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點將臺
江蘇南京浦口點將臺
點將臺(江蘇南京浦口點將臺)
目前,我國有多處點將臺,包括南京浦口點將臺、周瑜點將臺、諸葛亮點將臺和新源縣點將臺,這些點將臺有的是著名的旅游景點,有點則是重要的歷史遺跡,與這些點將臺密切相關(guān)的,還有神奇精彩的歷史傳說,
目錄 中敵臺歷史 新建的中敵臺 點將臺 點將臺傳說 收縮展開 中敵臺歷史石磴縈紆踏碧苔,層樓高敝綺窗開。 隔江斜日雨初霽,無數(shù)好山飛過來。 這首七絕《雨后登中敵臺》,是清代浦口人鄭景元即景抒懷之作。雨后的中敵臺更顯得巍峨壯麗,令人豁然開朗,心曠神貽。 據(jù)《江浦埤乘》記載:“中敵臺在浦口城上,城踞浦子山,臺筑其嶺,巍峨壯麗,俯仰江天,萬匯在目,為浦口第一名勝!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王朝為保衛(wèi)南京門戶的需要,在今東、南門鎮(zhèn)一帶,建起了一道周長十六華里的浦口城。明弘治十六年到正德十二年(公元1503年~1517年),長江水改道北移,沖塌了浦口城南面的一段城墻和“清江”、“望京”兩座城門,這時的江水沿浦子山、平山、寶塔山下沖刷而過。時隔百年后,也就是明朝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大司馬黃克纘親來浦口視察,他認(rèn)為: “浦城為南京之保障,缺一面與無城同,其當(dāng)修筑……山勢可依則依之,江流宜避則避之……”。他的建議和上疏,在大司空丁賓、少司空羅朝國等朝廷官員的支持下,很快得到批準(zhǔn)。修補(bǔ)被江水沖塌的城墻南段,從明萬歷四十五年十月開始動工,到萬歷四十六年夏末竣工(公元1617年~1618年),歷時近一年,補(bǔ)造好浦口城南面的城墻899丈,同時增建了一座甕城,四個門券,九個水洞,七座敵臺,這中間也包括了“中敵臺”。 《江浦埤乘》載曰:“浦子山突起一峰,舊在浦口城中央。明弘治中江水北徙,南城盡圯。萬歷中改筑城跨其上。今城墻下,巨石壁立,陡絕千仞,猶想見怒濤沖激時也,上有中敵臺!
新建的中敵臺“基高丈余,方廣四、五丈,空其下,?L石為券,縱橫交錯,通達(dá)往來!焙笤谇宄樦、嘉慶年間也進(jìn)行過維修。清朝咸豐年間,太平軍與清軍在浦口多次激戰(zhàn),中敵臺被毀于兵燹之中。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再次重修浦口城時,又重建中敵臺?上н@次再建的中敵臺,在浦子山上屹立了六十個春秋便全部倒塌了。所幸我區(qū)兩位老先生家中還保存著一張中敵臺倒塌之前的照片,這張照片使我們得觀當(dāng)年中敵臺的外貌,并為將來的復(fù)建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據(jù)《江浦埤乘》載:“中敵臺……上有樓三楹,重檐飛宇,戶牖通明,即舊志所謂尺五天也! 中敵臺建造之初,本為軍事之用,但由于它氣勢雄偉,獨具一格之故,很快成為人們看長江、觀景抒情的“浦口第一名勝”。明清時期許多文人墨客,常攜酒相邀,登臺賞景,題詩留字。中敵臺上曾有“留都屏翰”,“江表壯觀”,“江山雄麗”,“尺五天”等匾額。這既是一些名士的即興之作,也說明中敵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風(fēng)貌,浦口人李可植的一首《隨外舅孫阿匯家大人登尺五天》七律,真實地描繪了當(dāng)時情景。他寫道: 露澌林木暑初收,次第追隨到石樓。 江上數(shù)峰青過雨,山中七月氣全秋。 云低樹杪巢禽夢,燕亂江清舞翼流。 攜句呼天當(dāng)在此,安能十日共夷猶。
點將臺說到中敵臺,必然要提到點將臺。關(guān)于點將臺,雖然縣志上沒有翔實的文字記載,但它的流傳之廣,都遠(yuǎn)遠(yuǎn)地超過了中敵臺。關(guān)于“點將臺”,至今在浦口地區(qū)還留下兩個膾炙人口的傳說。真是“無巧不成書”,這兩個傳說偏偏都和姓“韓”的人有關(guān),而且這兩個姓“韓”的又都是統(tǒng)軍之帥。傳說之一是: 點將臺下有個藏兵洞,一直通到安徽省滁州境內(nèi)的瑯琊山后。秦朝末年,楚漢相爭時,為劉邦建立漢王朝立有大功的淮陰候韓信,在此與楚霸王項羽相遇。項羽自持英勇無比“力拔山兮氣蓋世”,要與韓信決戰(zhàn)。當(dāng)時,韓信兵少將弱,不是項羽的對手。如何退敵呢?只有智取。韓信便登上了浦子山巔的一個平臺說: “我這里有千軍萬馬,你豈是我的對手?”項羽不信,說: “視此彈丸之地,焉能伏有重兵,只有眼見為實!庇谑琼n信手搖令旗,指揮一隊隊服鮮器利的兵馬從項羽陣前列隊走過,繞后山西北而去。韓信的兵馬源源不斷,竟走了三天三夜。人們不禁要問:“韓信的兵馬,怎么一下子出來這么多?”原來這些兵馬都是由滁州瑯琊山后的山洞進(jìn)去,從點將臺下的藏兵洞出來,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使人覺得真有千軍萬馬了。項羽目睹韓信的兵馬三天三夜還沒走完,嚇得不戰(zhàn)自退,這也正是霸王的有勇無謀之處。
點將臺傳說點將臺的另一傳說是與南宋的韓世忠有關(guān)。韓世忠是和岳飛同時的抗金英雄。金兀術(shù)五進(jìn)中原時,被韓世忠的軍隊在鎮(zhèn)江打得往北敗逃,后被圍困在長江之中。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也是位著名的“巾幗英雄”,她為了有力地截?fù)艚鹭Pg(shù)部隊,親自爬到戰(zhàn)船一、二十丈高的桅桿上,擂響戰(zhàn)鼓指揮兵士作戰(zhàn)。據(jù)說,梁紅玉一手拿鼓錘擊鼓、一手拿令旗指揮。由于她登得高,望得遠(yuǎn),兵士們就根據(jù)她手中的令旗指向東就打到東,指向西就打到西,打得金兵無藏身之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梁紅玉擊鼓抗金兵”。金兀術(shù)大敗后,正準(zhǔn)備從逃跑老路?D?D浦口的宣化渡北去,忽然發(fā)現(xiàn)北岸一座高山頂上,宋兵列好陣勢,整裝待命;還見一個山洞口,不斷有一隊隊兵馬走出,金兀術(shù)嚇得既不敢南進(jìn),又不敢北逃,以至最后敗走死港“黃天蕩”,險些喪了命。
安徽宿松周瑜點將臺
點將臺(安徽宿松周瑜點將臺)
目錄 曹湖周瑜點將臺 煙水亭周瑜點將臺 曹湖周瑜點將臺位于今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匯口鎮(zhèn)曹湖村(原江西省九江市東北古桑落洲上),為一丈多高城樓,臺基長30米,寬16米,花崗石砌,建在傳說的點將臺遺址上面。 現(xiàn)樓為明天順二年冬重修,臺上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長18米,寬11米,面積200多平方米,分正廳與左右?guī)浚壳傲⒅,木楔穿架,雀蓮均飾云紋或花鳥紋,頂為碧翠的琉璃瓦,四角起翹,雕梁畫棟,頗顯壯觀。雖一度稱鐘鼓樓,一般仍叫周瑜點將臺。傳說是東吳大都督周公瑾檢閱水師和操練兵馬的地方,故臺前原有周瑜石馬槽,毀于1966年。據(jù)《三國志周瑜傳》記:“建安十一年,周瑜督討麻保二屯,還兵守備宮亭(指鄱陽湖)。又?jǐn)〗奶攸S祖,并生擒其部將鄧龍于柴桑(今九江縣)!庇謸(jù)《志》記載:“漢建安十四年,孫權(quán)曾命周瑜向鄱陽湖教習(xí)水軍”,可見,原來確實有臺用以點將,亦可想像昔日臺上旌旗招展,前場刀光戟影,湖面戰(zhàn)船穿梭,壯烈激越的場面。如今登上城樓,憑欄放目,湖水波茫,漁帆點影,清風(fēng)徐來,令人陶醉。
煙水亭周瑜點將臺江西九江市區(qū)甘棠湖中煙水亭前亦建有周瑜點將臺。 煙水亭是位于九江市中心的標(biāo)志性景觀,是江西省九江市唯一一座百年歷史古建筑。相傳為漢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周瑜點將臺”之故址。取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詩句 “別時茫茫江浸月”,曾建“浸月亭”。宋代理學(xué)家周敦頤在九江講學(xué)時,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頭水色薄籠煙”詩句,名“煙水亭”。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亭皆毀。至明末,重建煙水亭于浸月亭舊址。到上世紀(jì)九十年代中期,煙水亭的油漆、墻坯脫落,鴿子等鳥雀活動頻繁,屋頂瓦面破壞嚴(yán)重。此外,因受白蟻侵害,煙水亭建筑的屋梁、木柱毀壞嚴(yán)重,多處下塌,承重力銳減。 2009年1月,煙水亭大修結(jié)束,這座一度“病!钡摹爸荑c將臺”故址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再現(xiàn)了三國古貌。煥然一新的煙水亭于1月26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首次向海內(nèi)外游客正式免費(fèi)開放。
新疆新源縣點將臺
點將臺(新疆新源縣點將臺)
位于新疆新源縣阿勒馬勒鄉(xiāng)東部5公里南側(cè)山坡,南靠那拉提山,東西北三面開闊。長400米,寬300米,高10米,北距鞏乃斯河800米。是別失八里王屯軍鞏乃斯河谷時的“點將臺”。
四川夾江縣諸葛亮點將臺
點將臺(四川夾江縣諸葛亮點將臺)
目錄 地理概況 故事傳說 地理概況夾江縣點將臺在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千佛巖風(fēng)景區(qū)內(nèi),在景區(qū)的夾江手工造紙博物館西北里許的高崖 下,突兀屹立著一墩巨石,高約15米,頂上面積達(dá)百余平方米,這就是傳說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練兵的點將臺。
故事傳說據(jù)說以前臺上建有一土地堂,這里還有一個民間故事:蜀漢建興三年(225年),南疆孟獲反蜀,邀集三十六寨酋長、七十二洞夷邦洞主及各路番王叛亂。諸葛亮“南征”,七擒孟獲,使孟獲臣服,平南得勝。在商議劃地分治、界定疆域問題時,諸葛亮請孟獲“禮讓一箭之地”。孟獲及部下聽說只讓一箭之地,滿口答應(yīng),并歃血盟誓。 諸葛亮悄悄招來土地,附耳授計:“舉行射箭儀式時,你把我所射的箭,插到孟獲城邊山上。事畢,建一箭之高房子送你!蓖恋貫閷⒆「邩嵌闹懈`喜。時日,諸葛亮在點將臺箭射出弦,土地在空中接過箭,直往孟獲城而去,將箭插在山崖上。事后,土地找諸葛亮兌現(xiàn)許諾建房,諸葛亮說決不食言,叫房建司拿箭照比高度修建土地堂,所以土地堂修建的高度,只有一箭高(約1米至1.2米),點將臺由此亦稱為箭臺石。
5.呂布點將臺
點將臺(5.呂布點將臺)
山東省鄒城市看莊鎮(zhèn)柳下邑村東北方向,有一座花崗巖質(zhì)小山,名字叫做普陽山。此山海拔251.2米, 面積5平方公里,屬嶧山山系。
江蘇蘇州常熟虞山吳王點將臺
點將臺(江蘇蘇州常熟虞山吳王點將臺)
目錄 簡介 概述 大事記 周圍景點 收縮展開 簡介巫相崗西,有一墩志載為旗墩。相傳為西周春秋時期的吳王閱兵演武之處,一說是元末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吳王張士誠閱兵演武之處,人稱“演武場”。
概述常熟虞山巫相崗西,有一墩聳峙,氣勢逼人,志載為旗墩。高墩南臨一片石場,可坐數(shù)百人,相傳為元末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吳王張士誠閱兵演武之處,人稱“演武場”。那便是“吳王點將臺”了。1984年文物普查時,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點將臺“并非自然石墩。2000年,展開科學(xué)發(fā)掘,發(fā)現(xiàn)墩內(nèi)是一石室,結(jié)構(gòu)有通道、過道及石室三部分,通長26米,高8米。經(jīng)測定,石室建于公元前805年至公元前551年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之間。大批高質(zhì)量的原始青瓷的出土,推翻了“中國原始青瓷的燒造技術(shù)成熟于東漢”的論斷。近20年來,學(xué)術(shù)界關(guān)于石室土墩的用途,本來就存在著房屋說、墓葬說、軍事說、祭祀設(shè)施說等多種觀點。吳王點將臺為這一課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從吳王點將臺規(guī)模之大及所見青瓷幾乎皆為酒器,而無隨葬物的分析,似可認(rèn)定為祭臺或祭室。如此龐大的祭祀設(shè)施只有國家或王室可享用,且既世稱吳王點將臺,必有歷史的影子在內(nèi),故所言“吳王”極可能是西周春秋時期的吳王,而非元末的吳王張士誠。
大事記5月20日,常熟博物館與蘇州博物館聯(lián)合對位于虞山西麓的吳文化點將臺開始發(fā)掘,據(jù)測,它是蘇州地區(qū)最大的石室土墩。
周圍景點劍門
在虞山中部最高處,高度為海拔261米,以石景著稱!敖^壁云扶將墮石”,形象逼真地描繪出了懸崖凌空的劍門奇景。從南坡拾級而上,山勢險峻,長約五百余米,筆直如鞭,古稱“霸王鞭”。山道崎 劍門嶇,既陡又狹,足下深谷幽險,舉目怪石凌空,使人有蜀道難之感。
望海墩
虞山的最高峰,其海拔為261m。因天晴時站在墩上能望見海而得名。實則能望見的并非海,而是長江。
煙嵐高曠
山道在密林怪石間穿行,有時蚱蜢飛濺,野兔出沒,野趣十足。一路行來,可欣賞到許多石刻,大多為明清遺跡。“奇石”、“去思石”、“果然”、“觀止”、“青云得路”等石刻都大氣磅礴。各類題記、游記等記述性石刻作品亦可玩味!盁煃垢邥纭睘榭滴醯蹠,楷體,刻有邊框,邊框內(nèi)刻雙龍圖形,及“康熙御覽之寶”印。據(jù)《康熙南巡錄》所載,御書乃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南巡時,沈宗敬迎駕獻(xiàn)畫所得。
巫相崗
巫咸是商代太戊帝之國師,是中國最早的一位天文學(xué)家,常熟有巫山、巫相崗,皆因巫咸而得名,并有巫咸祠、巫咸墓等。巫相崗,位于虞山西麓最西峰。此峰原來和著名的小山是峰脈相連,并綿沿數(shù)里。在五十年代初,望虞河尚未開挖時,小山的最高峰,海撥亦近有六十米。1958年,是國家的大型水利建設(shè),“望虞河”工程開挖時,才把小山與虞山西麓間的山脈挖斷了。
【點將臺】相關(guān)文章:
周瑜點將臺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