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學教案集錦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ㄒ唬⿲W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8頁~第11頁,及練習二的第1--3題。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是今后學習十幾減幾,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最基礎的部分。通過創(chuàng)設實際問題的情境,列出減法算式。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理解算理,并形成的算法,形成運算能力。
。ǘ┖诵哪芰
《十幾減9》屬于數與代數領域內容,通過本單元學習,使學生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運算能力。
。ㄈ⿲W習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合作探究,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與同伴交流15-9的計算方法。
2.在展示交流中,體會15-9算法的多樣化,通過對比分析,會選擇優(yōu)化的方法,提升運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能運用十幾減9正確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
。ㄋ模⿲W習重點
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ㄎ澹┙虒W難點
理解“破十法”的計算算理和方法。
。┡涮踪Y源
實施資源:《十幾減9》名師教學課件、《十幾減9》課時作業(yè)。
二、學習設計
。ㄒ唬⿵土晫
1.拍手游戲:10的組成。
我拍1,你拍9,1和9組成10。
我拍2,你拍8,2和8組成10。
…………
9和幾可以湊成10?看到9想到幾?8和幾湊成10,看到8想到幾?
2.復習十幾的組成
師:比一比,看誰搶答的快。16可以分成10和幾?12可以分成10和幾?19可以分成10和幾?
。ǘ┨骄啃轮
。.觀察主題圖,提出問題
師:這是游園會活動,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導觀察方法:觀察圖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順序,結合具體的每項活動說說你發(fā)現的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
師:咱們一起看小丑賣氣球這幅圖: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預設:小丑有15個氣球,賣出9個,還剩多少個?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十幾減9的口算方法。
設計意圖:主題圖中活動項目很多,數學信息很零碎,教師引導學生有序觀察,收集信息和提出與信息相關的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序觀察,找與對應信息相關,并提出問題的邏輯分析能力。
。.探究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1)列出算式,自主嘗試計算
師:要求“氣球還剩多少個”怎樣列式?板書:15-9=
(2)操作與思維、表達相結合,理解算理,提升算法
師:15個氣球,拿走9個該怎么拿呢?先想一想,再拿一拿,然后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拿的。
學生活動匯報預設:
方法一:從15根小棒的下面先拿走5根,再從上面一行拿走4根,還剩6根。
師:剛才這個同學是怎么拿的?誰聽清楚了,誰能上來邊說邊拿?
教師結合情況邊說邊逐步形成板書:
師:剛才我們是先從下面拿走5根,再從上面拿走4根,實際上是把9分成了5和4,先算15里面的5-5,再算15里面的10-4=6.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結合剛才拿的方法來說一說15-9可以怎么算?
。ㄒ簧諛幼诱f后,同桌相互說一說計算過程)
師:誰還有不同的拿法嗎?
方法二:從上面一并拿走9根,還剩1根,和下面的5根合起來是6根。
師:誰能結合他的拿法來說一說15-9可以怎么算?
。ㄍ老嗷フf一說,找個別學生匯報)
生:先把15分成10和5,從10里去掉9,剩下的1與5合起來是6。
板書:
師:“10”表示哪些小棒?為什么把15分成5和10?“1”表示哪根小棒?“5+1”表示什么意思?
師:你能給這個方法起個名字嗎?
動手操作重點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畫出15個圓,左邊10個,右邊5個。
。2)從中圈出9個,想一想怎么圈。
結合畫圖過程,用語言表達計算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完成下面括號的填寫。
15-9=()因為()-9=(),()+5=()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想加法算減法,因為9+6=15,所以15-9=6
師:剛才我們在計算15-9=?時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想加算減,有的是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是先算5-5=0,再算10-4=6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操作輔助到離開學具操作進行表象操作,從結合操作活動到分析算理,到逐漸脫離操作說明算理,教學過程的展開“扶得合理,放得適度”,思維層次不斷提升,知識不斷內化。
3.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師:怎么計算12-9=?先圈一圈,再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0-9=11+2=3
師:不操作,你能直接說說怎么計算14-9=?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閉眼想象、歸納,將操作、語言和算式充分地聯系起來,從而將多種表征方式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用“破十法”計算15-9的算理。
(2)圈一圈,算一算:獨立完成課本第10頁“做一做”第2題。
。3)完成練習二第1題。
。ㄈ┱n堂
全班交流,今天你學會用哪種方法計算十幾減9的算式?你更喜歡哪種計算方法?
。ㄋ模┱n時作業(yè)
1.練習二第2題送信。
先讓學生進行游戲,游戲完之后把信件按順序:11-9、12-9、13-9、14-9、15-9、16-9、17-9、18-9
師:大家有什么發(fā)現?
師:十幾減9的差為什么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1呢?
師:你更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十幾減9?
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
11-9=13-9=16-9=18-9=17-9=
師巡視,觀察學生選擇的計算方法,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知識點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答案略
解析通過游戲形式練習,了解學生對十幾減9計算方法的掌握情況,接下來按順序擺放讓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并說出十幾減9的差為什么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1的道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運算能力。
2.結合生活實際,編一道用“16-9”解決的實際問題。
知識點十幾減9的應用。
答案略
解析通過學生編題,讓學生發(fā)現計算和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積累數學素養(yǎng)。
3.看圖列式。
。1)(2)
知識點讓學生觀察分析圖中的信息和問題,提高學生看圖列式的能力。
答案18-9=915-9=6
解析這兩道題都是已知總數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問題,都用減法計算。此題培養(yǎng)學生看圖能力的同時,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解決問題。
一共有17人排隊做操,小紅的左邊有多少人?
知識點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列出算式。體會所學知識的價值,并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答案17-9-1=7(人)
解析結合生活中排隊做操的情境,用總人數減去小紅右邊的9人,再減去小紅1個人,就是小紅左邊的人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單元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統(tǒng)一長度單位,認識厘米、用厘米量,認識米、用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二、地位與作用: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這一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和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
三、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認識線段。
2、能力目標:會用刻度尺量、畫物體的長度及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標: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四、單元教學重點:
1、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2、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畫和量線段的方法。
五、單元教學難點:正確的使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工具量和畫線段。
六、單元教法設計
1、統(tǒng)一長度單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計量單位去測量統(tǒng)一長度,來經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
2、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
3、關于線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補充線段的練習。
第一課時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2頁
教學目標:1、讓學生學會量物體的正確方法,知道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擺放,要放平擺直
2、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3、讓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及對生活的重要意義
4、鼓勵學生先估測再測量,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測量方法
教學重點:學會用實物測量,體會測量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并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感知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課件,一角硬幣,曲別針,三角形學具,小刀,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 演示“小馬過河”課件,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能不能幫幫小馬,讓她順利過河?
二、 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用不同的物體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可以是一角硬幣,曲別針,三角形或者小正方體,同學們一起來量一量我們數學課本的寬,好嗎?
師:同學們量得數學課本的寬是多少?告訴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生:……
(教師把學生的回答板書寫到黑板,出現了數學課本的寬,量出來的結果“不一樣”的情況)
師:同學們請觀察這里(教師指著板書),大家發(fā)現了什么問題?
生:……
師:哦,對了,我們發(fā)現啊,同樣是數學課本的寬,但是,為什么量出來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
師: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么,現在,我們一起用小正方體來量一量吧。
2、用不同的物體作標準,量不同長度
師:同學們做得非常好,大家想不想再量量其它物體啊?我們一起來量量數學書的`長,鉛筆盒的高吧。
……(教師把結果板書到黑板)
師:大家發(fā)現了什么問題呢?(教師指著板書)
師:對了,同學們觀察的真好。學校課本的寬是5把小刀長,鉛筆盒也是5把小刀長,它們一樣長嗎?
生:……
師: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么,現在,我們一起用小正方體來量一量吧。
三、 拓展延伸
。ㄔ摥h(huán)節(jié)的被測量物體不是非常的規(guī)則,主要拓展一下估測和測量方法)
師:接下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手掌有多寬呢?同學們先估測一下,然后再認真測量,看看自己的估測對不對?
師:好棒哦!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說說自己是怎樣測量的。
四、 聯系實際,活動體驗
。ㄔ摥h(huán)節(jié)除了鼓勵學生估測之外,還要引導學生知道,有些物體,可能不是一個一個地擺,而是一次接一次地量)
師:同學們都做得很棒哦。下面同學們在教室里頭,找找自己喜歡的物體,先估測一下它大概多長,多寬或多高,然后再測量一下,好嗎?
師:你能說說你是怎樣測量的嗎?
五、 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對你有什么幫助?今天學到的知識,你覺得它有什么用。
六、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
二年級上冊第3―5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讓學生了解刻度線的概念,會認厘米尺上的刻度
3、使學生掌握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并體會多種方法測量的必要性(限整厘米)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準備:厘米尺,課件,長短一樣、顏色不同的線繩(學生每人2根)
教學過程: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估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教學重點:初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
1、口算下面各題:40×1060×20xx×40300×70200×8012×400 240×2130×330×311×502、求下面各數的近似數:321868729535842選擇幾個數說一說是怎樣求近似數的.。
3、估算:198×4305×6485×3182×5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1)出示例2圖:請學生仔細觀察。你從圖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圖中獲取的信息匯總,說成完整的一道題:大會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個座位。有350名同學來聽課,能坐得下嗎?
2、探討估算方法。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22×18
(2)小組討論:怎樣估算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xx≈20xx×20 = 400
方法二:18≈20xx×20 = 440
方法三:22≈20xx×20 = 360
。4)比較、評價。
3、嘗試解決問題。
。1)請學生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問題。有一本書,它其中的一頁有23行,每行約有22個字。一頁大約有多少個字?(2)組織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樂趣。
三、練習
1、完成練習十四的第7題:
。1)先由學生獨立計算;
。2)集體訂正,講講估算的方法。
2、練習十四第8題:
(1)學生認真讀題,理解題目要求。
。2)“已經種了的93棵樹苗是幾行?”這塊地有幾個93呢?
。3)請獨立列出算式并進行估算。
四、總結請學生談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練習十一1—3題,教材42頁例1
教學目標:
1、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知道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
3、會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平均數
教具準備:
課件,小黑板,統(tǒng)計表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拿8枝鉛筆,指4名同學,要平均分怎樣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樣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出示例1、小紅、小蘭、小亮、小明收集礦泉水瓶統(tǒng)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們四人怎樣分才能一樣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個?
2、課件展示統(tǒng)計圖的變化過程
(1)指名展示
。2)這種方法叫什么?
點撥:移多補少
3、要求平均數,還可以怎樣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須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辦?
52÷4=
4、歸納
要求平均數,可以先求出( )數,再平均分幾份
5、算一算你們小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6、算出各小組的'平均體重,說說你們是怎么算的?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說清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四、達標測評
1、練習十一第2題
。1)什么是最高溫度?什么是最低溫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寫統(tǒng)計表:本周溫度記錄
。4)計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
。5)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測量小組跳遠成績,求平均數
五、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投影儀、不同長度的鉛筆若干、刻度尺。
教 學 流 程
個性化設計
一、導入新課。
教師言語導入。
師:通過同學們,我們每天在這間教室里學習,講臺是老師的好伙伴,課桌是同學們的好伙伴,今天,這兩位伙伴有話要對大家說呢?大家聽嗎?
錄音:大家好!我是講臺,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長,小朋友們能告訴我嗎?還有我呢,我是課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長,親愛的小朋友,你們能告訴我嗎?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長。
(1)估計活動。
師:小朋友們,請大家先用手比劃一下講臺有多長,課桌有多長。
學生用手比一比,說一說。
(2)實際測量。
教師詢問:同學們還能用其他的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嗎?
學生回答可以用東西量。
(3)討論交流。
讓學生來說一說剛才用什么方法來說明桌子有多長。
學生們說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師總結:原來大家用的測量工具不一樣,標準也不一樣,這樣說起來真是麻煩。
那有沒有辦法使測量的結果都一致呢?
生說:可以用尺子來量。
(4)認識刻度尺,用尺子量。體會1 厘米的實際意義。
讓學生拿出刻度尺,認一認。
師講解:讓學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個小格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 ,即1厘米。讓學生指一指從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厘米的。(指甲蓋、鼻孔等)
2、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1)引導示范。
師:首先我們應找到0刻度,把筆的一端對準它,看另一端對準哪個數值,再把它讀出來。
讓學生想想,有時候一枝鉛筆不會剛好是政厘米 數,該怎么辦?
應該讀出較為接近的整厘米數即可。
(2)學生動手操作。
讓學生展示測量的.過程。
二、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先估計有多長,再量一量。
2、第二題:螞蟻搬豆。
3、第三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三、全課總結。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
板書設計:桌子有多長(厘米的認識)
教師及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會學生比的方法。
請學生說出所知道的測量的工具,教師及時補充。
指導學生任意測量,再全班交流。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1.引導觀察
談話:每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什么東西嗎?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匯報
(1)問:你發(fā)現了什么?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4)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 cháng duǎn
板書:長、 短
[ 設計說明: 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 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
[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比物體長短的方法,讓學生參與知識 的形成過程。]
學生可能說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著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著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
......
(由于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一端對齊。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短 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言語 表達能力。]
三、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在, 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
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學生結組活動,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體的某個部位比長短, 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 處有數學。]
四、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練習一第6題圖,先讓學生說出圖意,然后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一說想法。
2.投影出示練習一第5題,并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訂正時說一說比的'方法。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說出比長短的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學具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六、全課小結(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學習內容:
《圓的認識》(六年級上冊第57、58頁內容。)
學習目標:
1、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3、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學習重點: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掌握圓的特征。
學習難點:能熟練地畫出規(guī)定大小的圓。
學習準備:圓形紙片、圓規(guī)、米尺、鉛筆、彩筆。
課前
搜集信息:生活中哪里見到圓?
動手操作:剪好一個圓片。
課中
自主學習:
1、填空:
圓中心的一點叫做(),用字母( )表示。
連接( )和( )任意一點的()叫做半徑。
通過( )并且( )的( )叫做直徑。
2、用紅彩筆描出圓中的半徑,用藍彩筆描出圓中的`直徑。
合作探究:
探究一:完成學習卡
探究二:
用圓規(guī)畫圓時,圓規(guī)兩腳叉開的距離等于( )的長度。
。 )決定圓的位置,()決定圓的大小。
達標訓練:
(一)基礎題(必做)
1、判斷。
在同一個圓內只可以畫100條半徑。 () 直徑是半徑的2倍。()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中,直徑最長。 ()任意兩條半徑都可以組成一條直徑。 ()
2、填表。
(二)拓展題(選做)
用圓規(guī)和尺子畫一自己喜歡的組合圖形。
綜合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
課后
課外作業(yè):課本練習十三
知識延伸:用圓規(guī)和尺子畫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