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法治、合理性及其代價
如果說當代西方學者探索法治問題主要是圍繞法治與福利主義政策的矛盾,那么中國學者討論法治問題主要是圍繞什么問題呢?筆者認為,對于法治正在起步的中國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對法治中的合理性問題的理解。
一、理性的法治與“依法治國”
“法治”這個多義詞首先表示一種治國方略,它是指一個國家在多種社會控制手段面前選擇以法律為主的手段進行社會控制,而不是選擇其他作為主要控制手段,即我們今天重新提倡的“依法治國”。但它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不應被省略的涵義,即必須強調(diào)“法治”之法內(nèi)容或精神的正義性與合理性。
漢語“法治”一詞從被使用時開始,就與“以法治國”、“依法治國”等詞相提并論,主要是被作為一種治國方略來理解!耙苑ㄖ螄币辉~在中國古籍中首先見于《管子》一書,其后的商鞅、韓非等人又對此進行了發(fā)展和實踐。[①]在中國古代思想體系中,法治總是與“禮治”、“德治”、“人治”等治國方略相并列、相對稱、相對立。我們可以認為:存在著一種與“人治”[②]相對應的“法治”,這就是作為一種治國方略的“依法治國”;也存在并不與“人治”相對應的“法治”。
法治除“治國方略”之外,還具有辦事原則、法制模式、法律精神和社會秩序等幾層涵義。法治的理性精神也就體現(xiàn)在這些涵義之中:
第一,法治是一種理性的辦事原則。其基本含義是:在制定法律之后,任何人和組織的社會性活動均受既定法律規(guī)則的約束,即通常所謂“依法辦事”。只要法律已經(jīng)規(guī)定,任何人和組織不得以任何正當或不正當?shù)哪康模ɡ碛桑┤ミ`背法律規(guī)則,而只能遵照執(zhí)行。無論發(fā)生什么具體情況,甚至是法律本身發(fā)生不正義的情況,也要嚴格依法律辦事。[③]在既定的法律面前,嚴格遵循才是正當?shù)。在法律面前只有先考慮形式的合理才能承認實質(zhì)的合理,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梢,作為辦事原則的“法治”與作為治國方略的“人治”不是對稱的一對范疇。
第二,法治是一種理性的法制模式。法制歷來具有多樣性,通?梢詣澐譃閷V频姆ㄖ婆c民主的法制兩大模式。法治就是后一種法制模式。民主是一種合乎理性的制度、觀念,作為民主的法制模式,法治的基本含義是:法制必須以民主為社會條件和制度基礎(chǔ)。中國歷代法家主張“法治”并直接參與實踐,但他們所謂的“法治” 理論不具有民主的精神,他們的法制實踐不具有民主的社會條件和制度基礎(chǔ)。這只是人治之下的法制。真正意義上的法治是以民主為社會條件和制度基礎(chǔ)的法制模式。近代資產(chǎn)階級在追求經(jīng)濟自由、渴望政治民主、反抗封建專制的過程中逐步建立法治這種民主的法制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法律反映廣大人民意志;這種代表民意的法律至高無上;保護人權(quán)和公民權(quán);政府必須依法行政;司法獨立;公民權(quán)利受到侵犯應當?shù)玫焦木葷;等等?/p>
第三,法治是一種理性的法律精神。如果說民主是法治的條件和基礎(chǔ),那么法治是法律(法制)的精神。這種精神導源于民主的社會條件和制度基礎(chǔ),是民主在法律上的轉(zhuǎn)化形式,與民主一脈相承。法治的這些精神表現(xiàn)為一整套關(guān)于法律、權(quán)利和權(quán)力問題的原則、觀念、價值體系,它體現(xiàn)了人對法律的價值需要,成為人們設(shè)計法律的價值標準和執(zhí)行法律的指導思想。法治所蘊含的法律精神包括:(1)法律至高無上。法律具有最高的權(quán)威,法大于權(quán),正式的法
[1] [2] [3]
【法治、合理性及其代價】相關(guān)文章:
儒家孝論及其現(xiàn)代價值04-27
論傳統(tǒng)勇毅及其當代價值04-29
雷鋒精神及其當代價值04-29
墨學的復興及其現(xiàn)代價值05-02
莊子的死亡智慧及其現(xiàn)代價值04-28
論實踐的思維方式及其當代價值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