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育教師熟練掌握人體解剖學知識的重要性探析論文
【摘要】 本文結合體育教師的工作實際,分析了體育教師熟練掌握人體解剖學知識有利于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有利于分析技術動作,提高教學水平;有利于預防運動損傷;有利于運動中急救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教育學生注意運動衛(wèi)生。提出了體育教師熟練掌握人體解剖學知識的必要性。
【關鍵詞】 體育教師 教學 人體解剖學
一、前言
體育教師的天職就是上好體育課,在學校組織開展各種體育活動,促使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掌握體育技能和體育理論知識。為了這一目標任務的實現(xiàn),體育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如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為進行體育教學和指導學生鍛煉,提供生物學的理論依據。而運動解剖學則是基礎的基礎。任何一門科學的產生與發(fā)展,都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以及受相關科學發(fā)展的推動。運動解剖學就是由于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增強身體健康的需要,同時受到數學、力學和休育科學等發(fā)展的推動,從正常人體解剖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體育教師熟練地掌握人體解剖學知識,可以更好地聯(lián)系工作實際,幫助解決體育運動中的某些疑難問題,為指導青少年進行科學的健身鍛煉做出更好的貢獻。
二、體育教師掌握人體解剖學知識對本職工作的促進
1、有利于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少年兒童,個子長得高,肌肉結實有力,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和內臟器官都有良好的機能。兒童少年長身體時期,骨是在不斷地增長和增粗的,如果兒童少年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就會改善體內的血液循環(huán),尤其是運動器官的血液循環(huán),使骨組織有一充分的血液供給營養(yǎng),從而提高骨細胞的生長能力,使骨不斷增長,促進身高的增長。由于在兒童少年時期骨內所含的有機物質比成年時期的含量多,所以骨的柔韌性和彈性比成年人好,可塑性大,但是,骨也容易發(fā)生變形,由此我們應恰當安排教學內容,注意身體的全面鍛煉,養(yǎng)成正確的身體姿態(tài)。譬如在進行跳躍、扣球、投擲等單側練習時,必須重視對側肢體的鍛煉,否則易引起脊柱不正常的彎曲。從高處往下跳時,除要掌握正確的落地姿勢外,地面要有沙坑或鋪墊子,避免骨盆承受過大力量而影響正常的發(fā)育。此外,兒童少年不近宜經常采用負荷過大的力量練習,要防止過度刺激骺軟骨,促使骺軟骨提前骨化,而影響身高的增長。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還可以使肌內蛋白質、肌糖元、磷酸肌酸等含量增加,酶的活性提高,肌內毛細血管的橫徑和數量也增多。通過動物實驗研究證實,訓練組的肌內毛細血管數量比對照組會增加40—45%,肌肉的營養(yǎng)得到改善,肌纖維增粗,肌肉的生理橫斷面增大,肌肉的力量也增大;另一方面,中樞神經機能狀態(tài)對肌力的大小也起決定作用,神經調節(jié)機能愈好,在運動時能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工作。在使用最大力量時,一般人只能動員肌肉中60%的肌纖維參加工作,而經常鍛煉的優(yōu)秀運動員能動員90%左右的肌纖維收縮,因此肌肉力量也大;與此有關的還有,神經調節(jié)機能良好的,在完成任何體育動作時,能使具有不同機能的肌群相互協(xié)調配合,即根據動作要求,應該收縮的肌群共同用力收縮,應該放松的肌群充分放松,這能使收縮的肌群充分發(fā)揮力量,動作也完成得輕巧而協(xié)調。此外,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為了最后用力時使肌肉充分發(fā)揮力量和有較長的用力距離,經常要求肌群在最后用力收縮前先拉長。如投擲標槍時,要求充分超越器械的引槍,即投擲臂向后拉的動作,拉長胸大肌和三角肌,因為在一定范圍內拉長肌肉,可反射性地提高肌肉的興奮性,以使肌肉收縮時能發(fā)揮更大的力量。要使肌肉有力,并能更好地完成動作,還應有正確的訓練方法,針對性的發(fā)展有關肌群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
在兒童少年時期,由于肌內含水分較多,蛋白質和無機物較少,肌肉的發(fā)育落后于骨的生長速度,肌纖維較細,所以肌肉力量和耐力較差,在運動實踐中應注意對某些肌力要求過高的動作不宜多做,且在安排力量時應多采用動力性的,負荷較輕的,中等負荷的或克服自身重量的各種力量練習,時間不宜過長,少用憋氣及靜力性練習,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2、有利于分析技術動作,提高教學水平
在體育教學中,一般都采用講解、示范,弄清動作要領,由易到難分段教學,反復實踐體會動作。如果我們能正確分析技術動作,則有利于更快地掌握動作,提高技術水平。比如,青少年學生都喜愛踢足球,練習正腳背踢球時,踢球腿自然屈膝,大腿向后作大幅度的擺動,這一向后擺動的動作,為的是拉長最后用力收縮的肌肉,使其在收縮時能充分發(fā)揮肌力;另一方面,也為了加大踢球腿的運動幅度,從而獲得較大的速度和力量。踢球時,使大腿在髖關節(jié)處屈曲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恥骨肌、縫匠肌等等,它們是在骨盆固定時快速收縮使大腿前擺屈曲,當大腿在接近垂直位時立即制動,由股四頭肌在大腿相對固定情況下快速猛烈收縮而伸小腿,即由大腿帶動小腿,最后足跖屈即繃腳將球射出。在屈大腿帶動伸小腿的動作過程中,股直肌可能出現(xiàn)“主動不足”現(xiàn)象,為了減少股直肌的“主動不足”現(xiàn)象,技術動作要求支撐腿的腳落在球橫軸的稍前方,使踢球點落在稍后方,有利于射球時股直肌發(fā)揮作用。
3、有利于預防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每次受傷都是事出有因的。如果我們從主觀上重視,從客觀上努力抓好每個預防的環(huán)節(jié),運動損傷的幾率則可以下降到最低。通過熟練地掌握人體解剖學知識,就可以充分利用人體的有關結構特點去積極預防運動損傷,使某些損傷避免發(fā)生。
在進行體育運動過程中,如果沒有控制好身體的平衡,就容易摔倒而造成擦傷、挫傷,嚴重的則發(fā)生關節(jié)脫位和骨折。如果向側方或后方倒地,很自然地用手去撐,若上臂處于外展和旋外位撐地,則可能出現(xiàn)肩關節(jié)的前下方脫位或肘關節(jié)的尺骨后上脫位。當向前方倒地,用手去撐地,則可能出現(xiàn)手舟骨骨折。因此在運動中摔倒要學會自我保護,總之,不管向哪個方向摔倒,都要屈前臂,上臂內收緊貼胸廓,做出低頭、收腹、團身使身體接近球形的姿勢,因勢利導地進行滾翻就可以避免上述損傷的發(fā)生。
另外,膝關節(jié)在運動中是最為受損的關節(jié)之一,例如休操運動的下法動作或其他項目的落地動作,不善于屈膝緩沖、而發(fā)生左右搖晃,這必然會造成側副韌帶受傷。因為膝關節(jié)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做外展和內收動作。一旦左右搖晃,必然傷其側副韌帶。在球類運動以及田徑運動中,髕骨勞損也常有發(fā)生。此傷是一種慢性損傷。髕骨勞損出現(xiàn)后表現(xiàn)為疼痛、跳不起來,嚴重者關節(jié)積液股內側肌萎縮。髕骨勞損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股四頭肌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控制髕骨的正常位置,常常在半蹲位旋轉時爆發(fā)用力而造成。預防此傷的發(fā)生關鍵在于有目的、有計劃地發(fā)展股四頭肌的力量。
還有,肌肉拉傷在運動中是常有發(fā)生的事情,尤其在低溫條件下的劇烈運勸和完成高難動作更為常見。對于每一塊肌肉來說,都是由兩端的肌健和中部的肌腹組成。肌健由纖維性的致密結締組織組成,其韌性良好、抗拉張能力強,在巨大的拉力作用下,可以被拉長一點點,但它不能收縮。肌腹是由許多肌纖維組成小肌束,許多小肌束組成大肌束,幾個大肌束組成整塊肌肉。在以上每個結構的外面都包有結締組織膜,在整塊肌肉內有著豐富的神經和血管,每一塊肌肉都是一個器官。但在人體運動中,肌肉收縮產生動力,牽引骨胳繞關節(jié)軸進行運動?墒侨梭w的任何簡單的動作決不是一塊肌肉所能完成的,往往是多塊肌肉,我們稱之為肌群,甚至于多個肌群的共同配合完成動作的。在完成任何動作時,對于工作的肌肉或肌群并非全部肌纖維參加工作,即有的工作,有的暫時沒有工作,因而肌纖維之間、肌肉之間以及肌群之間在運動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內摩擦,它的外在表現(xiàn)就是肌肉的粘滯性。粘滯性大的肌肉其伸展性差,粘滯性小的肌肉其伸展性就好。而影響粘滯性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溫度,一般來說溫度高粘滯性小,溫度低粘滯性大。所以在低溫條件下,課前準備活動做充分是有理論基礎的,準備活動使身體發(fā)熱,體溫適當升高,因而肌肉的粘滯性則隨之減小,肌肉工作起來就不至于拉傷。只有我們體育教師給學生講清楚這些,同學們才會懂得科學鍛煉的意義。
4、有利于運動中急救工作的開展
在體育課堂上,或者學生課外運動中,也有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重傷和危險。這時需要的是及時而科學合理的急救措施,從而減輕傷情和避免危險的發(fā)生。常見的急救情況主要有:
、俪鲅。人體的出血大體分為三種情況,即動脈出血、靜脈出血和毛細血管出血,當然也可能是上述三種情況皆有的混合性出血。其中以動脈血管出血最危險,因為動脈血管出血是噴射狀外流,在短時間內可以大量失血而發(fā)生危險。一個人的總血量約占體重的8—9%,如果一次失血是總血量的10%以內,一般說來對人體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因為暫時貯存于肝、脾里的血液在神經系統(tǒng)支配與調節(jié)下,反射性地釋放出血液參加血液循環(huán),保證了正常的循環(huán)血量。當人體一次失血相當于總血量的20%,這就要影響人體的健康。如果一次失血達到總血量的30%,而又沒有及時地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則就可能使人立即死亡。因此體育教師非常有必要了解人體的血管分布規(guī)律和大概的供血范圍,當學生因運動創(chuàng)傷而出現(xiàn)出血的情況時,就可以應用這些知識進行及時止血而避免危險的發(fā)生。
②重力休克。在劇烈運動結束的時候,尤其短跑項目,如果學生跑到終點突然停下來,這時大量的血液流向下肢,此時停止了運動,由于重力的作用,大量的血液暫時積存于下肢的血管內,致使回心血液突然減少,則心臟射出的血量也減少,大腦由于缺血而缺氧,其工作能力迅速下降,則人休出現(xiàn)頭昏、胸悶、惡心、嘔吐、心跳加快、面色蒼白等一系列不適癥狀,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重力休克。所以,劇烈運動完成之后不要立即停坐下來,要繼續(xù)慢跑或者走一走,然后再慢慢停下來就可以避免重力休克的發(fā)生。如果萬一出現(xiàn)了重力休克的現(xiàn)象,也不必驚慌。這時讓運動員在通風處仰臥,處于頭低腳高位,解開衣扣,松開褲帶,還可以輔助按摩,在兩下肢作向心方面的輕推摩,加速血液回心則重力休克的癥狀會很快消失。
、鄢榻。肌肉抽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身體大量出汗,丟失鹽份過多;人在疲勞狀態(tài)下繼續(xù)運動;在運動中由于動作不協(xié)調;突然的冷刺激,或在低溫水中持續(xù)時間過長。這些都可能引起抽筋現(xiàn)象的發(fā)生,如果在陸地上發(fā)生肌肉抽筋,人體只是忍受著暫時的痛苦,如果是在水中抽筋,除了疼痛難忍外,還有溺水的危險,所以體育教師掌握抽筋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現(xiàn)肌肉痙攣,常用的處理辦法就是將肢體向著肌肉痙攣的反方向搬,在游泳運動中,如果發(fā)生肌肉痙攣,不要驚慌,應立即采用仰泳,由同伴或自己將腳搬成伸位(即勾腳動作)游向岸邊。
5、有利于教育學生注意運動衛(wèi)生
在運動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不良衛(wèi)生就是腹痛。根據腹痛發(fā)生在腹部的不同部位,其原因也各不相同。如果腹痛發(fā)生在左上腹部則與胃有關,這往往發(fā)生飽食后的劇烈運動,由于胃內充滿了食物有一定的重量,在劇烈運動中由于跑、跳的震動,使胃受到牽拉的刺激而發(fā)生疼痛;當右上腹部發(fā)生疼痛,這是由于肝臟暫時淤血而造成的,往往出現(xiàn)在劇烈運動開始后的不久。我們都知道,人體的劇烈運動一開始,運動系統(tǒng)(骨、關節(jié)和肌肉)走在最前面,可是血液循環(huán)和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由于他們的惰性尚未跟上,這時肝臟大量淤血而疼痛,這種現(xiàn)象在體育運動中是常見的。這時就必須稍稍放慢動作速度,用手按壓疼痛處,同時進行大口深呼吸,首先是深呼氣,過一會兒疼痛現(xiàn)象就會減輕或消失。
另外,運動后就餐也是學生經常忽視的一個衛(wèi)生問題,在劇烈運動后,人體的各個器官系統(tǒng)都是受著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與調節(jié)的。其中支配內臟、心血管和腺體的傳出神經稱之為自主神經,根據它們的結構與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它們區(qū)分為交感神經系和副交感神經系。它們都受大腦的支配與調節(jié)。但對于所支配的器官來說,兩者的功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比如說交感神經使心臟跳動加快加強,但副交感神經對心臟跳動是減慢減弱的。對于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又剛好反過來。雖然參與運動的運動系統(tǒng)是停下來了,可是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仍處于較高的水平,這時交感神經的興奮占優(yōu)勢,因此消化系統(tǒng)處于抑制狀態(tài),所以劇烈運動剛結束是不想馬上就餐的。一般來說劇烈運動結束后最少要間隔30—40分鐘后就餐為宜。
三、結束語
在體育教師的實際工作,需要利用人體解剖學知識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是非常多的。也只有這樣,體育老師才不會被人們誤認為“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同學們也會十分尊重體育老師,從而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對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孜孜追求。
參考文獻:
[1] 體育運動學!度梭w解剖學》編寫組.人體解剖學[M],北京: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6.
【體育教師熟練掌握人體解剖學知識的重要性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人體解剖學學習心得01-17
探析園林崗位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論文05-02
探析園林崗位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的論文05-02
如何提高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質量04-29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試題及解析-正常人體解剖學04-29
引導學生熟練掌握詞匯的幾點嘗試論文05-01
高職體育教學探析論文05-01
EOQ庫存控制探析的論文04-27
小學音樂教學探析論文04-30
編碼人員解剖學知識必備性1例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