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河南省林州市第三小學多少年來,令語文界同仁最為頭痛的問題莫過于語文教學效率不高這一頑癥了。而在語文教學中,對教師而言,最難教的是作文;對學生來講,最難寫的也是作文。因此,我們很有必要一起來探究這個“頭痛”癥的病因,對癥下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觀察生活,力求寫實
不少學生作文脫離實際,生編硬套,字詞不夠廢話湊,像擠牙膏似的想一句寫一句。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象呢?我們先來看峻青的《海濱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寫:“夕陽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紅色……”這段文字確確實實是描寫海上的晚霞,絕非別處,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濱夏夜的特色,用“橘紅色”來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紅色”寫海水的色彩,用“燃燒”一詞生動地描繪了晚霞的情態(tài)。為什么峻青能把海濱夏夜的景寫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為作者以生活為寫作素材,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感受和思考,才把這一景色寫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yīng)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必須尋到源頭,方有清甘的水喝!边@“源頭”就是我們的五彩繽紛的生活,讓生活成為學生自己真正的創(chuàng)作源泉吧。
二、積累材料,遷移運用
現(xiàn)在有不少學生在“題海戰(zhàn)術(shù)”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數(shù),“重理輕文”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以致于有些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理科書”,平時很少課外閱讀,缺乏寫作材料,對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捌迫f卷”是說書讀得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边@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因此強調(diào)學生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時,吾意所欲言,無不隨意所欲,內(nèi)容應(yīng)筆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提倡模仿,培養(yǎng)文風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yīng)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yǎng)好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yīng)加以肯定。吳增祺說:“文章之體,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則仿而為之,雖通人不以為病!边@是指文章體式上要加以模仿學習。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于用對話敘事寫人,司馬遷的《史記》善用語言、動作表現(xiàn)人物
[1] [2] [3]