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言系統(tǒng)的兩機制作用對應用語言學的引導性啟發(fā)的論文
【摘要】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認知科學早已擴展到神經科學界,醫(yī)學界和語言學界. 著名美國語言學家悉得尼.蘭姆教授曾在第三代認知科學背景下提出聞名于世的 “神經認知語言學” 理論.該理論闡釋的語言系統(tǒng)與大腦神經網絡系統(tǒng)有極其相似和微妙的關系. 該理論學說曾指出每個人大腦神經網絡都很獨特, 所以每個人語言系統(tǒng)也別具一格, 那么每個人語言網絡連接關系也千差萬別. 從這一視角我們可判斷出這種系統(tǒng)性差異對造成跨文化交際失誤現(xiàn)象所產生的根本和關鍵影響。
關鍵詞:高校;職業(yè)指導;精細化
本文以語言系統(tǒng)的兩機制(語言機制與一般問題解決機制)作用為導向, 在不同語言類別間(如漢語和英語間)的宏觀和微觀兩層次上闡釋并分析了語言系統(tǒng)差異性是造成跨文化交際失誤的主要原因。借助這一研究視角,我們可使跨文化交際理論即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更具神經認知意義和科學實踐性;借助這一研究視角,也使我們深刻認識到跨文化交際失誤現(xiàn)象產生的根本原因以及這種失誤現(xiàn)象不可完全消除的這一特性。
一、神經認知語言網絡系統(tǒng)回顧與綜述
神經認知語言系統(tǒng)是一個可以用關系網絡模式表征的動態(tài)可調節(jié)可擴展的雙向加工系統(tǒng)機制。 由于語言系統(tǒng)與大腦神經網絡很多微觀上的相似相通與微妙關系, 一些情況可以把這一多維立體式關系網絡語言系統(tǒng)抽象演化成從大腦神經網絡系統(tǒng)中模化出來的一部分加工機制。
由于每個人大腦神經網絡的特異性,每個人語言系統(tǒng)也存在差異,這樣導致每個人語言關系網絡連接注定不同, 這為應用語言學方面中跨文化交際交流產生障礙而造成不完全交際提供了合理的理由和依據。 我們可以推斷跨文化交際失誤主要源于這種差異性,化解縮減這種差異性即降低了跨文化交際失誤產生原因的程度和可能性。
神經認知語言系統(tǒng)是一個信息系統(tǒng)網絡機制, 事實上大腦神經網絡是一個更廣大的信息系統(tǒng), 語言系統(tǒng)是其中一個重要分支。 從某種意義上, 我們可以把語言系統(tǒng)一部分看作是一條控制話語產生和話語理解而被激活的肌肉和神經組織的聲波路徑。 在語言信息加工過程中大腦磁波與電波的形成模式與語言關系網絡模式存在相對應或極其相似的關系, 也可以把其看作是神經認知語言系統(tǒng)非常小的一部分表征模式。
語言學家們經常通過具體詞, 短語,分句, 句子來研究語言關系網絡并通過大腦神經科學陳述的事實反向論證語言關系網絡模式。 正如我們所知, 神經認知語言系統(tǒng)能產生創(chuàng)造語言現(xiàn)象。 大多數分析派語言學家通過分析語言現(xiàn)象研究語言并提出語言學理論假說。 神經認知派語言學家通過研究探索神經認知語言網絡系統(tǒng)來提出語言學理論假說。 通過語言系統(tǒng)這一語言現(xiàn)象的創(chuàng)造者去研究語言的本質能使其更具神經可行性和科學實踐性, 更具科學本質, 更符合現(xiàn)實意義。
為使我們的理論假說更貼近人類神經認知語言網絡系統(tǒng)的真實操作加工過程, 我們可以在腦神經網絡圖像中檢驗, 論證, 證實這一理論假說。(如使用高科技腦成像技術核磁共振fMRI, PET等)
二、漢英語言系統(tǒng)各自兩機制作用的相對應差異性對跨文化交際失誤所帶來的影響
1.二語習得者第二語言能力機制與以該語言為母語講話者語言能力機制差異是造成其跨文化交際失誤的原因
對于語言系統(tǒng)在腦神經網絡中加工操作語言信息的研究學習,能夠使人們對于表征在大腦半球的語言信息的認識更具有認知科學性。依據神經認知語言學家蘭姆教授和程琪龍教授等人的觀點,該語言系統(tǒng)理論從宏觀層次可分為1. 概念語義系統(tǒng) 2. 語法系統(tǒng) 3. 語音系統(tǒng) 蘭姆教授不僅對語言各子系統(tǒng)內部語言關系連接進行深入研究,還對這些子系統(tǒng)在人腦中表征的具體位置及其對語言產生的影響詳加探索。該語言系統(tǒng)理論從微觀層次分析,語言系統(tǒng)能夠在“連元”( ‘nection分為 “墮連” “通連” “專連”)層次表征和解釋語言信息。通過 “連元” 構建語言關系網絡模式。 換句話,我們能夠在微觀的互相連接的“連元”關系網絡中研究解釋和表征宏觀的語言信息系統(tǒng)。
在悉得尼.蘭姆教授提出有關“語言系統(tǒng)”相關理論學說背景下,其學生彼得.雷切(Peter.Reich)教授隨后提出一個重要理論。該理論明確指出在研究語言系統(tǒng)和大腦神經網絡關系過程中,有必要將語言系統(tǒng)分成兩機制加以研究探討:1. 語言能力機制(language ability mechanism/linguistic mechanism), 人們可以把該機制理解為一種天然天生的語言能力。 2. 一般問題解決機制(general problem solving mechanism), 我們可以把該機制理解為一種掌握語法和詞匯用法的后天學習能力。
顯然,第二語言習得者的 “第二語言能力機制”和“第二語言一般問題解決機制”水平與該語言母語者的 “語言機制” 和 “一般問題解決機制”相比存在很大差異。(如后天學英語并講漢英雙語的中國人與以英語為母語并只講英語的英國人之間的交流)這種機制性的差異是造成漢英跨文化交際失誤的主要原因。通過這一視角我們可以來論證語言系統(tǒng)差異性所導致的跨文化交際障礙的語言現(xiàn)象的科學性與和理性。例如: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大學生們可能跨文化交際水平較低(因其第二語言能力機制較低),然而,他們可能仍會在GRE 或TOEFL 等英語考試中拿高分。因為通過學習,他們 “第二語言一般問題解決機制”能力已相對建立起來。從跨文化視角分析其第二語言機制能力比較差的原因是由于心理障礙生理神經系統(tǒng)差異及各種文化習俗差異造成了交流失誤誤解使他們不情愿主動積極與那里本土人民進行交流,更無法真正理解和融入那里的文化。
2.縮減二語習得者第二語言能力機制與以該語言為母語講話者語言能力機制的差異性以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endprint
“語言(能力)機制” 是一種無意識性的語言操作執(zhí)行能力,是語言網絡系統(tǒng)內部一種 “自動無意識性鏈接”!罢Z言一般問題解決機制”是一種通過 “內省分析法”來學習語言并有意識的加工操作, 它是語言習得者語言系統(tǒng)內部自身有意識, 有目的性的習得加工過程。 母語講話者一出生就具備語言機制能力(本文指正常范圍內兒童), 通過后天學習獲得一般問題解決機制能力, 母語者這兩種機制和操作能力能融為一體。 第二語言習得者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多數首先習得第二語言一般問題解決機制能力(通過考試測評), 很少有人能夠首先學習注重培養(yǎng)自身第二語言機制。 從這一視角使我們了解到提高和促進第二語言機制能力這一任務的重要性。
在不同語言間人們交流過程中建立這種第二語言能力機制和縮減其與該語言母語講話者的這種語言機制能力的差異以促進跨文化交流現(xiàn)象非常重要, 而這種能力機制不是有意注重培養(yǎng)就能夠習得的, 它是一種天然天生自然的能力(有時候可以通過 “語感” 來理解和形容)。 怎樣才能盡快擁有這種能力機制? 這恰好與應用語言學里一個重要分支跨文化交際理論又產生了鏈接關系即:我們要盡可能多了解融入第二語言文化背景, 了解那里的風俗習慣。如仍無法天然與之相融, 還可去學習理解那里的宗教知識。 通過對其宗教文化的知曉, 盡量不包有個人狹隘偏見和自我觀點, 融入大環(huán)境才能更好與之交流。 把該語言真正融入為一種思想(信息系統(tǒng)與關系網絡)上的交流。 盡量通過無意識性(通過神經科學方面的知識斷定多通過 “右腦學習法”)自然習得法去縮小這種差異性連接關系, 這樣反向又促進和提高了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里更使我們看到語言系統(tǒng)差異性的縮。ㄖ饕傅诙Z言機制能力的提高)與跨文化際能力提高之間的微妙關系。
下面本文將探討漢英語言系統(tǒng)的具體差異性(宏觀/微觀兩層次來分析)造成這種跨文化語言交流方面的失誤現(xiàn)象。
三、漢英語言間宏觀系統(tǒng)性差異造成兩種語言跨文化交際失誤現(xiàn)象Macro—level (宏觀層次分析)
1.漢英語言間概念子系統(tǒng)的差異是造成跨文化交際失誤的原因之一
通過神經認知語言學早期研究成果得知: 語義概念系統(tǒng)相對應加工語言信息區(qū)域主要分布在額葉,顳葉及比較分散的大腦區(qū)域。經fMRI和CET腦成像相關數據表明當處理一些相關語言概念信息時,漢語講話者額葉大部分區(qū)域被激活,英語講話者顳葉大部分區(qū)域被激活。這說明漢語與英語講話者間自身概念系統(tǒng)表征機制存在很大差異, 這種差異會導致跨文化交際障礙的產生。(從系統(tǒng)推測現(xiàn)象)。
而從跨文化角度來分析,中國文化5000年文明史所積聚的儒釋道思想:儒家的“入世哲學”,道家的“出世靜定慧”與佛家的“緣起性空”,這與西方一些講英語國家人們尊重“自我崇尚”“自我實現(xiàn)”等“成功哲學”思想和基督教方面思想系統(tǒng)信仰之間的差異也可以逆向推導推斷出中英語言概念系統(tǒng)之間必定會存在突出差異(從現(xiàn)象回歸系統(tǒng))。不論是從神經認知語言學所提供的腦成像表征機制相關數據與事實還是從跨文化角度分析得出的講漢語的人和講英語的人所產生概念系統(tǒng)的差異性都為產生跨文化交際失誤與障礙提供了很好的理由和證明。
2.漢英語言間表達子系統(tǒng)的差異是造成跨文化交際失誤的原因之一
語法與語音子系統(tǒng)統(tǒng)稱作表達系統(tǒng)。 語言加工過程中表達系統(tǒng)加工語言的區(qū)域主要分布在布洛卡區(qū), 左側額下回和左側顳上回。 但如果分類討論, 英語屬于拼音文字類語言, 講拼音文字類語言的人多激活大腦左側顳上回(主要集中在韋尼克區(qū)域);講漢語這種圖形類文字語言多激活大腦左側額下回(主要集中在布洛卡區(qū)域)。 通過腦神經成像科學具體事實使我們從宏觀上看到漢英語言表達子系統(tǒng)的差異性。 看到漢語與英語間在腦神經成像中抽象出來的語言關系網絡的差異性。 這種語言關系網絡系統(tǒng)宏觀性差異驗證了它是造成跨文化交際失誤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
通過兩種語言系統(tǒng)機制作用中相對應的差異性影響與啟發(fā)(這里主要通過跨文化交際語言現(xiàn)象差異性和腦成像科學事實驗證系統(tǒng)差異性)讓我們在宏觀層次上看到漢語講話者與英語講話者各自概念子系統(tǒng)和表達子系統(tǒng)相對應的差異性是形成跨文化交際失誤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如前文所提到需注意的是二語習得者(本文指后天學習英語的中國人)“第二語言機制” 能力與講該語言母語者這種語言機制能力的差異性是無法完全消失的這一事實。 二語習得者兩種語言(自身漢語語言系統(tǒng)與英語語言系統(tǒng))之間語義概念系統(tǒng)或表達子系統(tǒng)等方面相對應的差異通過 “一般問題解決機制” 能力辦法可以解決, 但這種差異通過“第二語言機制” 能力辦法(雖可通過外界后天各種辦法獲得但其與講此語言的母語講話者的 “語言機制” 能力差異性無法完全消失)卻無法完全消失。 (因為那是一種天然天生的思想語言關系系統(tǒng))。 這也是兩種語言跨文化交流失誤不能完全抵消的原因所在。
所以當學漢語的英國人與中國人交流或學英語的中國人與英國人交流時, 真正障礙不是語法詞匯而是思想是系統(tǒng)機制是網絡連接模式的差異。 這也是讓跨文化交際失誤現(xiàn)象完全消失可能性的極其微小性原因所在。因為真正要改變的是一個人頭腦中的網絡連接關系, 是某種關系的激活模式。 這種模式涉及到因為遺傳基因或因長期生活養(yǎng)成的習俗習慣最終綜合構建的腦神經機制網絡連接模式, 所以沒辦法隨便改變。 從跨文化交際理論視角也可以把其理解成對文化的感知和認同的差異性, 或養(yǎng)成了某種習慣性思維模式—這怎能通過簡單快速語言上的交流和一些表面化交際規(guī)則和方法來徹底解決完善? 如我們中國人有時看外國笑話(如英國笑話)覺得是 “冷幽默” , 弄不懂其”笑點” 在哪。 即使我們通過后天學習了解理解了他們的文化,但心里或頭腦中的印象可能感覺還是沒辦法真正理解融入。 從現(xiàn)象回歸系統(tǒng)找到了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的語言系統(tǒng)沒有真正建立起與他們語言系統(tǒng)中相類似或相同的連接關系和激活模式。
四、漢英語言間系統(tǒng)內部微觀” “連元”即各種 “惰連”,“通連”,“專連”的差異性造成兩種語言跨文化交際失誤現(xiàn)象: Micro—level (微觀層次分析)endprint
1.漢英語言間 “基因連元的差異性”(Heredity Nection Diversity)是造成跨文化交際失誤的原因之一
基因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能夠忠實復制自己以保持生物基本特征。 印度科學研究委員會主席柏拉姆查理(S.K. Brahmchari)近期一項關于人類基因分析報告中指出同地區(qū)或使用同種語言個體之間基因共同點更多, 不同地區(qū)或使用不同語言個體之間基因差異非常大。由此可推斷由于遺傳基因不同而造成相對應語言系統(tǒng)內各種連接關系 “連元”的差異(如一個人與另一人“惰連”不同,“通連”不同,“專連”不同等)從而最終導致的跨文化交際失誤等現(xiàn)象。(蘭姆所構建并適用于語言系統(tǒng)中關系網絡模式里連元與神經元 “基因” 有許多相似之處!禤ATHWAYS OF THE BRAIN》,《大腦路徑》page321 Chapter Seventeen NEURONS AND NECTIONS)
2.漢英語言間 “文化連元的差異性”(Cultural Nection Diversity)是造成跨文化交際失誤的原因之一
由于二語習得者們(漢英雙語)生活環(huán)境和各種文化習俗后天改變使其自身語言關系網絡內部文化連元連接關系發(fā)生改變, 他們與那里講母語本土文化環(huán)境的人接觸時語言關系網絡內部連元又會產生更新和更多新的差異性變化而明顯造成兩類文化連元的差異性因而為其與母語者交流而產生的跨文化交際失誤造了合理性依據。
即使在同一語言種類中(如漢語內部)語言系統(tǒng)內部差異也會產生跨文化交際失誤現(xiàn)象: 如由于兩個人遺傳基因不同(微觀層次—連元)推斷他們的語言系統(tǒng)差異性;此外由于后天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產生的文化習俗概念的不同(宏觀層次—概念系統(tǒng))也會促使語言系統(tǒng)差異性的產生, 從而推知同種類語言系統(tǒng)內部微觀 “文化連元差異性”的必然存在性。 講同種語言的人也會存在不同民族語言間(如少數民族間)的個體性差異, 如講漢語的人與各少數民族中講民族型漢語的人之間語言交流的差異性, 這是造成跨文化交際失誤和誤解的原因之一, 這其中包括彼此語音, 語調, 表達方式差異性最終導致的跨文化交際失誤現(xiàn)象。
五、結論
所以每個人語言系統(tǒng)的差異性,每個人語言網絡連接關系的差異都可讓我們判斷出這種系統(tǒng)性差異對造成跨文化交際失誤現(xiàn)象所產生的根本關鍵性影響。
即使同一家族親屬之間的基因與之相對應的連元之間也有微妙的差別從而導致的誤解。 (此處需要神經語言學, 神經科學和腦神經科學的相關知識和消息數據)。 遺傳基因再相似也永遠不可能完全相同, 即使是同卵雙胞胎的基因也是有有差異的, (這對應語言系統(tǒng)內部連接關系差異性的持久存在性), 所以這導致了跨文化交際失誤現(xiàn)象可以無限縮小但卻無法消除的這一事實。
如果我們長期改變語言網絡系統(tǒng)的連接模式(通過自身主觀概念系統(tǒng)語義系統(tǒng)的積極性改變)(通過主觀有意識的改變和控制)逆向也會導致腦神經網絡系統(tǒng)的改變, 從而也會促進自身跨文化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常宗林,2005. 《認知語言文化學》[M].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程琪龍, 2004. 《認知語言學概論---語言的神經認知基礎》[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程琪龍,2006.《概念框架和認知》[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4]程琪龍,2007.《逼近語言系統(tǒng)》[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程琪龍,2007. 語義框架和認知操作 《外語教學》[J]. 第1期,第1-4頁.
[6]崔剛,2007. 從語言處理的復雜性與高效性看聯(lián)結主義 《外語與外語教學》[7]第5期,第1-4頁.
【語言系統(tǒng)的兩機制作用對應用語言學的引導性啟發(fā)的論文】相關文章:
用啟發(fā)式語言引導幼兒探索04-29
兩性語言的語言學特征差異04-30
語音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04-30
語言學概論論文405-01
小議轉換生成語言學派與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派的主要差異04-27
小議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派與轉換生成語言學派之異同04-26
論文化語言學中的語言與文化04-28
對應偏差產生的心理機制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