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檳榔
檳榔
檳榔(檳榔)
檳榔樹(Areca catechu L.)又稱賓門、檳楠、大白檳,是棕櫚科植物等,與椰子同屬棕櫚科常綠喬木,主干可長至二十米,樹干挺直,葉子集中生長在樹頂,在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干不分枝,高達(dá)12~15公尺。檳榔子是棕櫚科(Palmae)檳榔樹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Piperaceae)蔞葉(Piper betle)的葉。檳榔果略小于雞蛋,果皮纖維質(zhì),內(nèi)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jiān)硬,具灰褐色斑點(diǎn)。于8~11月果實(shí)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干,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檳榔子是劣等兒茶的原料,其主要生物堿是檳榔堿,獸醫(yī)用作驅(qū)蟲藥。另有同名電影作品《檳榔》。
目錄 形態(tài)特征 植物學(xué)史 分布范圍 生長環(huán)境 收縮展開 形態(tài)特征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dá)33米,有明顯的環(huán)狀葉痕。葉簇生于莖頂,長1.3-2米,羽片多數(shù),兩面無毛,狹長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頂端有不規(guī)則齒裂。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軸粗壯壓扁,分枝曲折,長25-30厘米,上部纖細(xì),著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單生于分枝的基部;雄花小,無梗,通常單生,很少成對(duì)著生,萼片卵形,長不到1毫米,花瓣長圓形,長4-6毫米,雄蕊6枚,花絲短,退化雌蕊3枚,線形;雌花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圓形,長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長圓形。果實(shí)長圓形或卵球形,長3-5厘米,橙黃色,中果皮厚,纖維質(zhì)。種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爛狀,胚基生。 檳榔花序分支中開著兩種不同的花。微小,量多,沒有花柄,緊貼分枝上部生長的是它的雄花,而著生于花序軸或分枝基部,具淡綠色的萼片,潔白花瓣,長圓狀卵形的則是雌花。在海南,還在“襁褓”中未抽出的花序被稱為雕花。檳榔花不凋謝、不掉落,直接將花萼和花瓣宿存,變成卵圓形的`果實(shí),這就是檳榔果。 每年二次開花,花期3~8月,冬花不結(jié)果。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植物學(xué)史檳榔果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各省居民迎賓敬客、款待親朋的佳果,因古代敬稱貴客為“賓”、為“郎”,“檳榔”的美譽(yù)由此得來。在馬來西亞,“檳榔”一詞源于馬來語“pinang”。檳榔也有仁頻、賓門等多種稱謂。在亞洲的許多地區(qū),例如臺(tái)灣、印度、海南、湖南等地,保留著嚼食檳榔的習(xí)慣。它是中國四大南藥之一(其它三種為益智、砂仁、巴戟),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和有益物質(zhì),具有消積、化痰、療瘧、殺蟲等功效,是歷代醫(yī)家治病的藥果。
分布范圍產(chǎn)云南、海南及臺(tái)灣等熱帶地區(qū)。亞洲熱帶地區(qū)廣泛栽培。 分布廣西、福建、臺(tái)灣、廣東、海南等地。
生長環(huán)境生長于海拔300米以下的南坡、東南坡,谷地、河溝兩邊,適宜生長溫度為25~28℃。
【檳榔】相關(guān)文章:
檳榔谷作文07-04
游檳榔谷作文12-15
[經(jīng)典]游檳榔谷作文09-03
寫假檳榔的作文范文09-02
檳榔谷游記作文09-15
檳榔谷作文[集合7篇]01-14
檳榔谷作文(匯總7篇)01-14
游檳榔谷-寫景作文550字12-13
三亞檳榔谷游記大全03-27
三亞檳榔谷導(dǎo)游詞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