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精選9篇)
數(shù)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于現(xiàn)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shù)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歡迎大家分享。
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 篇1
“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本節(jié)課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原有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因此,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中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
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因此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我在設計教案時,把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為此安排了幾個層次教學:
。1)、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這一層次安排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匯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導操作,讓學生把6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
。3)、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解決了“平均分”之后,教師指出把6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4)、結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整堂課完成得很順利,學生都對實踐操作很感興趣,通過實踐加深了對“平均分”的理解,也對今后的除法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 篇2
本單元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本節(jié)包括“平均分”和“除法”兩部分內容。本節(jié)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讓學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而例4除法的含義,是學生學習除法的一個難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關鍵是使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即每份分的結果同樣多。
我從讓學生小組合作分蘋果開始,通過分東西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接著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幫小熊貓平均分竹筍的具體情境,課上通過請學生演示幫小熊分竹筍的過程從而引出除法,使學生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再讓讓學生認識了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整節(jié)課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設計“除法”內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除法。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和氛圍,充分運用示范演示、學生實際操作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教學時在知識點上,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形象直觀地理解除法含義,通過讓學生分東西,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fā)揮。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三為目標,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
1、有部分學生對除法的含義解釋部太到位,沒有讓學生說出每一個數(shù)在算式中所表示的含義?2、練習題的設計較單一,應設計多樣化的練習,練習題應有梯度。
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 篇3
“除法的含義及讀寫法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教材在編排通過分東西使學生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再通過平均分的實例使學生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從而引出除法。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重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和氛圍,充分運用示范演示、學生實際操作等多種形式。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教學時在知識點上,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形象直觀地理解除法含義,通過抓住“同樣多”→“平均分”→除法含義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認識逐步加深。這樣有利于學生由動作思維——建立表象——抽象思維,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fā)揮。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三唯目標,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鞏固練習時,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整節(jié)課,通過學生親身操作與教師示范演示相結合,學生很快的掌握了除法第一種分法的含義,同時,也很快學會了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認識了除號,突破了“除法的含義”這一數(shù)學難點。
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 篇4
教學目標: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稱。為后面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教學過程:
一、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
1、6除以3等于2。63=2復習除法的讀法)
2、被除數(shù)是12,除數(shù)是3,商是4。(復習除法的各部分名稱)
3、把20個餃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復習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284=7(復習把二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第8題。
看圖寫算式。呈現(xiàn)給學生實物圖,請學生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練習時,先借助畫面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讓學生根據實物圖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讓學生展示自己寫出的算式,說一說每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內在聯(lián)系自然滲透。
三、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四第9題。
和同桌一起完成,一邊平均分一邊寫算式。
四、完成教科書第22頁練習四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搶答,然后思考怎樣才能填得又對又快。
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shù)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tǒng)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shù)學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shù)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shù)。
數(shù)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shù)及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shù)。
情感態(tài)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下面各題
12÷218÷69÷148÷820÷52÷2
21÷356÷754÷414÷76÷27÷2
2、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匯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思考、討論)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shù)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個數(shù),我們把它叫做余數(shù)。余數(shù)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shù)。
三、鞏固練習:課件出示P60“做一做”1、2: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shù)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3、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么?
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四、課堂小結、作業(yè):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作業(yè):練習十四第1、2題。
【板書設計】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
6÷2=3(盤)7÷2=3(盤)……1(個)
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 篇6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法:
實踐探索法和演繹概括法等教學法,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層層升華,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點。。
師:xx班準備明天參觀科技園,看,他們正在忙什么呢?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把看到的說給小組同學聽。
各小組匯報。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同學們正在為明天的出行做準備。看,他們正在分食物呢!
師:這么多分法中,哪種最特別?(分糖果的最特別,每份都一樣,每份都是4顆。)
2、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1)動手實踐,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師:每組選一個代表,把你們組的糖果數(shù)量以及是怎么分的匯報給大家。
小組1:我們組有6顆糖果,我給他倆都是1顆,我4顆。
小組2: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個人都有2顆。
小組3: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份各是1顆,2顆、3顆。
。2)教師追問:這么多種分法中,哪種最公平、公正?
、傩〗M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顆。小組推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觀察:從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顆,你們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份的數(shù)量同樣多。)
出示小精靈的話,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3、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頁“做一做”第1、2題。徐盛自主完成,集體訂正。
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 篇7
除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
課本P19頁例5,練習四第4、5、6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繼續(xù)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為什么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涸趯W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后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涸趯W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shù)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9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
2、挑戰(zhàn)園地:
。1)、練習四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寫算式。
(2)、練習四第6題:先讓學生看圖,敘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讓學生動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寫算式,最后讓學生對照圖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四、課堂總結。
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 篇8
上課意圖:學生在學完“除法的初步認識”后,很多孩子在解決問題時都是直接利用乘法口訣計算,對除法算式表示的含義不夠明確。例如,同樣是用15÷3=5這道算式計算“一共有()個桃子,平均放在()個盤子里,每份()個”和“一共有()個桃子,每個盤子里()個,分成()盤”時,對兩題的理解混淆不清,即對于“將誰平均分、平均分成幾份、求出的是幾份”這些問題理解不透。這節(jié)課,我們將試圖溝通“除法”和“減法”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理解減法是一種“分”的運算,而除法又是“分”中的“等分”運算,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把知識教“薄”。
教學目標:
1.梳理比較“等分除”與“包含除”,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2.經歷自主表征的過程,在對比中溝通減法與除法的聯(lián)系。
3.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深人理解除法的意義,溝通減法與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課件、小磁片、作業(yè)紙。
教學過程:
一、質疑,自主表征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除法。(板書:21÷3=口)等于幾?怎么驗證它是對的?
引導學生畫一畫、分一分、算一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在作業(yè)紙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畫一畫、分一分、算一算的表征過程,化抽象為具體,在交流比較中進一步明確算式表達的含義。)
二、溝通交流
1.交流反饋自己的想法
。1)乘法口訣
。2)分一分,投影展示學生分一分的情況。
把21個圓平均分成3組,每組7個。小磁片展示,板書:21÷3=7(個)
師:誰還有不一樣的方法?
把21個圓,每組分3個,能分7組。小磁片展示,板書:21÷3=7(組)
2.辨析,理解除法意義
師:兩道算式中的“3”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呢?對照兩幅圖說一說。
師:還有沒有不同的方法呢?可以用減法算式表示嗎?
師:你是怎么想的?
師:減了幾個3?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注重肯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對比中,讓學生直觀感知兩個“3”的不同意義,進一步明確“包含除”和“等分除”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對比,溝通減法與除法的聯(lián)系
師:觀察減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這兩道算式之間有聯(lián)系嗎?
小結:每次減3,減了7次等于0,說明21里面有7個3,像這樣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相同的數(shù),就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你們更喜歡哪種表示方法呢?為什么?
現(xiàn)在,我們從21個圓片中每次移走不同個數(shù)的原片,(第一次拿走4個,第二次拿走5個,第三次拿走6個,第四次拿走6個)你能用一道減法算式表示嗎?
這道算式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為什么?
(設計意圖:同一題材的情境便于比較,有利于直觀感受數(shù)學事實,有助于學生感悟除法和減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學生呈現(xiàn)的答案,利用數(shù)形結合的方法,建立了除法和減法的關系橋梁,突破了難點。)
三、編題,鞏固意義
自主編題
根據21÷3=7,你能編一道數(shù)學問題嗎?
小結:不管是分什么,只要每份分得一樣多,我們都可以用除法表示,除法就是平均分。
。ㄔO計意圖:鼓勵學生打開思維,用生活中的實例表示21÷3=7,進一步鞏固出除法的意義,有利于學生把握除法的本質)
四、總結,回顧意義
學了這節(jié)課,你對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暢所欲言,及時梳理知識,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結合板書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
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
2.經歷看一看、說一說、分一分等數(shù)學活動,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逐步培養(yǎng)會學習、樂學習、敢于表達的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小棒20根。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與平均分活動的關系。
教學過程:
第一步:準備練習(情境導入)
孩子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平均分”的知識,你們都學會了嗎?好,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熱熱身。請看大屏幕——講述游戲規(guī)則:
請出每組4號回答問題,答對加2分,答錯本組同學補充,只加1分。
請出參賽選手。答題。1號加分。
第二步: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
是啊,小熊貓很高興地把竹筍平均分給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難題了,需要好朋友來幫助,誰愿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愛心,可是要想幫助它解決問題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知識,要學嗎?(要)
請看大屏幕——小熊貓就是被這6道題難住的,不過,你先別急,答案就藏在書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請把它圈起來,就可以幫助小熊貓了,開始吧!
讀一讀數(shù)學書13頁例4,并思考問題:
1、請你用自己的學具代替竹筍試著分一分,到底每盤應放()個?
2、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過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4、想一想,12、4、3分別表示什么?
5、你覺得除號怎么寫最好看?它表示什么意思?
6、你會讀這個算式嗎?試著再讀一讀其它算式,如15頁第1題。
第三步: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活動規(guī)則:
1、與小組同學分享你的收獲,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請小組同學幫助,弄明白后別忘了說聲“謝謝”。小組每人都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找出存在的問題。小組同學都發(fā)言的加合作學習分——5分。
老師巡視。
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哪道題有問題?準備幾號發(fā)言。
2、小組匯報學習成果,抽簽決定選題,推薦幾號答題加幾分,答錯扣相應的分數(shù),本組同學補充加1分。
謝謝可愛的孩子們,在你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成功地幫助小熊貓解決了問題,不過,常老師想把這道題難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戰(zhàn)嗎?(敢)
請看大屏幕——搶答開始。
第四步:教師點撥講解
你們太棒了!從這些題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平均分可以用除法來表示,除法的運算符號“÷”,它就表示平均分,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知識。你們學會了嗎?
第五步:第二次嘗試練習
接下來我們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自我挑戰(zhàn)本領強
比賽規(guī)則:
老師搖號選答題人,為了我們小組的榮譽,你們可要好好準備呀!自選題目,答對加相應分值。答錯本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加1分。
悄悄告訴你,老師的考題就藏在13頁做一做1、2題和15頁2、3題,自己先在書上答題,好好準備一下!
答題——巡視——搖號——選題——加分
我們看看各個小組都得了多少分?
雖然各組獲得的分數(shù)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師為你們驕傲,最后老師想送大家一句話——爭做小組中最受歡迎的人!有信心嗎?我期待著你的進步!
【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精選9篇)】相關文章: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8-31
《除法的初步認識》優(yōu)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06-25
小學數(shù)學《倍的初步認識》教案04-09
小學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教案04-08
小學數(shù)學認識除法豎式教案04-27
《認識除法》的教學反思07-16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2-02
認識除法教學反思(精選6篇)06-12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案(精選3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