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福利视频,亚洲激情专区,免费看a网站,aa毛片,亚洲色图激情小说,亚洲一级毛片,免费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a

初中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05 14:05:07 初中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數學教案【精】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數學教案【精】

初中數學教案1

  知識技能

  會通過“移項”變形求解“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數學思考

  1.經歷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過程,體會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畫實際問題的有效數學模型。進一步發(fā)展符號意識。

  2.通過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體會方程模型思想和化歸思想。

  解決問題

  能在具體情境中從數學角度和方法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經歷從不同角度尋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情感態(tài)度

  經歷觀察、實驗計算、交流等活動,激發(fā)求知欲,體驗探究發(fā)現的快樂。

  教學重點

  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會通過移項解 “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學難點

  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 知識回顧

  解下列方程:

  1. 3x+1=4

  2. x-2=3

  3. 2x+0.5x=-10

  4. 3x-7x=2

  提問:解這些方程時,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這些題你采用了那些變形或運算?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請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問題(幻燈片)。

  學生:獨立完成,板演2、4題,板演同學講解所用到的變形或運算,共同講評。

  教師提問:(略)

  教師追問:變形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動中教師關注:

 。1)學生能否準確理解運用等式性質和合并同列項求解方程。

  (2)學生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變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回顧利用等式性質和合并同類項對方程進行變形,再現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兩邊同時乘以(除以,不為0)同一個數、合并同類項等運算,為繼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活動二 問題探究

  問題2:把一些圖書分給某班學生閱讀,如果每人分3本,則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則還缺25本.這個班有多少學生?

  教師:出示問題(投影片)

  提問:在這個問題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據現有經驗你打算怎么做?

 。▽W生嘗試提問)

  學生:讀題,審題,獨立思考,討論交流。

  1.找出問題中的已知數和已知條件。(獨立回答)

  2.設未知數:設這個班有x名學生。

  3.列代數式:x參與運算,探索運算關系,表示相關量。(討論、回答、交流)

  4.找相等關系:

  這批書的總數是一個定值,表示它的兩個等式相等.(學生回答,教師追問)

  5.列方程:3x+20=4x-25(1)

  總結提問: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分析時,要經歷那些步驟?書寫時呢?

  教師提問1:這個方程與我們前面解過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后發(fā)現:方程的兩邊都有含x的項(3x與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數項(20與-25).

  教師提問2:怎樣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轉化呢?

  學生思考、探索:為使方程的右邊沒有含x的項,等號兩邊同減去4x,為使方程的左邊沒有常數項,等號兩邊同減去20.

  3x-4x=-25-20(2)

  教師提問3:以上變形依據是什么?

  學生回答:等式的性質1。

  歸納:像上面那樣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師生共同完成解答過程。

  設問4:以上解方程中“移項”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師生共同整理:

  通過移項,含未知數的項與常數項分別位于方程左右兩邊,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教師提問5:解這個方程,我們經歷了那些步驟?列方程時找了怎樣的相等關系?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關注:

 。1)學生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設未知數,列代數式,列方程,是否清楚?

  在參與觀察、比較、嘗試、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體驗探究發(fā)現成功的快樂。

  活動三 解法運用

  例2解方程

  3x+7=32-2x

  教師:出示問題

  提問:解這個方程時,第一步我們先干什么?

  學生講解,獨立完成,板演。

  提問:“移項”是注意什么?

  學生:變號。

  教師關注:學生“移項”時是否能夠注意變號。

  通過這個例題,掌握“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體驗“移項”這種變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規(guī)范解題步驟。

  活動四 鞏固提高

  1.第91頁練習(1)(2)

  2.某貨運公司要用若干輛汽車運送一批貨物。如果每輛拉6噸,則剩余15噸;如果每輛拉8噸,則差5噸才能將汽車全部裝滿。問運送這批貨物的汽車多少量?

  3.小明步行由A地去B地,若每小時走6千米,則比規(guī)定時間遲到1小時;若每小時走8千米,則比規(guī)定時間早到0.5小時。求A、B兩地之間的距離。

  教師按順序出示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用實物投影展示部分學而生練習。

  教師關注:

  1.學生在計算中可能出現的錯誤。

  2.x系數為分數時,可用乘的辦法,化系數為1。

  3.用實物投影展示學困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鼓勵。

  鞏固“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反饋學生對解方程步驟的掌握情況和可能出現的計算錯誤。

  2、3題的重點是在新情境中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解決實際問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活動五

  提問1:今天我們學習了解方程的那種變形?它有什么作用、應注意什么?

  提問2:本節(jié)課重點利用了什么相等關系,來列的方程?

  教師組織學生就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小結。

  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回答交流,相互完善補充。

  教師關注:學生能否提煉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如果不能,教師則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交流。

  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梳理,以便于學生掌握和運用。

  布置作業(yè):

  第93頁第3題

初中數學教案2

垂線

  教材分析

  《垂線》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華東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相交線。垂線是平面幾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內容之一,是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圖形的初步認識”的主要內容。垂線的概念、畫法和性質是重要的基礎知識,是進一步學習空間里的垂直關系、三角形的高、切線的性質和判定以及平面直角坐標系等知識的基礎,與其他數學知識一樣,它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垂線的概念和性質,蘊含著“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guī)律,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作為學習幾何的基礎內容,對以后學生利用準確合理的構造畫出垂線來分析幾何關系、解決幾何綜合問題及相關實際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實驗教材將本節(jié)內容分兩課時,與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相比,雖然縮短了一課時,但更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更注重滲透變換的思想!白鲆蛔觥边@種探究性活動,為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供了機會。垂線的畫法是學生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一個難點。結合學生所學的知識及生活實際,有效地引導學生認知和感受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精心設計投影片和變式訓練,并恰到好處地利用運動變化,體現畫垂線的思維過程,在掌握垂線概念的基礎上,使學生順利自然地突破畫垂線的難點。

  學生分析

  我校屬農村城鎮(zhèn)中學,學生全部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實行電腦隨機分班,未進行篩選。學生智力水平參差不齊,基礎和發(fā)展均不平衡。經過一學期的實踐,學生基本上適應了以學習小組方式參與探究活動與班級學習方式相結合的學習方法,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操作的成功體驗,從而愿意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與同學探索、發(fā)現、歸納數學知識。

  設計理念

  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組織學生實踐、感悟出兩直線互相垂直的概念,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發(fā)現垂線的性質,又借助于教具、實物、圖形、幻燈等,從直觀的感性認識發(fā)現抽象的概念,使學生成為探求知識的主體。同時利用問題探究式的方法讓學生對新課加以鞏固理解。在探究垂線的性質時,采取小組學習形式,可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彌補教師在大班額教學中對弱勢學生關注的不足。初步探索在農村中學中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

  教學自標

  1.了解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概念;知道過一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一條直線的垂線。

  2.培養(yǎng)提高觀察、理解能力,幾何語言能力,畫圖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及不斷發(fā)現、探索新知識的精神。

  4.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變式訓練和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愛學、會學、學會,營造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氛圍。

  教學重點:

  兩直線互相垂直的有關性質。

  教學難點:

  過直線上(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

  【學習目標是從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數學能力培養(yǎng)和德育目標四個方面,依據《數學課程標準》關于“垂線”的具體教學要成和各種教學原則,以及本節(jié)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確定的。】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教具:多媒體、投影儀、自制的可旋轉的兩根木條等。

  生活經驗準備:旗桿與旗臺邊線線的垂直關系;紅十字會標志。

  以往知識準備:兩條直線相交,產生兩對對頂角,且對頂角相等。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這是兩幅草坪的圖案。在綠色的草坪上,畫著兩條交叉的道路。你覺得甲圖、乙圖哪一幅更漂亮、更勻稱?這是什么原因?(教師用多媒體或投影儀展示。)

 。▽W生眾說紛紜,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師:圖甲是兩條直線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它在生活、生產實際中應用比較廣。請你再舉一些類似的例子。

  生:……

  師:讓我們共同探索圖甲這種特殊情況。

  【借助于教具、模型、實物、圖形及幻燈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先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方式!

  二、回顧再現。

  對頂角相等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如圖1,直線AB和CD相交,交點為點O,有四個小于平角的角,且。

  三、提高。

  教師演示自制教具,要求學生觀察當一根木條繞著另一根木條旋轉時的變化情況,并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描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并及時予以肯定!

  師:兩直線相交,有兩組分別相等的角,當一個角等于90°時,其他三個角有什么變化?可能產生四個相等的角嗎?如圖2,同時演示教具,將直線CD繞著點O旋轉,當時,是多少度?

  生:……

  師:你們的依據是什么?

  生:……

 。▽W生的答案很豐富:用度量的方法;利用對頂角相等;互補的概念……學生回答過程中,只要有道理就應予以鼓勵。)

  【這里希望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念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四、提升。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師:(1)如圖2,直線AB和CD相交,交點為O,,記為,垂足為點O! ”讀作“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

 。2)兩條直線,垂足為點O,則。

  【實現數學的三大語言??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幾何語言之間的切換,并板書,以突出其重要性!

  五、再探究。

  師:請同學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直線的例子;

  生:……

  【希望實現將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并為后繼學習數學知識增加感性認知!

  師:請同學們用三角尺或量角器:

 。1)經過直線 AB 外一點 P ,畫直線與已知直線 AB 垂直,且討論這樣的直線有幾條。

  (2)設這一點在直線 AB 上,重作上述過程。

  【學生分組或獨立探索,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結論:在同一平面內,經過直線外或直線上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畫圖,教師在巡視中及時指出、糾正學生發(fā)生的錯誤,訓練學生以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師: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且簡單描述一下,上述結論用三角尺的作法過程和“有且只有”的含義。

 。▽W生討論交流,教師巡視)

  教師引導歸納出:

 。1)靠已知直線??找待過定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一靠、二過、三垂直)。

  (2)有一條并且只有一條,沒有第二條。

  師:如圖5,請同學們相互比試,誰能更快地過直線CD上一點P作直線AB的垂線。并在小組間進行交流。

  【探究性活動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舉措,并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供了一些機會!白鲆蛔觥边M行小組交流,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使學生更深入理解垂直、垂線的概念!

  六、學生探索。

  學生分小組測量,討論,歸納。如圖6所示,點A與直線DC上各點的距離長短一樣嗎?誰最短?它具備什么條件?(抽小組代表發(fā)言。)

  七、總結歸納。

  教師總結歸納:只有線段AB最短,且當AB與DC垂直時,才最短。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線段AB特征:A為直線外一點,B為過A向直線DC所引的垂線的垂足,

  提高:線段AB的長度就是點A到直線DC的距離。

  思考:點A到直線DC的距離與點A到點C的距離有什么區(qū)別?

  點A到直線DC的距離:線段AB的長度,A為直線外一點,B為過A向直線DC所引的垂線的垂足;點A到點C的距離: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

  【從生活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熟悉的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里線的第二個性質,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并適當體現學數學??用數學??發(fā)現教學的思想!

  八、較量(練習)。

  1.第170頁第1、2、3題。

  2.應用。

  【帶有競爭性質的練習使學生在相互競爭中,在實踐中應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分享獲取成功的喜悅,并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1)某村莊在如圖7所示的小河邊,為解決村莊供水問題,需把河中的水引到村莊A處,在河岸CD的什么地方開溝,才能使溝最短?畫出圖來,并說明道理。

 。2)教材第170頁“做一做”。

 。3)體育課上怎樣測量跳遠成績。

  【學以致用,學生做個小小設計師.興趣盎然,把這節(jié)課引入高潮!

  學生重溫“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概念”和“如何過已知直線上或已知直線外的一點作惟一的垂線”兩個知識點。

  3.第174頁第1、2題。

  4.學校的位置如圖8所示,請設計出學校到兩條公路的最短距離的方案,并在圖上標出來,并說明理由。

  課后反思

  1.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了“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去發(fā)現、分析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發(fā)現垂線的性質,又借助于教具、實物、圖形、幻燈等,從直觀的感性認識中發(fā)現抽象的概念,使他們成為探求知識的主體,同時還利用學生較量形式讓他們對學習內容加以鞏固理解。并設計了變式訓練習題和開放性習題,來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轉化的思想和發(fā)展性思維,這對提高學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從引導學生設疑??感知??概括??應用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學生的積極參與、積極思維,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到主動探索和發(fā)現的轉化中感受到學習與探索的樂趣,適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

  2.本節(jié)課采用不同的反饋手段和反饋練習。(1)設計變式習題、圖形、開放性習題。每次較量主要解決一個重點問題,同時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及時矯正,掃清后續(xù)學習的障礙。(2)較量方法。如:筆答、口答、板演、快速搶答等,以增加反饋層面。通過練習較量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都能及時反饋給教師,使教師心中有數。(3)及時矯正。對每次較量情況進行小組評定和教師點評,對學生中的創(chuàng)新解答及時給予肯定。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

  3.但筆者根據上述設計進行教學后,認為“點到直線的距離”放在這里,值得商榷。這是因為:(1)此部分內容與小學距離過大。在小學學習中,對于“點到直線的距離”,學生僅通過一些特殊圖形有了一點感性認識,并未上升到點到線的距離的高度。(2)在本節(jié)內容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實踐、體驗,其難度較大。其理由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量大;設計了較多的動手實踐活動;作為學生課后實踐探索的習題,如能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如與家長、同伴),在實際生活中交流、感悟,收效會更好。

  摘自海南出版社《新課標優(yōu)秀教學設計與案例》

初中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了解鄰補角、對頂角,能找出圖形中的一個角的鄰補角和對頂角.

  2.理解對頂角相等,并能運用它解決一些問題.

  重點:

  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的性質與應用.

  難點:

  理解對頂角相等的性質的探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引導語:

  我們生活的世界中,蘊涵著大量的相交線和平行線.

  本章要研究相交線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線的一種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線的性質,研究平行線的性質和平行線的判定以及圖形的平移問題.

  二、嘗試活動,探索新知

  教師出示一塊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剪布時,用力握緊把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進而使什么也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緊把手時,隨著兩個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小,剪刀刀刃之間的角相應變。绻淖冇昧Ψ较颍S著兩個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大,剪刀刀刃之間的角也相應變大.

  教師提問:我們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簡單的圖形?

  學生回答:畫成兩條相交的直線,學生畫直線AB、CD相交于點O,并說出圖中4個角.

  教師提問:兩兩相配共能組成幾對角?各對角的位置關系如何?根據不同的位置怎么將它們分類?

  學生用量角器分別量一量各角的度數,發(fā)現各對角的度數有什么關系?(學生得出結論:相鄰的兩個角互補,對頂的兩個角相等)

  學生根據觀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兩條直線相交、所形成的角、分類、位置關系、數量關系

  教師提問:

  如果改變∠AOC的大小,會改變它與其他角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嗎?

  學生思考回答:

  只會改變數量關系而不會改變位置關系.

  師生共同定義鄰補角、對頂角:

  有一條公共邊,而且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

  如果兩個角有一個公共頂點,而且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角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那么這兩個角叫做對頂角.

  教師提問:

  你同意下列說法嗎?如果錯誤,如何訂正?

  1.鄰補角的“鄰”就是“相鄰”,就是它們有一條“公共邊”,“補”就是“互補”,就是這兩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

  2.鄰補角可看成是平角被過它的頂點的一條射線分成的兩個角.

  3.鄰補角是互補的兩個角,互補的兩個角也是鄰補角.

  學生思考回答:1、2是對的,3是錯的.

  第3個應改成:鄰補角是互補的兩個角,互補的兩個角不一定是鄰補角.

  教師讓學生說一說在學習對頂角的概念后,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的.直觀體驗.

  教師把說理過程規(guī)范地板書:

  在右圖中,∠AOC的鄰補角是∠BOC和∠AOD,所以∠AOC與∠BOC互補,∠AOC與∠AOD互補,根據“同角的補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類似地有∠AOC=∠BOD.

  教師板書對頂角的性質:

  對頂角相等.

  強調對頂角的概念與對頂角的性質不能混淆:

  對頂角的概念是確定兩角的位置關系,對頂角的性質是確定互為對頂角的兩角的數量關系.

  三、例題講解

  【例】 如圖,直線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數.

  【答案】 由鄰補角的定義,得∠2=180°-∠1=180°-40°=140°;由對頂角相等,得∠3=∠1=40°,∠4=∠2=140°.

  四、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圖中是否存在對頂角.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兩條直線相交,構成哪兩種特殊位置關系的角?指出下圖中具有這兩種位置關系的角.

  eq o(sup7(,圖(1)) ,圖(2))

  (2)如圖,若∠AOD= 90°,那么直線AB與CD的位置關系如何?

  【答案】

  1.都不存在對頂角.

  2.(1)對頂角,鄰補角.

  對頂角:∠AOC和∠BOD,∠AOD和∠BOC.

  鄰補角:∠AOC和∠AOD,∠AOC和∠BOC,∠AOD和∠BOD,∠BOC和∠BOD.

  (2)垂直.

  五、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本節(jié)課的小結并強調對頂角的概念與對頂角的性質不能混淆:對頂角的概念是確定兩角的位置關系,對頂角的性質是確定互為對頂角的兩角的數量關系.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能積極主動地提出各類問題并解決問題,達到了基本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對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應用方面存在不足,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選擇典型的例題,詳細講解,指導學生探求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練的應用。

初中數學教案4

  學習目標

  1.理解平行線的意義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的內容;

  3.會根據幾何語句畫圖,會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

  學習重點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學習難點

  對平行線本質屬性的理解,用幾何語言描述圖形的性質

  一、學習過程:預習提問

  兩條直線相交有幾個交點?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除相交外,還有哪些呢?

 。ㄒ唬┊嬈叫芯

  1、 工具:直尺、三角板

  2、 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畫"。

  3、請你根據此方法練習畫平行線:

  已知:直線a,點B,點C.

  (1)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幾條?

  (2)過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它與過點B的平行線平行嗎?

  (二)平行公理及推論

  1、思考:上圖中,①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 條;

 、谶^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 條;

  ③你畫的直線有什么位置關系? 。

 、谔剿鳎喝鐖D,P是直線AB外一點,CD與EF相交于P.若CD與AB平行,則EF與AB平行嗎?為什么?

  二、自我檢測:

 。ㄒ唬┻x擇題:

  1、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

  A、因為a//d, b//c,所以c//d B、因為a//c, b//d,所以c//d

  C、因為a//b, a//c,所以b//c D、因為a//b, 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內有三條直線,若其中有兩條且只有兩條直線平行,則它們交點的個數為(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ǘ┨羁疹}:

  1、在同一平面內,與已知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 條,而經過L外一點,與已知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且只有 條。

  2、在同一平面內,直線L1與L2滿足下列條件,寫出其對應的位置關系:

  (1)L1與L2 沒有公共點,則 L1與L2 ;

 。2)L1與L2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則L1與L2 ;

 。3)L1與L2有兩個公共點,則L1與L2 。

  3、在同一平面內,一個角的兩邊與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么這兩個角的大小關系是 。

  4、平面內有a 、b、c三條直線,則它們的交點個數可能是 個。

  三、CD⊥AB于D,E是BC上一點,EF⊥AB于F,∠1=∠2.試說明∠BDG+∠B=180°.

初中數學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三學制)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jié)多邊形內角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數學思考:通過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4、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猜想、推理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

  難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

  四、教學方法:引導發(fā)現法、討論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激思

  師: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么四邊形的內角和,你知道嗎?

  活動一:探究四邊形內角和。

  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學生分組交流與研討,并匯總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個角的度數,然后把四個角加起來,發(fā)現內角和是360。

  方法二:把兩個三角形紙板拼在一起構成四邊形,發(fā)現兩個三角形內角和相加是360。

  接下來,教師在方法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作輔助線的方法,連結四邊形的對角線,把一個四邊形轉化成兩個三角形。

  師:你知道五邊形的內角和嗎?六邊形呢?十邊形呢?你是怎樣得到的?

  活動二:探究五邊形、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

  學生先獨立思考每個問題再分組討論。

  關注:

  (1)學生能否類比四邊形的方式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2)學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后進行交流(五邊形的內角和)

  方法1:把五邊形分成三個三角形,3個180的和是540。

  方法2:從五邊形內部一點出發(fā),把五邊形分成五個三角形,然后用5個180的和減去一個周角360。結果得540。

  方法3:從五邊形一邊上任意一點出發(fā)把五邊形分成四個三角形,然后用4個180的和減去一個平角180,結果得540。

  方法4:把五邊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然后用180加上360,結果得540。

  師:你真聰明!做到了學以致用。

  交流后,學生運用幾何畫板演示并驗證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邊形的內角和之后,同學們又認真地討論起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類比四邊形、五邊形的討論方法最終得出,六邊形內角和是720,十邊形內角和是1440。

  (二)引申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師:通過前面的討論,你能知道多邊形內角和嗎?

  活動三:探究任意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

  思考:

  (1)多邊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內角和的關系?

  (2)多邊形的'邊數與內角和的關系?

 。3)從多邊形一個頂點引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與多邊形邊數的關系?

  學生結合思考題進行討論,并把討論后的結果進行交流。

  發(fā)現1:四邊形內角和是2個180的和,五邊形內角和是3個180的和,六邊形內角和是4個180的和,十邊形內角和是8個180的和。發(fā)現2:多邊形的邊數增加1,內角和增加180。

  發(fā)現3:一個n邊形從一個頂點引出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與邊數n存在(n-2)的關系。

  得出結論: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2)·180。

  (三)實際應用,優(yōu)勢互補

  1、口答:(1)七邊形內角和()

 。2)九邊形內角和()

 。3)十邊形內角和()

  2、搶答:(1)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260,它是幾邊形?

 。2)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是1440,且每個內角都相等,則每個內角的度數是()。

  3、討論回答: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比四邊形的內角和多540,并且這個多邊形的各個內角都相等,這個多邊形每個內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儲

  學生自己歸納總結:

  1、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運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

  3、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解決問題

  (五)作業(yè):練習冊第93頁1、2、3

  八、教學反思:

  1、教的轉變

  本節(jié)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fā)現結論后,利用幾何畫板直觀地展示,激發(fā)學生自覺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2、學的轉變

  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yōu)闀䦟W。本節(jié)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層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課堂氛圍的轉變

  整節(jié)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jié)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fā)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fā)現的價值。

初中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 掌握有理數的概念,會對有理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yǎng)分類能力;

  2, 了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義;

  3, 體驗分類是數學上的常用處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分類的標準和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知識重點 正確理解有理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設計理念

  探索新知 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數,通過上兩節(jié)課的學習,又知道了現在的數包括了負數,現在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任意寫出3個數(同時請3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

  問題1:觀察黑板上的9個數,并給它們進行分類.

  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分類的情況.

  學生可能只給出很粗略的分類,如只分為“正數”和“負數”或“零”三類,此時,教師應給予引導和鼓勵.

  例如,

  對于數5,可這樣問:5和5. 1有相同的類型嗎?5可以表示5個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數嗎?(不可以)所以它們是不同類型的數,數5是正數中整個的數,我們就稱它為“正整數”,而5. 1不是整個的數,稱為“正分數,,.…(由于小數可化為分數,以后把小數和分數都稱為分數)

  通過教師的引導、鼓勵和不斷完善,以及學生自己的概括,最后歸納出我們已經學過的5類不同的數,它們分別是“正整數,零,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

  按照書本的說法,得出“整數”“分數”和“有理數”的概念.

  看書了解有理數名稱的由來.

  “統(tǒng)稱”是指“合起來總的名稱”的意思.

  試一試:按照以上的分類,你能作出一張有理數的分類表嗎?你能說出以上有理數的分類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嗎?(是按照整數和分數來劃分的) 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這個引入具有開放的特點,學生樂于參與

  學生自己嘗試分類時,可能會很粗略,教師給予引導和鼓勵,劃分數的類型要從文字所表示的意義上去引導,這樣學生易于理解。

  有理數的分類表要在黑板或媒體上展示,分類的標準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練一練 1,任意寫出三個有理數,并說出是什么類型的數,與同伴進行交流.

  2,教科書第10頁練習.

  此練習中出現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學生作如下的說明.

  把一些數放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數的'集合,簡稱“數集”,所有有理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有理數集.類似地,所有整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整數集,所有負數組成的數集叫做負數集……;

  數集一般用圓圈或大括號表示,因為集合中的數是無限的,而本題中只填了所給的幾個數,所以應該加上省略號.

  思考:上面練習中的四個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體有理數的集合嗎?

  也可以教師說出一些數,讓學生進行判斷。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開。

  創(chuàng)新探究 問題2:有理數可分為正數和負數兩大類,對嗎?為什么?

  教學時,要讓學生總結已經學過的數,鼓勵學生概括,通過交流和討論,教師作適當的指導,逐步得到如下的分類表。

  有理數 這個分類可視學生的程度確定是否有必要教學。

  應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標準不一樣時,分類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類的標準要明確,使分類后每一個參加分類的象屬于其中的某一類而只能屬于這一類,教學中教師可舉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說明,可以按年齡,也可以按性別、地域來分等

  小結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 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都是有理數(圓周率除外),有理數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本課作業(yè)

  1, 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1題

  2, 教師自行準備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本課在引人了負數后對所學過的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提出了有理數的概念.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思想并進行簡單的分類是數學能力的體現,教師在教學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關于分類標準與分類結果的關系,分類標準的確定可向學生作適當的滲透,集合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長的過程,本課不要過多展開。

  2,本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可避免直接進行分類所帶來的枯燥性;同時還體現合作學習、交流、探究提高的特點,對學生分類能力的養(yǎng)成有很好的作用。

  3,兩種分類方法,應以第一種方法為主,第二種方法可視學生的情況進行。

初中數學教案7

  復習目標:

 。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

  (2)會解一元一次方程。

 。3)會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重點、難點:

  1.重點: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基本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會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靈活應用。

  尋找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

  【典型例題】

  例1.

  分析: 明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中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是1,且含有未知數的式子為整式,未知數的系數不為0。

  在這里特別注意:未知數的次數及系數。

  這三個方程中含有兩個未知數x、y,要想成為一元一次方程就要使其中一個未知數的系數為0。

  解:

  例2.

  分析: 此題要明確兩點:(1)當方程中含有多個字母時,指出關于哪個字母的方程,這個字母就是方程的未知數,而其它的字母是代替已知數的字母系數,這類方程也叫字母系數方程。(2)方程的解,即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

  此題從問題出發(fā),求解關于x的方程即要求出x的值,而要求x的值要先求出m的`值,如何求m的值呢?已知y=1是關于y的方程的解,即關于y的方程中字母y=1,因此可將y=1代入方程,從而求出m的值。

  解:

  將m=1代入關于x的方程,得:

  例3.

  解:

  注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為以上五步,但在解方程時,要注意靈活運用。

  例4.

  分析: 此題的括號較多,如果按照一般的做法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大括號的方法比較麻煩,所以要觀察分析方程找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

  解:

  例5.

  分析: 此題中分母出現小數,如果用一般的方法先去分母,則比較麻煩,公分母就不好找,所以采取一個巧妙的方法,先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將方程中分母中的小數化為整數,再用去分母……解之。

  解:

  注: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用的是分子、分母擴大相同倍數分數值不變,與去分母不同。

  解:

  例6.已知某鐵路橋長1000米,現有列火車從橋上通過,測得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過橋共用1分鐘,整個火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為40秒,求火車的速度。

  分析: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要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而由題意可知,此題有兩個不變的量,即車的速度和車身的長度。在題目中不變的量,即可為等量,從而列出方程。例如以車身長度為等量,可列方程,設車的速度為xm/s,60x-1000=1000-40x,以車的速度為等量,可列方程,設車身長為xm

  解一: 設車的速度為xm/s

  經檢驗,符合題意。

  答: 車的速度為20m/s。

  解二: 設車身的長度為xm

  經檢驗,符合題意。

  答: 車的速度為(1000+200)/60=20m/s

  例7.某音樂廳五月初決定在暑假期間舉辦學生專場音樂會,入場券分為團體票和零售票

  售票的一半。如果在六月份內,團體票按每張16元出售,并計劃在六月份售完全部余票,那么零售票應按每張多少元出售才能使兩個月的票款收入持平?

  分析: 此題的等量關系比較好找,即五六月份的票款相等,但團體票及零售票的張數不知道,可用字母表示出來,設而不求。

  解: 設團體票共2a張,零售票共a張,零售票價x元

  經檢驗,符合題意。

  答: 零售票價為19.2元。

初中數學教案8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常見的有)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棱:相鄰兩個面的交線。

  側棱:相鄰兩個側面的交線。棱柱的所有側棱長都相等。

  底面:棱柱有上、下兩個底面,形狀相同。

  側面:棱柱的側面都是平行四邊形。

  立體圖形的分類:錐體、柱體、球體。也可分為有曲面、無曲面。還可以分為有頂點、無頂點。

  棱柱:分為直棱柱、斜棱柱。直棱柱的側面是長方形。

  特殊的四棱柱:長方體、正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圓柱: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形,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

  圓錐:底面是圓形,側面展開圖是扇形。

  截面: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幾何體,截出的面。

  球:用一個平面去截,截面圖形是圓形。

  正方體的截面:可以是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

  圓柱體的'截面:可以是長方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

  展開與折疊:兩個面出現在同一位置的展開圖形,是不可折疊的。

  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正面看(主視圖)、左面看(側視圖)、上面看(俯視圖)

初中數學教案9

  教學 建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 教學 的重點是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難點為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1.不等式的解與方程的解的意義的異同點

  相同點:定義方式相同(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的表示方法也相同.

  不同點:解的個數不同,一般地,一個不等式有無數多個解,而一個方程只有一個或幾個解,例如, 能使不等式 成立,那么 是不等式的一個解,類似地 等也能使不等式 成立,它們都是不等式 的解,事實上,當 取大于 的數時,不等式 都成立,所以不等式 有無數多個解.

  2.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區(qū)別與聯系

  不等式的解與不等式的解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等式的解是指滿足這個不等式的未知數的某個值,而不等式的解集,是指滿足這個不等式的未知數的所有的值,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了解集,解集中包括了每一個解.

  注意:不等式的解集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解集中的任何一個數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第二,解集外的任何一個數值,都不能使不等式成立.

  3.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用不等式表示

  一般地,一個含未知數的不等式有無數多個解,其解集是某個范圍,這個范圍可用一個最簡單的不等式表示出來,例如,不等式 的解集是 .

 。2)用數軸表示

  如不等式 的解集 ,可以用數軸上表示4的點的左邊部分表示,因為 包含 ,所以在表示4的點上畫實心圓.

  如不等式 的解集 ,可以用數軸上表示4的點的左邊部分表示,因為 包含 ,所以在表示4的點上畫實心圈.

  注意:在數軸上,右邊的點表示的數總比左邊的點表示的數大,所以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時應牢記:大于向右畫,小于向左畫;有等號的畫實心圓點,無等號的畫空心圓圈.

  一、素質 教育 目標

 。ㄒ唬┲R 教學

  1.使學生了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會在數軸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2.知道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解”的不同點.

 。ǘ┠芰τ柧汓c

  通過 教學 ,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在數軸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并且能把數軸上的某部分數集用相應的不等式表示.

 。ㄈ┑掠凉B透點

  通過講解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解”的關系,向學生滲透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觀點.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可利用圖形來表達,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美.

  二、學法引導

  1. 教學 方法:類比法、引導發(fā)現法、實踐法.

  2.學生學法:明確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區(qū)別和聯系,并能熟練地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時,要特別注意:大于向右畫,小于向左畫;有等號的畫實心圓點,無等號的畫空心圓圈.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

  1.不等式解集的概念.

  2.利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ǘ╇y點

  正確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概念.

  (三)疑點

  弄不清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的解的區(qū)別、聯系.

 。ㄋ模┙鉀Q辦法

  弄清楚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概念.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直尺.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ㄒ唬┟鞔_目標

  本節(jié)課重點學習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并會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ǘ┱w感知

  通過枚舉法來形象直觀地推出不等式的解集,再給出不等式解集的概念,從而更準確地讓學生掌握該概念.再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習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從而為今后求不等式組的解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教學 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1)根據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把下列不等式化成 或 的形式.

 、  、

  (2)當 取下列數值時,不等式 是否成立?

  l,0,2,-2.5,-4,3.5,4,4.5,3.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并說出答案:(1)① ② .(2)當 取1,0,2,-2.5,-4時,不等式 成立;當 取3.5,4,4.5,3時,不等式 不成立.

  大家知道,當 取1,2,0,-2.5,-4時,不等式 成立.同方程類似,我們就說1,2,0,-2.5,-4是不等式的解,而3.5,4,4.5,3這些使不等式 不成立的數就不是不等式 的解.

  對于不等式 ,除了上述解外,還有沒有解?解的個數是多少?將它們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觀察它們的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嘗試得出答案,指名板演如下:

  【教法說明】啟發(fā)學生用試驗方法,結合數軸直觀研究,把已說出的不等式 的.解2,0,1,-2.5,-4用“實心圓點”表示,把不是 的解的數值3.5,4,4.5,3用“空心圓圈”表示,好像是“挖去了”.

  師生歸納:觀察數軸可知,用“實心圓點”表示的數都落在3的左側,3和3右側的數都用空心圓圈表示,從而我們推斷,小于3的每一個數都是不等式 的解,而大于或等于3的任何一個數都不是 的解.可以看出,不等式 有無限多個解,這無限多個解既包括小于3的正整數、正小數、又包括0、負整數、負小數;把不等式 的無限多個解集中起來,就得到 的解的集會,簡稱不等式 的解集.

  2.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1)不等式的解集

  一般地,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僖苑匠 為例,說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情況.

 、诓坏仁 的解的個數是多少?能一一說出嗎?

 。2)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解方程 求出的是方程的解,而解不等式 求出的則是不等式的解集,為什么?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指名回答.

  教師 歸納:正是因為一元一次方程只有惟一解,所以可以直接求出.例如 的解就是 ,而不等式 的解有無限多個,無法一一列舉出來,因而只能用不等式 或 揭示這些解的共同屬性,也就是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實際上,求某個不等式的解集就是運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把原不等式變形為 或 的形式, 或 就是原不式的解集,例如 的解集是 ,同理, 的解集是 .

  【教法說明】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印象較深,而不等式與方程的相同點較多,因而易將“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的解”混為一談,這里設置上述問題,目的是使學生弄清“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的解”的關系.

 。3)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俦硎静坏仁 的解集:( )

  分析:因為未知數的取值小于3,而數軸上小于3的數都在3的左邊,所以就用數軸上表示3的點的左邊部分來表示解集 .注意未知數 的取值不能為3,所以在數軸上表示3的點的位置上畫空心圓圈,表示不包括3這一點,表示如下:

 、诒硎 的解集:( )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指名板演并說出分析過程.

  分析:因為未知數的取值可以為-2或大于-2的數,而數軸上大于-2的數都在-2右邊,所以就用數鋼上表示-2的點和它的右邊部分來表示.如下圖所示:

  注意問題:在數軸上表示-2的點的位置上,應畫實心圓心,表示包括這一點.

  【教法說明】利用數軸表示不等式解的解集,增強了解集的直觀性,使學生形象地看到不等式的解有無限多個,這是數形結合的具體體現. 教學 時,要特別講清“實心圓點”與“空心圓圈”的不同用法,還要反復提醒學生弄清到底是“左邊部分”還是“右邊部分”,這也是學好本節(jié)內容的關鍵.

  3.嘗試反饋,鞏固知識

 。1)不等式的解集 與 有什么不同?在數軸上表示它們時怎樣區(qū)別?分別在數軸上把這兩個解集表示出來.

  (2)在數軸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  ② 、 、

  (3)指出不等式 的解集,并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師生活動:首先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 教師 抽查,最后與出示投影的正確答案進行對比.

  【教法說明】 教學 時,應強調2.(4)題的正確表示為:

  我們已經能夠在數軸上準確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反之若給出數軸上的某部分數集,還要會寫出與之對應的不等式的解集來.

  4.變式訓練,培養(yǎng)能力

 。1)用不等式表示圖中所示的解集.

  【教法說明】強調“· ”“ °”在使用、表示上的區(qū)別.

 。2)單項選擇:

 、俨坏仁 的解集是(。

  A.   B.   C.   D.

  ②不等式 的正整數解為(。

  A.1,2  B.1,2,3  C.1  D.2

  ③用不等式表示圖中的解集,正確的是(。

  A.   B.   C.   D.

 、苡脭递S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正確的是(。

  學生活動:分析思考,說出答案.( 教師 給予糾正或肯定)

  【教法說明】此題以搶答形式茁現,更能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

  (四)總結、擴展

  學生小結, 教師 完善:

  1.? 本節(jié)重點:

 。1)了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2)會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注意事項:

  弄清“ · ”還是“ °”,是“左邊部分”還是“右邊部分”.

  七、布置作業(yè)

初中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并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新聞鏈接:桐鄉(xiāng)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2.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于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系數為多少時,計算y最為簡便?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為y=當x=2時,y=_

  5.課堂總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作業(yè)布置

  本章的課后的方程式鞏固提高練習。

初中數學教案11

  一、教學案例的特點

  1、案例與論文的區(qū)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說明道理。

  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來看,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2、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準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fā)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后;一個是預期達到什么目標,一個是結果達到什么水平。教學設計不宜于交流,教學案例適宜于交流。

  3、案例與教學實錄的區(qū)別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并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或理性思考)。

  4、教學案例的特點是

  ——真實性:案例必須是在課堂教學中真實發(fā)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須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問題的故事;

  ——濃縮性:必須多角度地呈現問題,提供足夠的信息;

  ——啟發(fā)性:必須是經過研究,能夠引起討論,提供分析和反思。

  二、數學案例的結構要素

  從文章結構上看,數學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么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一個重點班級還是普通班級,是有經驗的優(yōu)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執(zhí)教,是經過準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fā)生是否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么問題,例如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學困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fā)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或是觀察學生的獨立學習情況,等等;蛘呤且粋什么樣的數學任務解決過程和方法,在課程標準中數學任務認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樣,在課堂教學中數學任務認知水平的發(fā)展怎么樣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fā)的角度切入,選擇并確立主題。

  (3)情節(jié)。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首先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外顯的和內隱的)活動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jié)寫清楚。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就要把學生怎么從“不會”到“會”的轉折過程,要把學習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細節(jié)寫清楚,要把教師觀察到的學生學習行為,學習行為反映的學生思想、情感、態(tài)度寫清楚,或者把小組合作學習的突出情況寫清楚,或者把個別學生獨立學習的典型行為寫清楚。不能把“任務”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任務”的完成過程,說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學生學習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于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反思。對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是一個學困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理論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guī)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fā),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fā)。

  三、初中數學教學案例主題的選擇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案例,可從以下六方面選擇主題:

  (1)體現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

  (2)體現教師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體現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教學的成功經驗;

  (4)體現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方法;

  (5)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

  (6)體現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關注和評價,以及怎樣幫助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等等。

初中數學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五四學制)數學》(供天津用)八年級下冊第十章整式第一節(jié)整式加減第2小節(jié)整式的加減。

  二、設計思想

  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掌握了“整式”有關概念的延展學習,為后繼學習整式運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數知識奠定基礎,是“數”向“式”的正式過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了較強的數的運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識(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時也具有初步的觀察、歸納、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結合教材,立足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設計有針對性、多樣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和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學習。通過學習活動不但培養(yǎng)學生化簡意識,提升數學運算技能而且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同類項的含義,并能辨別同類項。

  2、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熟練的合并同類項。

  3、掌握整式加減運算的方法,熟練進行運算。

 。ǘ┻^程方法目標:

  1、通過探究同類項定義、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能力。

  2、通過合并同類項、整式加減運算的練習活動,提高學生運算技能,提升運算的準確率培養(yǎng)學生化簡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

 。ㄈ┣楦袃r值目標:

  1、通過交流協(xié)商、分組探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敢于探索未知問題的精神。

  2、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四、教學重、難點:

  合并同類項

  五、教學關鍵:

  同類項的概念

  六、教學準備:

  教師:

  1、篩選數學題目,精心設置問題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兩個長方體紙盒實物模型,并能展開。

  3、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要凸顯①單項式中系數、字母、指數的特征②長方體紙盒立體圖、展開圖。)

  學生:

  1、復習有關單項式的概念、有理數四則運算及去括號的法則)

  2、每小組制作大小不等的兩個長方體紙盒模型。

初中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認知要求

  1、回顧收集數據的方式、

  2、回顧收集數據時,如何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3、回顧頻率、頻數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4、回顧刻畫數據波動的統(tǒng)計量:極差、方差、標準差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5、能利用計算器或計算機求一組數據的算術平均數、

  (二)能力訓練要求

  1、熟練掌握本章的知識網絡結構、

  2、經歷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過程,發(fā)展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和數據處理能力、

  3、經歷調查、統(tǒng)計等活動,在活動中發(fā) 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1、通過對本章內容的回顧與思考,發(fā)展學 生用數學的意識、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

  1、建立本章的知識框架圖、

  2、體會收集數據的方式,保證樣本的代表性,頻率、頻數及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統(tǒng) 計量在實際情境中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收集數據的方式、抽樣時保證樣本的代表性、頻率、頻數、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統(tǒng)計量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本章的`內容已全部學完、現在如何讓你調查一個情況、并且根據你獲得數據,分析整理,然后寫出調查報告,我想大家現在心里應該有數、

  例如,我們要調查一下“上網吧的人的年齡”這一情況,我們應如何操作?

  先選擇調查方式,當然這個調查應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因為我們不可能調查到所有上網吧的人,何況也沒有必要、

  同學們感興趣的話,下去以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調查,然后再作統(tǒng)計分析,然后把調查結果匯報上來,我們可以比一比,哪一個組表現最好?

  二、講授新課

  1、舉例說明收集數據的方式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2、抽樣調查時,如何保證樣本的代表性?舉例說明、

  3、舉出與頻數、頻率有關的幾個生活實例?

  4、刻畫數據波動的統(tǒng)計量有 哪些?它們有什么作用?舉例說明、

  針對上面的幾個問題,同學們先獨 立思考,然后可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想法,然后我們每組選出代表來回答、

  (教師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發(fā)現同學們前面知識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時補上)、

  收集數據的方式有兩種類型:普查和抽樣調查、

  例如:調查我校八年級同學每天做家庭作業(yè)的時間,我們就可以用普查的形式、

  在這次調查中,總體:我校八年級全體學生每天做家庭作業(yè)的時間;個體:我校八年級每個學生每天做家庭作業(yè)的時間、

  用普查的方式可以直接獲得總體情況、但有時總體中個體數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較大;有時受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對所有個體進行普查;有時調查具有破壞性,不允許普查,此時可用抽樣調查、

  例如把上面問題改成“調查全國八年級同學每天做家庭作業(yè)的時間”,由于個體數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也較大,此時就采取抽樣調查,從總體中抽取一個樣本,通過樣本的特征數字來估計總體,例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極差、方差等、

  上面我們回顧了為了了解某種情況而采取的調查方式:普查和抽樣調查,但抽樣調查必須保證數據具有代表性,因為只 有這樣,你抽取的樣本才能體現出總體的情況,不然,就會失去可靠性和準確性、

  例如對我們班里某門學科的成績情況,有時不僅知道平均成績,還要知道90分以上占多少,80到90分之間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這時,我們只要看一下每個學生的成績落在哪一個分數段,落在這個分數段的分數有幾個,表明數據落在這個小組的頻數就是多少,數據落在這個小組的頻率就是頻數與數據總個數的商、

  刻畫數據波動的統(tǒng)計量有極差、方差、標準差、它們是用來描述一組數據的穩(wěn)定性的、一般而言,一組數據的極差、方差或標準差越小,這組數據就越穩(wěn)定、

  例如:某農科所在8個試驗點,對甲、乙兩種玉米進行對比試驗,這兩種玉米在各試驗點的畝產量如下(單位:千克)

  甲:450 460 450 430 450 460 440 460

  乙:440 470 460 440 430 450 470 4 40

  在這個試驗點甲、乙兩種玉米哪一種產量比較穩(wěn)定?

  我們可以算極差、甲種玉米極差為460-430=30千克;乙種玉米極差為470-430=40千克、所以甲種玉米較穩(wěn)定、

  還可以用方差來比較哪一種玉米穩(wěn)定、

  s甲2=100,s乙2=200、

  s甲2<s乙2,所以甲種玉米的產量較穩(wěn)定、

  三、建立知識框架圖

  通 過剛才的幾個問題回顧思考了我們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下面構建本章的知識結構圖、

  四、隨堂練習

  例1一家電腦生產廠家在某城市三個經銷本廠產品的大商場調查,產品的銷量占這三個 大商場同類產品銷量的40%、由此在廣告中宣傳,他們的產品在國內同類產品的銷售量占40%、請你根據所學的統(tǒng)計知識,判斷該宣傳中的數據是否可靠: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分析:這是一道判斷說理型題,它要求借助于統(tǒng)計知識,作出科學的判斷, 同時運 用統(tǒng)計原理給予準確的解釋、因此,該電腦生產廠家憑借挑選某城市經銷本產品情況,斷然說他們的產品在國內同類產品的銷量占40%,宣傳中的數據是不可靠的,其理由有二:第一,所取樣本容量太;第二,樣本抽取缺乏代表性和廣泛性、

  例2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非典” 的斗爭中,疫情變化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請根據下面的疫情統(tǒng)計圖表回答問題:

 。1)圖10是5月11日至5月29日全國疫情每天新增數據統(tǒng)計走勢圖,觀察后回答:

 、倜刻煨略龃_診病例與新增疑似病例人數之和超過100人的天數共有__________天;

 、谠诒绢}的統(tǒng)計中,新增確診病例的人數的中位數是___________;

 、郾绢}在對新增確診病例的統(tǒng)計中,樣本是__________,樣本容量是__________、

 。2)下表是我國一段時間內全國確診病例每天新增的人數與天數的頻率統(tǒng)計表、(按人數分組)

 、100人以下的分組組距是________;

 、谔顚懕窘y(tǒng)計表中未完成的空格;

  ③在統(tǒng)計的這段時期中,每天新增確診

  病例人數在80人以下的天數共有_________天、

  解:(1)①7 ②26 ③5月11日至29日每天新增確診病例人數 19

 。2)①10人 ②11 40 0、125 0、325 ③25

  五.課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回顧與思考這一章的重點內容,共同建立的知識框架圖,并進一步用統(tǒng)計的思想和知識解決問題,作出決策、

  六.課后作業(yè):

  七.活動與探究

  從魚塘捕得同時放養(yǎng)的草魚240尾,從中任選9尾,稱得每尾魚的質量分別是1、5,1、6,1、4,1、6,1、3,1、4,1、2,1、7,1、8(單位:千克)、依此估計這240尾魚的總質量大約是

  A、300克 B、360千克C、36千克 D、30千克

初中數學教案14

  第一課時

  師:請同學們利用2分鐘時間完成“課前小測”。

  生:(學生獨立完成)。

  師:時間到,xxx同學來說一說你的答案。

  生:......

  師:我們前面已經學習過平移等有關內容,生活中是否還有其它運動變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今天我們學習第九章《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課件出示課題),請同學們看“自學指導”的要求,利用5分鐘完成自學。

  生:(學生邊閱讀課本邊用筆在重點處作記號)。

  師:(全班巡視)。

  師:時間到,剛才同學們再一次自學了課本上內容,現在我們看下面的問題,誰有解題思路?(課件出示“問題”,并給學生1分鐘思考)

  生:把一個圖形繞著一個點O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點O叫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旋轉角。

  師:很好,請看幻燈片,議一議......,(課件出示“議一議”,并給學生1分鐘思考)

  師:哪位學生能解決?

  生:旋轉中心是“O”;A、B旋轉到了D、E;旋轉角是∠AOD;AO和DO相等,BO和EO相等;∠AOD=∠BOE

  師:好,誰有疑問的舉手問。請繼續(xù)看探究,同桌之間合作完成。進行探究,觀察每組圖形中

 、賹c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有什么關系?

 、趯c與旋轉中心連線所成的角有什么關系?

  生:(學生合作完成)。

  師:哪位同學來講一講你的答案(稍等,讓學生舉手)。xxx同學請回答

  生: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

  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

  師:很好,這就是旋轉的性質,請在書中找到并作上記號。接下來我們看看下面例題。

 。ㄕn件展示例1)請同學們試完成

  生:(學生完成,)

  師:(全班巡視,從中發(fā)現問題所在)

  師:本題關鍵是確定△ADE三個頂點的對應點,即它們旋轉后的位置。,看老師示范。

 。ㄔ诤诎迳鲜痉叮

  師:會了嗎?

  生:會了。

  師:那現在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問題。

 。ㄕn件顯示鞏固練習)

  師:時間到,請某同學把練習展示。

 。ò褜W生的答案在投影上投出,與學生一起對照答案評講)

  師:請同學們思考下面圖案可以看做是一個菱形通過幾次旋轉得到的?每次旋轉了多少度?

 。ㄕn件展示圖形)

  生1:600

  生2:1200

  生3:2400

  師:很好,也就是可只要是旋轉600的倍數就可能,那么香港區(qū)徽可以看作是什么“基本圖案”通過怎樣的旋轉而得到的?

  生1:72 0

  師:只能是720嗎

  生2:可以是720倍數。

  師:非常好,現在請同學們完成P58練習。

 。▽W生完成后,老師評講)

  師: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什么?

  生:......

  師:請利用10分鐘完成練習冊達標體驗1—5。

  第二課時

  師:請同學們利用2分鐘時間完成“課前小測”。

  生:(學生獨立完成)。

  師:時間到,xxx同學,拿你的試卷答案上來給老師投影給大家看看你的答案是否真確。他做對沒有?

  生:答案對了。

  師:今天我們學習圖形的旋轉第2課時(課件出示課題),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下面幾個圖片。

  生:(學生與老師一起看圖片)。

  師:生活中我們有很多美麗的圖片,這上面的圖片與我們學習的旋轉有聯系嗎?

  生:......

  師:答案是有的,請同學們看看下面兩個圖畫的形成。

 。ㄕn件動畫顯示圖形的形成)

  師:請同學來講講這兩個圖片是經過什么過成形成的。

  生:是由一個基本圖形繞一個點轉1800得到。

  師:很好,那這樣一個圖形我們也給出了一個名稱,(課件展示出概念)

  師:現在我們來探索一下一個圖形旋轉后的性質。請每人準備一把三角尺自己旋轉一下,并將旋轉前的圖形和旋轉后的圖形都畫下來,然后進行比較。

  生:(學生各自完成)。

  師:請同學們說說,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生1:旋轉前后兩圖形完全一樣。

  生2:旋轉前后三角尺的位置變了,但是有一個點還是連著的。

  師:是的,很好,那是旋轉中心

  生3:三角尺的一條長直角邊原來是豎著的,后來橫著了。

  師:很好,通過大家的探索我們可能發(fā)現

  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

  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每一對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師:現在我們得用這以上的.特征來試試畫一畫旋轉后的圖形請,畫出AB繞點O逆時針旋轉100°后的圖形。

  師:(利用課件演示如何畫旋轉后的圖形)作圖關健是作出對應點。

  師:下面由同學們來試試畫出△ABC繞點C按順時針方向旋轉120°后的對應的三角形。

  生:(學生在下面動手)

  師:xxx同學來拿試卷來展示你的答案。對了沒有?

  生:對了。

  師:很好,接著看我們的來那兩個鞏固題。10分鐘后(實物投影一個學生的練習卷)看這位同學的答案,對嗎?(學生給予判斷,老師用紅筆在練習卷上批改)。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困惑?

  生1:會作旋轉后的圖形。

  生2:作圖重點是找到對應點。

  師:很好,今天的課至此,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完成課后作業(yè)。

初中數學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義;

  2、掌握用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問題;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和,并能靈活應用;

  4、通過二次根式的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二次根式性質和的介紹滲透對稱性、規(guī)律性的數學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二次根的意義;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難點:確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三、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講練結合。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曁釂

  1、什么叫平方根、算術平方根?

  2、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并計算

 。ǘ┮胄抡n

  新課:二次根式

  定義: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對于請同學們討論論應注意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

  (1)式子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嗎?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須保證根號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圍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問學生:2是二次根式嗎?顯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種式子的“外在形態(tài)”。請學生舉出幾個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說明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由學生分析、回答。

  例1當a為實數時,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樣的實數時,式子在實數范圍有意義?

  解:略。

  說明: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在x是什么數時,x—3是非負數,式子有意義。

  例3當字母取何值時,下列各式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義,被開方數必須是非負數,把問題轉化為解不等式。

  解:(1)∵a、b為任意實數時,都有a2+b2≥0,∴當a、b為任意實數時,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時,是二次根式。

 。3),且x≠0,∴x>0,當x>0時,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當x>2時,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滿足的條件:

  分析:這個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讓學生分析式子中字母應滿足的條件,進一步鞏固二次根式的定義,。即: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本題已知各式都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開方數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實數時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圍是全體實數。

  (4)由—b2≥0得b2≤0,只有當b=0時,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滿足的條件是:b=0。

【初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案02-21

初中數學教案08-12

初中數學教案[經典]02-21

角初中數學教案12-30

初中數學教案模板11-02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案07-17

初中數學教案【推薦】11-22

【薦】初中數學教案11-26

初中數學教案【精】11-19

初中數學教案【熱】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