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二講 大腦在審題階段該怎樣運行
[HTML]<br>[/HTML] 同學們在審題階段常存在兩個問題。其一,急性。拿到話題,粗粗一看,下筆便是千言,哪知往往離題萬里或文意散亂。偏題或行文支離破碎,多是審題不嚴謹所致。如今年“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這個話題,有的考生就只寫其中一面,或以“出人意料”為話題,或以“情理之中”為話題,而不談兩者的關系。更有甚者,拋棄原話題,去大寫特寫一個由原話題衍生出來的新話題。
其二,惰性。話題:追星與修身。下面是一篇作文的構思,大概如下:
1. 開篇表明觀點:借明星之光讓自己璀璨。2. 批評今人盲目膚淺地追星。3. 修身應學習一些明星的精神,但不能盲目。4. 結題,重申觀點。
顯然,從結構和立意來看,也就是一篇“大路貨”,大多數同學立意和結構差別不大。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思維的惰性所致。思維沒有展開,收集的素材單薄,站的位置不高;而且思維缺少一種積極的自省意識,沒有對自己的立意進行反思:我這樣的寫法有創(chuàng)新之處否?其他同學可能會這樣寫嗎?
之所以出現這兩個問題,原因在于不重視審題。審題不僅是簡單的字面意思的理解,更是素材、觀點的搜索與整合,謀篇布局的分析與選擇。大腦在審題階段該做些什么呢?
第一,界定一個范疇: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怎么樣。
第二,先將話題分解成一個個元素,分別對元素進行四大問題的思考,然后再合起來,綜合考察,以定取舍。
以“追星與修身”為例。話題可分解為五個元素:追、星、與、修、身。
“追”就是跟隨、追趕,引申為學習、效仿。為什么“追”呢?人實現自身價值,往往需要一個榜樣,一個參照對象,“追”就是選擇并效仿一個參照對象,譬如三千弟子對孔子的景仰。怎么“追”呢?要有主動性,要有恒心,要有理性,要有取舍……“追”后怎么樣呢?當然是完成了自我靈魂的塑造,得到了自我的實現,等等。三千弟子追隨孔子,終有七十二賢,這便是“追”的效果。
“星”是喻指人類中品德、事功、思想突出者。故“星”并非只是現實中的影視明星,“追星”的含義應更廣,歷史中也有追星之舉。三千太學生跪在嵇康的刑場上;蘇格拉底就是為雅典青年熱烈追從的燦爛明星。這不都是追星之舉嗎?對話題中的元素界定不清或太窄,是常出現的問題!靶恰庇泻阈恰⒘餍侵,我們當然應當追求恒星。流星的價值往往缺少時間的證明。
“修”即修煉,磨礪,“修”意味著要擇人善者而從之,擇己不善者而改之!靶蕖笔且粋過程,是一種行動……
“身”不是指身體,而是指心,F實中,追星族往往在意的是“星”之身——外型、事功,而不是星之心——品德、思想。修身即修心,是自己的心與明星的心的交流、碰撞,是心的揚棄,是心的升華、凈化……
“與”即談追星與修身有什么關系。談兩者的關系,一般有:促進型、阻止型、辨證型、無關型。立意便可朝著這幾個方向。如,追星是修身的必要的一條捷徑——促進型;追星是修身之大敵——阻止型;追星于修身,有利有弊,關鍵在于自己用理智的頭腦去取舍——辨證型。
第三,漫想。根據話題,讓大腦處于一種自由的浮想狀態(tài),以搜索充足的寫作素材及觀點思想。漫想可分為兩個階段。其一,自由浮想。動筆簡要地記下由話題激發(fā)的各種信息,如,以“墻”為話題,我們可以想到柏林墻、長城、封閉、保守……我們也可以憑借主觀能動性找到其他信息,如梵高、魯迅、莊子等,這樣檢索下去,我們就占有了大量的供思維處理的信息。其二,尋求聯系。將所列出的信息與話題聯系,挖掘觀點。梵高的藝術追求不為當時人所理解,不正是由于他們之間隔著一道墻嗎?任何藝術的創(chuàng)新都是對傳統觀念之墻的突破。這不聯系起來了嗎?漫想第一階段最大的要求就是自由,萬不可自問“當否?”來打斷思維的流程。第二階段的最大要求就是要堅信所得信息與話題存在聯系并最終找到聯系。
總之,不會作文,作不好文的最大問題就是不會科學地思考。一腦袋東西調不出來,只好守著一腦袋素材、思想哭窮。
【第二講 大腦在審題階段該怎樣運行】相關文章:
怎樣進行作文審題02-27
抑郁者大腦究竟是怎樣的10-26
第二講位置與方向04-30
該怎樣學習作文01-29
我們該繼承怎樣的傳統04-27
不同成長階段寶寶該吃什么?05-02
考前寫作指導第二講:04-27
淺析德育教育應怎樣運行04-26
該怎樣處理人際關系03-05
統計該怎樣以人為本?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