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學語文教學中智慧意識探討論文
摘要:學習的目的在于獲得智慧,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更是如此。人文性與工具性統(tǒng)一的語文學科屬性,讓語文教學充滿挑戰(zhàn)。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獲得智慧,就必須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精髓,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語言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通過賞析文本體驗境界的美,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日積月累下的語文知識,從而有智慧的生活。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宇宙觀;智慧意識
懷特!督逃哪康摹芬粫木柙谟谒岢:“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并在某種意義上說,隨著智慧的增長,知識將減少”。那么,何謂智慧?對這兩個字的認識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拈花一笑的故事是智慧,盲和尚在夜晚打著燈籠前行的故事是智慧,蜘蛛結(jié)網(wǎng)的過程也是智慧。語文學科可以被理解成、語言與文學、語言與文字、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無可置疑語言、文字、文學、文化都是人類智慧的產(chǎn)物,F(xiàn)行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那么,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智慧意識該如何體現(xiàn)呢?筆者認為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體現(xiàn)。
一、感受語言,發(fā)現(xiàn)生活美
高中語文課本中選用了部分古今中外的文章,這些文學名篇在對自然美和生活美,以及情感美的體現(xiàn)上具有代表意義,它能有效地擴大學生視野,能夠從中看到人類社會生活中不斷前進的人文景觀,和人類對未來生活的奇特、豐富的想象景觀。有“楊柳依依”的明媚之景,也有“雨雪霏霏”蕭條之境;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波濤洶涌之景,也有“滿地黃花堆積”的憂傷之境作者在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中融入思想感情,并表達其美學的理想。教學中,語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琢磨與賞析那些景物描寫,使學生能自主地進入古人營造的那份情境之中,去感受那些惆悵與歡快,使學生的情懷得以培養(yǎng)與擴展,從而使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得以提高。語文教師應該通過調(diào)動學生身體的各個感官,讓學生自己體會意象與意境,體會大自然中的細膩與壯麗之美;讓學生能從更寬廣的角度、更深層次地去從而在心靈上得到美的享受。在體味語言中發(fā)現(xiàn)生活美。
二、賞析文本,體驗境界美
中國古代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有天人合一、心物不二、文質(zhì)不二的創(chuàng)作觀點,節(jié)奏、流動、宇宙觀、自然樸素和自由自在代表著中國古代文學的精神。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常常用一種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來表達某種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與人類共有的情感體現(xiàn),作者的情思則在意境中被物化而得到了表現(xiàn)。吹皺一池春水,群花自落,細雨落花,枯樹寒煙,僅僅幾組詞語,幾個意象,便能帶人進入意境。中國漢魏六朝時期,是人們精神得以自由解放、富有智慧的一個時代,有放蕩不羈、以酒為名的劉伶,不懈追求心靈自由的嵇康、阮籍。晉人建立了最高的舍得與空明的意境,在發(fā)現(xiàn)自然的過程中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山水便成為他們抒發(fā)情感的媒介,因此中國詩常以山水境界做為表現(xiàn)和吟詠的主題。在空間上由遠及近,由上及下的俯仰,是中國文化中最根本的宇宙意識的體現(xiàn)!靶械剿F處,坐看云起時”,不僅僅是一種簡單地意象,更是一種怡然自得心境的體現(xiàn)。人教版高中語文五本必修課本中,古代詩詞所占篇幅較多,有助于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學、文化更深入的閱讀與了解。教師應引導學生閱讀文學經(jīng)典,補充學習課外與中國古代有關(guān)的文化常識,才能充分理解文學作品中的奧妙所在。在文學作品的境界中去提升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的涵養(yǎng),以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智慧。
三、綜合運用,充滿智慧美
學習語文的目的是什么?為了追求自由,有智慧地生活。小學階段學生主要學習識字;注重語言層面的理解,中學時注重技能與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更高的學習階段則是為了將已有的知識和已具備的技能轉(zhuǎn)化成智慧,從而更好地生活。中國古代農(nóng)人的農(nóng)舍是他的世界,空間和時間合成了她們的宇宙觀,她們的生活從容而有節(jié)奏。登高而望遠,他們以大觀小、俯仰自得,用心靈的眼來籠罩全景,她們眼里的自然是節(jié)奏化了的自然。中國古代哲人曾經(jīng)用音樂中的十二律來配合一年十二個月的節(jié)奏循環(huán);他們認為否極泰來;絢爛之極總是歸于平淡;他們有“空”的智慧,這些智慧常見于古人的文學作品中。學習語文,接觸這些具有代表的文化原典,即使是被煙霧籠罩的眼前,也能看到清澈的景物,旨在于心得澄明。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能用古人的宇宙觀去看待生活,眼前也會是渙然冰釋的景象。學生學習語文,在于自身生活境界的提高,在于自身修養(yǎng)的提升,在于運用古人的智慧能更好品味生活的深層意義。在語文教學時應讓學生多親身感受一下大好河山的美妙,然后把這些波瀾壯闊的感覺記錄下來,并且養(yǎng)成學生能納百川的胸懷與豁達的情懷,是語文學習最好的境界。為了智慧生活而學習語文。為了學生有智慧的生活,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有智慧意識。
參考文獻:
。1]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
。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羅建成.如何在中學語文中實施美育[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7-9.
【中學語文教學中智慧意識探討論文】相關(guān)文章:
自我的意識的探討論文04-30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修辭教學論文04-27
鋼琴集體課在高校教學中的探討的論文04-27
中學語文多元化教學方法探討論文04-27
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美感論文04-28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5-02
懸念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5-02
[作文教學論文]在作文教學中強化主體意識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