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法的終極原創(chuàng)與終極價值
本文試圖誘過法現(xiàn)象的外觀向其深層意境作出研究。用意是為法的存在找到更普遍、更廣泛的起源背景,也為法的價值找到更真實、更合理的前景解釋。這樣,本文題目亦可表述為法之由來的極始和法之價值的最高。所謂終極并非盡頭或端點之意,實乃人類之知(無可再言說、解釋)的界域。這界域是人類思維所能及的最大限度。世界的分化與特化
眾多的哲學體系以及現(xiàn)代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已給我們建立了一種明確的印象:世界是無中生有的。[1] 哲家們說體變相演用顯,[2] 物理家們說能量的裂變與會聚,天文家們說大爆炸時空的延伸,生物家們說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復制和復雜化。這些學說簡明扼要之即是,有的世界不斷被分崩離析和復雜化。
有即存在。這一概念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可感覺的為有。有或存在即是感覺的對象。這說明,可感覺,是存在世界的特征之一。
哲學上,抽象的有或存在是相對于絕對的無而定義的,然具體的有或存在卻難以與無對比,它只能與有或存在本身相比較。即此在與他在互為存在、互為解釋。這里,比較的前提是,世界為分化、分裂、分類、分層、分級、分別、分析、分離、分置。分使存在有了時空、彼此、這那、高低、上下、前后的別致,使世界有了構成上的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簡言之,分化是存有世界的又一特征。
分化是存有世界的特征,也是存在得以復雜化的前提;蛟S可以說,沒有分化就沒有世界,沒有分化也沒有知覺者。很顯然,我們或知覺者是存有世界自源起以來不斷分化與分別的一種后果。非生物學的廣義進化綜合理論已至少從量的意義上解釋了我們之由來的原因:
進化是存在復雜化過程的一種特殊形式。[3] 從另一相對意義上講,進化亦是分化方式的次序化。中國哲學堅持認為,人是萬物之靈秀。
這靈秀(宇宙的最高存在級次)就是理氣本體變轉后一再分化的最佳后果。氣之清濁的會聚差別,導出了大千世界邏輯鏈式的豐富多彩,人乃清氣的會聚,處在這鏈條的最高級,故有智的覺悟與能力,能對有的世界進行感覺、理解,亦能對無的絕對進行體悟。[4] 在此,人即用或有或存在的組成,亦是體的相化表現(xiàn)。
有的知在與分裂
人特定的知覺、感覺或性智、理智能力,使其對有的理解、把握、解釋復雜化。這種復雜化是說,世界在其自在中,延展出了知覺的層面。即自在或實在的有和知在或人在的有構成二重關系。知在世界由智能的感覺、想象、設計、猜測、摹仿、覺悟組成。它以自在世界為摹本,但往往出入很大,以至截然相反。知在世界的呈顯,使存在關系復雜化,也使“分”的涵義趨向特化。
就功利的意義言,知覺或感覺是生物求生過程中器官功能特化的一種結果。根據(jù)自然法則,它以形成、造就和適應生物的優(yōu)選、有利的生存條件、環(huán)境為基本價值實現(xiàn)(在后面的論證中,讀者會發(fā)現(xiàn),這一判斷并非是完整的)。正是根據(jù)這一基本的自然法則,智能者順理成章地發(fā)展出了排他的、幾近于絕對的自我中心主義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樣,世界之存在的方式就不再只是自然的分化,而且還有人為的排他性對抗和毀滅。
分化這一存有復雜化的方式和暫且,實已導致了世界表象化的分裂、對抗、爭斗、不相干之類的表征。長期以來,世界都在具體化,而具體的一種不正確涵義恰是,存在乃各種各類毫無關聯(lián)的存在的拼湊。若生物存在中,生存的競爭、異養(yǎng)的獵殺,直至人類社會的階級斗爭、政治沖突、貧富極化、宗教對抗、自我神圣,無不在強化著世界的分裂。
實在或自在與其知在或人在的巨大落差,構成了世界的二重性,這是有人類而有的特出現(xiàn)象。二重性是世界之分化的必具結果。問題在于,世界的知覺、感覺化實反過來強化和極化了世界的分化,使之成為人為分裂、不知諧、互不關聯(lián)的孤立。
人類長期以來的困境是,知覺是浮淺、有缺陷、不完整、簡單化的,而它卻只能依這種錯誤百出的感覺作為自我存在的標準、方法、模式,并因之處置與他在的關系和以之作為塑造新世界的材料。我們不能把這種二難的責任盡歸之人類。然我們卻可以指明,人類
[1] [2] [3] [4]
【法的終極原創(chuàng)與終極價值】相關文章:
道:人類個體生命終極價值的建構04-29
仁學的終極價值及現(xiàn)實意義04-26
人類的終極能源04-29
道德終極標準新探04-27
留學澳洲的終極選擇04-29
審美,生命的終極需要04-30
“土鱉”保守性的終極勝利05-01
弦理論(終極微粒)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