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理綜合實踐活動中培育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教育論文
摘要:針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中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好的狀況,筆者設計并開展了“地理綜合實踐活動中培育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研究以高職高專初等教育專業(yè)五年制定向生為對象,在組建學習共同體,安排及組織活動、評估學習活動的情況等方面開展研究,實現(xiàn)學生培育學習共同體,促進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的目標。
關鍵詞:地理;綜合實踐活動;學習共同體;培育
一、研究的緣起
筆者在江西省2010年教改課題“基礎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xiàn)狀與師資培
養(yǎng)對策研究”中,對176名中、小學教師,264名中、小學生所做的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是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但在開展過程中,往往是少數(shù)1—2個同學完全包攬,其余的成員基本上置身度外,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也導致綜合實踐活動的效果不甚理想。筆者就此與上述中小學教師中的部分教師進行了深入探討,一致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培養(yǎng)學生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要達到這一教學目的,必須加強對小組活動的指導,以此推動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為此,筆者嘗試開展在初等教育專業(yè)五年制定向生的地理綜合實踐活動中培育學習共同體的研究。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ㄒ唬┚C合實踐活動與學習共同體的基本內涵及特征
1、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是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中首次出現(xiàn)的課程形式,也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和勞動與技術教育。作為初等教育專業(yè)的五年制定向生必須掌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習得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策略和方法。
2、學習共同體
學者張建偉認為:“學習共同體(learningcommunity)是一個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固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1]在學校教育中除了構建學校共同體和班級共同體外,還可以在班級中以小組的形式構建學習共同體。
3、兩者之間的特征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具有綜合性、實踐性、探究性、開放性、生成性的特點。它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自然而然產生共同學習,相互作用的集體。學習共同體具有“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四種基本素養(yǎng)。它的本質特征是行為主體性、系統(tǒng)開放性、成員組織性、目標整體性和活動整合一致性,恰恰符合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特性:學習者不斷質疑、不斷探索、不斷表達個人見解的歷程,學習者個體理解、想象和創(chuàng)造得到確認,學習活動成為“手—心——腦,實踐——感知——思考,以及身體——心理——靈魂”等共同參與的“整體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倡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活動,這也與學習共同體可在班級中以小組的形式構建是相一致的。
三、研究的開展
。ㄒ唬┙M建學習共同體
理想的學習共同體,是共同體成員共同學習(learningwitheachother)、互相學習(learningfromeachother)和互利學習(learningonbehalfofeachother)的統(tǒng)一。[2]因此,筆者在初等教育專業(yè)五年制定向生進校時,聯(lián)合班主任對學生進行調查,開展地理綜合實踐活動中,組建學習共同體時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風格、興趣愛好以及家鄉(xiāng)所在地等因素來安排共同體成員,盡量把性格互補、風格各異、來自不同縣區(qū)、性別平衡但興趣愛好相似的學生組建為一個共同體,成員人數(shù)為6—8人。以真正做到每個成員都有相對優(yōu)勢和相對劣勢,都能夠在學習活動中有所收益又有所貢獻。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學習共同體更有形。“共同體”在作為一個人類學概念被提出時,就具有以地緣為紐帶、關系親密、自然情感一致的意涵。[3]學習共同體與一般的教師在課堂上臨時組織的學習小組的一大區(qū)別,在于共同體成員在學習生活中進行經常性的廣泛而頻繁的互動,在情感上相互依賴、相互支持。
為了讓學習共同體得以維系和發(fā)展,在配置好共同體成員后,筆者首先鼓勵學生給自己所在的共同體“冠名”,旨在讓每一個成員擁有一種組織的歸屬感。其次,發(fā)揮大學校園學生座位的不固定性,要求地理課堂上學習共同體的成員在座位上靠近,以便于課堂上和課間進行經常性的接觸和交流。第三、構建“理想說話環(huán)境”,從熟悉彼此的名字開始,指導學生以寬容的心態(tài)和欣賞的原則,建立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共同體成員之間相互包容,讓個體覺得已經被他們接納,體驗到自己是共同體的一員,從而在心理上彼此接受。第四,建立規(guī)章制度,明確共同體成員的行為標準,保證學習共同體的有序發(fā)展。
。ǘ┌才艑W習共同體開展地理實踐活動
要使組建的學生群體成長為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使他們在共同學習中學會學習,需要教師對共同體的學習活動予以合理安排和組織,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習的方式和流程進行有效指導。
地理綜合實踐活動是以鄉(xiāng)土地理為依托,以問題為中心,以調查、參觀、野外考察、專題研究、條件分析、匯報交流等為學習方式,整合了地理、歷史、政治、理化生等多種學科知識的綜合實踐活動。它是課堂地理學習過程的升華,是將應用主題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到更高層次——利用地理知識去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活動強調以能力發(fā)展為中心,以素質整體發(fā)展為價值取向,適于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初等教育專業(yè)五年制定向生年齡較小,學習熱情高,可塑性強,并且學習時間、空間靈活、充足。綜合上述因素,筆者為學習共同體安排了以真實問題解決為中心的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真實問題的解決一方面需要寬廣的視域和靈活的思維,另一方面需要有效運用各種解決策略,因此有必要將學生組織起來,使他們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盡可能多地從各個角度探索問題;蛘咛剿鲉栴}睥各個側面,并且切身體驗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如何以及為何被運用的,從而真正習得這些學習策略,具體說來,學習共同體開展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的一般流程如圖1所示:[4]
。▓D1:地理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
1、發(fā)現(xiàn)問題。鼓勵學習共同體的成員產生盡可能多的不同的想法,而不去深入追究這些想法是否完善。由于小組內成員思維的異質性,思維的想互激蕩作用特別明顯,新的想法也就容易涌現(xiàn)。首先,筆者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其次,要求每一共同體成員共同遵循“講問題、聽問題、談問題”的模式,指導每一成員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講出來,同時,認真傾聽其他成員的問題,最后討論大家提出的問題,根據大家的興趣愛好、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特征、圍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的可行性等方面確定共同體要開展的地理實踐活動。如,學生們曾提出過以下地理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楊歧寺的宗教文化”、“萍鄉(xiāng)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神奇武功山”、“萍鄉(xiāng)城區(qū)太陽能熱水器使用調查”、“走進‘鳳凰天成’——萍鄉(xiāng)精品小區(qū)設計中的問題”等等。這些主題由學生自發(fā)提出,興趣高、實踐性強,因此可行性高。
2、分析問題。確定活動主題后,學習共同體首先根據主題要求和成員的實際情況,推選出活動的負責人,學習共同體的每個成員都盡可能地充分發(fā)表自己對問題意涵的認識,進而提出擬進一步獲取的知識信息以及獲取的途徑和方式。例如:理論搜集、實地考察、數(shù)據收集與處理等,其他成員給出反饋或建議。其次,負責人根據討論的情況,組織成員制定活動方案,根據活動過程進行成員分工,每個成員明確自己要獲取哪些知識信息以及怎樣獲取這些知識信息,并分頭展開相應的信息搜集和知識學習活動。
3、解決問題。每一成員在共同體中匯報自己信息收集、知識學習情況中,所有成員在共同評估這些知識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的基礎上,確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進而,每個成員再次獲取相關的知識信息。最后,共同體成員聯(lián)系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綜合獲得的知識信息,表達自己對問題解決的初步見解,并撰寫活動報告,在全班進行交流、展示、評估。
(三)評估學習共同體活動的情況及效果
1、評估內容多元化
對學生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應主要對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探究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進行評價。在進行評價時,可對每一項目提出更為具體的區(qū)分內容(見圖2)。
評價內容評價要點1評價要點2
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是否善于發(fā)現(xiàn)和提出地理問題,經常獨立提出問題,具有提出問題的積極性;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提出地理問題,能否補充問題的必須條件;
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探究價值,即問題是否具有一定的廣度、深度,是否新穎。在各項探究活動中是否表現(xiàn)出下列情感與態(tài)度:興趣、好奇心、探索欲、投入程度、合作態(tài)度、意志毅力、創(chuàng)新精神等。
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能否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或通過收集相關信息,將已有的地理知識與問題相聯(lián)系,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
解決問題,得出結論能否分析信息,得出結論;
能否從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與反思的習慣和質疑意識;
能否與他人合作解決地理問題。
表達、交流探究成果能否條理清晰、完整地表達探究過程與結論;
能否將論據與論點聯(lián)系起來,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釋;
能否用語言、文字、地圖、圖表等多種方式表達學習成果。
。▓D2:地理綜合實踐活動評價要點) 2、評估主體多元化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因此,學習共同體開展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主體也應是多元的,首先,成員在共同體內部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其次,成員之間進行相互評價,第三,共同體之間通過活動展示,交流等進行評價,第四,教師通過活動過程的觀察,對每一學生進行評價,最后得出學生的綜合評價。
四、研究的結論及遺留問題
。ㄒ唬┡嘤龑W習共同體有利于促進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教師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培育學習共同體,可以讓其所有成員擁有共同的興趣,形成共同的目標。在活動過程中,具有不同背景文化、學習風格的學習者,利用各自的專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其共同協(xié)調確定的學習目標,這就保障了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這既讓五年制定向生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懂得了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ǘ┡嘤龑W習共同體對新課程改革有指導意義
在地理綜合實踐活動中培育學習共同體,充分尊重學習者的異質性,讓學生充分地交流溝通,不斷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重構學習者之間的社會結構和對話機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與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是相適應的,特別是對于初等教育專業(yè)五年制定向生,能夠從學習經歷中樹立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習得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策略,將對今后在實際教學推進新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通過本次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學習共同體的培育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師有新課程的理念,在與學生溝通交流中形成平等、對話、理解的師生關系,同時還要有較強的活動指導能力,幫助學生共同努力完成目標,讓學生產生成功的體驗,從而強化學習共同體的發(fā)展。這些工作都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何調動教師進行這項工作的積極性是學校管理者必須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建偉,孫宴青.建構性學習———學習科學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98.
[2]胡詠梅,英國中小學的網絡學習共同體系統(tǒng)[J].外國教育研究,2004,(8)
[3]趙健.學習共同體[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6
[4]黃娟,徐曉東.校際主題綜合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3,(10)
[5]肖川.教師與新課程共成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7
[6]顧建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5-278
[7]地理課程標準研制組.地理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地理綜合實踐活動中培育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和諧實踐教育模式研究的論文04-27
工業(yè)設計人才培養(yǎng)中的實踐教育研究論文05-02
學生自主策劃學習模式在《化學與生活》模塊中應用的實踐研究論文05-02
小學語文實踐研究論文05-01
農村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論文04-30
高等師范教育教學實踐研究論文04-30
幼兒教學中教育活動策略研究的論文05-01
英語教學中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實踐與研究04-29
小學語文實踐作業(yè)研究論文05-01
基于合作學習的高職教學實踐研究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