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集錦15篇)
在日常的學(xué)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1
在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前幾天,婦女們便成群結(jié)隊的去采箬葉,采回來的箬葉洗凈后,平整地鋪在竹篾上,待曬干后,整整齊齊的收起,用細白線將其捆成一疊疊,一部分自己家用來包粽子,另一部分則拿到集市上去賣,補貼家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包粽子,淘糯米,備餡料,各家都有自家獨特的餡,有火腿,有紅豆,有紅糖,有花生,琳瑯滿目。包粽子一般都是婦女來包,因為婦女心靈手巧,包出來的粽子也就精巧,小孩子好奇,總喜歡來湊個熱鬧,插上一手,不過常常因為笨手笨腳,被婦女嬉笑著驅(qū)趕開,孩子們又嘻嘻哈哈地去打鬧。端午節(jié)這一天,一些家庭會在家門前,掛上艾草,祈求平安,但最重要的還是吃粽子,前一天包好的粽子被連成一串放入沸水滾滾的鍋中,小孩子嗅著香味而來,揭開鍋蓋,向里邊望,大人此時就走過來,把小孩子拉到身邊坐下,讓他們慢慢等,小孩子總待不住,迫不及待地去看。
在城市,吃粽子依舊是最重要的事情,對于一些家庭包粽子卻不屬于其中。城里人直接到超市買包好的粽子,只用煮就可以完事。吃粽子也只是解一下饞,應(yīng)付一下高高興興過節(jié)的小孩子。但煮的過程依舊讓人期待,嗅著香味,坐在電腦前垂涎三尺,眼珠盯著屏幕,心卻早已飛到鍋中去了。
一片粽葉,寬大墨綠,味道清幽,在外婆手中被卷成圓錐形,圓錐形的尖底不能漏,再盛入已經(jīng)與火腿拌勻的糯米,一片墨綠的粽葉包住紅白餡料,封好圓錐形的底,最后用棕櫚葉一圈又一圈扎緊。一個有四個小角的尖頭粽子就包好了。一片片粽葉在外婆手中翻飛,糯米餡爭先恐后地跳人葉中,棕櫚葉飛快奔跑著,外婆如變戲法般變出一個又一個的粽子。我把五個粽子劃為一家,連成一串,放入沸水翻騰的鍋中。然后坐在旁邊,聽著水的咕嘟聲,嗅著粽葉的撲鼻清香,閉上眼睛,唾津潛溢,飛流直下三千尺。
我最喜愛的粽子餡還是純糯米。用剪刀剪去棕櫚葉,剝開粽葉,香氣四溢,忍不住大大地咬一口,咬的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糯米的爽滑和彈牙。要是再沾上蜂蜜就更完美了,滿口香甜。
端午節(jié),粽子情結(jié)。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2
中國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jié)呢?這里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跟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lǐng)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跟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過端午節(jié),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風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qū),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zhèn)宅驅(qū)邪。鐘馗與一個離奇?zhèn)髀動嘘P(guān),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鐘馗,醒后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丑陋,以為打鬼、驅(qū)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qū)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qū)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jù)說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之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贝蠹乙宦牭竭@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jié)。一年中有我喜歡的熱熱鬧鬧春節(jié),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jié),張燈結(jié)彩的元宵節(jié),但我還是最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等,是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jié)”,“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jù)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上忙下的。出去一看,原來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著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jié)。看著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垂涎三尺了呢。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就沒影兒了。
在我的家里頭,每個人都會包粽子。媽媽告訴我:“燁,長大了,要學(xué)會包粽子哩!來,我來教你包餃子。”我一聽到這個好消息,一蹦三尺高!耙热ナ袌鲑I包粽子的材料!蔽冶愦┖靡路鲜袌隽恕Hナ袌鲑I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干凈,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先把長長的粽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diào)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眿寢寣ξ艺f。我想想,這不是很簡單嗎?便開始動手了。我開始學(xué)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眿寢層H切地對我說。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可是還是做不好。沒辦法,媽媽無奈的搖了搖頭,走過來手把手的叫我,一個還算像樣的粽子在我手上誕生了。
我終于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啦!突然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耶,我終于會包粽子啦!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4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nóng)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xiāng)的粽子跟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xiāng)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shù)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xiāng)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xiāng)農(nóng)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xué)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跟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跟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jié),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jù)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一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yī)學(xué)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shù)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jié)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jù)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時,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jù)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像一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diào)情。家鄉(xiāng)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jié)瓜。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5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nóng)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xiāng)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xiāng)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shù)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xiāng)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xiāng)農(nóng)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xué)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將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jié),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jù)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將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yī)學(xué)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shù)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jié)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將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jù)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夠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jù)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diào)情。家鄉(xiāng)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夠去瓜地,說一去就將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jié)瓜。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6
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一個節(jié)日,而在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鄉(xiāng),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里的人們已經(jīng)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著這么個大鐵鍋,都張大著嘴,發(fā)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廚房的灶放著幾個大圓盆,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凈凈,然后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jīng)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那就是包扎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著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jié)。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著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著小一點的桶,非?欤箬F鍋就已經(jīng)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里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里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溫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說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著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jīng)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7
我們中國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我們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jié)呢?這里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我們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我們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lǐng)域,我們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過端午節(jié),我們中國各地有非常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習俗。在我們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qū),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zhèn)宅驅(qū)邪。鐘馗與一個離奇?zhèn)髀動嘘P(guān),相傳我們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鐘馗,醒后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丑陋,以為打鬼、驅(qū)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qū)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qū)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jù)說我們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8
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正陽節(jié)、龍舟節(jié)……
在我們老家,人們會在端午節(jié)這天吃粽子、劃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每個人身上都會佩戴香囊。
我最喜歡的當然是包粽子和吃粽子了。我學(xué)著媽媽的樣子,拿兩片粽葉折成了甜筒的樣子,舀了一勺糯米,放上一顆咸蛋黃,再蓋上一勺糯米,將咸蛋黃蓋得嚴嚴實實的,我想:嘿嘿,看來包粽子還蠻容易的嘛。下一步要把粽葉蓋過來,到這個時候粽子就有點不聽使喚了,糯米總是從粽葉里跑出來,怎么也合不上,我急得滿頭大汗。一旁的媽媽幫我舀掉了一小勺糯米,這才把糯米安頓好,原來我裝的糯米太多了。接下來就是五花大綁了,我拿起一根長長的棉線在粽子上繞來繞去,我覺得很結(jié)實了,就打了一個結(jié),可是一提起來,粽葉里的糯米和咸蛋黃就像一顆顆珍珠伴著一塊金子一樣散落到地板上,最后還是在媽媽的幫助下包好了一個咸蛋黃粽。哎!看似簡單,但是做起來還是蠻不容易的。
我們包了很多種餡的粽子:有叉燒的,有大棗的,還有咸蛋黃的……粽子的清香緩緩地從鍋里溢了出來,飄滿了整個房子。弄得我口水都要流出來啦!粽子終于起鍋了,盡管還很燙,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小心剝開墨綠色的棕葉,潔白的糯米團里仿佛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我包的蛋黃餡兒的粽子則像晶瑩剔透的白玉簇擁著一顆閃閃發(fā)光的黃金。我大大的一口咬下去,呀!是我最喜歡的蛋黃餡兒!怪不得這么香?沙缘搅俗约鹤钕矚g的粽子!但是仿佛高興得太早了,“誰吃到了蛋黃餡兒誰就要打掃衛(wèi)生!”在我剛咬了一口粽子,滿心歡喜時,媽媽在一旁宣布。我滿嘴的粽子,沒法說話,只朝媽媽做了個鬼臉說:“哦,好吧,吃飽了再勞動!比胰硕脊笮α似饋。
品著美味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F(xiàn)在,我們要好好學(xué)習,堅定信念,熱愛祖國,做一個有擔當?shù)娜恕?/p>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9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更是充滿了民族特色,而端午節(jié)就是其中的一個。
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聽家鄉(xiāng)的人說,端午節(jié)還有個來歷呢。據(jù)說,古代有一個詩人叫屈原,十分熱愛自己的祖國?墒,當時的皇帝昏庸無能,使得國家四分五裂,百姓家破人亡。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落得如此田地,于是他悲痛欲絕,投江而死。人們聽說屈原投江而死,連忙劃船到江里去打撈他的尸體,可是卻怎么也找不到,人們怕魚蝦會會把屈原的尸體吃掉,就把糯米撒到江中。這樣那些魚蝦就去爭食糯米,而不會去侵蝕屈原的尸體了。
這個故事傳下來后,人們每年都用包粽子和賽龍舟的方式來紀念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粽子是用糯米加上糖做成的,又香又甜,我可愛吃了。每年的端午節(jié),媽媽都會包很多粽子讓我們吃,所以,我天天盼著端午節(jié)的到來。賽龍舟可好玩了!在平靜而遼闊的大江中,幾只船甚至十幾只在一起劃,船頭上都有一面小旗,船上有十幾個漿手,幾個打鼓的坐在船中央。號角一吹,鼓聲立即響徹天地間,漿手每人持一只短漿,隨著鼓聲劃動。兩岸觀賽的人也閑不住,不停地拍手叫好,還為船員加油打氣。鼓聲是有規(guī)律的,什么時候節(jié)奏應(yīng)該緊迫,什么時候應(yīng)該輕緩,鼓手都掌握得準確無誤。不管哪支隊伍贏了,其它的隊伍都會為他們祝賀,這是多么博大的胸襟哪!哪支隊伍贏了,就在哪只船頭上系上紅布條。這小小的紅布條表現(xiàn)出了這支隊伍的團結(jié)和集體榮譽感。每當看到勝出的隊伍的船上掛的紅布條,還有隊員們臉上的笑容時,我就會對媽媽說:“媽媽,我長大以后也要學(xué)劃船,像這些大人們一樣來賽龍舟,還要拿冠軍!”媽媽看到我自信的樣子,欣慰的笑著說:“好,媽媽支持你。”我高興得心都快要跳出來了,恨不得馬上長大,然后去參加龍舟比賽,拿到冠軍,讓眾人為我喝彩。
除了包粽子和賽龍舟,端午節(jié)時,還要在門的左右兩邊的墻縫中插艾蒿,午飯還要吃肉,飲雄黃酒也是端午節(jié)的一種習俗。
端午節(jié)十分有趣,彌漫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充滿了民族特色。中國的其它節(jié)日也都非常有趣,透露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之情,充滿了民族特色和鄉(xiāng)土氣息,但我獨愛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10
不知不覺中,今年的端午已然悄悄的來臨,不在故鄉(xiāng)的我,感覺里少了一份節(jié)日的氣氛,多了一種孤單味道。盡管如此,但依然可以閉眼從記憶里翻出那些曾經(jīng)的畫面,體味那種爸爸媽媽為節(jié)日忙碌的身影攜著粽香纏繞身圍的情景,那畫面同樣為我?guī)砜|縷溫暖。
今年的端午里,沒有粽子,忍不住的開始懷念每次煮粽子,我那特別喜歡的煮粽子時那粽葉散發(fā)出的淡淡清香,白白的蒸氣帶著粽子香味彌漫廚房以至全屋。若剛從別處歸來,未曾入門,然那些溢出的香氣卻已撲鼻而來,不覺讓人欲醉。這時,你即會發(fā)現(xiàn)粽香原來是可以如此誘人的。
自成家之后,有時自己也會動手做些粽子。在年少時不曾學(xué)過,但看著媽媽包粽子的次數(shù)多了,那動作過程卻是熟記在心。所以當?shù)谝淮伟兆訒r,雖然心懷忐忑,是屏著氣完成的,卻順利過關(guān)包得粽子,還得到了朋友的贊賞,感覺挺好,懷揣著這贊賞高興了一陣子。我喜愛粽香,粽子也吃,卻不屬于很喜歡吃的那種。每次動手做粽子,更多的是為身邊的親戚朋友們服務(wù),因為他們喜歡,也算是為大家的飲食稍獻綿薄之力吧。
現(xiàn)在家鄉(xiāng)的人們已不像從前那樣自己做粽子了,由于家里人少,都是買幾個了事。隨俗間,老爸和老媽也沒有了從前忙碌碌,汗涔涔的樣子,現(xiàn)在的他們多了一份簡單閑散,不免少了一起熱鬧溫馨。如今,或許在家鄉(xiāng)人們的生活里,原先的各家煮粽子聚端午的場景,已成為了一種奢侈。
如今,家鄉(xiāng)的房子,家鄉(xiāng)的人們,家鄉(xiāng)的道路都已不是小時候記憶中的樣子。房子變高了,熟悉的面容蒼老了,道路變寬了,但那溫暖的鄉(xiāng)情,熟悉的氣息,粽子飄香的五月,卻是這些萬變中的不變,不停的延續(xù)著我們的古老端午節(jié)日,讓粽子香味永久飄揚。
在粽子飄香的端午季節(jié)里,悠悠的迎來了我的又一個生日,禁不住的感嘆幾十年的時光其實只在一瞬間。過往的生日已成過去,也已經(jīng)把它們描繪成一幅幅的水彩畫,掛在了記憶的墻上,每年的生日更是另增一幅,并成為只為自己而開的畫展,獨自慢慢的閉目欣賞。小小的粽子豐富著節(jié)日,也為我的生日抹上了一縷粽香,讓這一天透著別樣的節(jié)日氣息。所以總是會念著那粽子是怎樣的香了五月,節(jié)日怎樣潤了我的生日!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11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nóng)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4、
一是吃粽子。粽子事實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xiāng)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xiāng)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shù)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shù)民族區(qū)域還用竹筒做,大家家鄉(xiāng)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塊,其他地方少見。家鄉(xiāng)農(nóng)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不過學(xué)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曉“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jié),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jù)了解可避邪。事實上是,家里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yī)學(xué)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季用來熏蚊子,由于那時多數(shù)人家沒蚊帳。沒象四川人在端午節(jié)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辨別是沒錢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jù)了解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非常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可以隨意剪掉,需要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jù)了解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女生戴大鋤刃,女生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非常香。這個時候的小伙子大女孩在一塊,總是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diào)情。家鄉(xiāng)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可以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jié)瓜。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12
在我國有許多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現(xiàn)在就由我來為大家說說端午節(jié)吧!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傳說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每逢端午節(jié),人們都有吃粽子,插艾葉,賽龍舟,飲雄黃酒的習俗。在我家,必不可少的一項習俗是包粽子,那美妙的口感讓人念念不忘。
今年的端午節(jié)也不例外。只見媽媽已經(jīng)把材料準備好了:粽葉、糯米、紅棗等等,F(xiàn)在一切準備就緒,媽媽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她手指靈活地把粽葉卷成漏斗狀,左手拿著卷好的粽葉,右手放了兩勺米,又捏幾粒紅棗塞進去,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成了三角錐狀,用繩子纏好,就大功告成了。不等媽媽開口,我就搶著說:“做粽子好簡單!”于是我把粽葉卷成漏斗狀,小粽葉很調(diào)皮,捉弄我大半天。每當我想把粽子裹緊,粽葉一松,糯米從里面掉出來,撒了一地。媽媽搖搖頭一言不發(fā),遞給我材料,我撇撇嘴,從頭來過。
可誰知通往成功的路上,總是一關(guān)接一關(guān)。我拿出線,心想:媽媽平時把粽子五花大綁,好難看,我纏一個漂亮粽子給她看。心里想著,就用線把粽子纏兩圈,然后系個蝴蝶結(jié),漂亮極了?晌覄傄凰墒,粽子就散架了,也把我的自尊心狠狠摔在地下,我惱羞成怒地大叫:“我不包粽子了!”媽媽見狀嘆口氣,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剛才是誰說簡單的?怎么這么快就打退堂鼓了?我們做事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甭犕,我的臉微微發(fā)燙,心中不免羞愧。于是走到餐桌邊坐下,重新練習包粽子。
開始煮粽子了。媽媽先把粽子整齊擺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放一盆水,再把水沿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媽媽煮好粽子掀開鍋蓋,霎時,粽子的縷縷清香飄進我的鼻子里,讓我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米團里仿佛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像一件美輪美奐的藝術(shù)品,好看的讓我舍不得吃。一口咬下,糯米軟糯的口感頓時溢滿口腔,不時點綴的紅棗甜而不膩,令人回味無窮。
每年端午節(jié),我們都會舉行包粽子、賽龍舟等比賽,這不是為了爭奪第一的稱號,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巧與美好的精神。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13
我喜歡喜氣洋洋的春節(jié),我最喜歡熱鬧非凡的元宵節(jié),我喜歡花好月圓的中秋節(jié)。但是,我最愛豐富多彩而又有悲傷的端午節(jié)。
這一天,超市里會有綠豆糕,油糖糕、香粽子,還有包粽子的粽葉兒等許多東西……我和爺爺去超市買來了粽葉兒、米和大棗。
回到家里,爺爺先把米泡在盆里,把粽葉兒也泡水里,大棗洗干凈備用,泡了數(shù)小時之后,爺爺開始包粽子,爺爺把粽葉兒折成一個三角菱角形,把泡好的米和大棗放進去,轉(zhuǎn)著圈的一層層折好包,幾圈下來一個粽子成形了。我也試著學(xué)著爺爺?shù)氖址ò兆,剛開始就是學(xué)不會,老包不住,往外漏米,最后我終于學(xué)會了,雖然沒有爺爺包的樣子好看,有型兒,但是最后終于是不漏米了,勉強能包成一團,就是樣子有點丑陋。
我和爺爺包好粽子后,放進鍋里開始煮,過了十分鐘后我問爺爺粽子好了沒?爺爺說:“別急,粽子要多煮一會兒吃起來會口感會很光滑,很勁道!”過了數(shù)時間后,爺爺從鍋里拿出熱粽子一邊嘴里喊著:“快來嘍,粽子煮好了”!一邊放進盤子端到飯桌上。我當時是既興奮有感覺不可思議!心想:一把米,一顆棗,放進粽葉里一包再一煮,就成了外面超市里賣的香粽子了!我一邊剝開粽葉兒,一邊吃著甜香的粽子,不由得我就想到了屈原。
傳說,在楚國時,有一位大夫屈原,被敵軍抓走,不到一年多,屈原的國家被侵略了,大夫屈原心如刀割,跳江自盡了!這件事被一位打漁的漁夫知道了,他叫了幾個漁夫去撈屈原,可屈原沒撈到,漁夫心如刀絞,就把粽子和米以及很多東西灑進大江里……而這天就被祖先稱為“端午節(jié)”,用粽子和悲傷的心情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者屈原!
偉大的屈原,你是祖國的光榮;偉大的屈原,你是我們的榜樣。就在一年前,爺爺回了老家,媽媽每次給我買粽子吃,但是,我總覺得爺爺包的粽子格外的香甜可口!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14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最喜歡的就是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這個端午節(jié),來頭可不小呢。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楚國的國都已經(jīng)被攻破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與楚國同生死,共存亡,便投入汩羅江自盡了,岸上的人們見了,趕緊去搶救,可是滔滔江水里,哪里還有屈原的影子啊。人們?yōu)榱瞬蛔屒I著,就往江里投飯團,但是飯團一投下去,就散開了,魚蝦一下就搶光了。后來,人們就想出辦法,把米飯放進竹筒里,再投進江里,這樣魚蝦就吃不了了。為了紀念愛國詩人,人們把屈原投江的這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竹筒飯也演變成現(xiàn)在用粽葉包成的粽子。
端午節(jié)第一個習俗就是吃粽子。粽子不但有咸的、甜的,也有各種形狀,長條形、棱錐形。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要煮上幾個小時,鍋里開始發(fā)出陣陣清香,我們這些小孩就圍在鍋邊等著了。煮熟后,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來吃,還沒撕開粽葉,我們就想咬上一口,這時總會給燙到嘴巴,但大家還是一邊吹氣一邊吃。
第二個習俗就是劃龍舟。每年到這一天,人們總早早的吃完飯,就圍到九州江岸邊。橋上真是人山人海呀!隨著一聲令下,各隊人員奮力劃起來。龍頭最關(guān)鍵,他控制著整個局面。吶喊聲,歡呼聲,響成一片,隊員們聽著指揮齊心協(xié)力地劃著。劃龍舟講究的是團結(jié),不在乎輸贏,它使人們的心更近了。
都說五月是“毒月”,這一天自然就少不了艾草。家家戶戶門口都插著艾草,還用艾草、柚子葉熬水洗澡。據(jù)說這樣就可以辟邪,保佑平安健康。當然也有一定的科學(xué)根據(jù),用艾草和柚子葉熬水洗澡本來就可以去除濕毒。
我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它的熱鬧,它所帶來的歡樂,讓我回味不已。我仿佛聽見劃龍舟時人們那爽朗的笑聲,聞到了艾葉草的清香,看到了粽葉里面那團胖乎乎的糯米團。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1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到了,我們?nèi)叶嫉搅四棠碳疫^端午。那天,媽媽特意起了個大早,去菜場買了黃瓜、西瓜、香瓜,黃鱔和一些中草藥。我很納悶,說:“媽媽你怎么買這些東西呀?”媽媽神秘兮兮地說:“為了給你過一個最傳統(tǒng)的端午佳節(jié)!
不一會兒,我們驅(qū)車來到奶奶家。這里已經(jīng)熱鬧開了,姑姑、姑父、兩個姐姐都來了,喜氣揚揚的。奶奶開始殺黃鱔,爺爺殺雞,姑姑殺魚,媽媽開始切黃瓜……他們忙得不可開交。我心想:黃瓜、黃鱔、黃魚,怎么都有“黃”字,我有點半知半解,我跑過去問媽媽:“端午節(jié)不是吃粽子,干嘛還吃這些帶‘黃’字的東西呢?”“那是因為我們本地有種風俗,就是端午節(jié)要五‘黃’!薄笆悄奈濉S’?”我疑惑不解地說!皨寢尯苊Γ闳ゲ虏驴!”邊說還邊把一個紅色的緞帶小包包——香帶掛在我的牛仔褲上,我心想:這香袋難道也是五‘黃’之一嗎?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就去問兩個姐姐,可是她們也有點搞不清楚。
沒過多久,一頓豐盛的午餐就準備好了,我們開吃了。菜肴還真多豐富,雞肉、豬腳、黃魚、黃鱔、黃瓜……我就邊吃邊說:“媽媽,你說的五‘黃’中應(yīng)該有黃瓜、黃魚、黃鱔吧!還有兩黃猜起來蠻麻煩的,能不能給個提示?”這時正在喝酒的爸爸向我使了一個眼色,哦!應(yīng)該是黃酒!準錯不了!媽媽會心地一笑。那還有一‘黃’呢?我猜了半天還是沒有一點頭緒,后來媽媽說就是咸鴨蛋的蛋黃,怪不得猜了半天都不行,這也算?
這時,姑姑、姑父叫我五‘黃’中的每樣都嘗一遍,其他都不難,就是黃酒我是今生頭一回吃,我先看了看,然后聞了聞,接著幾乎是屏住呼吸,啜了一小口,那味道真是難受,有點苦又有點甜,還感覺辣辣的、麻麻的。
午飯結(jié)束后,媽媽還用蒼術(shù)白芷煙熏,說是可以讓蚊子蒼蠅等蟲子退避三舍,并且還在門上掛了艾草,又清香又能驅(qū)趕蚊蟲。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集錦15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集錦15篇)12-31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集錦15篇12-14
端午節(jié)風俗小學(xué)作文09-07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集錦15篇11-27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15篇)09-28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15篇08-26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15篇)10-17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15篇09-30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12-29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合集15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