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這是07年讀張愛玲的書寫的讀后感。
對張愛玲和張愛玲的書的一點意見 2007-03-18 23:14 (分類:默認分類) 因一友人而讀了張愛玲和張愛玲的書,稍微談?wù)剛人意見。 又把半生緣和傾城之戀看了一下。我發(fā)現(xiàn)沉醉于張的文字和故事是一種美的感覺,盡管會對她略有些失望和不滿,偶爾也會有些焦躁和憤懣。她本就是這樣帶來很復雜的感受。一個人喜歡什么樣的作家,那是從那個作家的文字和思想上發(fā)現(xiàn)了個人的影子。有時間我會再慢慢看張的東西。復雜的,不是一下子就能窮盡的。不過,雖然她的文采飛揚,但我的信仰和她有所不同。讀她的東西,要費不少心思,也不得不費心思,我是無法總是沉浸在她所建構(gòu)的封閉世界之中,在她的文字中,除了她自己的感受,更多的就是虛無和縹緲的。其實,這一點連張也能認識到,這在她寫的《自己的文章》里有很坦率的自白。張一直說她追求人生的安穩(wěn):“人生安穩(wěn)的一面則有著永恒的意味,雖然這種安穩(wěn)常是不完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時候就要破壞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時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說是婦人性”。然而,她說追求的“安穩(wěn)”最終也是她的才華和人生歸于沉寂。其實,只要張反過來看待人生,能不斷做出一些改變,尋求些積極、向上的。那么她的世界會更寬廣,而不就僅僅是兩年的曇花一現(xiàn)和日后的平淡、凄涼人生了。不過,她最終沒有去嘗試新的改變,一直就用看似超脫于世,凌駕于人間的語言來描述著人間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她與這個人間總是若即若離,她對新的事物總是卻之門外。也只有那段上海“孤島”的歲月才符合她心中的“人間”,才能給她現(xiàn)世的“安穩(wěn)”。太可惜了,時代總是在改變著,即使一天天也都是新的形勢新的生活,她的安穩(wěn)又在哪里呢,她的和諧又在哪里呢,那兩年的安穩(wěn)最終也不過是鏡花水月,雖然她達到了“出名要趁早”的目的,但,她的一生始終是在封閉的等待中,她也一直未努力去主動感知和接納周圍新的事物,她總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她所認為的那個樣子而不需要什么變動,她的才華也因此只綻放了兩年就湮沒無聞了。 在北師大聽于丹講和諧心靈,她就講到,人處在不斷變化的社會,要如何應(yīng)對呢?就是要保持心靈的和諧,心中尤其要有一個屹立不倒的旗桿。當然,原話不是這樣,我理解的就是這樣。張也并非一位固守的人,她也曾改變著,但最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她的改變,卻缺少心靈的“旗桿”。沒有作家不認為自己的文字是美的,自己的文字告訴別人的也都是真和善的,然而,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雖然作家不一定要教誨于人,猶如拿著戒尺的夫子。但每一個作家的文字,都浸透著對生活的理解,告訴著讀者她所理解的真與善,而不僅僅是純粹的藝術(shù)之美。我一直認為,真正的作家是有求真精神的,或者是不斷求真求信仰的,而不應(yīng)該只是暴露和宣泄自己的情緒。缺少一點生活求真的張所追求的“安穩(wěn)”如果最后不歸于沉寂那就是一件怪事了。張的一生,也在不斷的改變中,她少年時從家里出走,她的兩次婚姻,以及她最后離開大陸前往美國等等這些。她的改變,卻是一種缺乏求真和信仰的改變。或許,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改變,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缺乏信仰的改變,絕對是悲哀的事情。這些就是我對張的認識和理解了。 無論怎樣,我還是很喜歡張,因為畢竟還是有美的。然而卻是帶著我的原則和立場。我該讀的還會去讀,該看的還會去看,但最后會到什么程度,全在于張的魅力和所透露的生活態(tài)度了。 偌大的校園居然沒有在一起說說話的地方。校園太小了,一天天所見不過那來來回回晃晃悠悠的幾個面孔,無論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說什么,也不會被當成人物,整日所做的也不過是那點事情,當然,能做好也是要努力的。不過,在校園里是最自由自在的,這點,我還是有些喜歡的。我也不太喜歡北京,如果不是有些事情是生命中必須做的,或許,我現(xiàn)在會在三星堆,把先人的足跡變?yōu)榻裉斓墓适,會流連于巴蜀勝地,也寫出一本搜索巴蜀,會沿著長江,順流直下貫穿東西吟詠赤壁...人的自由就是這樣地有限,將來把該做的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再去做這些吧。 也得寫思想?yún)R報,過完生日后大概就可以轉(zhuǎn)正了,終于又掃除了一個障礙,為了突破這個障礙,準備了七年。慢功出細活。開始干活了【這是07年讀張愛玲的書寫的讀后感!肯嚓P(guān)文章:
讀《經(jīng)典張愛玲》有感09-02
這是你的船讀后感04-26
《這是你的船》讀后感02-08
《這是你的船》讀后感04-29
《這是你船》讀后感10-10
心經(jīng)張愛玲讀后感08-19
張愛玲的書讀后感04-28
張愛玲《金鎖記》讀后感優(yōu)秀04-20
張愛玲小團圓讀后感04-30
張愛玲作品讀后感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