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采子經典散文隨筆
古塔,香樟樹下,濃蔭蔽日。白露剛過,正午陽光照射之下,還有幾分炎熱,眼看著天上烏云翻卷,大雨就要來了?赡憧茨,一頭銀發(fā),滿臉滄桑,手持話筒的太婆,正有板有眼地、咿咿呀呀地唱著采子《蔡鳴鳳辭店》:
蔡郎他神不定似有煩惱,倒叫我買飯女好不蹊蹺;
往日里哥回店連說帶笑,今日里卻為何愁鎖眉梢;
分明是有隱情心里煩躁,瞞了我買飯女為的哪條!
底下,坐在塑料圓凳上爹爹婆婆們,也聽得凝神入定,聚精會神,根本沒有顧及老天爺要翻臉的意思。再看伴奏,簡單至極。鑼鼓磬鈸,一方木魚,“窠、窠、窠”地打著點兒,一副云板,偶爾碰兩下,卻使唱詞里的故事情節(jié)急轉直下,起伏跌宕。待到鑼鼓磬鈸一起響時,便知一幕劇情終了,過場,等下一幕故事上演了。我驚嘆的是:臺前一位或兩位演員唱著,而鑼鼓磬鈸、木魚云板鏗鏘作響的生活,卻只是一位老者手腳并用、叮叮哐哐奏出一場熱鬧。
采子,也稱采茶調。是流傳于黃梅縣北部山區(qū)的民間說唱藝術形式。采子的前身,就是起源于黃梅縣北部山區(qū),流傳千年的采茶歌。黃梅栽種茶樹歷史悠久,而采茶山歌也是源遠流長。
“樵子放歌,響應山谷,人似屬和之者!
“老稚相與歌于野,商賈相與歌于途!
殊異者更如《皇華記事》載:“破額山(黃梅西山)麓有唱歌石,人臥其上便解歌。后雷劈之不驗!秉S梅連石頭都會唱歌,歌風之盛、歷久不衰可見一斑。
民間藝術離不開現實生活,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民歌亦是如此。民歌悠揚好聽,受唱詞押韻和字數的限制,表現不了思想感情的多維度和多層次;而用民間說唱這種戲曲的雛形來展現,那就豐富的多了。
我曾經聽過一曲采子《山伯訪友》,一位爹爹和一位婆婆對唱,一位老者僅用一根筷子和一塊中間挖了一道凹槽的竹板敲著鼓點……
杭州應試考秀才
山伯遲訪祝英臺
心想同賞中秋月
只怕月圓人分開
……
那婆婆,頭上銀發(fā)飄飄,嗓音卻似少女般輕柔。鶯鶯燕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把那祝英臺的一腔懷春幽緒表露得內斂而不張揚,真切而不張狂,所謂東方的含蓄之美,盡在唱詞的一字一句當中。
那爹爹,張開豁了牙齒的嘴,聲音卻宏亮。加上肢體動作和豐富的表情,將一個略顯迂腐卻也耿耿癡情的書生梁山伯表現的栩栩如生。這一出采子《山伯訪友》,就這么簡單的舞臺、道具、演員、唱腔,竟唱了一個多小時,我也一字一句地聽了一個多小時。我感慨:民間藝術在這么簡陋的條件下,卻也具有如此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更令人驚嘆的是:起源于黃梅北部山區(qū)的采子(采茶調),因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而具有代代口傳心授、如此頑強的藝術生命力。
哦!采子。
只顧說到它的前身了,其實,它的后世,就是如今的全國的五大劇種之一、唱響五洲而美侖美奐的黃梅戲!
【采子經典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采菊子苔04-29
潔采(潔采)04-29
采綴(采綴)04-29
采頭(采頭)04-29
采綠(采緑)04-29
采衛(wèi)(采衞)04-29
安簡子,是一個安靜的女子嗎散文隨筆05-01
討采頭(討采頭)04-29
采草莓11-29
采挖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