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福利视频,亚洲激情专区,免费看a网站,aa毛片,亚洲色图激情小说,亚洲一级毛片,免费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a

論蘇州園林的詩境

時間:2017-07-05 12:00:08 詩句 我要投稿

論蘇州園林的詩境

【摘要】 本文從先哲睿智、楚騷情懷、陶潛浪漫和詩詞神韻諸方面,研尋蘇州園林的詩境構成,以窺探其幽情壯采。

論蘇州園林的詩境

【關鍵詞】 蘇州園林;詩境構成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說:“繪雪者不能繪其清,繪月者不能繪其明,繪花者不能繪其馨,繪泉者不能繪其聲,繪人者不能繪其情。夫丹青圖畫,原依形似;而文字模擬,足傳神情。即情之最隱最微,一經筆舌,描盡殆寫!毖┣、月明、花馨、泉聲、人情等,固然很難用繪畫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所以中國畫要用文字題識的方式,也即羅大經所說的通過筆頭或者舌尖,就足以將心中最隱藏和最微妙的情感淋漓盡致、毫發(fā)無遺地表現(xiàn)出來。

姑蘇園林都沒有專職設計師,參與造園設計的多書畫藝術家;參與指導施工的人物也多藝術大師和能工巧匠。他們精心地將士大夫的社會理想、人格價值、宇宙觀、審美觀等融入園林,且善于“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于吾想望中”(1)。這些“前人名句”,擷自古代經史藝文,在園林中作為詩性品題的語言符碼,恰似羅大經所說的“筆舌”,意在借助其原型意象來觸發(fā)、感悟意境,構園藝術家就這樣以詩心去營構著純凈優(yōu)美的詩境。同時流諸清言、小品,以至“讀晚明文學小品,宛如游園,而且有許多文學真不啻造園法也”(2)!詩文乎,園境乎!

英國的造園家錢伯斯看出了其中之妙,認為中國的造園家不是花兒匠,而是畫家和哲學家。

畫家、詩人是用藝術形象立意。“詩者情也,情附形則顯”(3),園林中的物質建構包括建筑、植物、山水、內外檐裝飾以及空間組合,是“情”所附之“形”,是詩情之物化。其中之意,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4)。

“哲學家”,西方近世專指那些善于思辨,學問精深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古圣先哲”,如孔子、孔門十哲、老子、莊子等。哲學就是用簡單的說話來體現(xiàn)出隱含深層意義的道理,讓人們去思考和體會。

別林斯基有句名言“批評是哲學意識,藝術是直接意識”,而意識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對客觀現(xiàn)實的高級心理反映形式”,是包括感覺、知覺、思維在內的一種具有復合結構的最高級的認識活動,思維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姑蘇園林是由人工將植物、山水、建筑藝術地組合成多種功能的立體空間綜合藝術品,既承載著文人對社會、人生的“哲學意識”,又有訴之于人形象的“直接意識”,組成了陳繼儒所說的“筑圃見文心”的“文心”,“文心”即“詩境”,本文旨在研尋其詩境的特構,以窺探其幽情壯采。

一、先哲睿智

姑蘇園林的園名和景境品題,閃耀著先哲生命智慧,但都以感染力極強的詩性的語匯出之。錫德尼《為詩辯護》曾這樣說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雖然他的作品的內容和力量是哲學的,它們的外表和美麗卻是依靠詩的”,“就是口中只道事實,額上寫著真實性和史官們也樂于向詩人來賒借形式甚至力量”,“因為詩,在一切人所共知的高貴民族和語言里,曾經是‘無知’的最初的光明給予者,是最初的保姆,是他的奶逐漸喂的無知的人們以后能夠食用較硬的知識”,“因此,起初確實是哲學家和歷史家都不能夠進入群眾的審定之門,如果不先行取得詩人的偉大護照”。

如言近旨遠、詞約義豐的《論語》,哲人孔子有諸多語錄,如《論語·雍也》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庇衷疲骸爸,達于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于水,故樂水。仁者,安于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于山,故樂山。”又云:“知者屬土,故樂水;仁者屬木,故樂山!敝呒粗钦,也就是聰明人。聰明人通過事理,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所以用水來進行比擬。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沖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wěn)重不遷,所以用山來進行比擬,形象生動,沒有對仁和智極其深刻的體悟,絕對不能作出這樣的形容。于是,壽山智水成為園林景境的不朽命題。

環(huán)秀山莊大廳用“有榖”(圖1)命名,古代以榖子的數量來計算俸祿的,有“榖祿”之稱。所以,孔子在論述進退仕隱這樣嚴肅命題時,用“榖”這一具象:“子曰:‘邦有道,榖;邦無道,榖,恥也’。”(5)即政治清明時食官祿,政治渾濁時食官祿就成為恥辱的事。

將玄妙的形而上學的哲學裝載在散文詩樣的文字之中的《老子》,字句凝練的《周易》卦·爻辭,都能形象表達某種生活經驗和哲理。如曲園,取《老子》“曲則全”之意,“曲則全”,講的是細小與周全的辯證關系,局部里頭包含整體。俞樾自號“曲園居士”,并以“一曲之士”自稱。俞樾曾集石經峪金剛經字成聯(lián)云:“園乃其小,山亦不深,頗得真意;食尚有肉,衣則以布,自稱老人!

《周易·系辭》云:“樂天知命故不憂!边@就是曲園“樂知堂”(圖2)的命名根據。

《老子》:“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崩献印兜赖陆洝返谒氖恼拢骸爸悴蝗,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這樣才能長久得到平安。

姑蘇現(xiàn)在尚有南北兩個半園,都取“知足而不求齊全,甘守其半”之意。至今開放的北半園,追求“事不求全,心常知足”,園在住宅東部,水池居中,大小兩個水池,倚墻是半亭,小橋,名為半橋,環(huán)以船廳、水榭、曲廊、半亭,其亭、廊、舫、亭均只建其“半”,園東北部的二層半重檐樓閣“知足軒”,處處演繹著“知足常樂”的哲理。

戰(zhàn)國中葉的莊周派們,憤世嫉俗,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人格,追求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他們的著作《莊子》的思想特點是向精神呼吁,體現(xiàn)的是藝術的人生,《莊子·天下》將其浪漫的創(chuàng)作手法做了解釋:“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薄肚f子》一書有許多神妙的寓言故事和出奇的比喻,構成了光怪陸離、恢詭譎怪的藝術形象,反映的卻是深刻的.人生哲理。   天平山莊的“魚樂國”、滄浪亭的“濠上觀”,留園冠云臺“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都源于《莊子·秋水》篇中莊、惠濠梁觀魚時的問答之意。指游者徜徉于仙苑之中,內心擺脫俗累,感到心靈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和無比的愉悅。留園“濠濮亭”,則增加了《莊子》濮水釣魚、視高官厚祿于不顧的故事,將晉司馬昱的“濠濮間想”融于一辭。

擁翠山莊的“抱甕軒”(圖3),出《莊子·天地》篇,子貢見老人抱甕灌園,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就勸其用機械汲水,老人認為這樣做了人就會有機心,故羞而不為。

網師園“集虛齋”,取《莊子·人間世》“惟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之意,虛己、順物,修持真道,臻于虛靜空明的境界,讀書養(yǎng)心,盡去內心塵滓,進入超功利的純凈的人生境界。

留園西部土山北亭“至樂亭”,出自《莊子·至樂》:“至樂無樂,至譽無譽!鼻f子認為,樂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超功利性。莊子從人本哲學基礎出發(fā),認為“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的樂必然具有無目的、超功利的性質。

《莊子·逍遙游》,闡述莊子追求超越一切的絕對自由的人生哲學,這種絕對自由,莊子稱之為“逍遙游”。莊子認為要達到逍遙游的境界就要完全擺脫來自各方面的限制,也就是說做到“無所待”,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是絕對自由,就能在無窮的宇宙中任意遨游了。文中深刻的哲理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凸現(xiàn)出來,成為姑蘇園林哲理內涵。

如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曰“鷦鷦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6),鷦鷯在深林里筑巢,不過占有一根樹枝;偃鼠到大河里喝水,不過喝滿一肚皮,揭示了一條顛撲不滅的生活真理,所以,“一枝園”、“半枝園”為蘇州園林園名所樂用。如明昆山顧氏別業(yè)取其意名“一枝園”、清昆山西關外,王喆修“半枝園”,吳江城北門外徐氏園第“一枝園”,蘇州楓橋也有“一枝園”,段玉裁曾寄居于此,中有“經韻樓”等。

昆山馬玉麟“鷃適園”,則自比笑鯤鵬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且適南冥的“斥鷃”,“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莊之妙,在于詩”,清人方東樹說:“大約太白詩與莊子文同妙,意接而詞不接,發(fā)想無端,如天上白云卷舒滅現(xiàn),無有定形!保7)

二、楚騷情懷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他的《離騷》“逸響偉辭,卓絕一世”(8),《離騷》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構成了一個復雜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統(tǒng):“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保ㄍ跻荨冻o章句·離騷經序》。)開辟了“寄情于物”、“托物以諷”的表現(xiàn)手法。同屬于詩畫藝術載體的姑蘇園林,繼承了源遠流長的香草美人的文學傳統(tǒng),有的也用香草名園,以寄高潔。明代文震孟和文震亨兄弟都酷愛《離騷》,鐘愛香草。文震孟“藥圃”,“藥”,楚辭中指香草“白芷”,園中至今有“香草居”(圖4)一境景。

文震亨筑園名“香草垞”,有“四嬋娟堂”、“繡鋏堂”、“籠鵝閣”、“斜月廊”、“眾香廊”、“玉局齋”、“嘯臺”、喬柯、奇石、方池、曲沼、鶴棲、鹿砦與魚床等。據明人顧苓《塔影園集》云:“所居香草垞,水木清華,房櫳窈窕,阛阓中稱名勝地。”

拙政園“香洲”(圖5),題跋云:“文待詔(即文徵明)舊書‘香洲’二字,因以為額。昔唐徐元固詩云:‘香飄杜若洲’。蓋香草所以況君子也。乃為之銘曰:‘擷彼芳草,生洲之。徊啥鵀榕,愛人騷經;偕芝與蘭,移植中庭;取以名室,惟德之馨!螒c十年歲在乙丑季夏中浣王庚跋!比√菩煸獭惰栊小贰坝叭胩一ɡ,香飄杜若洲”詩句,典出《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明太倉王世貞的“離薋園”,《離騷》有“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用惡草“薋菉葹”比喻邪惡勢力、小人。具體喻指奸相嚴嵩及其子嚴世藩,嚴世藩欲得王世貞父王忬所藏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未果,嚴嵩遂將王忬落職論死,王世貞兄弟皆匿跡家鄉(xiāng)避禍,構此園以記其家恨。

蘇州“滄浪亭”(圖6)和網師園都以《楚辭·漁父》立意。蘇舜欽(1008-1048)是滄浪亭的創(chuàng)建者。“歲暮被重謫,狼狽來中吳。中吳未半歲,三次遷里閭”(9),為避讒畏禍,不得已遠離政治中心,攜妻子且來吳中,遂以四萬青錢買下,傍水筑亭,因有屈原一般忠而被謗、無罪被黜的遭遇,故取《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號滄浪,37歲的蘇舜欽自號“滄浪翁”,表達他“跡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閑”(10)的心境!宋杰《滄浪亭》詩云:“滄浪之歌因屈平,子美為立滄浪亭。亭中學士逐日醉,澤畔大夫千古醒。醉醒今古彼自異,蘇詩不愧《離騷經》。”這些足可以作為園名主題的注解。

“網師園”,同樣以滄浪漁夫立意,園中“濯纓水閣”(圖7),則取意《楚辭·漁父》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三、陶潛浪漫

魏晉風流的代表陶淵明,生活在“大偽斯興”的時代,卻能情真意真,隨心率性。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改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這年8月又請求改任彭澤縣令,在官八十一日,“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瘽搰@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北戕o官歸隱了:“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11)

陶淵明安貧樂道、清高耿介、灑脫恬淡、質仆真率、淳厚善良、崇尚自然,號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寫《五柳先生傳》,以五柳先生自況:那位“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的五柳先生,就是陶淵明的自況,他“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這位與世俗的格格不入、“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逸高人,神情畢現(xiàn)!五柳先生遂成為寄托中國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今拙政園故址北宋為山陰丞胡稷言的五柳堂,蔬圃鑿池為生。其子胡嶧,取杜甫“宅舍如荒村”詩意,改名“如村”,后世用“五柳堂”作為堂名的很多,如以“五柳堂”名用于收藏書畫等,又如陶行知棄官歸田,在黃潭源村建起“五柳堂”,開始了耕讀一體的傳世家風。胡嶧在太倉又建五柳園,內有如村軒。清代姑蘇飲馬橋畔清狀元石蘊玉的五柳園,原址為康熙翰林學士何焯的“赍硯齋”,池畔有五柳,石蘊玉更其名為五柳園,“頗具泉石之勝,城市之中而有郊野之觀,誠養(yǎng)神之勝地也。有天然之聲籟,抑揚頓挫,蕩漾余之耳邊。群鳥嚶鳴林間時,所發(fā)之斷斷續(xù)續(xù)聲,微風振動樹葉時,所發(fā)之沙沙簌簌聲,和清溪細流流出時,所發(fā)之潺潺淙淙聲。余泰然仰臥于青蔥可愛之草地上,眼望蔚藍澄澈之穹蒼,真是一幅絕妙畫圖也。以視拙政園一喧一靜,真遠勝之”。(12)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等作品,都是其藝術化人生的寫照,“他連同他的作品一起,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個‘巢’,一個精神的家園。一方面可以掩護他們與虛偽、丑惡劃清界限,另一方面也可使他們得以休息和逃避。他們對陶淵明的強烈認同感,使陶淵明成為一個永不令人生厭的話題”,(13)也成為姑蘇園林景境構成的重要文學依據。

陶淵明是個十分浪漫的詩人,他的浪漫不是莊子式的天馬行空,也不像屈原,腳踩在大地上,而將高貴的頭伸向九天云外,而是似真似幻,夢境、仙境抑或人境,這就是《桃花源記》和詩創(chuàng)造的理想社會烏托邦。

《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生活在這里的是“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的難民,不是長生不老的神仙,他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靠自己的勞動,過著和平、寧靜、幸福的生活,保留著天性的真淳,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剝削、壓迫。所記鑿鑿,但文尾的“不復得路”卻透露了這個桃花源實際上不過子虛烏有,這是陶淵明理想的農耕社會伊甸園,也是他對人生所作的哲理思考,這樣,桃花源成了農耕社會人們理想的“仙境”。

早在宋代紹定年間,性好閑雅的儒學提舉陸大猷見賈似道當國,國事日非,遂致仕歸,在吳江蘆墟來秀里筑園徑名“桃花源”,“村郊遍植桃樹”,中有“翠巖亭”、“嘉樹堂”、“釣魚所”、“樂潛丈室”等勝。奇峰怪石,屏障左右,名卉修竹,映照流水。仍有“桃園”小地名。元代常熟有桃源小隱,此后,以桃源立意者屢見不鮮,如桃花庵、桃花仙館、桃浪館、小桃塢、桃源山莊等園名。今留園北部“小桃塢”、西部之字形小溪及“緣溪行”磚額(圖8),儼如《桃花源記》理想的再現(xiàn)。

明代王心一的歸園田居有“聯(lián)璧峰”,“峰之下有洞,曰‘小桃源’,內有石床、石乳!嘈圆荒蜔揖硬幻馊耸聭,如苦秦法,步游入洞,如漁郎入桃花源,見桑麻雞犬,別成世界,故以‘小桃源’名之!保14)反映出對陶淵明集“美”、“善”于一體的桃花源的向往。

拙政園中部入口按武陵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描寫設計:

進“得山水趣”夾弄(圖9),墻邊小徑,苔蘚野草,是先抑后揚,引人入勝的一筆。腰門精致,入門,一座黃石假山當門而立,山勢東西延綿,山上樹木蔥籠,藤蘿漫掛。山有小口,入洞口先黑暗一片,摸索前行,仿佛若有光,出洞,只見假山東西兩側山巒連綿,山后有小池假山,繞池循小徑北行,東邊云墻下古榆依石,幽竹傍巖,高大的廣玉蘭濃蔭蔽日,將主景隱而不露,依然是欲揚先抑,直到轉遠香堂北面平臺,中部主景才豁然展現(xiàn),有武陵漁人偶得桃花源的寓意。

《歸去來兮辭》和《歸園田居》五首,是陶淵明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稓w去來兮辭》反思了自己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心為形役”,今決定歸隱,“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想像取道水陸,日夜兼程歸去時的滿心喜悅:“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钡旨液蟆澳苏昂庥,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家居生活自由閑適:“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毁F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這是一首辭體抒情詩,文采飛揚,節(jié)奏跌蕩,如李格非所言:“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睔W陽修更是推崇備至: “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15)《歸去來兮辭》將歸隱意識作了真實、深刻、全面的表達,“歸來”主題自宋以來成為私家園林重要母題:姑蘇“涉園”、“日涉園”、常熟的“東皋草堂”、“三徑小隱”等主題園,都直接取意于《歸去來兮辭》,其他如小隱亭、小隱堂、樂隱園、丘南小隱、安隱、招隱園、招隱堂等不絕于史,園內景境取意于此的更多,如留園西部山上的“舒嘯亭”(圖10)則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登東皋以舒嘯”句意,寫陶淵明棄官歸田后自我陶醉的一種方式。獅子林五松園磚刻“怡顏”、“悅話”,則取“庭柯以怡顏”,“悅親戚之情活”等等。

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為一種美的至境;他將玄言詩注疏老莊所表達的玄理,改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日常生活詩化、哲理化。《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南野、草屋、榆柳、桃李、遠村、近煙、雞鳴、狗吠,眼之所見耳之所聞無不愜意,這一切經過陶淵明點化也都詩意盎然了。守拙歸園田,拙政園立意深得個中之意,王心一徑以“歸田園居”名其園,并寫五首《歸園田居》和陶詩。耦園的“無俗韻軒”(圖11),取“少無適俗韻”詩意。   陶淵明躬耕讀書生活也頗令人神往,他“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16);“群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且已種,時還讀我書”(17),姑蘇園林多吾愛廬、耕讀齋、耕樂堂、耕學齋、還我讀書處、還讀書齋、耕學齋等景境。

那首《飲酒》其五詩,更是“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18):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與城市山林的環(huán)境相似,“心遠”就不必“地偏”,即使去深山隱居,還有“心存魏闕”或者藉以為“終南捷徑”的假隱士!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偶一舉首,心與山悠然相會,自身仿佛與南山融為一體了。日夕佳的山氣、相與還的飛鳥,其中蘊藏著人生的真諦:“籬有菊則采之,采過則已,吾心無菊。忽悠然而見南山,日夕而見山氣之佳,以悅鳥性,與之往還。山花人鳥,偶然相對,一片化機,天真自具。既無名象,不落言詮,其誰辨之。”(19)

姑蘇園林有“見南山園”、見山樓(圖12),皆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意境,人境廬、夕佳亭(樓)也屢見不鮮。

四、詩詞神韻

自《詩經》開始至唐詩宋詞以及明清的清言妙語,都是姑蘇園林景點立意的重要文學依據,其例子不勝枚舉,僅就網師園景境立意為例:

取自《詩經》者有:山水園門宕“可以棲遲”(圖13),出自《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療)饑。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清代蘇州靈巖山的“樂饑園”亦以此詩立意。

小澗摩崖 “槃澗”(圖14),取《詩經·衛(wèi)風·考槃》中“考槃在澗,碩人之寬”之詩意。槃義同盤,猶盤桓之意!犊讌沧印芬鬃釉唬骸拔嵊诳紭劊姸菔乐繜o悶于世,洵乎樂處澗谷而盤桓其間也!痹侂[居的賢人退處深藏山水間,贊美隱居之得其所,“讀之覺山月窺人,澗芳襲袂”。清初蘇州的槃隱草堂,亦取其意,清沈德潛作有《槃隱草堂記》。

小山叢桂軒取自西漢淮南小山《招隱賦》,賦中有“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王孫兮歸來,山中不可以久留”等句。北朝庾信的《枯樹賦》中有“小山則叢桂留人”句,則反淮南小山《招隱賦》之意,言可以在此隱居,額取此意。軒前小山主植桂樹,秋風送爽之時,濃香四溢,游人為之駐足。額意更有對佛禪境界的暗示,與“無隱山房”同義,“無隱”取意孔子對弟子之語,此仿黃庭堅對長老之旨;尢枚U師用桂花之香味來比喻禪道雖不可見,但上下四方無不彌漫,故禪道“無隱”,黃庭堅由此而悟“禪”。

取唐詩者:有“露華館”,取李白的《清平調》詞三首第一首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詩句意名館。

“五峰書屋”,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五老峰》詩,云:“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秀(一本作‘削’)出金芙蓉!睂懗隽藦]山五老峰的險峻秀麗,猶如一幅彩色山水畫,此用來形容庭院中幾座造型奇特的假山石峰。

取宋詩者,有“月到風來亭”(圖15),宋理學家邵雍的《清夜吟》則更耐人含味:“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竹外一枝軒”,取蘇軾《和秦太虛梅花》“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詩句意。突出了梅花的幽獨嫻靜之態(tài)和欹曲之美。

“殿春簃”,取宋·邵雍《芍藥》詩:“一聲啼鴂畫樓東,魏紫姚黃掃地空。多謝化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宋陳師道《謝趙生惠芍藥》詩云:“九十風光次第分,天憐獨得殿殘春!

總之,徜徉在如詩似畫的姑蘇園林中,是心靈經過詩的熏染的過程,體味到袁枚所說的“鳥啼花落,皆與神通”,正因為如此,陳從周先生才說中國園林“與中國文學盤根錯節(jié),難分難離……研究中國園林,似應先從中國詩文入手,則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許多問題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園論園,則所解不深”(20)。

【論蘇州園林的詩境】相關文章:

1.論生態(tài)中心主義的理論困境

2.《論“文章三境”》讀后感

3.現(xiàn)代自主論和還原論的各自困境論文

4.蘇州園林

5.贊美蘇州園林的詩句

6.描寫蘇州園林的詩句

7.貧境(貧境)

8.蘇州園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