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難忘海中外蒲山散文
如果作一個正確的計數(shù),那么,作為出生平湖的我,光顧乍浦,起碼達三十次之多。
乍浦最早的記憶,也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是從我讀小學開始。
那時,我們作為鄉(xiāng)下一個大隊的一所小學的學生,在縣城的南面3公里處,每年的春天,找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總會在老師的精心組織下,來一個師生一起步行乍浦之旅,單程一次乍浦10公里,一個來回要趕20公里,還沒有計算上山、下海的路程,但這些都難于阻擋我們小學生向往乍浦的堅強決心,于是,老師只有用一個早字,來號召全體師生,早早地自己在家做好要帶的干糧,早早地上一個晚上休息好,第二天起一個大早,吃過母親早早煮好的早飯,帶上自己母親幫助準備的干糧,粽子或者方糕,匆匆地趕往學校集合。
一來可以在乍浦的海邊,觀看明清時代抗擊日寇留下的南灣炮臺等等古跡,另一方面,又可以在部隊,聆聽乍浦部隊戰(zhàn)士的英雄故事,還可以放情于青山與海濱之間,攀登山峰,偷偷采摘一些山上松樹的果子,帶回家中給自己的小妹賞玩;領略大海呈現(xiàn)的美麗與神奇,趁大海退出潮水的空擋,跟同學一起,在海灘中,尋找海中的小動物,收獲一些海殼,回家可以在自己家中的磨刀石上,將海殼中間磨出一個橢園孔,以備夏天吃熟瓜時,用這個自己制作的工具削熟瓜,這些小學期間的每年春游乍浦,讓自己的記憶,存進許多美好印象。
上世紀九十年代,乍浦九龍山海濱浴場的開放,留下了我們許多青春美好的記憶。
前年在觀看有關平湖新聞時,看到了關于乍浦九龍山南面,新建成一座通天橋的介紹,通天橋是一種用鋼筋所作的鈄拉橋,是從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進去之后,通往乍浦海中勝境,素有小蓬萊美譽的外蒲山的唯一通道。
看到有關通天橋的新聞,讓我對自己過往的記憶,來了一次掃描,掃描完成之后,沒有搜索到一丁點有關外蒲山的記憶,
那美麗的外蒲山風景,依舊在我的記憶中,是一片無法完整的零散記憶,從聽說及有關的報章書籍中獵取,稍微知道一點關于乍浦外蒲山的情況,近距離親身登山觀察,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機會,填布這一記憶中缺憾。
適逢上海念書的孩子正好回平湖,在與孩子交談中,得知他想去平湖乍浦的九龍山看看。正好,我也想看看思慮已經(jīng)的外蒲山,這樣,對心儀已經(jīng)的景點外蒲山,化作實際的行動——近距離涉足位于乍浦海中的外蒲山。因此,有了2016年9月3日父子秋游乍浦的舉動。
我們在縣城乘車來到九龍山風景區(qū),一直往南,過了幾個買票的地方,就來到了大紅吊索,同濟大學創(chuàng)意設計的鈄拉索通天橋畔。
站在通天橋的北面,仰望天空,九月的天,淡藍色,太陽依舊有些讓人感覺熱;俯視橋下面,是由東向西不停流動的海水,橋面雖然做得平整,但由于是懸空的,隨風容易將橋來一個晃動,讓年紀大一點的人,感覺有點不適,好在邊上有個護攔,可以讓膽小的人,手按著欄桿,逐漸向前進。隨著通天橋的建設并投入使用,自然引來了上海、杭州及周邊城市人的光顧、游覽,當然,本地的有車一族,趁一個星期天,來了一次早早的彌補外蒲山景點的旅游。
大紅的鐵索,讓人們在跨越這海邊通天橋的同時,警示人們:警惕,并讓人時刻記住安全。
我們一邊踏上南北方向的通天橋,北面是九龍山森林公園,而橋的南面,就是向往已久的乍浦海中奇景外蒲山。
我們父子兩人一邊用手機,抓拍通天橋邊獨特的景致,海水中的奇特自然現(xiàn)象,人在通天橋上行走時的搖擺情景,隨后,就進入了外蒲山的山腳。
一個人工制作的巨大臥佛石像,這在通天橋進入外蒲山山腳的海邊,雖然是后人制造的,但作為一個獨特的石像,自然,也讓游人駐足,拍個照片留念,以不虛此行。
抬頭向前往,就是四面環(huán)海的外蒲山了。
以詩為正:
久聞外蒲山名聲
恰如蓬萊仙島珍
以前只在書中聞
今日咫尺眼前映
據(jù)史料介紹,乍浦的外蒲山,是近海中的一座小島,總面積110.8畝,海拔42米,島上的礁石因經(jīng)數(shù)千年海浪沖擊,形成了許多奇特的海蝕景觀,如海蝕崖,海蝕槽,海蝕洞等。島上植被完好,幾百年以上古樹眾多,青翠蔥綠。
又名小普陀,山頂最早建造有關的觀音祥院,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間〈1743年〉,距今已達二百多年的歷史。以前,由于地勢險要,主要靠船只進出,連接外蒲山跟岸上的關系。所以一般的人,也不會進入。
期間,又經(jīng)過了幾次的修繕工作。特別是2004年,由平湖企業(yè)家李勁夫先生發(fā)起捐助,籌集善款,對山頂?shù)挠^音禪院,進行了全面的整修——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游客面前的,是比較完善的禪院及配套的相應設施。
我們上午進入外蒲山,正值海水漲潮之際。海水席卷起高低不一的浪頭,撲向九龍山海岸邊,發(fā)出不同的聲響,海水中不時出現(xiàn)一個又一個漩渦,讓人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覺,尤其讓人奇怪的是,從外蒲山上往海水面看,可以清楚地看到混濁與清澈的海水,真的是涇渭分明,格格不入。即使是自小海邊長大的人,恐怕也難于說清這一奇特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讓我不禁驚嘆,這自然現(xiàn)象背后的成因,真是一個難解的未知數(shù)。
我也想,這是一個存在了千百年的古老的問題,也許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最終會徹底解決如此的自然問題。
我們走過了臥佛年在的海灘,然后,往東前進了幾步,決定上山,先從外蒲山的東面山腳上去,沿著修好的水泥走道,拾級而上,向外蒲山山頂進發(fā)。
進入山頂,見到了修繕一新的觀音禪院及有關的配套設施,在禪院的門口,看到了一個重修小普陀觀音禪院的石碑記錄。
修繕一新的觀音禪院及一些附帶設施,以其特有的新面貌,展現(xiàn)在游覽者的面前。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為佛教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能,也讓我們對慷慨捐資的人物,多了幾分敬佩之情。
修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文濤亭,位于外蒲山西南角,是六角形的造型,是為紀念李叔同先生建造的,在如此的神圣之地,建造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涼亭,只有我們平湖先賢李叔同先生,才能具有這個獨特的資格。
確切地說,李叔同祖籍是浙江乍浦,母親大人也是乍浦有名的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他家譜名李文濤,出家后號弘一法師。有關部門在如此仙境一般的外蒲山上,修建了一個文濤亭,足見對李叔同先生的重視。讓人們在清靜中,更加仰慕多才多藝的弘一法師。李叔同先生,即使在出家后的十幾年中,也用心鉆研有關的佛教,達到了無人能及的修行高度,成為佛教律宗第十一代宗師。
當我們父子倆走過文濤亭時,只見幾個中年人,坐在文濤亭內(nèi)的凳子上,在談論有關李叔同的事跡,從談論者的神態(tài)來看,也是非常的虔誠。
外蒲山南面的小巖礁,安放了一個美人魚銅雕塑,讓我想到了童年讀過的《安徒生童話故事集》,在海邊,看到如此美麗的美人魚,心一下子飛奔了起來,那有關的故事情節(jié),不時在自己的腦海中翻騰起來,讓人感覺故事的奇特與精彩。
在安放美人魚銅像巖礁的西面,當代人用大紅著色,寫出了方方正正的四個大字——“海誓山盟”,海水波濤不絕,九龍山連綿起伏,在如此神圣的地方,看到那四個字,著實讓人對愛的理解,更深了一層。
今天天朗氣清,看到好幾對俊男靚女,在此神圣之地,面對大海,背靠山峰,面對美人魚銅像及邊上的四個字——“海誓山盟”,穿著潔白婚紗的靚女,牽手衣著莊重禮服的男友,留下永生難忘的美麗合影,海山作證,晴空麗日作襯,此時的美麗場景,勝過千言萬語,也預示著一對對新人美好的未來!
外蒲山,一個隱藏在九龍山南面的蓬來仙景。山頂素有小普陀美譽的觀音禪院,自乾隆年間誕生以來,一直吸引著信佛人的不時光顧,只是以前沒有通天橋的緣故,只有靠船只來回擺渡,以了卻信奉者的心愿。而今天,隨著通天橋的建造成功,必將更加吸引海內(nèi)外的游客,來九龍山風景區(qū)的同時,也來一個穿越通天橋,走上外蒲山山頂,讓人們拋開塵世間的一切煩惱,在遠離大都市的寧靜之地,擁有別具一格的安逸,讓心情來一個徹底地清理,為自己的美好未來,調(diào)整出嶄新的心態(tài),重新再出發(fā)!
藍天、白云、青山、海水、禪院、小亭、美人魚銅像、遠處的海船、西面隱約可見的跨海大橋、愛情的美麗誓言——海誓山盟、寬闊的海灘,北面連綿起伏的九龍山,不時響起的外國輪船上的汽笛聲音,諸多元素的美麗集結(jié),讓你美不勝收,不虛此行。
讓你享受:通天橋上的驚與險、外蒲山的靜與悟,文濤亭的思與慮,美人魚銅像邊青年男女的愛情宣言:山盟海誓!互相牽手,直到永遠!
抽空,帶上自己的知心朋友,穿過乍浦九龍山景區(qū),跨過通天橋,去細細品味外蒲山寺院的清靜與幽雅,美人魚銅像旁的愛情誓言,文濤亭旁的清風幽雅,古老樹木散發(fā)出的獨特韻味,以及外蒲山海難四周,看看北面嘉興電廠的高大廠房,西面,可以看看美麗的乍浦東方大港的英姿,在現(xiàn)代化的輪船碼頭,外國輪船不時進進出出,再往西瞧,依稀可以看到人間奇跡——乍浦西邊的跨海大橋的獨特圖騰。
讓自己的心靈深處,貯藏一片尚未收錄的記憶元素,更自信地走向美好的未來,不亦樂乎!
我們父子兩個,在外蒲山上,走走停停,坐坐看看,在山下面的海灘上,又逗留了好長時間,看看海灘邊上的各種海中的小島,不時飛越的海鳥,一直到11點,才依依不會舍地告別了外蒲山,跨過了通天橋,在橋邊稍稍駐足之后,告別了這一美麗的勝景,乘車進入乍浦市區(qū),去填飽自己的肚子。
難忘海中外蒲山,美景永遠記心中,有機會,我再會來看您的!
【難忘海中外蒲山散文】相關文章:
在山的那邊,是海!04-28
訪山散文04-29
老爺山經(jīng)典散文04-27
山的情懷的散文04-27
海的印記散文04-30
蘇木山的秋散文04-28
山魂贊散文04-28
普陀山經(jīng)典散文04-27
海之色散文04-30
清海人生散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