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小學數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3頁的例14及“做一做”題目,練習十四的第6-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商末尾補“0”的意義。掌握兩位數除多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卡片。
540÷6072÷18140÷2560÷8
720÷9303÷3217÷7320÷4
2、不用計算,講出商是幾位數。
3、改正下列各題中的錯誤。
先讓學生討論,找出各題的錯誤原因,再由三位同學板演訂正,其余同學在練習本上重算。
二、新接。
1、引言。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要注意商未尾的“0”;
在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同樣也要注意商末尾有“0”的情況。今天學習的內容是商末尾有0的兩位數除法。(板書課題)
2、教學例14。7820÷23
(1)審題:商是幾位數?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2)學生試做。兩人板演。
。3)教師巡視,將學生計算中出現的不同情況,分別寫在黑板上。
(4)結合豎式提問:
在百位上商“3”表示多少?在十位上商“4”表示多少?個位上商“0”為什么一定要寫?
教師指出:在計算過程中,除到破除數的十位商“4”,能除盡,被除數個位上的0就不必再移下來,直接在商的個位上寫0。
3、改題。如果例3的被除數是7830,該怎么辦?
(1)指定學生板演,其余學生試做。
。2)結合豎式講評提問:
①當十位上商“4”,為什么還要把被除數的十位上的余數1與個位上的0移下來?(當十位上商“4”后,但被除數十位上還有數,因此要把1移下來,再把個位上的0移下來,10除以23,個位仍不夠商1,在商的個位上寫0,這時余數為10。)
、谏痰腵末尾不補“0”行嗎?為什么?(不補0,商就不是三位數,也就不能表示3個百、4個十,而只是34,驗算的結果也就不對。)
、墼鯓舆M行驗算?(看除數與商的積、加上余數是否等于被除數。)
三、鞏固。完成第63頁下面“做一做”題目。
9180÷543749÷31
先判斷商是幾位數,然后由學生獨立練習。
四、。
今天學習的是兩位數除多位數商末尾帶0的除法,計算時要注意兩點:
1、試商前要先確定商是幾位數。
2、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數哪一位不夠商1,就在商的那一位上寫0。
五、作業(yè)。練習十四的第6-10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教材第九冊63-6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不遺漏,不重復的列舉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使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
教學重點:
能對信息進行分析,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有條理的一一列舉,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回憶策略
1、談話:老師先來和大家玩?zhèn)游戲,怎么樣?看,這是什么?(撲克牌)
老師抽出大王和小王,你們知道一副撲克牌有幾種不同的花色嗎?(四種)
老師從中任意抽出一張,猜一猜有多少種不同的結果?(四種)是哪四種呢?(草花,黑桃,紅心,方塊)
2、揭題:剛才同學們將這些花色一個一個列舉了出來(板書:一一列舉),一一列舉也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時經常要用到的一種策略。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
二、教學例題 探究列舉的方法
。ㄒ唬┣榫皠(chuàng)設 呈現問題
1、師:我校操場東面有一塊空地,學校想將把這塊空地利用起來,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的花圃,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
。1)從條件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周長是18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真了不起,你連這隱藏的`數學信息也找出來了,周長是18米,那么說明長和寬的和是多少?(課件出示,長+寬=9米)
(3)長方形的長+寬=9米,那么這個長方形花圃可以怎樣圍?你能幫老師來設計一下這個長方形花圃嗎?
請拿出準備的小棒,同桌合作擺一擺,并想想有沒有不同的圍法嗎?
2、學生嘗試操作。
(1)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2)交流反饋:哪個小組先來說說你們的圍法?檢驗是否符合要求。
其它小組有不同的擺法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年、月、日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形成了較短時間觀念的基礎上學習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具有常識性,學生在課堂上雖然沒有系統學過,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內容中,學生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但是,學生對現行歷法中年月日的制定還不夠了解,對平年、閏年的有關知識也比較陌生。因此,本節(jié)課要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借助年歷卡、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手段,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依據這一理念,根據新課標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思想,將學生的觀察、操作、比較、推理、發(fā)現等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fā)展。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使學生真正動起來,使課堂真正活起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結合生活經驗,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平年、閏年的來歷,記住各月的天數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能運用年、月、日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過程與方法:
在經歷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間關系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推理、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樂于探求知識的情感。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記住各月的天數及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年歷卡、探索記錄卡。
教學流程
一、設置懸念
老師的鄰居家有一個孩子,叫小明。他今天過生日。同學們看(課件播放小明吃蛋糕的場面),小明吃得多開心呢!突然,小明想到了一個問題。(課件配畫外音:媽媽,別的小朋友8歲能過8個生日,可是,我為什么只過了兩個生日呢?)
是呀,小明已經長到了8歲,可為什么卻只過了兩個生日呢?同學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學習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們就能幫小明解決這個問題了。(板書:年、月、日)
[說明: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創(chuàng)設小明過生日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中設置懸念,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投入到探究活動中。]
二、自主探究
1、從生活經驗引入
年、月、日是比時、分、秒更大的時間單位,那誰來說,你都知道哪些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呢?(學生自由匯報。)
。壅f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找到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有的放矢。]
。病Ⅱ炞C一年有12個月
剛才有同學說一年有12個月,我們看看是不是這樣,請同學們任選一張年歷,快速地數一數,一年有多少個月?
。、探究每個月有多少天
⑴看來,一年確實有十二個月,那每個月有多少天呢?請同學們一邊觀察年歷,一邊在探索記錄卡上把每個月的天數寫下來。完成后,把你們小組的探索記錄卡合在一起觀察,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填卡、交流、匯報發(fā)現。)
、疲ㄕn件出示1997年--20xx年每個月天數的匯總表)從這個表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每個月都有31天。(課件閃爍31)。我們把每個月都是31天這樣的月份叫做大月。4月、6月、9月、11月每個月都有30天。(課件閃爍30)。我們把每個月都是30天這樣的月份叫做小月。二月因為它非常特殊,有時是28天(課件閃爍28),有時是29天,(課件閃爍29)。所以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我們叫它特殊月。
⑶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每個月的'天數,那么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讓我們把每個月的天數很快地就能記下來?
、偃^記憶法。②順口溜記憶法:七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八后雙。二月是個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③歌謠記憶法: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痊F在老師要考考你們,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老師出示一個月份,是大月,請男生站起來,是小月,請女生站起來。
。ǹㄆ鍪1月、9月、7月、8月、11月、2月。)
。壅f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依據這一理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組織學生先分工,后合作。讓學生先分工把不同年歷上每個月的天數記在探索記錄卡上,再合作把四個人的探索記錄卡制成匯總表。然后,小組成員共同觀察匯總表,比較,交流、發(fā)現規(guī)律,使每一個學生在傾聽、表達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發(fā)現,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與合作的快樂。這樣做,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實現了資源共享,體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借助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就會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關于記憶大小月的方法,教師沒有包辦代替,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辦法,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探究平年和閏年
、艅偛爬蠋煶鍪荆苍路輹r,為什么你們男生女生都不站起來呀?根據2月這個特殊的月份,我們把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把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閏年。這就是說,要確定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要看哪個月的天數?
請看匯總表,根據2月份的天數,快速地說出1997年-20xx年每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課件出示答案。)仔細觀察平年、閏年的排列順序,你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苿偛牛覀兪歉鶕2月份的天數,來確定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的。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一年2月份的天數,老師也能很快地判斷出這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不信你考考老師。想知道老師是怎樣判斷的嗎?
、怯媚攴莩4的方法快速判斷卡片中的這些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卡片出示:1949年、20xx年、1997年、20xx年、1900年)
在判斷1900年是平年還是閏年時,學生會出現爭議。這時出示1900年的年歷,讓學生看到1900年的二月有28天,是平年。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請時間小精靈給大家作以介紹。
(課件演示: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年有365天,其實是個約數,準確的應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為了方便,人們把一年定為365日,叫做平年。這樣,每四年就比準確時間少了近一天。為了彌補這個差值,歷法中規(guī)定,就在這一年的2月份多加一天,這一年就是366日,這樣的年份被稱為閏年。因為在設置平年時,是把5小時48分46秒當作6小時來計算的,這樣長年累月下去要造成很大的誤差。所以歷法又規(guī)定,凡遇到末尾數字為兩個零的年份,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這就是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
。壅f明:關于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降低學習的難度,在學生已經知道2月份是個特殊月的基礎上,先揭示2月份天數和平年、閏年的關系,再借助匯總表引導學生發(fā)現平年、閏年的排列規(guī)律。然后,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的小懸念,使學生理解判斷平年、閏年的另一種方法是用年份除以4。最后,通過課件演示,加深了學生對平閏年判斷方法的理解、記憶,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探究一年有多少天
我們已經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多少天,那誰知道平年一年有多少日?閏年一年有多少日?
三、應用拓展
。薄⒔庖桑含F在你們知道為什么小明長到了8歲,卻只過了兩個生日了吧?誰來說為什么?那誰來告訴小明,他下一次過生日要等到幾歲?小明還想知道,當他長到29歲時,一共能過多少個生日?
。壅f明:在幫小明解決了為什么長到8歲,卻只過了兩個生日的問題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兩個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幫助小明解決了問題,時間小精靈也要考考同學們。
⑴時間第一關:辨一辨。。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結合三個長方形面積關系,促能學生探索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法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2 、通過具體情境,發(fā)現數學信息。培養(yǎng)觀察、收集信息的習慣。
3、能應用這一關系進行簡單的小數乘法計算。
4、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生認知活動的規(guī)律,學生實際水平狀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在本節(jié)課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主,采用情境教學法,先通過小數點搬家情境感知并進行猜想,再通過操作驗證,從故事中提取數學問題,自己總結歸納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時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尤其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自主探索,發(fā)展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課題實驗研究,旨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創(chuàng)造條件,是為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引導搭橋在設計這一課時,是讓學生真正在探索中發(fā)展自主探究和。因此,我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處理,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索的全過程,具體設計了以下幾個探索活動。
活動 1 :教師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張街心廣場的放大平面圖,讓學生進行討論三個長方形的長與長、寬與寬有什么關系。
活動 2 :在計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時,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字特征和小數點的位置,教師板書配合說明。
活動 3 :根據積隨因數變化的規(guī)律,舉出實例讓學生探索、解答。
活動 4 :在嘗試練習中,師生共同探索、歸納出: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總之,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自己能發(fā)現的都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難就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合作探索。教師尊重學生自我發(fā)現,尊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方法。
【說教學流程】
一、回顧舊知識,過渡新知識
1、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guī)律。
2、長方形的定義,面積計算公式。
3、接著教師發(fā)給每生一張街心廣場放大平面圖提出問題。
A 、它們都是什么圖形?
B 、三個長方形的長之間,寬之間有什么關系,面積之間可能有什么關系?
板書課題:街心廣場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 、學生思考,并回答自己的想法。
觀察情境圖,得知街心廣場、花壇和每塊地磚的長分別為 30 米、 3 米和 0.3 米,寬分別為 20 米、 2 米和 0.2 米,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三個長方形長是依次縮小到原來的,寬之間也是如此。那么,面積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根據長方形面積=長 x 寬,我們先求出三個長方形的面積。
板書: ( 1)街心廣場面積為 3020 = 600 (平方米 ) ( 2)花壇的面積為 3 x 2 = 6 (平方米 ) ( 3)每塊地磚的面積為 0.3 x 0.2 二 0.06 (平方米 )
學生可能對 0.30.2 =0.06不大理解,教師引導可以利用單位之間的.換算來求。 0.3米 = 3 分米 0.2米=2分米 3 x2= 6 (平方米 ) 6 平方分米= 0.06平方米故 0.30.2=0.06
2 、引導探索發(fā)現:在乘法中,一個因數縮小到原來的,另一個因數縮小到原來的,積則縮小到原來的。(反之,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 10 倍,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 10 倍,積則擴大到原來的 100 倍)
舉例:根據 57 x 24 = 1368 ,直接寫出下列各題的積
( 1 ) 0.57 x 2.4
( 2 ) 570 x 0.24
( 3 ) 0.57 x 24 讓學生分析解答
通過例中第( 3 )小問,提示:在乘法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皆瓉淼娜舾杀稊,積也隨著擴大(或縮。┑较嗤谋稊怠
3 、嘗試練習,引導提問,歸納。
課本第 43 頁試一試,填一填,可以發(fā)現,在40.3 =1.2 中,兩個乘數共有 0 + 1=1位小數,積 1.2 里也有 1 位小數:在 0.40.3 = 0.12 中,兩個乘數共有 1 + 1 =2位小數,積 0 .12 也有 2 位小數。在 0.13x2 = 26 中,兩個乘數共有 2 + 0 =2位小數,積 0.26 是也有 2 位小數;在 0.13x 0.2 = 0.026 中,兩個乘數共有 2十1 = 3 位小數,積 0 . 026 里也有 3 位小數。
歸納:在小數乘法中,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三、課堂小結
四、鞏固練習
1 、課堂作業(yè),完成課本第 43 頁的練一練第 1 一 2 題。
2 、基礎訓練上的相關作業(yè)。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課本P23頁例3,練習五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簡單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
2、通過提供豐富、現實、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
聯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3、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愛動腦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
解答簡單的除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探索解決除法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
主題圖、格子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出示例3主題圖。
。1)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分組交流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
。2)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在愉悅的談話中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情緒飽滿、積極投入學習。
二、探索學習
1、教學例3
(1)從圖中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講給你的同桌聽聽。
(2)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一共有多少只蠶寶寶?*平均放在3個紙盒里,每個紙盒放幾只?*每個紙盒里放5只,要用幾個紙盒?
。3)一幅圖提出了3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該怎樣解答?說說這樣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個問題怎么解答?試試看能給大家講講為什么這樣計算的理由嗎?
(4)你能說出表示的意思嗎?
通過解答這3道題,你能發(fā)現它們間的關系嗎,和你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
2、出示課題
板書:解決問題
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意圖】:將學生置身于現實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為進一步學習乘除法應用題做鋪墊。創(chuàng)設開放情境,為學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應用
1、引導學生完成P24頁“做一做”。請學生觀察情境圖后用自己的語言講
小刺猬運水果的故事,引發(fā)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答。
2、學生從圖中搜索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獨立解決書中提出的問題。
3、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1~3。
教師巡視、指導。
做完的同學選擇一道題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確定空間中物體間左右的位置關系。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感知數學是有趣和有用的,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探究欲望。
教學重點:
確定空間中的左右的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
知道參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樣,所看到的物體也不同。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引出課題。
1. 健康操比賽。(出示主畫面)
師:今天,我們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亞、小胖來到課堂里,要帶領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興嗎?在出發(fā)之前我們先來做做健康操。(通過游戲,復習左與右)
2. 師舉手表揚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舉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師小結。
二、創(chuàng)設情境,展開探究。
(一)確定參照中心,判斷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題圖) 街上到了!瞧!街上車來人往。司機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規(guī)則,你對交通規(guī)則有哪些了解?學生自由說。
2. 師:小巧過馬路,先看哪一邊? 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訴旁邊的同學。
3. 師:看,小巧的對面是誰?她也要過馬路,如果你是小亞,向左會看到什么,向右會看到什么?
4. 比較,發(fā)現不同點。 小結:小巧和小亞站的位置不同,所以兩人的左右也不同。
5. 師:小胖和小丁丁也要過馬路,請你選擇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輕輕的說一說,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難,可以出來站一站。
三、聯系生活,鞏固深化。
1. 擺一擺。(課件擺學習用品)
(1)把學習用品排成一排,師說要求。
(2)學生做小老師,說要求,其余同學擺。
2. 師:看,誰來了?
(課件出示福娃圖)
關于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紹福娃的相關知識。)
你能用今天學習的本領說說福娃的左與右分別是誰嗎?
3. 看一看(課件出示)
師:看,誰來了? 出示小丸子和偵探柯南:“在馬路上有一元錢,小丸子說在他右邊,可柯南卻說在他的左邊,這是為什么?”
4. 師:“超級變、變、變”,超女周筆暢來到我們課堂上,要和大家一起學本領。用1、2、3三個數字可以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數?想一想,怎樣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師:小朋友經過小組討論、動手擺擺數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個三位數。
四、共同總結,拓展延伸。
1.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 師:根據今天所學的'本領,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看自己家的小區(qū)圖,說說自己的家的位置;再看看中國地圖冊,找一找地圖上我們的家——上海的位置,上海的左、右分別是哪個城市?我們的首都——北京在哪里?北京的左、右各有哪些城市?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1、電腦顯示:小紅家衛(wèi)生間是長方形,如右圖,小紅爸爸準備裝修衛(wèi)生間,要在地面上鋪正方形地面磚,要選邊長為幾分米(整數)的地面磚,才干不用鋸分就能整齊地鋪滿地面磚呢?
同學說出:用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磚鋪地。 12分米
師:怎么鋪?會多出來嗎? 18分米
同學說出:每行鋪18快,鋪12行,不會多出來。
師:有沒有其它鋪的方法?
同學說出:我用邊長2 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磚鋪。
師:怎么鋪?
同學說出:每行鋪9快,鋪6行。
師:有沒有其它鋪的方法?
同學說出:我用邊長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磚鋪,每行6塊,鋪4行,也正好。
同學還可能說出:用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磚鋪地。
讓同學小組討論:按要求能不能鋪?讓同學明確要鋸分鋪了。
師:還有其它鋪的方法嗎?
讓同學說出:還可以用邊長6分米的正方形鋪地,每行3塊,鋪2行。
師:哦,原來小紅家衛(wèi)生間有這么多的鋪法?
小紅爸爸要鋪得快一點,那一種鋪法最好?
[設計意圖:課始,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將同學有然地帶入求知的情境中去,通過設疑,讓同學從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一是調動同學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二是初步培養(yǎng)同學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既激發(fā)了同學探求知識的欲望,同時又為后面解決問題提供了學習的'目標。]
二、引導自主探索
1、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師:那我還要問一問,你們是怎么想出可以用邊長是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磚鋪呢?
讓同學說出:①1、2、3、6都是18的因數,又都是12的因數
②1、2、3、6是18和12的公有的因數
師:18的因數和12的因數有幾個?能舉完嗎?
讓同學說出:能,只有4個,個數是有限的
師:我們可以把這4個數叫做18和12的公因數,最大的一個是幾?
師:誰給它起個名字?
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數的概念。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不只要求同學掌握籠統的數學結論,更應注意同學的“發(fā)現“意識,引導同學參與研討知識的形成過程,盡可能挖掘同學潛能,能讓同學通過努力,自身解決問題,形成概念。]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有關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內容。
教材簡析:
本課時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采用同桌合作的學習方式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直接計量學生卡的面積,預測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會有不同的計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滿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沿卡片的長、寬各擺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長、寬,算長乘寬的積。對于學生的各種計量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比較,特別是第三種方法,為什么可以這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要請學生講算理和原因,并通過實驗驗證、舉例說明其正確性和運用價值,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方形面積,學會用字母表示。至于正方形面積公式,學生是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遷移形成的。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比較,探究得出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去探索、發(fā)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體驗面積公式形成過程,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滲透實驗發(fā)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你能說一說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2.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請你估計一下我們學生卡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學生交流估計答案并說明估計方法。
3.同學們估計出了很多答案,到底學生卡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動手測量來驗證一下。
【評析:在回憶常用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選擇學生卡這個素材,讓學生憑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估一估自己學生卡的面積,從而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二、實踐探究,發(fā)現方法
1.動手操作。
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測量出學生卡的實際面積。
2.反饋交流。
問: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測量得到的呢?
學生交流:
辦法一:用學具盒里的透明方格紙蓋在卡片上面,然后數一數,每排有8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共6排,所以卡片的面積是48平方厘米。
辦法二:用我們自己做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滿整個卡片,每排8個,一排一排數,6排一共48個,所以卡片面積48平方厘米。
辦法三:我們也是用擺的方法,用學具盒里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擺,每行可以擺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列可以擺6個,說明可以擺這樣的6行,所以8乘6就是4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3.同樣是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擺的方法,你們更喜歡哪一種,說說理由。
問: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辦法四:我們是用尺量的,一人量長,一人量寬,量出的長是8厘米,寬是6厘米,乘一下面積就是48平方厘米。
請你們說說你們的想法。
。ㄩL8厘米就是沿長可以擺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一排8個;寬6厘米就是沿寬可以擺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6排,所以面積48平方厘米。)
問:他們的解釋你們滿意嗎?看來,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長和寬,然后乘一下計算出卡片的面積是可以的,這種方法對于其他的長方形是否也適用呢?我們可以怎么辦?(想辦法檢驗。)
【評析: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得出,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fā)現長方形的計算方法。而且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舞臺,學生交流了多種解決學生卡面積的方法,并引導學生發(fā)現解決長方形面積的最好方法,但是教師沒有到此結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問題長寬是否對于所有的長方形都適用?】
三、動手實驗、驗證方法
同學們可以利用學具盒的學具擺長方形,也可以自己畫整厘米的長方形,還可以利用身邊的長方形,想辦法驗證一下。四人小組合作來試一試。
1.生分組實驗。
2.交流匯報。
組1:(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我們從學具盒里拿了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了一個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6乘2面積12平方厘米;又擺了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4乘3面積12平方厘米;還擺了一個長12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12乘1面積也是12平方厘米。我們認為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用長乘寬。
組2:(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我們組每人畫了一個長方形。我畫了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3乘2等于6平方厘米;他畫了長7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7乘5等于35平方厘米;她畫了長10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10乘8等于80平方厘米。我們用方格紙驗證一下都是對的。
組3:(在課桌上演示)我們組量了課桌的長是5分米,寬是4分米,5乘4等于20平方分米,然后我們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擺驗證是對的。
【評析:在驗證過程中,做到了學生人人參與教學過程,每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里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四、歸納評價,總結方法
通過剛才實驗驗證,現在我們可以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可以怎樣算?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如果長方形的長用a表示,寬用b表示,面積用s表示,你會表達長方形面積公式嗎?板書:s=ab
五、靈活應用,遷移方法
1、口答下面圖形的面積。
。1)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問:圖(3)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從而你能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能用字母表示公式嗎?
板書:s=aa
【評析: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中,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發(fā)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五、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估估、量量、算算,你們身邊的某一長方形的面積。
【評析:整個練習,讓學生自己選擇素材,通過估估、量量、算算的方法,并讓學生靈活的選擇計算方法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總評:本節(jié)課充分地體現了新的數學課程理念,改變傳統的講授接受式的模式,嘗試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自己去實驗發(fā)現,自己去求證,自己去總結,自己去推行,吸引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理解數學知識,積累學習方法(實驗發(fā)現驗證),思維方法,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和成功!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詳細介紹: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是義務教育課程小學數學二年級的內容。要求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按照課程要求,要讓學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思路
1.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查厘米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拓展創(chuàng)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fā)現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wèi)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畫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fā)現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fā)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照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fā)展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以及可度量長度的物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統一認識。
1.找原因。小豬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幫媽媽鋤地。它干了一整天,餓極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飯。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飯。這可能嗎?(碗有大有小。)
2.量課桌。(1)讓學生選擇一個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文具盒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不一。)
3.師:大家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所說的數不同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量的結果一樣呢?(大家都用同樣的工具去量。)
4.導入揭題:你們的辦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我們通常用什么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尺子。)今天,我們就要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一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這一環(huán)節(jié)密切聯系生活導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五花八門的答案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體會到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找原因、量課桌這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也吸引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興趣,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起重視。]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
1.出示米尺,讓學生觀察,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師發(fā)給的米尺,仔細瞧瞧,你發(fā)現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刻度數、刻度線、刻度0。
探究二:認識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電腦博士的介紹。
(多媒體動態(tài)顯示尺上1厘米的線段,并說明:從刻度0到刻度l,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請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長?
2.比一比:你能用兩個手指比畫出1厘米大約有多少長嗎?(師做拇指與食指比畫狀。)
3.記一記:請小朋友看看這一段距離,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
。1)你還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
學生自由回答,要求說清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guī)淼奈矬w中,還有你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匯報。(手指的寬、牙齒的寬、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徑等。)
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數嗎?
4.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相機點明: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厘米,形成表象。他們在從尺子上、從周圍物體中找1厘米的比照與估計中以及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體驗了l厘米、幾厘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自始至終,他們都是知識的探索者,發(fā)現者。在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他們獲得了知識,豐富了經驗,培養(yǎng)了能力。]
三、實踐應用,練習鞏固。
。ㄒ唬⿲W習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數。
。1)嘗試測量同一學具。
出示書上量一量的`主題圖,要求學生按圖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師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3)實物投影演示正確量法與錯誤量法,進行辨析比較。
。4)小結:量一個物體時,可以把尺子o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題。(媒體出示,關鍵處閃動識別。)
。6)學生填寫書上量一量中的鉛筆長、線段長。
2.量非整厘米數。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兩條線段(紅線段與藍線段),要求男生測量紅色線段的長,女生測量藍色線段的長。
(2)交流:男生可能說紅色線段長8厘米,女生可能也說藍色線段長8厘米。
。3)比較:紅色線段和藍色線段一樣長嗎?(電腦驗證不一樣長。)
。4)辨析:紅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多一些,藍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這樣的兩條線段都可以說是大約長8厘米。以后我們遇到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看它最接近幾厘米,就說它是大約幾厘米長。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7)學生活動:先估計,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題。)
先完成的小組還可組織估計、測量其他物體的長度。
交流反饋,追問:你是怎樣進行估計的?相機表揚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決問題的學生。
(二)畫整厘米的線段。
1.學生嘗試畫一條4厘米的線段。有困難可以看書自學。
2.指生上臺示范畫,要求邊畫邊說畫的過程。(注意肯定其他畫法。)
3.檢驗:用尺量一量所畫線段是不是4厘米。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5題。(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檢驗。)
。2)想想做做第6題。(鼓勵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謂學以致用。學生通過量一量、畫一畫、估一估等活動對厘米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對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其估測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更可貴的是,他們嘗試著獨立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與小伙伴合作解決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四、總結延伸。
1.師:通過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2.布置延伸作業(yè)。
(1)回家后,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
[這一環(huán)節(jié)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附:教學小資料
人們在文化發(fā)展的最初階段,是從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中選取計量單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長作為英尺,以手指關節(jié)的長作為英寸,以千步作為里等等,這樣確定計量單位,顯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國的一位科學家他雷蘭提出了制定一個世界各國通用單位的建議。
1795年,法國的學者取得世界各國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線上從北極到赤道的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的單位,叫做l米。當時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fā)達,測量了整整七年,實際還只是僅僅測量了西班牙的巴賽羅納和法國的敦刻爾克之間的距離。通過計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來1960年的國際會議規(guī)定:一米為氪(K8)原子在真空中發(fā)射的橙色光波波長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認識厘米|人教課標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教科書第100頁例2,“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三第11、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對連除解決問題能正確求解。
教學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來解答。
教具準備: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兩個課時的教學,現在學生已初步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經驗,為了讓學生區(qū)分連乘與連除,結合教材特意設計了這一節(jié)連除。(具體設計意圖負載各個環(huán)節(jié)后)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口算。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解決問題,老師帶來了一些口算練習,你來?
出示:5×3×2= 60÷3÷4= 7×7+1= 21÷3+9=
…… ……
。2)簡單的解決問題。
出示:有30人參加團體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
師:能補充問題嗎?
引導學生總結出: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齊讀)
【設計意圖】口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兩步的口算題給本節(jié)課的兩部計算埋下伏筆!鞍l(fā)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把問題的提出留給學生,讓學生做到真正的學習主人。
二、新授例題
1、找信息 搜集數學信息
師:六一兒童節(jié)快要到了,團體操表演隊的60位同學正在緊張的排練著。我們來看看團體操的隊形,左邊的這些同學圍成了一個大圈,右邊的這些同學也圍成了(一個大圈),我們來看看左邊的這一個大圈,這幾個同學圍成了一個小圈,這一個大圈里有幾個小圈(5 個),右邊的大圈里有幾個小圈(也是5個),那么從這一幅圖里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說數學、做數學、創(chuàng)數學”是我校數學研究課題“數學閱讀”的主旨,通過指導學生仔細認真的閱讀主題圖,以便保證學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會學生看圖的基本方法,同時讓學生知道了數學離不開閱讀。
2、提問題 完善解決問題
師:整理題目,出示“這場團體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個大圈,每個大圈平均分成了5個小圈, ?”
師:你能補充問題嗎?
生: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學生默讀)
【設計意圖】課堂的學習,不應該是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是給學生一個充滿遐想的省略號,應留給學生一片未曾開發(fā)的灘涂。就像前面說的“發(fā)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12>>>
3、說思路 理清解題思路
師: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方法總結:要求每個小圈的人數,可以先求每個大圈的人數,再用1個大圈的人數除以5就得到了,每個小圈的人數?
師:誰還能說一說這一題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說數學”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學生會說數學,也就是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在教師總結后讓學生互相說,既是給養(yǎng)學生成功的體驗,也體現了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4、列算式 嘗試解決問題
師:你能列式解答嗎。
【設計意圖】會說不一定會寫,讓學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寫下來,也是為了檢查學生將解題思路轉變成數學符號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5、說意義 掌握解題步驟
師:“60÷2=30(人)”表示什么?
師:是的,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個大圈多少人,再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同學們,今天我們解決問題用的什么計算方法(除法),幾步計算呢?(兩步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運用除法兩部計算”解決問題。(板書課題),在解決問題里,我們先要觀察圖,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再通過有用的數學信息分析問題,也就是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解決問題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時也是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達,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后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完善板書。
6、寫綜合算式。 類比分步計算
師:剛才我們是用分步計算的方法,你能寫出這個兩步計算的綜合算式嗎?
師:綜合算式和他一樣的向老師招招手,好嗎?
【設計意圖】掌握綜合算式的一般計算法則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上節(jié)課學生已經初步獲得了用綜合算式來解題的經驗,在這里直接放手讓學生列綜合算式,同時也是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鞏固練習。
100頁做一做。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達出來。
……
師:完成了的同學請用你的正確坐姿告訴老師,你已經完成了。要解決這一題必須先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你找到了嗎?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模仿練習題,老師不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獨立解答,部分學生完成后并不著急講解,等待更多的學生完成再講解,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
四、課堂訓練。
1、第104頁的第11題
師: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104頁的第11題。
…… ……
師:青蛙和啄木鳥都是消滅害蟲的能手,都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好好的保護他們。能做到嗎?
生:能。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學會減除類型的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連除、減除類型解決問題的理解,同是也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
2、第104頁的第12題
師: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104頁的第12題。
師:做好的認真思考,我做的對不對?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一題意在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學會一種方法后,并不急于評講,而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他們的信心,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總結。
師: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課堂的真正主人是學生,學生的學習必須是一個生動活潑的過程,把課堂小結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樂學、愛學。
板書設計
運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這場團體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個大圈, 1、搜集信息。
每個大圈平均分成了5個小圈, 每個小圈有幾人? 2、理清思路。
先求:每個大圈有多少人。列式計算:60÷2=30(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再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列式計算:30÷5=6(人) 3、列式解答
答:每個小圈有6人。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