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知識點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很多人都經(jīng)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shù)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知識點1
例詞例句古義今義
1居居十日過了居住
2走扁鵲望桓侯而還走跑走
3再一股作氣,再而衰第二次又
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護城河水池
5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停駐質(zhì)量差;次數(shù)
6戾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尋未果,尋病終不久尋找
9獄小大之獄,雖不能察案件監(jiān)獄
10坐停車坐愛楓林晚因為坐下
11渠問渠哪得清如許它(他)水渠
12微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微小
13遷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官吏調(diào)職遷移
14形無案牘之勞形身體形狀
15鄙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目光短淺卑鄙
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質(zhì)低下
17犧牲犧牲玉帛,弗敢專也祭祀用的物品為正義事業(yè)而奉獻
18親戚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緣親屬
19交通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交錯相通交通運輸
20妻子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兒女男性的配偶
21絕境同上與世隔絕的地方山窮水盡的地步
22無論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更不必說條件關(guān)系連詞
23幾何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多少數(shù)學學科之一
24開張誠宜開張圣聽擴大開業(yè)
25會計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聚集商議財務人員
倒裝句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diào)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3)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4)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1)主謂倒裝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xiàn)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diào)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2)賓語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a介賓倒裝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為什么”微斯人,吾誰與歸?“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同道呢?”b謂賓倒裝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可譯為“有哪一樣”.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么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例:僵臥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于動詞前,以突出強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例: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么簡陋呢”.“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四、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調(diào).例:是以謂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裝,可譯為“因此”.“是”是指示代詞,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強調(diào).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關(guān)山度”是“度關(guān)山”的倒裝.可譯為“跨過一道道關(guān),越過一道道山”.
(3)定語后置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diào)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一、“中心詞+后置定語+者”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臨于泉上”是“翼然臨于泉上亭”的倒裝,定語后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隱逸氣質(zhì)的花”
三、數(shù)量詞做定語后置例:嘗貽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后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一、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譯作補語外,大都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例:何有于我哉?全句為“于我有何哉”的倒裝句,介賓結(jié)構(gòu)“于我”后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帝”后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全句為“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南陽、于亂世”后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
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例:屠懼,投以骨.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骨”后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為壇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尉首”后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文”后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是“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討賊興復之效”后置.
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勝是陽城人)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是趙國的良將)
2、句末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3、用“者”表判斷
“方柯者,中國之人.”(方柯,是中國人)
4、用“為”表判斷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不能說是設(shè)法生財)
5、用“乃”表判斷
“是乃狼也.”(這是狼)
“電腦乃高科技用具.”(電腦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jié)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xiàn),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頓,“也”表判斷;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例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夫戰(zhàn),勇氣也.(《曹判論戰(zhàn)》)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例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蘇軾《石鐘山記》)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劉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省略現(xiàn)象
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都有很多省略現(xiàn)象,古代漢語中更為多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省略主語.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qū)υ捴幸渤3J÷?例如: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柳宗元《捕蛇者說》)
沛公謂張良曰:“……()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司馬遷《鴻門宴》)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ǎ﹩枺骸埃ǎ┖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ǎ⿲υ唬骸靶』菸雌窀囊.”(《左傳?曹判論戰(zhàn)》)
2.省略謂語.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文言中謂語的省略較多見.例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論語》)
3.省略賓語.有動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司馬遷《陳涉世家》)
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沈括《活板》)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司馬遷《鴻門宴》)
有介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豎子不足與()謀.(同上)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陶淵明《桃花源記》)
4.省略介詞.文言中介詞“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蘇軾《石鐘山記》)
激昂()大義,蹈死不顧(張博《五人墓碑記》)
語文七年級文言文學習方法
1、注重日常積累:語文考驗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沒有一定知識累積的話,語文成績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語文成績,平時更應該注重詩詞好句的積累.
2、學會理解文章:通過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明確課文的內(nèi)在邏輯,把結(jié)構(gòu)層級作為記憶線索,形成知識網(wǎng)絡,更能方便記憶.
3、學會觀察周圍:寫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動人的往往是細節(jié)之處.所以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寫作時多做細節(jié)描寫,才能真正為作文進行潤色,讓老師能眼前一亮.
語文七年級文言文學習技巧
1、多讀書: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chǔ)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nèi)涵.反復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寫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復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知識點2
一、解釋詞義。(每空1分,共20分)
1、惟吾德馨(能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德行美好)
2、鴻儒(大)
3、案牘(官府文書)
4、甚蕃(多)
5、益清(更加)
6、鮮有聞(少)
7、宜乎眾(應當)
8、濯清漣(洗)
9、濯清漣(水波)
10、而涕下(眼淚)
11、造化鐘神秀(天地、大自然)
12、造化鐘神秀(聚集)
13、凌絕頂(登上)
14、臨河干(靠近)
15、圮于河(倒塌)
16、閱十余歲(經(jīng)過、經(jīng)歷)
17、求二石獸(尋找)
18、竟不可得(終了,最后)
19、曳鐵耙(拖)
20、究物理(研究、探求)
21、是非木杮(這)
22、湮于沙上(埋沒)
23、嚙沙(咬,這里是沖刷的意思)
24、轉(zhuǎn)轉(zhuǎn)不已(停止)
25、固顛(顛倒、錯亂)
二、文學常識。(每空0。5分,共21分)
1、《陋室銘》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被稱為“詩豪”。
2、《愛蓮說》作者是北宋(朝代)哲學家(身份),字茂叔,號濂溪,著有《太極圖說》、 《通書》。(作品)
3、《河中石獸》作者紀昀,字曉嵐,清代(朝代)學者、文學家(身份)。任《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總纂修官,著有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
4、 《登幽州臺歌》作者陳子昂,唐代(朝代)文學家(身份),被稱“詩骨”
5、《登飛來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官至宰相,北宋(朝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游山西村》作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朝代)愛國詩人。
7、《望岳》作者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唐代(朝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后人稱作“詩圣”他的詩被稱作“詩史”,與李白合稱“李杜”
四、默寫詩句。(每題1分,共35分)
1、《陋室銘》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寫陋室環(huán)境的`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描寫陋室主人交往對象的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描寫陋室主人每天日常情趣的是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5、描寫陋室主人從容恬靜、厭倦世俗生活的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描寫作者喜愛蓮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是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8、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9、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10、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11、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2、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3、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14、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1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7、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1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2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1、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2、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23、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24、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25、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
26、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27、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
28、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29、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
30、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
31、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32、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33、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4、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35、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五、回答下列問題。(共44分)
1、寫出詞類活用,并解釋詞義。(每題1分,共7分)
。1)有仙則名名詞作動詞,出名,有名
。2)苔痕上階綠方位名詞作動詞,蔓上
。3)無絲竹之亂耳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擾亂
。4)不蔓不枝名詞作動詞,生藤蔓,生枝莖
(5)一覽眾山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小
(6)棹數(shù)小舟名詞作動詞,劃(船)
。7)豈能為暴漲攜之去動詞作名詞,大水
2、寫出特殊句式。(每題2分,判斷句式1分,分析1分,共10分)
。1)何陋之有?倒裝句,賓語前置
。2)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3)求當求之于上流倒裝句,狀語后置
(4)豈能為暴漲攜之去被動句,“為”表被動
。5)一講學家設(shè)帳寺中省略句,一講學家設(shè)帳(于)寺中
3、寫出下列“之”的用法。(每題2分,共14分,用法<詞類和釋義>寫完整)
。1)何陋之有?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可不譯
。2)無絲竹之亂耳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可不譯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可不譯
。4)水陸草木之花結(jié)構(gòu)助詞,“的”
。5)其反激之力結(jié)構(gòu)助詞,“的”
。6)一老河兵聞之代詞,指講學家“求之地中”的觀點
。7)求之地下代詞,指石獸
4、翻譯句子。(第1題1分,其余每題2分,共13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可以從遠處觀賞但是不能靠近賞玩啊
。3)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
在河中尋找兩只石獸,最后沒能找到
。4)爾輩不能究物理
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5)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太多了,難道可以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6)眾服為確論
大家很信服,認為是正確的言論。
。7)無案牘之勞形
【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知識點】相關(guān)文章:
七年級下冊語文全部知識點12-19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12-18
七年級下冊期中語文知識點03-03
七年級語文下冊主要知識點03-04
必修二語文文言知識點03-03
必修三語文文言知識點03-03
七年級下冊語文全冊知識點12-18
七年級下冊四單元語文知識點03-03
(精華)必修三語文文言知識點03-04
文言句式知識點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