一直都是個乖乖女,白天鵝的部分自然手到擒來,而黑天鵝的部分卻無論如何也達不到。最后為了達到角色要求,妮娜內心的黑暗被發(fā)掘出來,被釋放出來,并在電影中以一個黑暗人格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在最后的表演上,妮娜的黑暗人格殺死了白色人格,演繹了一個完美的黑天鵝,從而達成了她藝術生涯的巔峰。
在妮娜完美的表象之下,是壓抑的黑暗靈魂,那個黑天鵝,原本就在她的體內,如果是白天鵝是她的身體,那么黑天鵝就是她的影子,在驚悚與壓抑之中,妮娜完成了她靈魂的釋放,觀眾也完成了自己情感的釋放。
苛刻與極致的藝術之美
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自問世以來就是美的化身,而這部電影卻另辟蹊徑,揭露這美好舞姿背后的極致苛刻,無論是女演員為了練習芭蕾舞彎曲成平面的腳趾、能塞進手去的胸腔以及為此付出的其他的身體代價,還是妮娜為了達到角色的要求而不得不分裂成兩個人格,無不在訴說極致的藝術之美背后那一份不為人知的黑暗。其實這份對藝術的極致追求,本身也是黑白兩面的,白色的那面是圣潔,是觀眾看見的美好,黑色的那邊是殘酷,是演員獨自承受的部分。而無論是表面的美好,還是地下的殘酷,都是藝術魅力的一部分。
本我殺死超我的徹底釋放
這部電影的女主妮娜,在母親嚴格而周全的.教育下成長,優(yōu)雅而善良,但善良絕不是人生的全部真相。根據(jù)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我們可以知道被教化而來的這部分是超我,踏包括理想和良知,而我們靈魂深處那個沒有道德觀念不計后果只求快樂的部分被叫做本我,平時我們用來平衡無私的超我和自私的本我的就是我們的社會面具,這個部分叫做自我。年輕漂亮,舞姿優(yōu)美,人又甜又乖,從來不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妮娜這個人物在出場的時候其實是完美無缺的,但完美無缺的人物是不真實的,是壓抑的,妮娜便是一個超我壓抑到快要窒息的靈魂?偙O(jiān)及時看出來妮娜身上那急欲沖破超我阻礙的黑暗本我,所以才給了她這個機會,而最終妮娜也不負所望,自己的本我從超我中分裂出來,并殺死了超我,完成了人性和藝術上的雙重釋放。
一人雙面的炸裂演技
最后我們不得不夸一下娜塔莉·波特曼的演繹了,一人雙面的角色要求她都達到了,白天鵝的純良無害,黑天鵝的邪魅狂狷,區(qū)別是那樣的大,以至于觀眾從不會搞混哪個是她,哪個是分裂出來的黑暗靈魂。同樣作為要分飾兩角的演員,娜塔莉可比妮娜強多了,娜塔莉可以在黑白兩個角色中自由游走而游刃有余,妮娜卻要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不說什么藝術是不瘋魔不成活,有控制的收放自如顯然要高過豁出一切還搭上自己的瘋癲。
妮娜那絕命一舞,是她藝術生命的升華,還是個體生命的破產(chǎn),我們都很難說了,感嘆于絢麗的芭蕾舞,也感嘆于生命的脆弱與極致,《黑天鵝》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場視聽盛宴,也是一場人生反思。
黑天鵝觀后感7
影片里的演員都是美女,很漂亮。這是這部點電影給我的初步印象。當然,這部電影也有很豐富內容告訴觀眾。
舞者妮娜(娜塔麗—波曼飾)已經(jīng)二十八歲,技藝無可挑剔,卻一直以來沒能成為她們藝術團的臺柱子。她的藝術總監(jiān),法國人托馬斯告訴她,“四年來,你每一次舞蹈都毫無瑕疵,但我從未見你失控,從未見你釋放自己!。是的,一位謹慎,優(yōu)秀,不允許自己犯錯要求完美,不能施展自我的女芭蕾舞演員———妮娜,她演繹代表著善良,純潔,懦弱的白天鵝,當仁不讓是最佳人選。但團領導為了給團創(chuàng)受益,為了博得觀眾的喜愛,為了把芭蕾舞演繹的更完美,他決定演黑白天鵝的演員讓一個人來演。這給妮娜帶來了挑戰(zhàn)。盡管后來她終于有機會在《天鵝湖》中一人分飾黑白天鵝兩角,成為當女一號,她卻始終惴惴不安。
妮娜,是媽媽眼里的乖乖女,每天很認真的練舞蹈,力求每個動作做得完美。每當她很累的時候,她只是在自己的床上靜靜地躺著,似乎內心總有什么被壓抑。她消瘦的身體,讓人看著心疼。還有她背部的皮疹,這是她內心壓力的軀體化表現(xiàn),這也讓人心疼。我知道,我是把自己的某些情緒投射在她的身上了。我的大女兒身上的某種氣質特別的像妮娜。這讓我內心很不舒服,有點自責。我在反思自己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把自己的某些期望,焦慮,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嫁給了孩子。希望通過孩子來實現(xiàn)我的自我價值。
再回到劇中,白天鵝的矜持、優(yōu)雅和無害是尼娜本色,她演繹白天鵝完全不成問題,但事情的關鍵在于,她要如何化身為邪魅而妖冶的黑天鵝。怎樣才能把把黑天鵝的野性,激情,自我,以及對王子的誘惑表達出來。
一人分飾兩角的尼娜,在現(xiàn)實中也日漸分裂。她難以突破多年來“媽媽的乖女孩”的角色。導演為了激發(fā)他內心的自我,親吻她,侵犯她甚至把這一角色給了團里的另一個女孩兒。此時,妮娜內心萬分痛苦。她覺得她的競爭對手是靠色贏得機會,此時她出現(xiàn)幻覺,尼娜被幻覺和欲念折磨到幾近瘋魔。她把自己內心的那份“黑天鵝”幻化成競爭對手,她用玻璃碎片刺傷了對方(其實是刺傷了自己),她內心的黑天鵝幾番掙扎破繭,終于成功完美的被演繹。
人性一半天使一半魔鬼嗎?一位印度老人對孫子說,每個人身體里都有兩只狼,他們殘酷地互相搏殺。一只狼代表憤怒、嫉妒、驕傲、害怕和恥辱;另一只代表溫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愛。小男孩著急地問:“爺爺,哪只狼更厲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你的心所朝的方向就是你未來人生的路!
白天鵝,黑天鵝,也是妮娜人性里典型的兩面。她被欲望,名譽,地位,所奴役,為之瘋狂。
這又讓我想起在炎風神經(jīng)癥群做值班咨詢時,有時會遇到某位求助者,自述有幻覺。看到此電影,也更能理解這些有幻覺的求助者內心的苦楚。這樣的患者,屬于精神分裂癥了。還有些追求完美,追求極致的求助者,導致自己患上強迫癥。這些人,內心也住著一只黑天鵝,一只白天鵝。猶如上邊印度老人所說的兩只狼。
再回到影片尾聲,妮娜帶著傷完美地演繹完白天鵝,她從高出跳落下來,躺在墊子上,從腹部取出半截玻璃碎片。我相信妮娜終將會借著天鵝的軀殼,找到自己。
再次呼吁家長們(包括我自己)教育孩子,其實質是父母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放棄自己的“執(zhí)”,讓孩子做他自己,成為他自己。
【黑天鵝觀后感】相關文章:
《黑天鵝》觀后感12-15
黑天鵝觀后感12-17
電影《黑天鵝》觀后感12-04
電影黑天鵝觀后感(轉載)12-17
電影《黑天鵝》觀后感3篇12-04
與黑天鵝紫水晶的對話作文03-09
劇本《黑天鵝歌舞廳》11-25
《黑天鵝紫水晶》讀書筆記04-26
《黑天鵝紫水晶》讀后感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