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合集五篇
一天終于結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如何把日記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 篇1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我正和妹妹玩得高興,奶奶非把我叫去,讓我給她算一筆賬。
奶奶買了3斤4兩的雞蛋,每斤的價錢是3元5角,奶奶付了12元,應該找回多少錢?奶奶的`話音剛落,爺爺就說道:"找1角錢!"我不相信爺爺能算得這么快,便用我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計算:單價乘數(shù)量=總價;付出的錢一花的錢=找回的錢,正好與爺爺?shù)牡脭?shù)一樣,找1角錢。我問爺爺為什么算得這么快。原來爺爺把3元5角分成3元+5角,先算3。4乘3=10。2元,再算3。4乘0。5既3。4的一半是17元,所以一共花了11。9元,付出12元,當然一角錢了。爺爺講完后,我明白了,他原來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通過這件事讓我明白,在我們周圍,到處都可以用到數(shù)學。讓數(shù)學來為我們服務吧!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 篇2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反其道而行之",其實在有些數(shù)學問題上,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在昨天的數(shù)學課上,老師給我們出了這樣一道頗有趣的數(shù)學題:有一池荷花,生長的速度是一天增一倍,要20天才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長滿半個池塘的時候是第幾天?
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來思考的`話,我們應該從條件出發(fā),一步步的推。最后推出結論?墒窃谶@道題中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反其道而行之"這句話。于是,我就從后往前推:長滿一池需20天,已知荷花的生長速度是一天增一倍,所以19天的時候就長了半池。本來是日增一倍,現(xiàn)在便成了日減一倍,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19天。
反其道而行之,以這樣的思路,這個問題就很容易得解。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 篇3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玩二十四點,我們碰到了很多難題,但都被 一一化解了 。 比如 9,5,6,7。我想:這里面有個 6,只要有 4 就行了,可是, 9-5=4,7 怎么辦呢?7-5=2,9-2 又不等于 4,9×5=45,45÷ 7 還有余數(shù),5×7=35,35÷9 也有余數(shù),其他方法我也試過了,不 行,所以 9,5,7 根本不能算出 4。后來我轉念一想,如果把乘以 6 改成加上 6 就簡單多了,因為 7-5=2,2×9=18,18+6 就等于 24 了,所以這題的答案是: (7-5)×9+6=24。 還有 10,11,7,8。8 只要有個 3 就行了,可 11-7=4,10-4 又等于 6,10-7=3,11 怎么辦?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時,媽媽算出來,答案是(11+10)÷7×8=24,哎,我怎么就沒想到呢? 最后一題:8,13,4,3。 我想,有個 3,有個 8,就等于 24 了,可 13-4 不等于 1,所以乘法 不行了。用除法呢?這個想法啟發(fā)了我,我便想,13-4=9,9,8, 3 可不可以算出 24 呢?可以! 9×8=72, 72÷3=24,所以答案便是 (13 -4)×8÷3=24,媽媽靈機也想出來了。
解法: (13-4)÷3×8=24,真有趣。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 篇4
數(shù)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身邊時不時就會看到它的影子。
晚飯后,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散步。夜幕初垂,華燈初上,延政路兩旁的路燈向遠處延伸著。突然外婆問道:“你們知道這個路燈上有多少個燈泡嗎?答對有獎!”原本毫無興趣的我也來了興致。對了,差點忘記告訴大家路燈長什么樣,它就像一個三層的小金字塔,由上往下數(shù)量逐漸增加。(后來算出:第一層1個燈,第二層3個燈,第三層6個燈)沒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我還傻傻地圍著電線桿繞著圈數(shù):“1,2,3……7個!”我興奮地喊了出來。“NO!”外婆說道:“再想想!”“難道是8個?”我問道。外婆俏皮地說:“你當這是猜謎語呢!”什么,還是錯的,這可是我歷經(jīng)千辛萬苦數(shù)出來的。這時,外公也像猜謎似的:“7個?不,是9個!難不成是8個?”外婆終于忍不住公布正確答案:“是10個!”過了一會兒,外公若有所思地說:“原來是這樣,1+3+6=10”這時什么意思。外婆解釋了,我們先把最上面一層不看,第二層就一目了然是3個,第三層,從我們所能看到的.那一面可以發(fā)現(xiàn)與第二層的每一個燈泡都對齊,就相當于3*2=6,然后把每層的個數(shù)相加就是10盞路燈了。
只要細心,就可以和數(shù)學成為好朋友。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 篇5
在數(shù)學興趣課上,莊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道有趣的題目:
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上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壽星。
一打聽,這位老壽星已經(jīng)141歲了,乾隆皇上便贈了一聯(lián)給老人: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乾隆皇上要隨行的.大臣紀曉嵐對出下聯(lián),這可難不倒他,他的下聯(lián)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老師說:“這一副對聯(lián)里,藏有一道數(shù)學題,請同學們算一算老人幾歲?”聽了老師的話,我想,“花甲”是指60歲,“重開”是指兩個60歲,“三七”是指二十一歲,上聯(lián)就是60×2+21=141歲;古稀是指七十歲,“雙慶”是指兩個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歲,下聯(lián)就是70×2+1=141歲。原來,對聯(lián)中也藏有數(shù)學問題呀!
其實,早在我國古代,文人們就常作對聯(lián),以詠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數(shù)字嵌在對聯(lián)中,使對聯(lián)除了文學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識性。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相關文章:
數(shù)學日記四年級09-12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05-24
四年級寒假數(shù)學日記12-27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10-21
數(shù)學的日記06-02
數(shù)學日記10-07
數(shù)學的日記09-10
數(shù)學的日記10-21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推薦】01-22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日記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