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讀后感5篇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一書訴說著一個個中國古文化,以及外國文明的盛興、衰落。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這本書的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文化苦旅》讀后感(一)
第一次聽說《文化苦旅》這本書還是在上中學(xué)的時候,直到上大學(xué)時才買了一本認(rèn)真來讀。古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弊髡咭淮未纹吹穆贸蹋际窃鲩L智慧的機會,也使心靈經(jīng)過了一段漫長的洗滌。
我細細讀著書,慢慢地被書中的歷史、游記所吸引。從莫高窟的'中華民族痛失瑰寶到風(fēng)雨天一閣那座僅存的藏書樓,從沙原隱泉到洞庭一角,又從吳江船到牌坊。作者走過的每一處地方,似乎都蘊藏著那么多中華歷史。有時候真想自己也能懂得中華五千年歷史,每當(dāng)走到一個地方,都能想起此地過去的故事和故人的評價。
讀這本書,就像和作者一起,從中國的西北走向江南。偶爾,作者也會停下來,寫一寫臘梅或是寫寫自己的藏書,或者在每個清靜的雨夜里想起,夜雨詩意。但是作者永遠都沒有忘記,真正的山水不光只是自然山水,更有著文化氣息,人文山水。正如他自序中所說:每到一個地方,總有一種沉重的歷史氣壓罩在我的全身,要擺脫也擺脫不了。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熏染造成的。是的,在西天凄艷的晚霞下,我看見了王圓麓,那個敦煌石窯的罪人;在羅池廟里,我看見了失落的柳宗元;在都江堰,我看見了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的李冰;在天柱山我看見了華發(fā)蒼然的蘇東坡。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叫做文化苦旅?慢慢得,我明白:苦旅,苦在歷史的重壓,苦在歷史的逝去,苦在古人的遠離,更苦在文人心里的敏感。
讀了這本書,不僅讓我略懂了作者,更讓我讀懂了中華民族歷史的一絲細脈。
《文化苦旅》讀后感(二)
中國有燦爛的歷史,有博大精深的文化,還有獨特的民族風(fēng)情和肥沃的土地,它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
細細體會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當(dāng)然,這些事并不見得全是如何的慷慨凜然,它們很真實,很貼近生活。例如《道士塔》中那愚昧無知的王道士從外國人手中接過極少的錢財,卻讓他們搬走一箱箱記載著中國歷史的珍貴典籍。作者最后寫道: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是啊,看到這個故事,我的心也在滴血。
西方一位哲人說過:“只有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才會領(lǐng)悟真正的人生哲理!卑研撵`放達于山水世界,放達于文化天堂,去觀察自然與人交際境界中去思考前人的情感,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明歷史中,遨游暢想,這正是《文化苦旅》不同于其他散文之處。在山水中解讀歷史,在歷史中發(fā)掘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讓自己的心靈也受到文化的熏染,精神的洗禮。這便是我仔細讀過讀《文化苦旅》后,獲得的最強烈的.感受。
因為老一代創(chuàng)造的奇跡,才造就我們這一輩的驕傲,才使我們擺脫令人屈辱發(fā)指的歷史。但如今的我們?nèi)砸赃^去的光輝做明天,那真正的明天在哪里?當(dāng)歷史倒轉(zhuǎn)輪回時,我們會不會再次面臨屈辱?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認(rèn)真思考,明天的希望就掌握在我們手中,當(dāng)今的我們更應(yīng)該努力,為了我們的祖國……
《文化苦旅》讀后感(三)
讀罷余秋雨老師的《文化苦旅》,我很想抓住些什么,卻又難以言狀,只覺得淡淡的哀愁與寂寞縈繞在心中不去,又難復(fù)平靜。
從滾滾黃沙的大漠邊塞到溫婉宜人的江南小鎮(zhèn),余秋雨老師的文化足跡,跨越了大江南北,旅途中夾雜著喜悅、激動、哀傷、沉痛……百感交集,而最終只匯合成一個赫赫刺人的“苦”字。中國史上敘說羈旅之苦的文學(xué)作品不在少數(shù),然而負(fù)擔(dān)上“文化”二字,卻更令人覺得這苦澀的味道濃得要化不開了。
說說那個令人恨恨不已的王道士吧,青磚黃泥的道士塔原也只是個普通的佛教地方,可當(dāng)那王道士開掘了一門永久性學(xué)問的洞穴后,這兒再也不普通。王道士也成了達官貴人寵的“妃”,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正用在阿諛逢迎的官場的中國的古文物,它們的清白也漸漸被抹黑,更糟的是:外國友人的不客氣,王道士的傻笑,中國古文物就此一車一車地安全運出國境,王道士與外國友人的寒暄。唉!傷心欲絕!余秋雨老師之苦,皆因有著中國古代文人憂國憂民式的文化自覺,種種令人痛心疾首的現(xiàn)象赫然呈現(xiàn)在自己的眼前卻無能為力,也就難以自抑地揪心揪肺了。
也許是我出生的.年代比余秋雨老師要幸福,沒有親眼目睹種種擦肩而過的辛酸與血淚,因而沒有那種刻骨銘心的苦味縈繞心頭,然而余秋雨老師筆下一幕幕清晰可見的中國式文化悲劇,已經(jīng)令我的心也不自覺得隨之惆悵,陷入了淡淡的寂寞,歷久不散。也許余秋雨老師得知我們肆意欣賞著他的“苦”,卻不能與之同苦,而只是僅僅的“寂寞”,怕是他的“苦”又會更甚了吧。
也許許多歷史界的專家學(xué)者曾經(jīng)不留情面地指出過余秋雨老師作品中與史實不符的種種紕漏,但是依然無妨,文學(xué)不同于歷史學(xué),畢竟余秋雨老師釀制的文化苦酒傳出了令人心醉的香味,不僅僅是向讀者,向文化界,更是向廣大的中國人民。這樣就已經(jīng)足夠了,不是嗎?
作為一名高中生的我就這樣追隨著余秋雨老師的足跡,在寂寞間行走著,徘徊著,彳亍著,最后旅途也到了終點站,只剩下了“這里真安靜”的孤獨與余韻……
《文化苦旅》讀后感(四)
前不久,我讀了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巧合的是,那時我也在旅途之中,這使我在感受文化之余體會苦旅,不覺有了很多認(rèn)同感。
這是一本余秋雨先生在中國大陸各名勝古跡旅游時記錄下來的散文集。是一本最令人動容的散文集,敦煌莫高窟。都江堰。三峽。廬山……它透過中國大陸的自然景物、名勝古跡,寫出了這一代中國人心靈中的糾結(jié),同時也是一本有關(guān)中國美學(xué)的書,深入淺出,用干凈漂亮的白話文字,描述出了中國深沉的文化,及抒發(fā)自我的情感。就文筆而言,《文化苦旅》中的散文,是一篇篇美文,是一篇篇經(jīng)過精心打造的文化佳構(gòu)。文辭雍容、典雅,而又不顯出雕琢的氣息,在淡淡的敘述中,又蘊涵有濃濃的抒情意味。
他從祖國大西北的甘肅敦煌起步,轉(zhuǎn)向大西南四川的柳候祠、都江堰,再到東南的吳越春秋,最后寫至境外南洋的疊疊從冢。寫下了《那里真安靜》、《莫高窟》、《五城記》、《夜航船》、《道士塔》、《酒公墓》、《華語情結(jié)》……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許作為一個文人,杯水車薪,不愿去找旅行社寫出一些乏味的旅游觀感之類文章。由此便決定了他的文化旅行成了種“苦旅”,浪跡天涯,行行止止,風(fēng)塵仆仆,勞筋傷骨,這不可謂之不苦澀,再沒有這般的創(chuàng)作魄力了,也可謂是真正的苦旅了。
然而,真正的苦旅,更是思想上的跌宕。是他對文化無休止的追思和探索,正因人生本是無休止的邊界。不管是春溫秋肅,還是大喜大悲,最后都是要閉上眼睛,回歸于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yán)峻罷了。文學(xué)的歷史情懷,是作家自身生命與歷史的.對晤,他要尋找自己與浩瀚歷史長河的關(guān)聯(lián),因此不得不在歷史中尋找合乎自身生命結(jié)構(gòu)的底蘊,尋找那些與自己有緣的靈魂。這種情感愈來愈深,一旦有機會訴諸于文字,則必然將歷史和生命混同一體。
我想,能走進書中的情境與思考,我們會不禁嚴(yán)肅起來。就像一群被流放的士子,流放到一塊不甚熟悉的土地,逼使我們不得不因那歷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在書中說道:“我無法不老,但我還有可能年輕。我不敢對我們過于龐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卻期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急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闭沁@樣的創(chuàng)作翼求,構(gòu)成了《文化苦旅》中那種特有的低徊、感傷的歷史氛圍,在余秋雨如數(shù)家珍般的歷史描述與山水文化臨摹中,籠罩上了一層淡淡的感傷氣息,這種感傷來自于對數(shù)千年歷史文化的清理和總結(jié),從而有了一種杯具味道。當(dāng)這種感傷、杯具的氣息,在《文化苦旅》中升騰與散發(fā)時,便讓我感覺有種妙不可言的美感和閱讀效果。
從那里,我?guī)缀跄軌蚩吹揭粋哲人瘦瘦的影子,背著手,低著頭,在斷垣殘墻或莽莽蒼蒼的人文山水前,一會兒靜靜沉思,一會兒喃喃自語,欲步卻又停留……他驚嘆、震憾,他婉惜、嘆息。皺著眉在慢慢地踱著,我也與這位哲人一齊品味歷史,體驗文化,讓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fēng),拂拂地吹過多情而脆弱的心靈。
《文化苦旅》讀后感(五)
書籍是我們生活的導(dǎo)航,它教會我們?nèi)プ鹬厮艘沧鹬刈约海屫毞推接惯h離我們。然而讀《文化苦旅》,當(dāng)茶余飯后咀嚼著其中優(yōu)美的文字,欣賞古代歷史人物的零碎故事,都能讓人有所感、有所動。
打開一本好書,迎面撲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氣息,仿佛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發(fā)出馨香。在若有若無的音樂聲中,我們能夠隨意想象,想象自己是藍天,一望無際;想象自己是月夜,寂靜美麗;想象自己是海浪,澎湃不息;讀小說,我們會隨著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運或喜或悲;讀抒情的散文詩歌,我們會在作者淡淡的憂郁中品味他們對生命、生活、自然的態(tài)度;翻閱簡單詼諧的書,我們能夠盡情地放聲大笑,把一切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
然而讀《文化苦旅》,讓人變得深沉達觀。
任何物體都有承載它的器皿,唯有知識無垠無度。文化的承載,不只是書籍,就像余秋雨所言,歷史文化的滄桑,散布于歷史的古跡中,需要人慢慢去探索、挖掘。托爾斯泰曾坦言: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恰恰羅素·羅蘭又說:“智慧,友誼是黑暗中唯一的光亮,倘若沒有鑰匙,如何打開智慧之門,又何談放射光芒?文化苦旅這本書,昭示古代歷史,人類告別愚昧混沌,從事文化探尋的.歷程與辛酸。
文化,看似平凡,實際上是人們心靈與古今中外一切民族優(yōu)秀文化,智慧相結(jié)合的過程,也是繼承與發(fā)展的過程。沉溺紙醉金迷的世界,讓我們遠離了文化的正面熏陶。讀《文化苦旅》,不但能改變?nèi)说臍赓|(zhì),還能使人樹立更為健康人生觀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辜負(fù)蒼天賦予的生命,成為滄海中不可缺少的一粟。這對于人生的回答,對于國家的培養(yǎng),對于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回報,對人類的歷史,無疑是最好的回答。
讀《文化苦旅》,是一種陶冶,是一種享受。
在茫茫人海生蕓蕓眾生中,不以榮辱待己,不論成敗待人。不熱衷追名逐利,使自己超凡脫俗,你會仰頭看天,藍天澄清,白云悠悠,釋懷心里的郁結(jié),應(yīng)對現(xiàn)實,笑對人生。在物欲橫流的日子里,品味古人談的“知足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的教誨,會注入一股清醒劑,快樂地生活著。當(dāng)我因辛勤工作而收獲甚微感到牢騷滿腹時,書會告訴我要笑對生活,這時我會渾身充滿工作的激情;當(dāng)我遇到困難,想打退鼓堂時,我想起了嵇康,他是如何退出渾濁的官場,如何獨善其身,激勵我,鼓起勇氣繼續(xù)發(fā)奮;當(dāng)我志得意滿時,一個個歷史人物的興衰榮辱告訴我盛極則衰……
《文化苦旅》讓我體會”怦然心跳“的共鳴,有一種“莫名感動”;《文化苦旅》讓我進行自我審視,也曾感嘆人生百態(tài)。我只愿情緒伴書平和而寧靜,靈魂伴書純潔而超然。有時候讀書不是一種消遣,而是提高自己的學(xué)識,開闊自己的眼界,聆受文化的熏陶,暢想無暇的夢想。
【《文化苦旅》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文化苦旅作文09-12
文化苦旅作文(合集)05-08
讀《文化苦旅》作文11-17
文化苦旅作文(優(yōu))11-01
閱讀文化苦旅的心得12-13
讀文化苦旅作文05-06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02-06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精選)08-25
【精選】文化苦旅作文8篇05-08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