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與科學
學科與科學1
科學與學科是對既有聯(lián)系又有矛盾的.概念,二者在對象、內容、方法及性質上具有質的分野,在人類歷史實踐中,學科與科學既彼此依存,又相互消長,他們一同構建著人類的理性文明,二者無優(yōu)劣之分,且在一定意義上可相互轉化.
作 者: 劉波 LIU Bo 作者單位: 漢中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漢中,723000 刊 名: 安康師專學報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ANK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0xx 17(6) 分類號: G02 關鍵詞: 科學 學科 規(guī)范 理性 轉化學科與科學2
本學期又有很多收獲,也有一些自己并不滿意的環(huán)節(jié),F(xiàn)對科學學科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提高自身素質。
盡管我已經教過一個學期的科學課,應對新教材,我還是用心、認真學習課程標準,認真學習教育教學雜志,更新觀念,努力提高理論水平和業(yè)務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努力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透過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來幫忙學生學習新知,提高學生的各種各種潛力。
二、認真制定教學計劃,為工作指明方向。
有人覺得教學計劃是花架子,是讓校園領導看的,我還是不太同意。如果隨隨便便寫一個計劃,肯定不會有太大的價值。如果是悉心制定的計劃,價值就太多了。我剛執(zhí)教科學才一年,有了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我覺得有的放矢。在教學工作進行之前己對全冊教材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對重、難點比較清楚,對學生上學期和此刻存在的問題認識清晰,在教學中能把握先機,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注意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有的課以老師講授為主,介紹科技發(fā)展給社會和環(huán)境帶來的變化和影響等;有的課以活動為主,老師起到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有的課要以學生搜集資料為主,在課上互相介紹自己的收獲;能做實驗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的,要盡量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在教學中,要適當引入競爭機制,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和上進心。
四、教學評價多元化。評價有過程性評價,也要有結果性評價。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狀況,又要關注學生課上表現(xiàn),如回答問題流利、簡明,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積累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的問題,課上聽講、做筆記狀況等,個性關注學生自己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動手實驗等。五四班的王新元等幾名不愛學科學的學生,就是被我用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表揚調動起來的。五二班的差不多半個班學生在復習階段給“表揚”出來了,復習時情緒高漲。也給了我一個驚喜。課上不鬧了,比著的復習。
五、繼續(xù)搞好實驗工作,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潛力和良好習慣。在實驗前進行安全和方法上的指導,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提高;學生做實驗的熱情比上學期高多了,如做化石模擬實驗時,校園里沒有熟石膏,各班學生從家里零零散散帶來不少,足夠年級學生做實驗用了。學生扦插、種種子和水泡的花卉,我拍照下來,發(fā)布在我的博客上,讓全體學生欣賞和學習借鑒,到達帶動學生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也“下水”做實驗,如扦插金銀花等。
六、充分利用校園、家庭、社會的各種資源開展學習,引導學生關心周圍環(huán)境的的變化、關注世界科技發(fā)展和新成果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變化,個性是網絡資源,獲得課本以外的知識,豐富學習生活,開拓學生視野,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解決身邊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到達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繼續(xù)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幫忙學生理解基本的科學概念和原理,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潛力和思維習慣,引導學生鬼魂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逐步構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
此刻,學生十分愛上科學課,即使是復習課,看到我走進教室,臉上的笑容也能說明一切。
成績能夠看到,問題也很明顯。如學生對科學的探究還不能深入,如學生做完植物繁殖實驗后,只有幾個人進行了后期養(yǎng)護,大多數(shù)沒有成活,我指導學生自己搜集有關樺尺蠖的資料,全年級四個班只有兩個班搜集了資料,另外兩個班,沒有一個學生參與。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人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有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相信我的教學成績也會有可喜的收獲。
總之,在下一學期,我將繼續(xù)鉆研科學理論,繼續(xù)學習教學方法,及時總結,認真反思,珍惜當前良好局面,做出更大的成績。
學科與科學3
一、課程目標:
1、激發(fā)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的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指導思想:
1、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學生后繼的科學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將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科學素養(yǎng)的諸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追求科學性、實用性、教育性、普適性的統(tǒng)一。
三、教學目標:
1、能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和實驗探究杠桿平衡、滑輪、斜面、齒輪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過觀察、分析資料發(fā)現(xiàn)動物、植物有著多種繁殖方式;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對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做出有根據(jù)的假設;用模擬實驗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變化;設計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務的工具(包括簡單機器、機器人等)。
2、能始終保持對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興趣以及對未解之謎和生物技術的好奇,并積極關注相關研究的進展;感受生命延續(xù)過程的復雜多樣,進一步樹立珍愛生命、保護環(huán)境、保護資源的意識;能通過科學家的故事學會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能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積極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3、能通過收集資料、親歷科學實驗列舉簡單機械的使用,體會到利用簡單機械能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舉例說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發(fā)現(xiàn)生物的許多特征是遺傳的,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實例找出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系;能描述溫度、風、流水、植物對地表改變的作用,能說出巖石主要是由各種礦物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簡單機械的運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能關注與生物繁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并能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技術的運用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利弊;能提出保護環(huán)境、保護礦物資源的建議;能講述科學家(如達爾文)的故事,關注工具發(fā)明和使用的發(fā)展史。
四、教材分析:
本冊共分為六個單元,共22課。第一單元巧妙的用力: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組織學生探究簡單機械的作用及簡單的原理。學生在研究簡單機械中觀察兩種力相互作用的過程,感受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現(xiàn)象,并認識到當兩種作用力相等時,物體間將達到平衡狀態(tài)即可。第二單元生命的延續(xù):本單元將在學生已有認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通過收集和整理各類相關資料,觀察、比較并描述相關的現(xiàn)象等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來進一步感悟生命過程的復雜多樣,培養(yǎng)對生命的珍愛,學習植物和動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與生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問題。
第三單元生物的進化本單元繼續(xù)引領學生帶著許許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通過查閱、分析和整理資料、討論、撰寫科學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動,討論生物的`起源和進化問題,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第四單元地表緩慢變化本單元將引領學生嘗試提出有根據(jù)的假設,通過相應的模擬實驗,逐步使學生感悟到各種自然力量以及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幫助學生認識到地表變化是各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激發(fā)學生探索地表變化奧秘的興趣,意識到保護地表的重要性,適時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世界,欣賞自然美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第五單元礦產資源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巖石、礦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親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這些礦產資源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因此保護礦產資源顯得尤為重要。第六單元工具與技術本單元以工具和技術為主題,將科學知識、探究能力、科學態(tài)度及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整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對機器人開發(fā)研制的興趣,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設計自己的機器人。
五、學情分析:
1、可喜之處:通過的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設、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xiàn)象尤為突出。
六、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七、教改設想:
1、注重搜集信息、現(xiàn)場考察及自然狀態(tài)下的觀察與實驗。
2、專題研究,注重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及討論辯論。
八、教學進度:
單 元課 題 課時巧妙的用力 8課時生命的延續(xù) 6課時生物的進化 3課時地表緩慢變化 5課時礦產資源 4課時工具與技術 2課時
九、主要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 討論法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十、教研課題: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科與科學4
在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到了這樣一點:科學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我覺得提得很好,很及時,很貼切,我是這樣做的: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遵循學生學習科學的心理規(guī)律,為學生搭建良好的發(fā)展平臺,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教學工作,F(xiàn)就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心得與老師們討論一下:
結合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初涉《科學》的學習,三年級學生開始不會提問,只是感興趣,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我們應注意通過教師示范提問,向學生展示發(fā)現(xiàn)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科學課的課題上提問
在科學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學生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如科學第四課《蚯蚓》,出示課題后,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蚯蚓是什么們樣子的?它怎么爬呀?它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2.從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處提問
對授課內容重點、難點的提問,既有利于小學生研究知識,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提問組織教學。如第七課《土壤的保護》一課,一個學生提到:“為什么說保護土壤呢?”其他學生聽后哄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yōu)槭裁葱,怎么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通過和水土流失相對比的講解,這個問題就得到了解決,學生在了解水土流失的嚴重性之后,自然就會想到要保護土壤,防止流失。
3.從課文中的對立之處提問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對立之處,那正是編者老師們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第九課《沉與阜一課,有這么一個學生活動;(1)、瓶子在水中上浮,用什么辦法讓它沉下去?(2)、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辦法讓它浮起來?(用8分鐘時到10分鐘)在活動前讓同學說一說用什么方法.同學們只說出了一個結果“要改變它們”.我說怎么改呀?同學們說“加水、變形狀.”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同學們都非好奇,認真的看和記錄.結果橡皮泥浮起來了,瓶子沉下去啦.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過科學課的教學,我覺得不僅要考慮科學本身的特點,更主要的是遵循學生學習科學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學會科學思考,提問,學會應用科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為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矗。
學科與科學5
今年,我參加了哈爾濱市小學科學“進取杯”課堂教學大賽,我執(zhí)教的《擺的研究》一課獲獎。經過幾次教學實踐的磨礪,我對這節(jié)課有了一些深入研究,也對科學課的教學有了新的思考。這節(jié)課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花象。
在第一次試講時,我對這節(jié)課的結構作了如下安排:先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對“擺的快慢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猜測,學生討論后認為有許多因素可以影響擺的快慢,如擺錘的輕重、擺繩的長短等。接著將問題引到“擺的快慢是否與這些因素有關”這一問題上來。問題一提出,學生就七嘴八舌地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猜測):認為有關系的31人,認為沒有關系的26人。究竟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擺繩的長短有沒有關系,學生自然想到通過做實驗進行驗證。這個實驗對于五年級同學來說并不是特別難,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猜測,設計好了實驗方案,也提出了做這個實驗時的注意事項。在接下去長達18分鐘的時間里學生分別做了兩個實驗,而后進行匯報交流。第一個實驗難度不是特別大,結論也明顯。但學生得出的實驗結果可不是這樣:全班9個組,實驗的數(shù)據(jù)表明有一個組在做擺的快慢與擺錘輕重無關的實驗時,測出的幾個數(shù)據(jù)都是不同的。先匯報的兩個小組說:“擺錘的輕重與擺擺動快慢無關!币驗樗麄儨y出的數(shù)據(jù)都是不變的,我對他們的實驗結果很滿意,表揚了他們。當?shù)谄呓M同學用膽怯的聲音告訴大家,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有關時,我隨口說出,你們的實驗可能出錯了。其他同學的疑慮也就就此打住,一次培養(yǎng)學生實證意識的機會就這樣在我手中悄悄地溜走了。
第一次試講結束了,但留給我的思考卻更多了。
科學課的全面推開在我區(qū)已經有5年多了,而我們對科學課的認識到底到了什么程度,科學究竟是什么,簡單的猜想、合作、假設、實驗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科學嗎?這個問題多次在我心中質問著我。我認為科學最大的特點應該是以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尋求對世界的解釋,用實證的方法尋求對世界的認識,它是講求真憑實據(jù),講求用證據(jù)說話的?茖W對事實的尊重,對觀察的依賴,對結論的謹慎,對錯誤的勇于修正,這些都不是靠用文字講給學生聽,他們就可以內化的,而必須在孩子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親歷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去感悟,去體驗才能達成的。
當證據(jù)與事實不相符合時,而我卻將結論告訴給學生的例子還有很多,相信其他老師也都會有同感。我想我們的實驗證據(jù)與我們所要得出的結論產生的矛盾,它并不可怕,因為我們都知道實驗中的誤差是無法避免,也不可能避免的,誤差是永遠存在的,最關鍵一點是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tài)度去面對誤差,去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僅僅簡單地告訴學生實驗的結果決不是我們所要的科學態(tài)度。
一、分析這些誤差產生的原因
既然誤差的得來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回避它絕不是聰明的辦法,如果一遇到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與結論不相符合時,都由老師來告訴學生實驗的結論是這樣的,那么科學探究還有意義和價值嗎?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還能提升嗎?在課后的研討中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作為一名科學老師在事先的備課環(huán)節(jié)中就應考慮到這點,學生還小,他們不可能像真正的科學家那樣,通過幾次實驗操作就得出科學的結論,更何況科學家結論的得出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
當?shù)谄呓M同學說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有關這一結論時,我不應該簡單的告訴他們,你們的實驗出錯了,而應該組織全班同學討論:為什么他們的結論與事實不相符合,可能會有哪些因素導致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有關?比如說我們人為的因素,花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是否有差異……,如果能這樣理性地引導學生看待誤差,這樣學生的分析能力,對待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都將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尋找減小誤差產生的方法
既然誤差的產生是不可以避免的,在我們的科學課中就應當積極面對,尋找為什么會產生誤差,怎樣做才能減小誤差。那么如何來減小誤差的產生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仔細檢查實驗裝置
誤差的產生有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有的是與實驗裝置的設置有關。因此在學生動手實驗之前,讓他們仔細檢查自己的實驗裝置是不是還存在著不足之處,需不需要改進。例如在做這個實驗時,如果實驗花稍微有些小毛病,就會直接影響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實驗花一定要精心選擇,把干擾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控制到最小。選擇擺線,我試過紗線、細棉線、尼龍線、滌綸線、繡線等等,都存在不足,最后才選擇略粗一點的棉線。對于擺錘,教材用大小螺絲帽表示輕重兩種不同重量的擺錘。其實當兩根擺線長短一樣綁上大小兩個螺絲帽后,實際上擺長就會發(fā)生變化,大螺絲帽的擺線要比小螺絲帽長。所以我將螺絲帽換成鐵墊圈,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差。
2.滲透重復檢驗的科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實證意識。
科學家得出一個實驗結論并不是做一次或兩次實驗得出的,而是
做了幾十次、幾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才得出一個科學結論。因此,盡管課堂教學時間無法讓我們像科學家那樣反復實驗,但我們也不能僅僅從一次實驗中就得出結論。
幫助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個擺的探究活動成功和失敗的關鍵,那么,舍得花時間對實驗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的深度研討就成為極具價值的活動了。在研究實驗方案時,我問學生:“為了讓我們的研究更加科學,操作更加精確,實驗中我們還應該注意些什么?”生:多做幾次實驗。師:為什么你這樣認為? 生:一次可能有巧合。師:那你覺得做幾次比較合適?生:三次以上吧。師:行!我們每組爭取都做三次,實驗中有干擾的不算,如果還有時間,可以多做幾次。接著,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三次實驗有三個數(shù)據(jù),應該怎么辦?”學生說可以取平均數(shù)。
通過對實驗中注意事項的探討,強調了學生在“動手之前先動腦”的科學思想。讓學生先明確每個實驗中一定要保持相同和一定要保持不同的因素是什么,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收集有效證據(jù)。尤其是引導學生對實驗操作細節(jié)加以關注:做三次以上就是重復做;求平均數(shù)是計數(shù)要求簡單性……,教師強調了測量要客觀、精確,它將影響證據(jù)的可靠性,在教學中向學生充分滲透了實證意識。
3.通過搜集證據(jù),培養(yǎng)學生的實證意識。
科學事實、科學數(shù)據(jù)就是證據(jù)?茖W探究要重證據(jù),應通過定量觀察、測量、記錄來搜集科學事實和可靠證據(jù)。本課中學生要謹慎地做好數(shù)據(jù)的記錄和整理。本課出現(xiàn)三次運用數(shù)據(jù),一是讓學生在測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無關后,把自己組的數(shù)據(jù)公布與眾。由于都是學生自己做的擺,都是測十五秒內擺動的次數(shù),所以學生根據(jù)數(shù)據(jù)很自然的得出結論。二是學生在研究過程中要認真如實地記錄下自己組的研究數(shù)據(jù),根據(jù)數(shù)據(jù),形成自己的研究結論。三是在匯報交流時能向大家闡述自己證據(jù)獲得的經過,依據(jù)可靠的數(shù)據(jù)來解釋。讓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尊重數(shù)據(jù)(證據(jù)),讓證據(jù)說話的科學態(tài)度。
4.引導學生反思、質疑。
盡管學生在動手之前對實驗精確操作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研究出現(xiàn)誤差。及時引導學生對自己活動進行跟進反思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交流擺錘研究結果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這樣的體驗活動:
1、學生匯報關于擺錘重量是否影響擺的快慢的結果,出現(xiàn)不一致的意見,個別組的結果表明是“有關系”的。
2、組織學生進行反思:大家研究的結果不同,大家覺得問題出在哪里? 討論找出其不規(guī)范或不正確操作而影響實驗精確性的地方;
3、現(xiàn)場驗證演示,請這組現(xiàn)場演示,在同學們的監(jiān)控下,嚴格控制相關變量,達到實驗成功。學生在這樣有梯度的遞進活動中,經歷著對自己的研究過程進行重新梳理和回顧,達到對“精確控制因素”的再認識,深刻體驗對科學研究要持嚴謹?shù)膽B(tài)度。因此,在教學時間內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重復實驗,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小實驗誤差的產生。
三、正確對待誤差,培養(yǎng)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在課堂上,學生只忙于動手操作,不注重同時觀察、適時收集證據(jù),忽略控制變量,從而導致實驗的失敗。實驗就會產生誤差,誤差不等于差錯。在科學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科學知識的獲取,更要重視對學生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能正視誤差,培養(yǎng)孩子們一種求真求實,不要妄下結論的科學態(tài)度。告訴學生:“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誤差的存在是可能的并且是合理的,面對誤差要積極地分析這些誤差產生的原因,怎樣做才能盡可能地減小誤差才是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愛迪生說過,任何一項發(fā)明都是深思熟慮、嚴格試驗的結果。在課堂上讓學生大膽去實驗,去正確對待誤差這些都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內容和方式。
科學的本質之一就是“實證”。科學是要講證據(jù)的,科學是可以重復檢驗的,這就是“實證意識”。追求實驗的“精確性”以收集有效證據(jù),讓精確實驗的思想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中,詮釋著科學課堂中實證意識的教學。
學科與科學6
記得我的老師對我說過:“你應該用6年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給他養(yǎng)成學習的習慣以及找到一個對他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是對他最大的幫助。在學齡前愛學習,會學習比學到很多知識更重要。”
一直以來我也是在找尋,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孩子愛上學習,學會學習。非常幸運的是,我及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突破口,那就是一起和孩子“玩”科學。記得第一次從知之嘴里問出:“媽媽你知道 9大行星嗎?”我很驚訝,三歲不到的孩子會知道問9大行星。但我立刻明白過來,這是因為我給他買的玩具標槍里面的圖畫是9大行星。也就是通過玩,引發(fā)了知之對行星的好奇。從此,我們找到了一個家庭主題活動,就是玩中學科學,將知識通過游戲告訴孩子。
比如跟知之討論空氣中有什么?我們講到了空氣是很有力量的,看見知之一臉茫然,“怎么會?空氣看都看不見呀!”我們就用氣球帶動小車子讓知之親眼看見空氣的力量,隨后知之又發(fā)散的想到了火箭,噴氣飛機等都是這樣的原理。這次小小的成功讓我們更相信通過科學小游戲把知識,尤其是難以表訴的知識讓孩子明白。這種以“玩”為主題的學科學形式直觀形象,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而且記憶十分深刻。
作為家長,我們也深刻的體會到,和孩子一起探討科學,一起游戲也是共同成長的過程。為了給孩子正確的知識,我們會主動去學習,也彌補了我們的不足。而且,和孩子一起找尋答案,就是在建立他們好學的`態(tài)度。如果我們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會潛移默化的教會孩子。更重要的一點這是建立親情的方法,讓孩子感覺和你是朋友。尤其對于男孩子,怎樣進入他們的內心,和他們真正的對話,我想是會有所幫助的。
學科與科學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通過一定的裝置里,流水能夠用來計時;通過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鐘更加準確的計時。
過程與方法:設計制作一個自己的水鐘;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鐘嘗試計時。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科學制作帶來的樂趣;意識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體會到科學制作是一個不斷改進完善的過程。
【教學重點】設計制作水鐘
【教學難點】控制漏水速度
【教學準備】一些以前學生制作的水鐘實物、學生自帶制作水鐘工具材料、鐘表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古代水鐘和滴漏實驗。
2、師介紹以前學生制作的水鐘。
3、揭題:我的水鐘。(板書課題)我們能用兩個塑料瓶制成一個能夠計時10分鐘的水鐘嗎?
二、設計“水鐘”:
1、我準備做一個什么類型的水鐘?
2、怎樣控制漏水的速度?
3、如何來劃分10分鐘的`時間刻度呢?
4、用畫圖的方法把我們的設計方案表示出來。
三、做一個“水鐘”:
1、制作一個滴漏。思考:怎樣制作一個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2、標出時間刻度。
確定合適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計時,在容器壁上標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鐘和5分鐘時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時間,分別標出1分鐘~10分鐘的時間刻度。
3、小組討論后,進行制作。
四、用水鐘計時:
1、用做好的水鐘與鐘表對照,我們的水鐘計時準確嗎?
2、討論:影響水鐘計時準確的因素有哪些?
如:盛水容器的形狀、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劃分的準確度等。
3、思考:怎樣改進我們的水鐘?
4、實踐嘗試、改進。
板書設計:
我的水鐘
設計水鐘:受水型?泄水型?
制作水鐘:滴漏?刻度?
使用水鐘:準確嗎?
改進水鐘:哪些因素?
教學后記:
學科與科學8
《微小世界》單元反思:本單元學生掌握了一些概念,并且了解到晶體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的上,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著,并和人類有著密切關系,從而學生也了解到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及觀察工具的飛速發(fā)展,人類的觀察范圍不斷發(fā)展,學生又通過在顯微鏡下觀察感覺微小世界很奇妙,學生很驚訝!激發(fā)了學生探索并觀察微小世界的興趣,學生學起來很有興趣,效果不錯。
《物質的變化》單元反思:本單元的內容較為有趣,學生很有興趣,特別是一些化學變化,如淀粉遇碘酒會變成藍色,學生覺得很奇怪,從而也激發(fā)了學生檢驗食物中是否有淀粉的興趣;還有白糖加熱物理變化滲雜著化學變化,學生親眼所見;另外小蘇打與白醋混合,以及鐵生銹,同樣是化學變化,但一個非常迅速一個卻非常緩慢。學生發(fā)現(xiàn)化學變化的'確與物理變化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也就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從而學生也明白了化學變化常常伴隨著發(fā)光發(fā)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淀等現(xiàn)象。學生學起來非常帶勁,其主要原因是動手親自實驗,科學就是要讓學生親自體驗,親自動手,這樣學生才會牢記所學知識,同時也增長了不少的見識。學校如果各種實驗材料都具備那就更好了。
《在星空中》反思: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因為這些天文知識畢竟是他們前面似曾聽說又不太明白的,因此他們非常愿意學,如果對著天空中的星座再講課那就更好了。
學科與科學9
本學期工作即將結束,我在這學期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滲透新課標理念,不斷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在教學部的安排下,深入學習、鉆研探究式教 學,并作了一定量的理論學習筆記,學習中,獲益非淺。能夠按照計劃完成教學工作,備課及時,作業(yè)量適中,批改指導及時具體。根據(jù)語文教研組的安排,積極參 入語文研修課的上、聽、評課,從其他教師身上取長補短,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中,能夠尊重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本學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課文由學生根據(jù)自學的模式自學,教師點撥指導,通過嘗 試,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重要的是他們獲得了學習實踐的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習的興趣。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語言上形成了一定的積累,增加了閱 讀,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當然,學生的閱讀面還顯得窄了一些,閱讀的量還需加大。另外,在作文的訓練指導上還有待提高。
課堂教學的同時,我也在不斷的思考,現(xiàn)就“課堂提問”這方面的思考作一個小結,敬請指導!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我一直圍繞著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作著深入的思考和積極的實踐,也通過自身的經歷深深的感知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課堂語言的.精練到位,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提高,對提高語文課堂效率,進而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閱讀教學來實現(xiàn)的,而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設計,可謂是關系到閱讀教學組織成敗得失的一項重要 工作。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入、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而不思則罔”,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獲呢然而,對于涉 世未深、知識還不豐厚的初中生來說,想讓他們直接從文本當中激起閱讀興趣,從而獲得知識上的教益,得到美的享受,那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教師在教學之前, 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思想上往往是困惑迷茫的,常常不知道作品好在何處,應該學習借鑒什么,即使偶爾有一些美的感受體驗,也是憑直覺,無法用言語加以表達, 處于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點撥,而教師有效的引領學生領悟文章主旨,真正讓學生在心靈上觸動、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提高,靠的 不是滔滔不絕的講解,而是一些精當?shù)、具有啟發(fā)性的和探索性的提問,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切合學生與課文實際、引人深思的教學提問,有助于點 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波瀾,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大量的無效提問現(xiàn)象,如:“是不是”“對 不對”“好不好”之類的問題讓學生回答,表面上來看,學生興致勃發(fā),情緒高昂,課堂氣氛熱烈,實際上,這樣的提問非常簡單,沒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對促進學 生思考,引導學生關注課文是沒有好處的。
那么,如何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首先,所提問題要難易適度。既不能過于膚淺,沒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艱深,讓人難以琢磨,無從下手。 太淺,索然無味,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太深,學生答不了,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反而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事與愿違。問題的難度應以水平較高的學生經過 思考或討論或稍加提示點撥可以答出為上限。
其次,所提問題要圍繞教學目標,切合學生實際,緊扣教材訓練要點及文章精彩之處。
第三,設計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于理解或鑒賞性材料的提問,要不受“標準答案”的束縛,讓答案具有多維性,力爭引起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獨立精神。
第四,科學地確定問題的指向,切忌提“漫談式”的問題,單求課堂“熱鬧”,弄的最終不知所問所答是為何而來。
第五,培養(yǎng)學生生成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識,把學生推向主體,很多問題由學生自己生成,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怎樣發(fā)現(xiàn)問題;當學生的問題提得過多過雜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篩選整合,隨著問題的解決,正確對待不斷產生的新問題。
第六,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鼓勵學生不斷產生新疑。
總之,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溝通師生教與學的橋梁,是傳授知識的有效途徑。提問得法,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提問不當,不僅對教學無益,而且會堵塞學生思路,窒息課堂氣氛。因此,教師應重視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作為年輕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 學教學理論,認真?zhèn)湔n和教學,積極參加教學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并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yè)務水平。每 節(jié)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站在教壇,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 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yǎng)現(xiàn)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學科與科學10
小學科學與初中科學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小學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而不是知識的積累。剛開始擔任科學老師的時候,我把實驗和知識的學習一并放在首位。經歷了那么多的聽課活動、教案的研究及自己上課的實踐經驗,我茅塞頓開,頗有頓悟的感覺?茖W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引起他們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為以后深入的科學學習和科學探索打好基礎。
1.教學目標生活化,F(xiàn)代心理學中有一種提法,至少有7種在個人發(fā)展和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起了作用,它們是語言、數(shù)學邏輯、空間、音樂、運動、人際關系和自我認識能力。人和人之間的不同智能是有差異的,一個人的各種智能之間也有一定差異。小學科學教學涉及的內容廣泛,包含生物、人體、地球、宇宙等相關知識,因而總有能使不同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的空間、領域,讓不同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閃光點,都能找到做好學生的感覺。我想,這比單純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更重要、更有意義。如:有一次,我在全校四年級學生中開展了標本采集活動,并進行“標本之星”評比,結果,一位學習成績一般、平時不愛說話同學以數(shù)量多、制作水平高,被同學們一致推薦為“標本之星”。近年來,我在教學中經常開展一些小制作、小發(fā)明、動、植物標本的采集等活動,而能積極參與這些活動的大多是一些成績一般甚至是我們平常所認為的那些“差生”,他們在活動中不僅表現(xiàn)出很高的積極性,而且能表現(xiàn)出較高的水平。基于這樣的認識,我想科學教學更要面向每個學生,使每個教育對象都無一例外得到充分發(fā)展。
2.小組討論要精心設計探究的問題。小組討論是圍繞各種問題展開的,好的問題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討論的欲望。在課堂中,并非所有問題都適合展開討論。問題的設計既不能太低,學生無須討論便可知道答案,更不能太高,超過學生的能力范圍。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討論的問題,使學生既感覺到有一定的難度,又能通過小組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如:在教學《哪杯水多》一課時,教師出示錐形瓶、平底燒瓶和集氣瓶三個不同形狀的瓶子,里面水的高度是一樣的。提出問題:這三個瓶子里的水,哪個比較多呢?由于瓶子的形狀不一樣,學生意見產生分歧,認為哪個杯子里水多的都有。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進行討論:怎樣知道哪個瓶子里的水比較多?通過討論,學生形成一致意見,可以把水倒入一個杯子里,通過做標記的方法知道哪個瓶子里的水多。接著教師介紹量筒,讓學生用量筒測量哪個瓶子里的水多。我們看到,這個簡短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更加關注科學現(xiàn)象背后的實質,對實驗的意圖有了更深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對問題的關注廣度及深度,減少了學生在實驗中的“看熱鬧”的現(xiàn)象,推動了探究的進程。
3.巧“扶”妙“放”相互結合,促進學生有效探究。小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是科學探究。受年齡、社會生活經歷和知識經驗的影響,小學生的科學探究對象一般都是科學家已經探究過的事物或現(xiàn)象,而且有確切定論,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是未知新奇充滿探究意義的。他們的探究方法比較簡單,主要是觀察、實驗、操作、調查、模擬等。探究中他們使用的工具大多不復雜、精密,比如:放大鏡、杠桿尺、彈簧秤、顯微鏡、酒精燈、剪刀等物品。他們的探究行為是不完善的,探究活動往往因年齡小、知識積累少、活動能力弱、思維不成熟等原因導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實際困難。比如:探究過程中不會提出問題,不會篩選問題;不懂得針對條件和原因作有根據(jù)的假設;不明確科學探究活動的基本過程和程序;不會控制實驗變量做實驗或實驗方法不熟悉;實驗后得不出結論,只會用語言解釋現(xiàn)象,不懂得用圖畫、圖表、模型解釋原因,等等。小學生這些不知不懂不會不明確的探究困難恰恰要求科學教師積極發(fā)揮好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作用,在學生科學探究中巧“扶”妙“放”,促進小學生經歷有效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科學素養(yǎng)。
4.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方式相融合。當今社會是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社會的特點是個性化、多樣化、關心人、尊重人,一切為了人成為信息社會的主旋律。信息化融合小學科學教學應該有嶄新的教學方法、形式,信息技術和學科融合教學作為創(chuàng)新型教學的嘗試,摒棄了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法,而是采用近年來興起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信息技術和學科融合教學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實現(xiàn)使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標。所以我們有意識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科學知識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課余知識,而且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5.通過小組合作,讓“差生”開口。大多數(shù)小學生對科學課是非常感興趣的,因為他們對大自然本身有濃厚興趣和好奇心,這就為他們能夠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創(chuàng)造了天然的條件。因此,教師應該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大膽想象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真正以主人公的姿態(tài)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產生的過程。現(xiàn)在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交流尤其顯得重要,因此這種能力應該從小學就開始培養(yǎng)。一個知道學習需要合作的學生是聰明的學生,他會因此而找到科學學習中小組合作的樂趣所在,通過科學探究,在科學學習中享受科學。
6.關于實驗材料的準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茖W教學,材料準備極其重要。輔助教學,功不可沒。怎么辦?
策略有四:
6.1老師、學生的鼎力援助。材料算不上值錢,但能閃現(xiàn)孩子們的童心,仁愛之心,他們會珍惜這樣的機會。
6.2平時的廢舊收集。瓶瓶罐罐、螺絲螺帽……注意收集,留著備用。
6.3大材小用,合理搭配。土豆浮沉的實驗,我們可以裁大為小,相應的,水、鹽都會節(jié)省許多。液體混合,沒大劑量的闊氣,但有小劑量的優(yōu)雅,視頻展臺同樣可以一展絢爛。
6.4配套材料、裝備材料優(yōu)先選擇。合理選擇現(xiàn)有材料,恰當運用,輔助教學。
【學科與科學】相關文章:
學科學,學生活05-04
小學科學的教案03-07
小學科學述職報告09-06
音樂學科學期總結04-07
小學科學教學總結08-23
小學科學個人計劃01-17
小學科學論文09-14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08-25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02-18
《小學科學》教學心得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