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洪流之下作文
暫且假定我們穿越到了遙遠的未來,看到了《三體》中描繪的景象:世界變成一個超級信息體,從煙盒到墻壁,每一樣物件都可以浮現(xiàn)在屏幕上,海量信息隨著不可視的微波在空氣中往來穿梭。
很讓人神往,是嗎?
再讓我們假定這一切忽然間都失效了,像太陽忽然熄滅了。你難以置信地伸出手碰碰墻壁,它像“死”了一樣毫無反應。你抱著頭努力回想,你連自己叫什么都不記得了。
現(xiàn)代科技的爆炸式發(fā)展,客觀地說,并不意味著人記憶的退化。事實上,它只是改變了人的記憶方式。從前我們記數(shù)學公式,背唐詩宋詞,而現(xiàn)在我們熟知的是電腦系統(tǒng)的操作流程,是什么文件收藏在了哪個文件夾里,我們的記憶對象由內容變?yōu)橥緩剑渲兄R儲存方式的變革功不可沒。當容量驚人的芯片硬盤已允許我們輕點幾下就能獲取所需信息,我們又何必像在卷疊成山的年代里那樣艱難記誦呢?
但是請不要忘了,我所講的這一切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那就是你知道你要找什么。
知道要做什么和知道要找什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大目標,逐步分解而精確至后者。知識就擺在那里,但你會用嗎?這也就暴露了這種記憶方式的缺陷所在。網絡時代的知識是極其碎片化的,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你將很難找到所需要的材料;而要形成明確目標,就必須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獲得統(tǒng)觀全局的能力。一個擁有所有積木卻沒見過城堡的人,是搭不出城堡的。
再深情的詞句,當它們以“0”和“1”的形式被儲存時,便枯萎了原本的含義。人對外界的認知不僅來自本身的經歷——這是極其有限的——更來自識記過程中觀念和情感的傳承,而網絡時代似乎正把我們推向實用主義者推崇的硬邦邦的理性深淵。面對高山大川,我們不再脫口而出古老的詩句,也感受不到那傳承了千百年的感動與悲痛,因為我們早已不再背誦古詩。
類似的情況在當下已屢見不鮮。憤青們問:“學數(shù)學做什么?買菜不需要計算拋物線!倍鴮@種可笑言論最簡潔有力的回擊是:“你學數(shù)學,并不是為了將來買菜的!边@也可以用來回答類似的問題——在只需要搜索關鍵詞就能獲取信息的時代,是否還有識記知識的必要?
人的意義,不在于躺在前人的成就上自詡為萬物靈長,而在于對知識進行遷移、重組和整合,在于一代代地傳承探索自然、社會和宇宙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洪流之下,保持知識的必要儲備及積極思索的能力,并且在吸收知識的同時加以選擇和剔除,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